原子放大會成為一個宇宙嗎,為什麼?

2020-12-06 時空通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有人問:原子放大之後很像宇宙,我們的宇宙會不會就是其他宇宙的一個原子?你怎麼看?

我不怎麼看,因為原子根本不像宇宙,說原子像宇宙的人根本不知道宇宙為何物,也不知道原子為何物,只憑著一些直觀的原子示意圖就胡思亂想。

科學的態度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這樣宇宙就是宇宙,原子就是原子。這個問題至少有兩個誤區和矛盾:一是誰能證明有其他宇宙?其他宇宙的原子怎麼會成為我們宇宙?既然其他宇宙的原子是我們宇宙,那麼我們宇宙不還是包括在「其他」宇宙中,又何來「其他」宇宙,這不是自相矛盾的悖論嗎?

二是憑什麼說我們宇宙是原子呢,難道是有人畫了一個原子結構圖,把原子畫成像一個太陽系?才引來這位朋友或有相似想法的朋友們這種無限遐想?

那麼即便原子運動形態真的就像太陽系,難道宇宙就是太陽系嗎?

原子模型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其實原子模型像太陽系,中間一個原子核,外面電子一個個分層圍繞著原子核旋轉的模型早就過時了,現在已被科學界廣泛認知的模型是量子力學模型,也就是電子云模型。

這個模型依然是中心有個原子核,外圍的電子可沒有那麼聽話,工整地圍繞著原子核旋轉,這些電子遵循的是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在原子核周圍隨機出現,可能存在於每一個點,人類永遠也無法同時確定電子的位置或動能,也就是測不準定律。

這也是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表現,人們通過實驗,一次只能得到它們波的特性或者粒子特性,不能夠同時展示出粒子的兩種行為。

這揭示了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完全不同的特殊規律,在宏觀世界中遵循的是經典物理學規律,而在微觀世界遵循的是量子力學規律,因此原子與宇宙天體運行的性質是完全不一樣的。

宏觀世界的經驗不能用於微觀世界。

如果硬要用宏觀世界的經驗來解釋微觀的一些特殊現象,就會出現錯誤。科學界的這種爭論都延續了近一個世紀,比較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為首的經典物理學派與哥本哈根詮釋之爭。愛因斯坦認為「上帝不會擲骰子」,之所以發現一些粒子世界奇異現象,是因為量子力學還是一個不完備的理論,裡面包含的隱變量尚沒有被發現;而薛丁格卻弄了個不死不活的貓來諷刺這種理論。

這些都有用宏觀思維看待微觀世界的錯誤,後來的貝爾不等式否定了「定域性隱變數」的存在,科學界基本達成了對量子力學不確定性原理的共識,哥本哈根詮釋成為量子力學的正統理論。微觀世界運行就是存在著與宏觀世界不一樣的特性,正是量子力學的興起,促進了人類對世界更深入的認識,也推動了科技文明的發展。

正確理解一花一世界的哲學道理。

有原子就是宇宙這種想法的人,是受了一些古典哲學和辯證法的影響。雖然這些古典哲學思想放在今天還有著實際意義,但我們一定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正確對待。「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說法,意思是小中見大,分析一個局部具體事物,有可能會了解更多更大的事物,也就是「窺一斑見全豹」的意思,看到一頭豹子的局部斑紋,就知道這是一頭豹子。

但這只是方法論,是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也是經驗之談,切不要陷入進去胡亂發揮。我們知道麻雀雖小五臟齊全,因此解剖一隻麻雀,就可能推斷所有麻雀都是這個樣子。但這只是一個推論,如果把它當成真理,認定所有麻雀沒有例外,甚至認定所有鳥類,在推廣到生物都是這個樣子,就大錯特錯了,就犯了經驗主義和以偏概的錯誤。

同理,局部事物的分析,只能給看待和處理問題提供一個方法,決不能代替整個事物,更不能代表自然科學。比如一花一世界,深入到花的細胞或者更小的基因層面,似乎所有生物都差不多,但也僅僅是差不多而已,花的細胞與植物細胞相近,但與動物細胞就差別很大了,與天體運行就完全風馬牛不相及了。

科學需要想像,可以大膽想像,但別忘了小心求證,也就是任何科學事物都要通過用科學方法觀測、發現、實驗、數理建模去求證,用一點點生活常識就把隨意猜測和臆想當真,是一種與科學精神背道而馳的行為。

總之,原子與宇宙完全不是一碼事,具體怎麼不同,說來話長,請大家自己學習宇宙基本知識和原子的基本知識吧,沒有弄清楚這些基本知識之前,儘量少說大話和瞎話。

謝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侵權抄襲是不道德的行為,敬請理解合作。

相關焦點

  • 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會成為一個宇宙嗎?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有人問: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會成為一個宇宙嗎?如果站在我們人類的角度,原子放大1億倍顯然不能和宇宙劃等號。比如一個氫原子,0.1納米,放大1億倍後,也不過直徑1釐米,大小相當於一個玻璃彈珠——然而你應該是看不到它的,因為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外圍旋轉的電子組成,原子核的直徑只有原子的十萬分之一,電子就更小了,這就意味著它們形成的原子放大1億倍你也根本看不到。
  •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就會發現另外一個宇宙嗎?
    把原子放大到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現在網絡上充斥著這種問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本來是佛教中蘊含的一種哲學觀點,裡面有辯證法的成分,就是說再小的事物,也有世界的縮影在裡面,可以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要忽略小的地方,全滿思考問題。
  • 原子放大1億倍會怎樣,其結構如何,是宇宙的縮影嗎?
    有人說,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是一個宇宙,現在我們就生活在這樣的原子裡。這種說法沒有任何根據,但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有必要正本清源地說一說。這個問題已經不是科學問題,而是心靈雞湯的延伸。許多人崇信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佛學境界。
  • 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是一個宇宙?那我們就生活在其中嗎?
    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是一個宇宙?那我們就生活在其中嗎?「一花一世界」,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是整個宇宙,這個說法目前誰也不能論證,所以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不是。一個原子的直徑約為10m,屬於微觀世界;宇宙卻有約930億光年,是宏觀世界。
  •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會看到什麼?科學家:有可能是宇宙!
    單單這兩個問題,以目前的科學來講根本無法解答(宇宙大爆炸只是適合宇宙膨脹的一種設想,它更像是一種可能性)!事實上,科學家對宇宙的認知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瓶頸:宇宙是有限的嗎?如果是有限的,那麼它究竟在什麼地方?如果是無限的,那無限的東西又是怎麼存在的呢?
  • 將原子放大一億倍,就可以得到一個宇宙?它或許是解開奧秘的鑰匙
    微觀的盡頭就是宏觀,將原子放大一億倍,就能得到宇宙的結構?如今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們對於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深,不過越是這樣,我們越發現自己的渺小,未知的事情也是越來越多。目前根據我們的觀測,宇宙是由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組成的,但是其中很多我們都是難以觀測的,所以我們很難真正發現宇宙的結構,但是最近一個想法卻讓人們有可能找到解開宇宙奧秘的鑰匙。我們都知道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所以也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假設,既然原子是所有物質的基礎結構,那麼由它們構成的宇宙是不是也會具有原子本身的結構特徵。
  • 一芥子即一世界,科學家認為原子放大無數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
    原子放大後還有更加細小的組成部分。探索不會停止。1964年,物理學家蓋爾曼指出質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夸克組成的。儘管夸克沒有被直接觀察到,科學家們確信它存在。那麼:有比夸克更小的存在嗎?在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中,輕子和夸克都被認為是點粒子。什麼是點粒子,也就是說,沒有內部結構的粒子不能被進一步劃分。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劉慈欣終於揭開真相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劉慈欣終於揭開真相對於科學家推測的微觀世界盡頭就是宏觀世界、原子裡面可以窺探宇宙全貌這個猜測,很多人以為是異想天開,其實著名的科普作家、《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在它的著作《微觀》的盡頭就做過有關的猜想。
  • 宇宙難道真是一顆巨大的原子?若將普通原子放大一億倍又會如何?
    拋卻理論的推測,原子可以說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基本組成微粒,換言之,任何物體都是由原子組合排列而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宇宙是宏觀世界的最大臨界值,而原子是微觀世界的最小臨界值,如果突破了這兩個臨界值,會如何呢?
  • 如果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會看到什麼?每顆原子都藏著一個世界!
    如果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會看到什麼?,每顆原子都藏著一個世界!人人都知道,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原子組成,就連人類也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很長時間了,一直都在探索宇宙,宇宙比我們想像中浩瀚的多,我們根本無法預知宇宙的盡頭到底在哪裡,很多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潛心研究宇宙中到底隱藏著什麼?其實宇宙就在我們身邊,任何一個微小的物質放大之後都是一個宇宙,很多人剛開始都聽起來非常荒謬,畢竟一個原子的體積那麼小,怎麼會是一個宇宙呢?
  • 把樹葉放大300萬倍, 會怎麼樣?這簡直是一個「宇宙」
    幾十年前,物理學家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成為了解釋宇宙形成的真理,但現如今的物理學界,對大爆炸理論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大。如果是宇宙大爆炸,那在大爆炸之前,宇宙之外的空間是什麼?如果你有一臺超高精度的顯微鏡,然後從外面的樹上隨便摘下一片葉子,放到顯微鏡底下,在放大100倍的時候,你會清楚地發現樹葉的葉脈和枝幹。再接著放大到1000倍,你就能發現樹葉上的一些細微的細胞,甚至連葉綠體都清晰可見。人類的光學顯微鏡,極限大概就是2000倍,如果你要追求更高的放大倍數,那只能通過電子顯微鏡來實現。
  • 宇宙和原子有什麼關係?科學家:原子放大之後就是宇宙!
    宇宙是原子的可能性有多大?科學家:原子放大之後就是宇宙宇宙和原子是世界的兩種極端現象。宇宙有無邊界,範圍又是如何一直困擾著人類,目前科學家認為:宇宙可觀測直徑為920億光年。那麼極端微小的原子其直徑又是多少呢?
  • 如果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會看見什麼?每個原子都藏著宇宙!
    如果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會看見什麼?每個原子都藏著宇宙!有句俗話說得好,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句話的本意就是,即便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它的內部也有可能藏著一個世界,我們千萬不要太過輕視某個人或者某個物質。
  • 《三體》劉慈欣的微觀世界: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
    《三體》劉慈欣的微觀世界: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好奇之心,而到了近現代隨著人類相繼發明了天文望遠鏡、火箭、宇宙飛船、太空探測器等,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人類對宇宙的真實結構依然一無所知。
  • 把樹葉放大300萬倍,會怎麼樣?科學家:這簡直是一個「宇宙」
    幾十年前,物理學家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論,成為了解釋宇宙形成的真理,但現如今的物理學界,對大爆炸理論的質疑聲音越來越大。如果是宇宙大爆炸,那在大爆炸之前,宇宙之外的空間是什麼?研究宇宙讓人沉迷,也會讓人類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 微觀世界的奧秘:如果原子放大一億倍,可能在裡面看到宇宙?
    微觀世界的奧秘:如果原子放大一億倍,可能在裡面看到宇宙?根據愛因斯坦提出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宇宙是由一個奇點爆炸而來的,在爆炸中,現在這個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來自這個奇點中的。那麼在爆炸的巨大衝擊力下,這個宇宙的邊界還在不停地擴大,所有這個宇宙理論上來說,是無邊無際的。那麼在這個浩瀚無限的宇宙中,存在著非常多的,讓我們人類難以理解的事物。就比如,為什麼這麼巧,剛好在我們的地球上,就有了可以讓出現生命的條件?為什麼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沒有這種條件出現?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難道這麼一大個宇宙,就只有我們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了?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如果把原子放大一億倍,能否呈現一個宇宙?微觀的結束能算宏觀嗎?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們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相對論以及黑洞理論啟發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宇宙。人類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同時,許多常識無法解釋的現象層出不窮,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重新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 如果將原子放大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
    生活在2300年前的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說,「大自然的物都是由看不見的微小粒子——原子組成,原子不能憑空消失,原子也不會無中生有」,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子論。在一百多年以前,由於科學家在光譜、電子、放射性現象上面的研究,以及相繼發現了質子與中子,這時候科學家才發現即便是微小的原子也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元。
  • 如果原子內部是一個宇宙,那麼從行星出發後將再無法回去!
    印象中這原子實在很小,放大一億倍,會有一個全新的宇宙嗎?原子有多大?放大一億倍到底是怎麼個放大法?不同原子的半徑大小還是有區別,不過我們以標準10^-10米來衡量原子的大小,這個是能搜索到的值,大家應該沒多大意見,關鍵是放大一億倍,主要的分歧應該會在這上面:1、將半徑放大一億倍2、將體積放大一億倍各位投票選擇下是哪個?
  • 科學家將原子放大後,發現了宇宙暗藏的秘密
    我們一直都想去別的星系航行,想去宇宙的邊緣看看。但是通過了解宇宙的大小,你會發現其直徑目前已經達到937億光年,這個直徑之大是我們無法想像的。別說我們擁有不了速度達到光速的飛船,即使我們達到了,我們要穿越宇宙,也需要幾百億年的時間。可見宇宙是完全限制了我們,不想被我們知道宇宙的真相,但是我們難道就這樣困住而沒有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