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印度首都新德裡所在的德裡直轄區被30萬農民保衛,印度進入北印度各邦「向德裡進軍」示威活動的第二天。
根據媒體報導,印度農民的憤怒情緒受到了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直接原因為印度政府在9月下旬通過的三項損害北方農民利益的農業法案。印度目前正值多事之秋,除了錯誤的政策激起的民變之外,國內疫情也遲遲得不到控制。
內憂重重的莫迪希望藉助外部壓力轉嫁矛盾,卻不曾想國家實力不足以支撐印度同鄰國的博弈,印度軍隊接連在尼泊爾、中國、巴基斯坦等國邊境吃癟。內憂外患一起爆發,四處挑事的印度面臨尷尬局面,莫迪改革遭遇當頭一棒。
不論是邊境的印軍還是國內的疫情防控,都需要莫迪政府大量的資金持續投入。在疫情爆發前,莫迪政府尚可依靠國際貿易補貼國內的政府活動,維持財政收支的大體均衡。而當下全球經濟尚未完全復甦,莫迪政府「開源」無門,只能想辦法「節流」。
於是莫迪將心思動在了農業上。
過去莫迪政府以高額補貼採購農產品創匯,但現在出口市場由於疫情出現萎縮,繼續高額補貼農民導致莫迪政府負擔過大。雖然莫迪政府的執政仰賴印度農民的支持,但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最終莫迪政府還是下達了允許大企業操縱農產品價格的法案。
而自印度國內新冠疫情蔓延以來,印度保持了其「政令不出新德裡」的「特色」。雖然印度政府儘可能協調和組織了印度的全民防疫,但是由於印度基層治理組織效率極低,導致印度防疫成果非常不理想。
疫情衝擊了印度經濟基礎並且大量奪走印度民眾生命,而莫迪政府卻沒有給予民眾足夠的支持,這使得莫迪政府和民眾之間的對立情緒日隆。
9月初莫迪頒布的旨在降低農民農產品定價權的法案,讓印度農民的憤怒到極點:莫迪主持防疫不行,欺負農民倒是一等一的好手。這種情況下,莫迪政府的農業政策引爆了印度農民甚至整個底層社會同印度政府之間的矛盾。
得罪印度農民可能為莫迪的政治前途引來災難性的後果。
目前,印度北方的農民群體紛紛自我組織起來。莫迪面對的不是鬆散的農民,而是有組織的產業農民,印度農民衝擊新德裡會使得更多的人站在莫迪的對立面。莫迪政府正組織軍警使用水炮和催淚彈阻止更多的農民衝擊新德裡,但由於印度農民的抗爭意識堅定,未能收穫理想效果。
在多個在野黨的聲援甚至是支持下,更多的印度農民正從北方邦啟程南下新德裡。莫迪政府處理農民示威已經是焦頭爛額,而不打算放過莫迪的在野黨們顯然在醞釀對莫迪政府更深刻的打擊。
同時在野黨控制的新聞媒體也紛紛動員起來聲援示威農民。諷刺的是,莫迪和他的人民黨曾藉助農民成功上臺,而如今農民卻成為了人民黨的掘墓人。
但必須強調的是,莫迪進入執政危機對於中國而言不見得是好事,還有數年任期的莫迪在可見的未來依然是中印合作交流的關鍵角色。
內政危機的加劇可能使得行事大膽的莫迪鋌而走險挑起同鄰國之間的衝突以緩和國內矛盾,所以印度農民「向新德裡進軍」的示威行動對整個南亞次大陸的安全穩定同樣構成了不利影響。
當前的印度政府很難收回已經頒布的法案,莫迪政府想要度過危機,恐怕只能同印度國內大企業完成某種交易才可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