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牛樟芝滴丸的製備

2021-01-14 鑫大埔

臺灣特產牛樟芝滴丸的製備


劉典謨,段俊國

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成都610037

亞太傳統醫藥  第8卷  第5期  2012年5月


目的:臺灣特產牛樟芝三萜組分滴丸製備與質量控制方法研究。

方法:採用固體分散技術,探討滴丸基劑與牛樟芝三萜組分的比例、助溶劑、冷凝溫度等最佳條件及滴丸控制方法。

結果:牛樟芝三萜類組分:栽體= l:2.5為最佳條件;分離出三萜類成Antcin B可作為質量指標成分。

結論:牛樟芝滴丸劑型質量穩定,生體可利用率高。



        牛樟芝(Antrodia camphorata)為生長在中國臺灣特有的牛樟樹上,臺灣國寶級的珍貴特有真菌,經常被應用於養生保健上。早期臺灣原住民用來治療因飲酒過度所造成的肝臟病變,被原住民視為珍寶。


        樟芝子實體和一般的食藥用蕈菇類一樣具有複雜的成分,包括多糖體、三萜類(triter—penoids)、超氧歧化酵素(superoxidedismutase),這些成分的生理活性功能包括:抗腫瘤、提升免疫能力、抗病毒、抗過敏、抗高血壓、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醣、降膽固醇、抗細菌及保護肝臟。


        目前對牛樟芝的研究方向以樟芝子實體甲醇萃取物或液態發酵菌絲甲醇或水萃取物之抗氧化、抗癌、及保護肝臟為主。


        牛樟芝的酒精萃取物含量佔其總乾重的25 %~30% ,此含量比其它菇菌類高出許多,如靈芝的酒精萃取物約佔其總乾重3 %左右而已。


        牛樟芝酒精萃取物的主要成分以三帖類、單酚類及二酚類為主,其中一般認為三萜類是牛樟芝苦味及有效成分的來源。但三萜類為水不溶性物質,一般以醇抽取出,但離醇三萜類又會析出,導致吸收不佳。


        國內外對牛樟芝的研究大多在藥理活性、液態或固態發酵、段木栽培等方向,很少對於牛樟芝水不溶性成分提出改善的研究。本滴丸的製備則以實驗設計法,探討基劑與牛樟芝的比例、助溶劑、冷凝溫度等條件,完成牛樟芝滴丸的製備。


1.1 牛樟芝HPLC分析方法建立


        HPLC之分析條件如下:移動相組成:A:H₂ O (含8.5% H3PO4)B:acetonitrate層析管柱:C18(5μm,4.6mm× 250 mm)流速:1mL/min-1分析波長:243 nm檢測器:UV—Vis detector。


1.2 牛樟芝之均質化


        將牛樟芝酒萃物減壓濃縮至稠狀,加入F68作為界面活性劑,經高壓均質機製成納米微乳劑型。


1.3 牛樟芝滴丸最佳化條件探討


        滴丸為固體分散劑型的一種,可以將藥品以非結晶化的型態(分子態)包覆在水溶性基質當中;比起結晶化的藥品,因為同時可以降低粒子大小,增加總表面積,同時藉由周圍親水性的基質增加溼潤度,同時降低藥物在溶液中的凝集,改善藥品的溶離情況,因此被廣泛應用在水難溶性藥品,藉此增加生體可用率,降低給藥劑量,間接降低毒性及副作用等。


1.4 牛樟芝滴丸的製備


        將含藥物的納米微乳製劑分散在加熱熔融的聚乙二醇6000的基質中,通過一個適當的滴管滴入另一個與之不兼容的冷卻劑中,因為表面張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縮成球狀並凝固而成滴丸,因為跟冷卻劑比重不同,藥丸沉到底部經由控制閥流出,取出後乾燥即是滴丸。


1.5 牛樟芝滴丸質量控制


1.5.1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為了解各個處方的粒子表面外觀及圓整度,使用掃描式電子顯微鏡作觀察。首先利用真空乾燥機將薑黃素滴丸的水分抽乾後,將滴丸以雙面碳膠黏合在銅臺上使用離子覆膜機,在真空下以10安培的離子流表面包覆上金箔後,移至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當中觀測粒子表面。


1.5.2 體外溶離試驗

        首先利用HPLC檢測牛樟芝滴丸之三萜類含量。將牛樟芝滴丸加入900mL的pH 7.0的緩衝液,定溫在37℃,使用攪拌槳以50rpm 的轉速均勻攪拌,在1、3、5、10、20、30、60min取樣後,取混合液在10000rpm 的轉速下高速離心20min,取上清液以孑L徑0.45μm 過濾膜過濾,在以前述HPLC方法定量有效成分含量後,畫出溶離曲線,比較各滴丸處方間溶離曲線差異。


1.6 牛樟芝滴丸安定性試驗


     將製成的牛樟芝滴丸置於恆溫恆溼箱中,20℃ ,50%RH,每月取樣檢測三萜類含量,共6個月。


      採用TLC鑑別成分是否單一,再進行NMR確認結構式,找出所要成份Antcin B。



21 牛樟芝滴丸的製備



22  牛樟芝滴丸SEM圖


外表龜裂,剖面有晶體析出。


外表光滑,剖面無晶體析出。


23  三萜類成分柱分離及出指標成分Antcin B鑑定



24  牛樟芝滴丸的HPLC質量控制條件


        流動相組成:A:H₂ O (含8.5% H3PO4)B:acetonitrate層析管柱:C18(5μm,4.6mm× 250 mm)流速:1mL/min-1分析波長:243 nm檢測器:UV—Vis detector。



        本研究以固體分散技術,將牛樟芝的水及醇的萃取物製成滴丸劑型,增加三萜類的水溶性,改善吸收不佳的缺點。 以期增加其吸收,解決牛樟芝口服後,因主成分水難溶性吸收差,其生體可用率低的問題。


        以實驗設計法進行最適牛樟芝滴丸處方的製備研究,發現經微乳化後的牛樟芝萃取液:載體=1:2.5為最佳處方。因牛樟芝三萜類指標成分無市售品,所以只能自行由萃取出的濃縮液,分離、純化三萜類成分Antcin B作為質量指標成分。


        滴丸為固體分散劑型的一種,可將藥品以非結晶化的型態包覆在水溶性基質中;比起結晶化的藥品,因為同時可以降低粒子大小,增加總表面積,同時藉由周圍親水性的基質增加溼潤度,同時降低藥物在溶液中的凝集,改善藥品的溶離情況,因此被應用在水難溶性葤品藉此增加生體可用率,降低給藥劑量,間接降低毒性及副作用等。


        滴丸劑製備的優點在於經過重力滴落滴丸的同時可以進行均質化的作用,製造時不需溶媒,直接製作後,乾燥劑除溼後可以立即使用,不易有溶媒殘留問題;製作過程不易產生粉塵,設備簡單。


        但對許多水難溶性藥品,單純以固體分散劑型製備,在儲存時藥品常發生藥品結晶析出的情況。


        本研究將牛樟芝製成滴丸劑型,期增加其吸收、作用迅速、生體可利用率高以及可以減少藥物使用的劑量等特點,如此一來,不但能作為養身保健食品,也可以改善為了服用牛樟芝劑量及質量不一的缺點。



參考文獻

[1]IJU ZM,  TA() WY,  XU HY, et al, Furt her sludies on the hepatoprotecti Ve effect of Antrodia camp horata ln submergedculture on ethanol-induccd acute liver I niury l n rats[J]. Nat Prod Res,2011,25(7):684-695.

[2]HSI H YC, RAC) YK, WU CC,et al, Mcthyl antcinate Afrom Antrodia camphorata induces apc)ptosi s i n h um a n livercancer cells through oxidant--mediated cofilin-and Bax-trig-gered mitochondrial pathway  Jl, Chem Res Toxic01,20lc), 23( 7) :1256-1267,



內容/圖片來源:原文、雜誌官網、百度、網絡等。所有版權歸擁有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旨在分享有價值的信息,僅供個人學習參考,轉載請註明出處。

歡迎批評指正!衷心感謝!




相關焦點

  • 中藥製劑之市場縱橫-滴丸
    滴制技術最先用於化學工業,1933年丹麥藥廠利用滴製法製備了維生素A、D丸,國內始於1958年。中藥滴丸的最早試製是1968年重慶製藥八廠等單位在研製民間治療慢性氣管炎、哮喘病的中草藥芸香草油時,經過一系列劑型試製失敗後,採用滴丸試製成功, 開啟了中藥滴丸劑研究、生產的序幕。1982年速效救心丸研發成功,推動了中藥滴丸劑規模化生產的進程。中藥滴丸劑於1990年開始收載入中國藥典。
  • 天士力明星產品複方丹參滴丸遭質疑:內部人反水
    祝國光堅稱膠囊與滴丸分屬兩種不同藥品。天士力則回應稱,丹通尼克膠囊僅是暫用名,為便於開展雙盲試驗,將複方丹參滴丸裝入膠囊,二者的療效和主要成分、生產工藝都相同。複方丹參滴丸被視為中藥出海的代表作之一,天士力的該產品漂洋過海臨床試驗已近20載,期間連闖多關。
  • 複方丹參滴丸在美陷劑型之辯 天士力稱膠囊僅為方便臨床雙盲試驗
    祝國光堅稱膠囊與滴丸分屬兩種不同藥品。天士力則回應稱,丹通尼克膠囊僅是暫用名,為便於開展雙盲試驗,將複方丹參滴丸裝入膠囊,二者的療效和主要成分、生產工藝都相同。祝國光堅稱膠囊與滴丸分屬兩種不同藥品。天士力則回應稱,丹通尼克膠囊僅是暫用名,為便於開展雙盲試驗,將複方丹參滴丸裝入膠囊,二者的療效和主要成分、生產工藝都相同。  複方丹參滴丸被視為中藥出海的代表作之一,天士力的該產品漂洋過海臨床試驗已近20載,期間連闖多關。
  • 小小的滴丸,你服對了嗎?
    ,醫院藥房目前供應的滴丸常見品種包括清咽滴丸、麝香保心丸、複方丹參滴丸及芪參益氣滴丸等,鑑於藥品的安全性分類及供應渠道等原因,社會藥店供應的滴丸劑型還有其它品種。 滴丸根據基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速效高效滴丸和緩控制滴丸。
  • 複方丹參滴丸的優良品質是億萬消費者使用的安全保障
    在國內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103篇,國外24篇,獲得國際獎項2個,國家級獎項6個,省部級獎項12個,申請相關專利204 項。  二、 技術先進,品質安全可靠,受到社會廣泛讚譽  1. 1994年10月,「複方丹參滴丸系列研究」列入軍隊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 1995年7月,獲得天津市醫藥管理局科技進步一等獎。
  • 血塞通滴丸說明書一句話解析 血塞通軟膠囊可以長期服用嗎?
    血塞通滴丸的功效怎麼理解?血塞通滴丸、血塞通軟膠囊可以長期服用嗎?血塞通滴丸說明書指出:其具有活血祛瘀,通脈活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腦血流量的功能。針對腦絡瘀阻,中風偏癱、心脈瘀阻,胸痺心痛;腦血管疾病後遺症、冠心病、心絞痛等均有不錯的療效。用一句話總結,血塞通滴丸針對腦梗塞和冠心病心絞痛有預防和治療作用。
  • 「第四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分會報告集錦(一)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8月31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製備專家組主辦,青島理工大學協辦的「第四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在青島銀沙灘溫德姆至尊酒店隆重召開。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的200多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 2017第三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特邀報告及大會報告(二)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8月25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製備專業委員會主辦,昆明理工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協辦的第三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在昆明文匯酒店順利閉幕。湖南大學譚蔚泓院士作特邀報告,清華大學林金明教授、樣品製備專業委員會關亞風主任等專家學者作了精彩的大會報告。
  • 2017第三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大會報告(一)
    儀器信息網訊  2017年8月24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製備專業委員會主辦,昆明理工大學分析測試研究中心協辦的第三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在昆明文匯酒店隆重召開。以下為大會報告相關內容。
  • 聚焦新方法、新材料、新領域——「第四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
    儀器信息網訊 2019年8月31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樣品製備專家組主辦,青島理工大學協辦的「第四屆全國樣品製備學術報告會」在青島銀沙灘溫德姆至尊酒店隆重召開。
  • 氮化碳基單原子催化劑的製備及應用_學術講座_上海交通大學新聞...
    目前已在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ACS Nano, Small 等國際SCI 收錄期刊發表學術論文35篇,其中第一作者11 篇,封面文章6 篇,高被引論文
  • 物理系在線舉辦「Be Physicist Talk」學術交流活動
    清華新聞網4月29日電(通訊員 韋力瑄)4月24日下午,清華大學物理系研究生會主辦的第六期「Be Physicist Talk」學術交流活動在線上舉行。活動邀請了史丹福大學博士後研究員李丹楓,圍繞「鎳氧化物超導材料的製備與電子特性」作交流分享。物理系2018級博士生胡塾緒主持活動。
  • 類似貓頭鷹羽毛的仿生結構製備有望實現
    原標題:類似貓頭鷹羽毛的仿生結構製備有望實現  ■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訊 (蔣家平 記者吳長鋒)壁虎能夠爬牆是因為腳掌上的微纖毛可產生很強的黏附力,孔雀羽毛五彩斑斕是因為羽毛表面不同的微纖毛能反射不同波長的自然光。然而由於現有微納米加工手段的缺陷,人類至今還很難有效製備出如此微小尺度的仿生功能結構和器件。
  • 技術研究:靜電紡絲技術製備碳納米纖維
    靜電紡絲是紡絲聚合物溶液形成納米纖維的簡單方法,由於碳纖維通常由碳化聚合物製備,因此,靜電紡絲是製備用於碳化的聚合物納米纖維的有效方法。聚丙烯腈(PAN)是製備碳纖維最常用的聚合物,且靜電紡絲製備PAN納米纖維被證明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因為PAN容易溶解於N,N-二甲基甲醯胺(DMF)中,並且不需要對形成纖維的裝置進行任何改變[Gu等,2005]。
  • 寧波材料所在製備阻燃發泡聚丙烯材料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此外,如何設計並且大規模製備一種超輕、超強、高阻燃性能的聚丙烯泡沫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高分子事業部研究員鄭文革團隊在前期製備高阻燃性能聚丙烯材料(RSC Adv., 2016, 6, 112184)的基礎上通過超臨界二氧化碳發泡技術協同單向牽伸法實現了超輕、超強、高阻燃性能的聚丙烯泡沫製備(如圖1),並且其產量可高達約0.56m·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