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如何才能實現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2020-11-29 電子發燒友

中國製造如何才能實現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佚名 發表於 2020-01-14 09:03:29

作為中國實體經濟的主體,製造業是推動中國經濟乃至全球製造業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站在歷史與未來交匯的新起點上,中國製造業將背負新的使命:推動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飛躍,加速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實現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面對當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中國製造業應砥礪前行,加速升級轉型。

世界經濟論壇與麥肯錫在全球「燈塔工廠」網絡項目中的最新研究表明,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推進,製造業的技術創新將繼續帶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到2025年,第四次工業革命預計將創造高達3.7萬億美元的價值。領跑者將佔據先機,與落後者的鴻溝也將進一步擴大。

2018年,世界經濟論壇在麥肯錫的支持下發起全球製造業「燈塔工廠」甄選項目(點擊查看此前文章)。2020年1月10日,世界經濟論壇公布最新名單,全球「燈塔工廠」新增18家,總數達到44家,其中12家在中國(見圖1)。從價值創造來看, 其中14家被視為打通端到端價值鏈的「燈塔工廠」(簡稱端到端「燈塔工廠」),實現了從供應商到客戶的全流程創新,所獲價值遠超實體工廠範疇。

這些領跑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燈塔工廠」分布於全球各地的各個行業,它們通過優化業務流程,改變了生產部門員工的工作方式和技術利用方式,實現了運營系統的創新,為日後建立企業層面的現代化運營系統提供了成功範例。

本文將立足全球最佳實踐,剖析「燈塔工廠」實現規模效應的良方,並聚焦於兩大最新洞見,即端到端 「燈塔工廠」的新特點和以人為本的未來生產。

1  領跑者的關鍵優勢

擁有「燈塔工廠」的領軍企業與其他製造商之間的差距日益拉大。原因有很多,但關鍵在於是否積極採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技術,包括數位化、自動化、先進分析、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以及工業物聯網(IIoT)等先進技術。

從新增的「燈塔工廠」中我們發現,它們尤其關注打通端到端價值鏈。同時我們還發現,一些企業開始將其「燈塔工廠」的創新運營系統推廣到其他製造工廠中。它們也在最大化地利用技術進步,期望重塑整個客戶旅程。

在整個端到端的價值鏈中,全球「燈塔工廠」網絡的最佳數位化用例已經達到92個之多,囊括了供應鏈、產品開發、計劃、交付、客戶連接、可持續等方方面面。此外,「燈塔工廠」創建的全新的運營系統可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小的成本添加更多數位化用例,進一步擴大了自身的競爭優勢。

2  快速獲得規模效應的秘訣

「燈塔工廠」同時在業務流程、管理系統、人員系統,和工業物聯網及數據系統四個方面發力,旨在對運營系統進行更深入的創新。這一模式便於企業在整個生產網絡中推廣「燈塔工廠」經驗(見圖2)。

此外,那些端到端「燈塔工廠」還將這6大賦能因素廣泛應用於全價值鏈。

1. 敏捷工作模式支持持續迭代。如果為了追求完美,花一年甚至數年進行試點,往往試點剛完成技術就已過時。敏捷工作模式可有效解決這一難題。例如,採用敏捷工作模式之後,聯合利華(Unilever)杜拜個人護理工廠在發掘增長潛力的同時,也改善了成本和客戶響應能力;土耳其石化公司Petkim成功提高了產量、能源效率以及產品質量。

2. 藉助數字基礎架構,技術生態系統可帶來更大程度的協作。「燈塔工廠」企業利用生態系統合作夥伴為企業注入新能力。它們不再單純地通過專有技術解決方案獲取競爭優勢,而是通過與供應商、周邊行業的合作夥伴以及客戶交換大量數據來獲取競爭優勢。聯合利華杜拜個人護理工廠的維護團隊與一家初創企業合作設計了一個新的維護管理系統,只需很少的資金投入即可部署實施,且訂購成本極低。

3. 工業物聯網學院提升員工技能。第四次工業革命領跑者正在利用內外部專業知識(例如Petkim的數位化學院),為轉型團隊提供再培訓和資源,幫助員工提升能力、獲取指導及相關技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工作的需求。培訓手段緊跟技術前沿,例如遊戲化、數位化的學習途徑,虛擬實境和增強現實學習工具,以及定製和實時的、基於增強現實和數位化的作業指導。

4. 基於未來技術成熟度判斷選擇工業物聯網/數據基礎架構(「技術架構」)。「燈塔工廠」為員工提供的技術設施能在幾周內實現快速創新迭代,打破了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的隔閡。Fast Radius是一家美國增材製造公司,它搭建了一個分析平臺,用於收集整個製造過程的數據信息,並利用多種機器學習算法尋找並解決不同職能部門的根源問題。該平臺十分靈活,通過所有工廠傳感器之間的開放通信協議和中央雲數據存儲來實現。自實施以來,Fast Radius的庫存下降了36%,產品上市時間縮短了90%。

5. 敏捷數字工作室激發創意,讓轉譯員、數據工程師、ERP工程師、工業物聯網架構師、數據科學家、產品經理及敏捷導師「共處一室」——從而快速交付結果,並實現快速迭代。

6. 轉型辦公室支持整個企業的變革。成功實現規模化的「燈塔工廠」建立了有助於交流最佳實踐和明確優先順序的管控模型,重點關注影響和解決方案,而非特定技術。

3  端到端「燈塔工廠」的新特點

我們發現,14個端到端「燈塔工廠」的一大關鍵特點是,它們正與價值鏈的不同利益相關者開展合作,通過重塑客戶體驗、按需批量生產定製產品並共享數據,快速應對需求波動。除了獲得生產力大幅提高之外(最高達90%),它們還取得了廣泛的額外收益,如交付周期縮短10%–80%、配置精確度提高15%–20%、能源效率提高50%等。

以下三點值得關注:

●端到端「燈塔工廠」將客戶作為流程設計和運營的核心,改善了客戶的購買體驗和使用體驗。以中國家電製造商海爾為例,一名客戶就產品問題聯繫海爾,數據引擎會從客戶的產品序列號中檢索性能數據,然後海爾會確定導致該問題的根本原因,並採取正確的行動方案。基於此,海爾的產品質量提高了21%,勞動生產力提高了63%,交付周期縮短了33%。

●跨職能的無縫連接促進了更高效的決策,減少了多餘的溝通。德國工業自動化解決方案製造商Phoenix Contact通過使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標籤最大限度地實現數據連接,確保內部流程中,所有步驟的數據都透明和可獲得。最終,績效提高了40%,生產時間縮短了30%。Phoenix Contract之所以取得成功,部分原因在於採用了一體化研發,即該公司的製造部門也承擔研發工作,因此能夠快速引入新解決方案,批量生產1000多個不同型號的隔離放大器。

●組織間的持續連接幫助企業創建新的製造生態系統。以位於印尼巴塔姆的施耐德電氣(Schneider Electric)為例,它設立了一個單一的通信門戶平臺,所有供應商都可通過該平臺交流運營能力,施耐德電氣因此可更好地規劃供應鏈,使總體管理時間減少了85%。該公司採用工業物聯網系統監視並向供應商傳輸實時數據,及時通知供應商生產中的變化情況,使其對供應商的服務率提高了70%。最後,該公司還採用基於二維碼的智能跟蹤系統,高效地跟蹤整個價值鏈中的庫存,使準時交貨率提高了40%。

4  以人為本的未來生產

製造企業的高管們已經清楚地認識到,人才缺口是數位化轉型的最大障礙:42%的工業企業表示,它們缺乏擁有足夠能力的勞動力來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只有32%的工業企業認為,它們已經做好了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對崗位和技能帶來衝擊的準備。另一方面,最先進的數位化製造商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一場旅程,需要注入員工的認知技能、創造力和相關人性元素,這些都是人工智慧無法替代的。

第四次工業革命領跑者已經藉助一些策略成功提高了生產力、業績和員工參與度,創造了更多利用人類獨特能力的崗位(見圖3)。在一項關於「燈塔工廠」員工滿意度的調查中,受訪者給出的平均評分是8分(分值範圍是1–10分,10分代表「一線員工對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感到滿意並積極擁抱轉型」)。

「燈塔工廠」多管齊下,採用多種舉措支持其員工:

首先,賦予一線員工利用技術和數據進行創新的能力。成功的組織會幫助員工適應變化,幫助他們養成思考和創新的習慣。施耐德電氣在「數字周」活動中,利用簡單易行的「黑客馬拉松」來激發新想法。一位經理稱:「50多名員工參與了這項活動,現在提出新想法已經成了員工的新常態。」

其次,致力於培養員工的技術和軟體能力,並根據每個員工的需求來定製再培訓課程。位於印尼的一家礦業服務提供商Petrosea的一名操作員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一開始引入遊戲化培訓時,我十分懷疑,但當我意識到它能讓數位化學習變得如此迅速與簡單之時,我又非常興奮。」這些培訓課程並非完全由企業自行開發,根據2019年的一項調查,55%的「燈塔工廠」與大學或其他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從外部獲取知識和人才。

最後,重視結構性變革。71%的「燈塔工廠」調整了自身的組織設計以更好地進行第四次工業革命轉型,並將此作為優先重點。義大利拜耳(Bayer)製藥的一位數位化項目經理表示:「我們聘請了現場數據科學家幫助我們推動先進分析用例並轉化業務需求。」家電製造商Arcelik設立了一個新的職位:數位化製造經理,旨在將IT與生產整合起來——該經理為工廠經理提供支持,但直接匯報給首席數字官。

總之,「燈塔工廠」不是簡單地用機器人替代一線員工,而是用「協作式機器人」接手重複性的手工任務,解放人力,讓員工把精力放在更複雜的任務上。

5  對其他製造商的啟示

此項研究表明,未搶佔先機的製造商要迅速行動,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時機,拓展自身能力:

首先,根據當前的業務需求評估用例,重點關注亟待解決的業務問題,而非特定的技術。從技術著手的企業往往會陷入「試點困境」。只有當一項技術能夠用於解決業務問題時,才能發揮商業價值。

其次,強化必要的能力,例如敏捷工作方式,將業務問題轉化為技術,建立合作關係來填補運營和技術缺口等。

最後,向整個組織傳達迅速行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製造商並非要開展一個簡單的變革管理項目,而是要徹底轉變企業的運營方式。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如何推動「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轉變
    比如三星,其已經將幾乎所有手機產能從中國搬到了越南,2018年三星賣的手機有50%是在越南生產的,而電子產品的三分之一在越南生產;2019年歌爾聲學在越南的工業區投資了2.6億美元;現在的越南正力圖成為全球電子產業的新製造中心。可以說,越南正在走中國曾經走過的路。
  • 山寨式創新:中國如何從製造大國到品牌強國?
    「一個美國人從清晨起床到夜晚臨睡,幾乎每一個生活與工作細節都離不開『中國製造』。早晨,叫醒他們的進口鬧鐘有2/3印著『中國製造』;起床去洗手間裡的塑膠遮簾、體重秤、捲髮器以及吹風機大多來自中國;出門上班穿的衣服有17%是『中國製造』;路上使用的行動電話有27%來自中國;辦公室桌子上擺放的木製書框、各類小文具同樣來自中國……晚上臨睡前,需要關閉的檯燈或者吊燈約有5成也是來自『中國製造』。」
  • 中國製造需要文化「柔性支撐」-光明日報-光明網
    疫情之下,我國應如何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記者就此採訪了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他表示,當前的市場競爭已步入「拼技術、拼創新、拼文化」時代。製造強國建設不僅需要體制、機制、技術、裝備、人才和資金等方面的「剛性推動」,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撐」。
  • 企業家縱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自主創新,助推打造「中國創造」新版圖
    在11日舉行的新華高峰會上,多位嘉賓圍繞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進行了發言,自主創新,成為企業家關注的焦點。  自主創新是動力變革的「加速器」  中國經濟在經過三十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後,正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新的經濟變局。  前不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進一步明確提出「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 【黨報頭條】2020國家製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在我市舉行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劉烈宏,中國工程院院士、副省長凌文出席論壇開幕式並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主任周濟,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智能製造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朱森第
  • 製造強國的徵途上,「後浪」奔湧向前
    今天,大國前行的車輪正在駛向一個更宏偉的藍圖——中國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決心要在「十四五」的現代化徵途中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  國之重器,當仁不讓地站在「首發陣容」。「十三五」期間,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嫦娥繞月、「復興號」列車、C919大飛機等一大批高端裝備和重大創新,牽引著中國製造在「深海、深地、深空、深藍」開疆拓土。
  • 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如何開新局?
    文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宋怡青製造業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根本,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從根本上決定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這樣的憂患意識,激發了我們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十三五」是推進位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第一個關鍵五年。
  • 智能製造如何來提高質量的發展
    打開APP 智能製造如何來提高質量的發展 程春雨 發表於 2019-12-04 13:44:46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多位專家11月30日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表示,「智能製造是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是創造新動能、打造新優勢,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產業邁向中高端的關鍵舉措。」
  • 我國連續十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我國連續十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 2020年10月27日 14
  • 製造強國的徵途上,「後浪」奔湧向前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今天,大國前行的車輪正在駛向一個更宏偉的藍圖——中國已經連續10年保持世界第一製造大國地位,決心要在「十四五」的現代化徵途中邁入製造強國的行列。  國之重器,當仁不讓地站在「首發陣容」。「十三五」期間,中國天眼、國產航母、嫦娥繞月、「復興號」列車、C919大飛機等一大批高端裝備和重大創新,牽引著中國製造在「深海、深地、深空、深藍」開疆拓土。
  • 「齒輪大國」如何走向「齒輪強國」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機械通用零部件工業協會齒輪與電驅動分會主辦,由中山邁雷特數控技術有限公司承辦,將匯集來自國際、國內各大高校、齒輪傳動製造等多達二十多個「產業鏈集群」上的國內知名企業及行業精英。研討會以「變局下的挑戰與機遇」主題,將圍繞小模數齒輪行業的發展態勢與機遇;小模數齒輪行業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創新與發展;智能裝備中的精密傳動技術等話題展開。
  • 金屬3D列印技術限制出囗:華中科大「居裡夫婦」領航中國製造!
    鑄鍛銑一體化金屬3D列印技術首創了「鑄鍛同步、控形控性、缺陷檢測、自主修復」多功能集成系列裝備,實現1臺設備超短流程製造大型複雜鍛件的重大創新。一方面是技術的獨創性、先進性,可實現「更快列印」、「更優列印」;另一方面,這項技術將是破解中國高端裝備製造「卡脖」難題關鍵,尤其是高端武器裝備製造,助力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傳統機械製造中,澆鑄後的金屬材料不能直接加工成高性能零部件,必須通過鍛造改造其內部結構,解決成型問題。
  • 極端製造是戰略必爭之地 如何讓中國領跑世界?
    當今製造強國,均擁有較強的極端製造能力。缺乏極端製造能力,也就缺乏國際競爭的「撒手鐧」。極端製造是各國搶佔先進位造競爭制高點的戰略要求。目前極端製造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階段,工業發達國家早已將極端製造列為重點研究方向。
  • 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百度攜手中國建材集團助力中國企業競爭力升級
    人工智慧與工業製造的融合正進一步加深。7月13日,百度與中國建材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智慧物流,數字礦山,智慧工廠,工業無人駕駛、數據中心新基建、企業AI大腦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合作。合作第一期已籤署合同金額2700萬元。整個戰略合作價值將超過百億元。雙方響應國家」新基建」號召,共同加速中國企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助推「中國製造」邁向「中國智造」。
  • 「百年雙星 東方鞋王」 中國製造強國論壇走進雙星名人集團即將開幕
    中國製造強國論壇走進雙星名人集團暨雙星名人98周年慶典將於9月9日在雙星名人集團鞋業工業園區隆重舉行。改革開放初期,汪海總裁作為中國第一代優秀企業家,帶領雙星鞋服人衝破國有企業的舊觀念、舊傳統、舊體制,在國有製鞋企業全都垮臺的情況下實現了「一枝獨秀」,闖出了一條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振興國有企業的新路子,僅用10年就創出了中國人自己的民族品牌——雙星。據悉, 2019年8月26日山東自貿區的設立,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戰略舉措,將成為未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地標」和「試驗田」。
  • 航天先進材料及製造專業論壇成功在福州舉辦
    2020中國航天大會航天先進材料及製造專業論壇在福州市舉行。東南網記者 林先昌 攝東南網9月19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 顏財斌)19日,2020中國航天大會航天先進材料及製造專業論壇在福州市舉行。本次專業論壇作為2020中國航天大會學術分論壇,由中國宇航學會、中國航天基金會主辦。主辦方介紹,航天先進材料及製造專業論壇是一次航天工程和新材料與製造技術對接、融合的學術會議,四位航天、材料與製造界的著名專家、科研一線學者做了特邀報告。
  • 中國跨步邁向製造強國 提升熱處理水平至關重要
    中國跨步邁向製造強國 提升熱處理水平至關重要  2017-02-20 15:06:24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E334G0
  • 《中國製造2025》實施一年進展如何?苗圩這樣說
    「中國製造2025」落地有聲—苗圩部長接受《瞭望》新聞周刊專訪    作為中國製造強國建設三個十年「三步走」戰略的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中國製造2025》描繪了中國製造由大到強的路徑,得到中央高層的高度重視。
  • 「中國製造」創造中國榮耀
    這是中國「天眼」FAST,相比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在靈敏度上的領先優勢。一個個數字,一項項成就,記錄著中國製造從追趕、並行到超越的歷程,背後是一個個中國團隊無數個日夜的攻關。在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國際背景下,中國製造正在勇敢地在時代大潮中乘風破浪,創造著一個又一個「中國榮耀」。
  • 民航局:我國基本實現從民航大國向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
    1月12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獲悉,近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中國民航發展階段評估報告》(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我國基本實現從民航大國向單一航空運輸強國的跨越。這是極具裡程碑意義的重大標誌,是我國民航自2005年運輸總周轉量成功躍居世界第二、成為名副其實的民航大國之後,又一個新的歷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