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外刊,科學家發現,極其罕見的大質量恆星爆發事件

2020-10-18 英語時代

Scientists have just seen the biggest star explosion observed to date.

科學家們最近觀測到了迄今為止最大的恆星爆炸事件。

Star explosions are often called supernovas.

恆星爆炸通常被稱為超新星。

The supernova was up to 100 times larger than our and sun and happened in a galaxy far away.

這顆超新星比太陽大100倍,出現在一個遙遠的星系中。

It released two times as much energy as any star explosion ever ob appened about 4.6 billion light years frorht years from Earth, scientists said.

科學家稱,此次超新星釋放的能量是觀測到的任任何恆星爆炸的兩倍,發生在距離地球約46億光年的地方。

A light year is the distance light travels in one year, which is 9.5 trillion kilometers.

一光年指光一年中傳播的距離,即9.5萬億公裡。

The scientists said this explosion might represent a kind of supernova that has only been known in theory until now.

科學家稱,這次爆炸可能代表了一種在理論上直到現在才為人所知的超新星。

Matt Nicholl is an astrophysicist with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in England.

馬特尼克爾是英國伯明罕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

He told Reuters news agency that two very large stars - each about 50 times the sun's mass - may have ioinedtjoined to make one huge star.

他告訴路透社,兩顆非常大的恆星一每顆質量約為太陽的50倍一可能結合形成了一顆巨星。

He thinks this took place about 1,000 years before the explosion.

他認為這發生在爆炸前1000年左右。

The stars had been part ofa binary system -- two stars pulled toward each other through gravity.

這些恆星曾經是雙星系統的一部分一兩顆恆星通過引力相互吸引。

The joined star exploded in a supernova that has been named SN2016aps.

這顆新合成的恆星在一顆被命名為SN2016aps的超新星中爆炸。

We found that the supernova was able to become so brightecause of a powerful collision" between the matter thrown by the explosion and a shell of gas shaken off by the star a few years before, Nicholl explained.

尼克爾解釋稱:「我們發現超新星之所以能夠變得如此明亮,是因為爆炸拋出的物質與幾年前恆星釋放出的一層氣體發生了強烈碰撞。」

He is lead writer of the study published this week in the journal Nature Astronomy.

這項研究於本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雜誌上,尼克爾是首席作者。

Stars die in many dfferent vys, depending on thheir size and other properties.

恆星的死亡方式多種多樣,這取決於它們的大小和其他屬性。

When a massive star - more than eight times the mass of our sun - uses up its fuel, it cools off and its center collapses.

當一顆質量超過太陽8倍的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時, 它會冷卻下來,其中心會坍塌。

This launches shocck waves that cause its outer layer to explode so violently that it can shine brighter than whole galaxies.

這個過程會產生衝擊波,導致其外層劇烈爆炸,其亮度可能比整個星系還要亮。

The researchers observed the explosion for two years until it 1c wered to one percent of its highest brightness.

研究人員對爆炸進行了兩年的觀察,直到它的亮度降低到最高亮度的1%。

They said it may have been an example of an extremely rare "pulsational pair-instability" supernova.

他們表示,這可能是一個極其罕見的"脈動對不穩定性」超新.星的例子。

Peter Blanchard explains what that means.

彼得.布蘭查德解釋了這意味著什麼

He said pulsational parinstbilit is when very large stars experience pulsations which throw material away from the star.

他表示,脈動對不穩定性是指非常大的恆星經歷脈動,將物質從恆星.上拋出。

Blanchard, who co-wrote the study, is an astrophyvsist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IIlinois.

共同撰寫這項研究的布蘭查德是伊利諾州西北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

He said the discovery shows there are many new and exciting things that remain uncovered in the universe.

他稱,這一發現表明,宇宙中還有許多令人興奮的新事物尚未被發現。

Very masive stars like this one were probably more common early in the universe's history. Nicholl said.

尼克爾表示,像這樣的大質量恆星在宇宙早期歷史中可能更常見。

"The nature of those fist stars is one of the big questions in astronomy," Nicholl added.

「那些最早期恆星的性質是天文學中的大問題之一。克爾補充道。

"Seeing things further away means looking back further and further in time.

「對事物探究得更深意味著回溯到越來越久遠。

So we might acually be able to see the very first stars ifthey explode in a similar manner to this one. Now we know what to look for."

因此,如果最早期恆星爆炸的方式和這一顆相似的話,我們也許真的能看到它們。現在我們知道要找什麼了。」

相關焦點

  • 新發現,天文學家觀察到了一次罕見的大質量恆星形成時的爆發活動
    在一次罕見的觀測中,天文學家觀察到一個大質量恆星形成時爆發的活動這張藝術圖片顯示了一個巨大的恆星,在它的形成過程中,我們探測到了其爆炸的熱浪。在地球上,我們大多更關注太陽,因為我們能很清楚地觀測它,它也是我們生命的重中之重。
  • 極其罕見!天文學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
    據「ScienceAlert」網站14日消息稱,一組國際天文學家利用引力微透鏡技術,發現了一顆極其罕見的「超級地球」
  • 我科學家發現一對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我科學家發現一對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源 / 新財網 文 / 新財網 2020年12月03日 11時12分
  • 天文學家在7億光年外發現罕見黑洞,質量至少是太陽的5萬倍
    天文學家了解到,太陽質量10倍到100倍的小黑洞是垂死恆星的殘留物,以及質量至少是太陽10萬倍的超大質量黑洞位於大多數星系的中心。但散布在宇宙各處的是一種更神秘的黑洞——中等質量黑洞或者又稱中介質量黑洞(IMBHs),它們的為太陽的100到10萬倍。
  • 十分罕見!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TDEs)。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X射線後續觀察在其中大多數沒有或只顯示了微弱的X射線探測線索。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
  • ...科學家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我國科學家發現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來源:科技日報 • 2020-12-03 11:46:58
  • 十分罕見!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責任編輯:科幻世界雜誌社更新時間:2020-12-01 17:30:00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
  • 天文學家發現最大質量恆星
    (圖片提供:ESO) 本報訊 利用全世界最強大的地基望遠鏡,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7顆迄今為止最「沉」的恆星。這些龐然大物中的一顆竟然如此之大,迫使天文學家不得不重新思考大質量恆星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一提到恆星,質量便是定數。我們的太陽是被稱為黃矮星的一類平凡的恆星。
  • 罕見!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TDEs)。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X射線後續觀察在其中大多數沒有或只顯示了微弱的X射線探測線索。即便是經過了30多年的研究,天文學家僅在少數幾個活動的星系中找到了超大質量雙黑洞。
  • 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常規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該研究成果於11月18日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上。
  • 《自然·通訊》:河外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自然·通訊》:河外星系中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安徽師範大學: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銀河系罕見發現「超級地球」 地球質量4倍
    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的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特別罕見的「超級地球」紐西蘭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UC)的天文學家近日發現了一顆特別罕見的「超級地球」。它位於銀河系中心附近,天文學家將它描述為深空中的「百萬分之一」坎特伯雷大學5月11日在《天文期刊》(The Astronomical Journal)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稱:「這顆行星是目前發現為數不多的、大小和軌道都接近地球的太陽系外行星之一。
  • 十分罕見!中國科學家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現象,距地球約26億光年
    光學瞬態觀測已經發現了數十個星系中心的大質量黑洞引起的恆星潮汐中斷事件(TDEs)。儘管進行了廣泛的搜索,但X射線後續觀察在其中大多數沒有或只顯示了微弱的X射線探測線索。而在最新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論文中,安徽師範大學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距離地球約26億光年之遙的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我國科學家發現罕見天文現象「雙黑洞吞噬恆星」
    人民網北京12月2日電 (趙永新、呂騫、王夢曉、楊穆龍)近日,安徽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發現罕見天文現象:在一個河外星系中觀測到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圖片來自ESA/C.Carreau據悉,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 5.7億光年外上演手撕恆星:每114天爆發一次猶如呼救吶喊
    地球所在的銀河系距離室女座超星系團中心大約6000萬光年,ASASSN-14ko事件所在的星系遠至5.7億光年。在對ASASSN-14ko事件進行觀測時,科學家發現了多波長耀斑,這暗示這顆恆星已經時日無多,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罕見的機會來觀測黑洞吞食恆星的過程。
  • 大質量巨型恆星的命運
    在浩瀚的宇宙深處,恆星誕生在原始星雲中,這些氣體分子雲位於星系的旋臂上。強烈的引力壓縮雲團,導致溫度和壓力急劇增加。在星雲內的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奇蹟出現了。熱核反應劇烈地爆發,將氫聚變為氦。在這個氣體中,一顆原恆星誕生了,就像宇宙裡有新生命一樣,但它也會死亡。
  • 大質量巨型恆星的命運
    在浩瀚的宇宙深處,恆星誕生在原始星雲中,這些氣體分子雲位於星系的旋臂上。強烈的引力壓縮雲團,導致溫度和壓力急劇增加。在星雲內的臨界溫度和壓力下,奇蹟出現了。熱核反應劇烈地爆發,將氫聚變為氦。在這個氣體中,一顆原恆星誕生了,就像宇宙裡有新生命一樣,但它也會死亡。在核反應的推動下,這顆恆星以孤獨的方式生活,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它將自己的光發射到黑暗的太空中。
  • 舒新文教授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
    舒新文教授團隊發現罕見天文現象: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 新華網 | 2020-11-30 08:22:32 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該校物理與電子信息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 一顆大質量恆星突然粉身碎骨,科學家稱亮度、光譜、位置都有異
    趣味探索訊 理論上,當一顆大質量恆星耗盡氫燃料後,會發生科學所說的超新星爆發。
  • 代代相傳的恆星「遺物」 質量越大的恆星壽命越短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引力作用下,暗物質逐漸成團,冷氣體也隨之聚集起來,才為恆星和星系的形成提供了條件,星系之間的相互碰撞也促使恆星形成率越來越高,並在宇宙大爆炸後約30億年的時候達到峰值。「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宇宙正午』(cosmic noon),宇宙中一半左右的恆星和星系都是在這段時間內形成的。」劉成則說。恆星的爆發式增長的確會帶來大量塵埃和重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