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一個蒸餾廠建置的消息引起了威士忌界的重大關注。
日本輕井澤飯店經營者Koji和Yoshie Shimaoka夫婦宣布創立【輕井澤蒸餾酒製造株式會社Karuizawa Distillers Inc】,並在輕井澤淺間山腳上建立新的蒸餾廠【小諸蒸留所】。
這個新的酒廠距輕井澤舊酒廠僅五英裡,還包括一個遊客中心和威士忌酒學院,將由建築師Akira Sogo設計,會在2021年初開始興建,並預計在2022年就會開始進行蒸餾。
眾所周知,輕井澤早在20年前就已經閉廠。近幾年因為地區性酒商的壟斷,輕井澤威士忌在市面上一瓶難求,價格不斷攀升,甚至屢次突破拍賣價格記錄,成了眾人眼中的「香餑餑」。
在很多日威愛好者心裡,輕井澤是值得收藏的藝術品,也是一個傳奇的象徵。那麼,這個新酒廠會是輕井澤2.0嗎?
01.
是捲土重來
還是站上巨人的肩膀
大多數媒體都把這次的蒸餾廠建置定位成輕井澤重建,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新成立的輕井澤蒸餾器公司(KDI)邀請了中國臺灣曾獲得威士忌多項殊榮的著名的張鬱嵐擔任團隊的副社長以及酒廠首席釀酒師,負責新酒廠的所有生產過程。而團隊的另外幾位高管也是行業內深耕數十年的資深人士。
KDI的目標是製作出最佳的日本單一麥芽威士忌,成為日本威士忌的新勢力。同時,藉此機會向輕井澤,這個締造了日本威士忌傳奇的名字遺產致敬。
不管是KDI還是小諸蒸餾所,都不會涉及到輕井澤蒸餾所的舊業務。
儘管初創團隊在行業內的名氣很大,但從目前已經透露的人員名單,除了蒸餾所的位置都是建在輕井澤,這跟以往的輕井澤蒸餾所不能說是一模一樣,只能說是毫無關係。
因此,輕井澤酒廠重建的消息不過是媒體的捕風捉影,當然,也不排除是某種營銷手段的風向操控。
而隨著事件熱度的擴散,充滿傳奇色彩的輕井澤蒸餾所的故事再度被呈現在世人眼前。
02.
堅持做最好的那個
可惜生不逢時,慘遭閉廠
輕井澤蒸餾所前身是一間葡萄酒的酒莊,1955年時被美露香集團改建為威士忌蒸餾所,是日本最小、最特立獨行的蒸餾所。在經歷過基酒的生產後,於1958年才開始生產高品質的日本威士忌。
因為是從酒莊改建而來,酒廠的面積和規模都非常小,空間非常受限,蒸餾器只能使用小型的,容積大約在4000升左右。因此在其他方面,輕井澤必須更加嚴苛才能把控好自身生產的威士忌品質。
輕井澤蒸餾所的水源採自當地淺間山的雪水,原料選用的是進口自蘇格的Golden Promise大麥,並且以高級的西班牙雪莉桶進行熟成。
除此之外,還採用了早已被淘汰的傳統直火加熱蒸餾技術,讓輕井澤把傳統的蘇格蘭風味很自然地融合在自己的威士忌中,濃鬱的泥煤風味、明顯的油質感及厚重的酒體更成為了輕井澤區別於日本其他威士忌的特色。
但是對於當時面臨經濟危機的日本人,這種高品質的威士忌並沒法成為主流消費品,因此輕井澤的銷量非常不好。
最終輕井澤還是抗不過市場的考驗,在2000年的時候宣布關廠。2011年,所有的庫存(酒桶)被2006年成立的一番飲品公司全部收購。此後,存酒經臺灣、英國與法國的個別酒商發售。
其實酒廠也曾被麒麟公司收購,但並未使其恢復生產,幾經輾轉後,輕井澤的土地和廠房也全部被賣出。最終,輕井澤酒廠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
這裡面最讓人們感到唏噓的是,輕井澤停廠並不是因為不夠好,而恰恰是因為過於優秀,只是生不逢時,堅守的初心成了拖垮自己的重石,被時代遺憾淘汰。
03.
因閉廠而成絕響
如今一瓶難求的輕井澤
輕井澤的成名之路離不開歐洲的威士忌酒商圈子,不管是雜誌酒評,還是把產品遠渡歐洲售賣,亦或者是輕井澤的憑兩款單桶雪莉桶單一麥芽威士忌在2007年和2008年先後獲得「麥芽狂人」金牌的事件。
從此,這款來自日本的威士忌逐漸被掀開神秘的面紗,受到眾多威士忌愛好者的擁戴。而讓輕井澤真正享譽世界的是它在香港拍賣場上的高光時刻。
2013年5月,在香港寶龍拍賣會上,一瓶1968年份的輕井澤威士忌以預估價的兩倍——45220港幣成交。
2015年,在同樣的地方,一瓶1960年份的輕井澤拍出918750港幣的高價,創造了單瓶日本威士忌價格的世界記錄。
2018年5月18日,在香港Bonhams邦瀚斯拍賣行,1960 年份輕井澤 52 年單一麥芽威士忌更是以2,450,000港元的價格成交。
那個因為不被市場寵幸而隕落的輕井澤,逐漸成為了市場上一瓶難求、屢創驚天高價的傳奇威士忌。
可惜這些輝煌的時刻,發生在酒廠倒閉後。也許也正因為現存於世的酒款十分稀少,基於本身的高品質,才令輕井澤在如今的市場深受追捧。
而那間堅守品質的輕井澤蒸餾所被賣出後,設備和建築都已經被拆除,除了留下高品質的日本威士忌,其他痕跡都已經抹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輕井澤蒸餾所已經不復存在。
先不論小諸蒸餾所的工藝或者產品會不會借鑑輕井澤,光是建廠的消息就弄得如此轟動,可見KDI對這個酒廠的重視程度。
而它會是下一個「輕井澤」嗎?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