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秋,中科院綜合考察隊在新疆阿爾泰山開展科學考察,這一消息引起了人民畫報社的極大關注。經與中科院綜合考察隊溝通聯繫,當時的社領導決定派記者立刻趕往阿爾泰進行採訪工作。這是當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在做出發前的準備。
1956年,《人民畫報》記者隨中科院綜合考察隊來到新疆阿爾泰地區。當時,綜合考察隊跋山涉水,對北疆的阿爾泰山、布爾津河和瑪納斯河流域以及天山北坡局部地區進行初步科學考察。這是水草豐茂的阿爾泰草原,極具畜牧業發展前景。
當時為爭取時間,記者初乘飛機先到烏魯木齊,再由烏魯木齊乘客運大卡車去阿勒泰。從北京至阿勒泰,記者旅途共花費9天時間,這在當時已是最快的速度了。抵達阿勒泰市後,本刊記者很快加入到科考隊並隨隊出發進入阿爾泰山。
當時,綜合考察隊派出了包括地貌學、土壤學、植物學、昆蟲學、農學、畜牧學等學科五十多位科學家的考察隊,由著名土壤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李連捷擔任隊長。這是考察隊地貌組人員在阿爾泰山上觀察地形。(更多圖文資料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綜合考察隊跋山涉水,對北疆的阿爾泰山、布爾津河和瑪納斯河流域以及天山北坡局部地區進行初步科學考察。本刊記者茹遂初隨考察隊拍攝的專題報導以「探索自然的秘密」為題,發表於1957年第1期《人民畫報》。這是考察隊員在觀察克蘭河畔的地形。
考察隊員在準噶爾盆地的沙漠地帶進行勘查。1956年 。
兩名隊員在調查阿爾泰山的土壤情況。1956年 (更多圖文資料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考察隊在瑪納斯墾區某機耕農場的棉田裡,向當地農場領導了解棉花生長情況。
隊員們在觀察生長良好的野蔴。
考察隊訪問一戶哈薩克族牧民,聽取他們有關畜牧業發展的意見。(更多圖文資料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晚上,考察隊宿營地,隊員們在帳篷裡整理白天採集來的標本。這是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植物分類學家秦仁昌(右)教授。
科考隊員們在林中採集植物標本。
科考隊員們正在測量一棵落葉松的直徑。(更多圖文資料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休息時,考察隊員們在一起,或交流、或寫日記。
發源於阿爾泰山的布爾津河是一條清澈美麗的河流,其上遊是發源於喀納斯湖的喀納斯河。布爾津河南流匯入額爾齊斯河,額爾齊斯河西流出境後,最終匯入鄂畢河,它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風光美好的阿爾泰山。(更多圖文資料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阿爾泰山的迷人秋色。
考察隊行進在阿爾泰山中的夏季牧場上。(更多圖文資料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納斯河是布爾津河的主要支流,該河上源就是喀納斯湖。
考察隊沿著這條山間小河——喀納斯河深入到阿爾泰山。(更多圖文資料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清澈、急湍、美麗的喀納斯河。
考察隊深入阿爾泰山,遠處可見美麗的喀納斯湖。(更多圖文資料請點擊右上角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