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電梯有沒有可行性?真正目的被揭開,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2021-01-20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初見,今天小編又來給大家推薦優質的科學類文章了,小編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

太空電梯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把人員和各種材料運上太空,建設太空船塢,在太空中組裝飛船。這樣可以省下巨量的發射成本,也不用斤斤計較飛船的重量了。而且由於太空電梯終點站在3.6萬公裡以上高度,隨地球自轉一同旋轉,它的速度也是非常高的,從這裡發射飛船的話,只需要很小的加速度就可以擺脫太陽系引力了。

在關於太空電梯的設想圖中,所有運載艙看上去都是一個包裹著纜索的環狀或筒狀結構,這確實是最佳方案。升降艙的難點在供能上,想讓載重上千噸的艙體靠磁動力離開地面,得多大能量呀。除非螺旋著向上攀升。

只有聚集人了,才會有財力物力的技術發展提升,更快的推薦太空資源的開發,市場形成了,那一個太空電梯都是不夠的肯定會好幾座都要建立,自然太空船也會發展起來,所有的太空技術也會發展起來。

感謝閱讀!本文是原創作品!以上是小編的個人觀點,如果大家對小編的分析還有其他的看法,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小編邀請大家一起討論,熱愛科學喜歡天文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下小編!小編會一直繼續為大家更新的!祝你們開心!

相關焦點

  • 等離子電視被淘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首先,是因為松下想獨吞蛋糕,結果弄巧成拙。 其次等離子技術是在CRT顯示後期發明的,真正的制定生產的標準和核心技術,只掌握在兩個公司手中,那就是松下和先鋒這兩家公司手中,其他公司因為專利問題所帶來的技術壁壘,無法開發生產
  • 太空電梯是如何運轉的?未來有沒有可行性?
    何為太空電梯?電梯是現代社會中一種非常普遍和快捷的工具。在高層城市,攀登67層幾乎是讓人心中崩潰。早在十九世紀底,科學家就提出了建造太空電梯的想法。把人類從地球上送到太空站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對他們來說太多了。空空電梯的建設是個大問題。
  • 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地球存在了45.5億年還沒有毀滅,而自現代人類祖先產生到現代,也只不過20萬年。火星男孩出道即巔峰,名叫波力斯卡,1996年出生於俄羅斯。雖然年齡不大,但拋出的很多話題卻都是成年人都不怎麼感興趣的,一個小孩能保持那麼清晰的頭腦,對宇宙、火星等侃侃而談,確實也是個厲害角色。
  • 太空電梯你敢乘坐嗎?
    靜止軌道,是指當在該軌道上的太空飛行器以每秒7.27×10-5弧度的角速度繞地球運行時,正好與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故從地面上看去,好像固定在太空中不動一樣,因此才被稱為地球靜止軌道。因此此技術一直沒有進展性的突破。2012年美國航天局前工程師麥可-萊恩創辦的電梯港集團公司宣稱這一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聲稱這套太空電梯系統可以在8年內實現 ,公司計劃首先利用纜繩測試該系統,然後再推出月球系統。不僅將地球與太空站連接起來,還要將太空站與月球連接起來。
  • 有多少太空人在太空中死亡?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人類航天史上已經有22名太空人喪生,卻從未有太空人在太空中死亡。太空飛行對體質有較高要求,身體不好在火箭發射時就難扛過去,在正常運行的飛船內太空人卻相當安全。由於目前的飛船都是用火箭發射,火箭飛行加速上升時,人體承受的壓力是非常大的,能達到5倍重力以上,所以對太空人的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只要發射成功,太空人在氧氣食物充足的飛船內是相當安全的,儘管會對人體生理功能產生一定影響,卻不足以致命。
  •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2050年或建成 太空旅行有多遠?
    日本測試「太空電梯」 太空旅行有多遠?  天體物理學博士、科普作家孫正凡表示,建造太空電梯在材料、動力、維護、成本等方面都存在困難。我們現在對材料有各種設想,包括碳納米管,但是如何把這些材料打造成符合太空電梯長度、強度、重量比要求的纜繩,還是個未知數。日本進行迷你版太空電梯實驗,可以通過檢驗這個模型來考察理論與實際存在多大的差距。短期內還無法實現構想,但是科學技術的突破是無法預見的,必須一步一步地進行可行性實驗。
  • 為什麼歐美很多人相信地球是平面的?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2018年,一項針對美國人的調查顯示,相信地球是圓的在人群中所佔的比例隨年齡組的降低而降低55歲以上的人群有94%相信地球是圓的,45至54歲組的這一數據降為85%,35至44歲組的降為82%,25至34歲組的降為76%,被稱為千禧一代的18歲至24歲組只有66%。這些數據公布後引發了熱議,很多人認為「扁平地球論」已開始盛行。
  • 我們離理論物理的研究終點有多遠?真正目的被揭開,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物理學家相信,只要一種理論就能涵蓋四種基本力,此即為物理學家所追尋的大統一理論。如果要說物理學的終點,大統一理論就是物理學的階段性終點。 人類認識自然規律後的應用理論物理,它沒有終點,由於萬物因動而生型態,因動就會打破平衡,動又因不平衡而動
  • 2050年太空電梯實現了你敢乘坐嗎?
    這部電梯原理其實並不複雜,最關鍵的技術是這根纜繩,由於地球的自轉會帶動這個根纜繩旋轉,將貨物運送到地球重量過大時,纜繩產生高溫會燃燒。因此此技術一直沒有進展性的突破。2012年美國航天局前工程師麥可-萊恩創辦的電梯港集團公司宣稱這一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聲稱這套太空電梯系統可以在8年內實現 ,公司計劃首先利用纜繩測試該系統,然後再推出月球系統。不僅將地球與太空站連接起來,還要將太空站與月球連接起來。
  • 人類找到外星人的可能性有多大?目的被揭開,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人類是好奇的,在面對好奇的面前,危險是很有可能會被我們拋之腦後的,對於這個外星文明的探索就是如此,人類懼怕孤獨,渴望能夠找到其他文明,宇宙這麼大,難道真的沒有其他文明嗎?
  • 量子力學的顛覆性究竟有多大?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決定論具體來說就是,相信宇宙完全是由因果定律之結果支配。當人類的認識進入到微觀領域,卻意外地發現,有許多與原來的機械觀迥然不同的現象,從而「顛覆」了原有的觀念與認識,使人類的認識進入了一個新的世界。 一般人認為客觀物體一定要有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這種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客觀的。
  • 真正目的被揭開,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昨天去某綜合醫院ICU轉運回一個愛滋病年輕患者,從發病到現在不過2周,卻已經嚴重呼吸衰竭,雙肺全白,基本沒有救治成功的可能。從大家發現他是愛滋病,到現在也沒有超過2周。 推測感染時間不超過4年,從上大學開始,到剛剛大學畢業。 所以,推測題主的意思,是擔心一旦感染,還有多久可以活。
  • 真正目的被揭開,真相讓人不敢相信!
    對於水微觀結構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之間是有空間的,而水分子是有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的
  • 地心深處真的存在著另一種人嗎?真相揭開,讓人不願意相信
    文/行走天涯地心深處真的存在著另一種人嗎?真相揭開,讓人不願意相信人類存在於地球上已經幾百萬年的時間了,人類的科技在快速前進之後,一直很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宇宙中的唯一,而根據科學家曾經提出的費米悖論,人類堅定地認為宇宙中肯定還存在著很多和我們人類一樣的文明,只不過互相之間處在的階段各不相同,因此很難和對方遇上。既然人類科技發展速度很緩慢,所以科學家就逐漸的將眼光放在了太陽系內,放在了地球上!
  • 世界上有哪些團隊在研究太空電梯?他們都是如何克服其中難點的
    朋友們,前面幾期欄目中,我們一直在介紹太空電梯這個項目,也提到了其中的種種難點。不過,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一些「瘋狂的人」的,他們對於研發太空電梯,不僅充滿了興趣,也充滿了信心。那麼,他們是否考慮到該如何解決這些難題了呢?
  • 太空電梯真的來了!下周,日本將進行世界首次太空電梯試驗
    下周,日本靜岡大學打造的一個迷你版太空電梯將搭乘H-2B火箭從種子島發射,在太空接受測試。靜岡大學發言人表示:「這將是世界上第一項在太空測試電梯移動的實驗。」美國宇航局設想的太空電梯。日本的一支研究團隊將在太空測試這項技術日本的一支團隊致力於研製太空電梯。
  • 太空電梯到底可不可行?
    航空母艦指揮官出身的中國太空軍軍官章北海認為,在強大的三體艦隊面前,人類艦隊採用工質推進就是死路一條,太陽系將變成威海衛,人類太空軍將成為第二個北洋水師。最終他單槍匹馬,用一種有爭議的獨特方式解決了這一分歧,航天科研人員終於沿著無工質推進飛船的路徑前進了。可以說,沒有章北海選擇的正確道路,地球人就沒有未來。
  • 日本欲發射太空電梯,若實驗成功,最快2050年可送遊客上太空
    太空電梯是科學家目前一直在努力攻克的課題,因為太空電梯對人類探索宇宙有著重大的意義。而在日前,日本一隻研究團隊計劃本月在人造衛星上放置一顆太空電梯模型,對太空電梯技術進行可行性測試。
  • 真相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2011年的南昌某古玩市場上,有一人來賣貨,但是當搞古董生意的店家看到此人手上的貨時,都紛紛搖頭,表示不敢收,因為這貨真的太硬了,竟然是一條金光閃閃的純金打造的金龍,畢竟這個市場的人都是懂行的,知道這種貨不可能是傳世的,絕對是從某個墓葬中偷盜出的贓物。
  • 百慕達海底到底有什麼?為什麼科學家不願公布真相!其實是不敢!
    文/行走天涯百慕達海底到底有什麼?為什麼科學家不願公布真相!其實是不敢!世界上有很多神秘未知的地方,至今都沒有人敢踏足,比如地球深處是否存在著地心人呢?人類沒有真正到達過地球深處,因此自然無法揭開這一謎題。除了地心深處之外,還有海底深處也是人類不曾到達過的。儘管人類早就已經將腳步邁入到了外太空,而且如今人類也一直在不間斷的探索外太空之謎,但實際上對於我們所生活的地球還一知半解。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人類想去探索宇宙中更多顆未知的神秘行星,其實應該先從地球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