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網,這個打造了16年的本土IP,正在每年一度地進行著自身的升級。
今年而論,在「費納德三巨頭」均未參賽的情況下,如何吸引更多網球愛好者,如何培養中國網球市場並保持自身IP的競爭力,也成為了中網需要面對的全新課題。
文 / 朱 星宇編輯/ 郭 陽
每年十一,「看中網」幾乎都成為了體育人節日打卡的一種方式。今年也不例外。
不過,對於今年中國網球公開賽來說,16歲的他們,遇到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在拉沃爾杯的衝擊之下,加上各種各樣的原因,這次賽事沒有「費納德威莎」的光顧,也沒有中國軍團的亮眼表現。對於網球這樣一項格外依賴球星的運動,中網這個國字號IP,究竟該如何應對這一挑戰呢?
面對處於大變革、大發展階段的網球運動,中網也在尋找著其他的出路,在硬體與商業維度,繼續著自我的升級與革新。
鷹眼+5G+8K,中網把目光投向了硬體
中網的第一招牌,是在硬體方面下足了功夫。
從賽事舉辦之前就一直在宣傳的鷹眼全覆蓋,到中國選手公茂鑫/張擇與跨國組合庫波特/梅洛雙打比賽採用了全球首次8K直播,中網在硬體方面的投入越來越大。
事實上,這也是中網一直以來的套路。自2009年起實現高清轉播,到2018年成為全球第一家4K製作轉播的網球賽事,再到今年成為世界第一家8K製作轉播的網球賽事,中網在硬體技術方面一直在突破。
而據中網轉播及版權部部長高揚透露,此次中網使用8K轉播技術製作信號的嘗試,也承擔了2022年冬奧會的測試任務,信號的製作升級也是在為即將到來的冬奧會做著準備。
中網此次8K製作也會通過5G信號進行轉播,除了傳輸到中網VIP室的高清大屏幕上之外,還會有另外的兩路測試信號,在北京市的副中心和天宮大廈的戶外大屏進行測試直播。
除8K+5G之外,鷹眼全覆蓋也是此次中網進行的重大升級。自2006年鷹眼首次在邁阿密公開賽被應用於網球賽事之後,這項技術已經成為頂級網球賽事的標配。截至目前,澳網、美網以及與中網同為WTA皇冠明珠賽的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已經實現了比賽場地鷹眼全覆蓋,而中網的此次升級也讓亞洲有了鷹眼覆蓋的第一項網球賽事。
轉播質量的領先,賽場全覆蓋的鷹眼技術,同時還擁有兩座上萬人的大型球場,硬體方面來看,中網已經做到了世界領先。前世界第一、英國名將穆雷在採訪中也說道「作為球員來說,無論是酒店安排還是賽事服務,在這裡比賽都沒有任何可以挑剔之處。」
鷹眼視角下的鑽石球場
硬體的確是一項頂級賽事所必須做到的標配,而對於中網來說,硬體滿級的同時,賽事服務也需要更多的發展。
「賽事+娛樂」,品牌打造中網第二賽場
對於網球球迷來說,大滿貫級別的網球賽事不止於一場比賽,更是一場全民狂歡的大Party,而這也是中網的目標。
此前,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國際業務部總監Ben Slack先生告訴氪體記者,澳網的比賽當然是整個澳網的中心環節,但是現場除了比賽之外,還會有很多音樂現場、網球互動、美食等多種體驗活動,對於來到澳網的每一位觀眾來說,澳網並非是一個單純的比賽,更是一個大型的娛樂休閒場所。
這一點對於中網來說,也是如此。在近些年的中網現場,的確已經有了很多比賽之外的互動活動,也有不少贊助商的參與。
中網贊助商一覽表
以今年為例,天佑德、特侖蘇、百歲山、菲樂、中國人壽(601628,股吧)等多家中網贊助商都布置了互動展區,通過各種網球體驗遊戲、網球互動讓每一位觀眾都能參與其中,這也讓觀眾來到中網不止能觀賽,不止能觀看到球星訓練,也有了更多的參與方式。
與此同時,球星也會在各個品牌展位出席相關球迷活動,例如李娜、卡恰諾夫就曾出現在北京奔馳的展位,伊斯內爾出席菲樂活動,茲韋列夫出席海德球迷籤名會,沃茲尼亞奇做客中網勞力士空中包房……
這樣的活動也的確對於賽事與網球的推廣有著積極作用,記者也看到在很多展區都出現了人滿為患的現象。很多第一次來中網的觀眾在接受採訪時都紛紛表示,雖然沒有接觸過網球,但是與觀看比賽相比,這樣的活動更親民,也更有體驗感。也有一些觀眾表示,真的要準備開始學一下網球了。
氪體記者在現場也進行了體驗,網球體感遊戲、投籃活動、扔網球、互動答題、板式網球等活動,是大多數贊助商激活的方式,各有不同,也的確有不少球迷進行了體驗。
不過,雖然新球迷玩的開心,但對於不少資深球迷來說,他們則感覺仍然需要不斷的創新。有幾個從山東來的球迷告訴氪體記者,他們連續幾年來看中網了,感覺今年中網3D照相和板式網球感覺好一些,比較有趣,而且參與感十足,其餘的項目則每年大同小異,缺乏玩的動力。
甚至有球迷直接表示自己「完全沒有體驗。」,在他們看來,展區的網球元素還是有所欠缺,以自己的產品為主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有一些展區都沒有什麼網球元素,比如某品牌的小遊戲是投籃,這就跟網球毫無關係。
一直在做業餘賽事相關工作的趙先生則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其實可以在公共區域增加一些網球趣味性展覽與宣傳,例如球迷影像電子牆,讓球迷每年都可以照相,這樣可以作為一種文化留念及傳承感。同時增加一些兒童親子互動環節,讓更多的球迷家庭參與進來,增加總體基數。」
如今,「賽事+娛樂」已經成為體育比賽的發展趨勢,尤其是對於網球、馬術、高爾夫這樣較為高端的運動來說,觀賽更像是一次休閒活動,泛球迷人口的迅速增長也要求賽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
中網進一步豐富賽事活動的同時,各大品牌商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了品牌宣傳,這種對於賽事和品牌來說是一種雙贏,但互動方式選擇方面,依然有值得提升的方向。
望向未來,中網在行動
賽事本身之外,本屆中網最令記者印象深刻的便是中網對於網球運動不遺餘力的推動與發展,這樣的推動絕不單單停留在中網賽事內,也沒有隻停留在職業網球的發展上,而是更加聚焦在了青少年的身上。
今年9月27日,中網舉行的第一個活動便是「2019中網明星公益慈善盛典」,在這次典禮上,不止有茲韋列夫、王欣瑜、瞿穎、劉思宇等球星、明星助陣,還有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平天使藝術團、西藏拉薩北京實驗中學、西藏當雄中學等多個團體,以及來自中網的小畫家、小樂手、小模特等千餘名青少年共同出席。
作為亞洲最頂級的男女綜合性網球賽事,中網也為這些小朋友提供了才藝展示的平臺,來讓世界看到他們。同時,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和北京中國網球公開賽體育推廣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的「90元,讓一個藏族孩子打網球」活動,也將網球帶上了青藏高原,為藏族更多的青少年提供接觸網球的機會。
今年中網的尾聲,英國名將穆雷的媽媽,前聯合會杯英國隊隊長朱迪-穆雷和兩屆大滿貫女子雙打冠軍金久慈,也代表WTA慈善共同向中國宋慶齡基金中網公益基金捐贈了網球練習器材,用來支持中網慈善事業的發展。
一次次的公益活動,也讓中網的身上有了除網球通常充滿的商業氣息之外,也多了一些人文關懷。
當然,中網作為職業網球賽事,依然也在推動著中國職業網球的發展。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很多頂級球星練球時的陪練都是十八九歲的小球員,記者也採訪到了其中一位陪練小球員陳勃宇的教練張海。
關於這樣的陪練活動,張教練的看法是「這樣的陪練活動對中國打球的孩子來說是一次特別好的機會,尤其是十八九歲的孩子,目前國內的網球水平並不是特別高,他們與頂級球星一起打球,能夠知道自己與頂級球星之間的距離,這也是一種觸動,能夠知道自己以後需要達到一個怎樣的高度,讓他們也更有目標感。」
據了解,此次中網的青少年陪練共有四人,其中兩人來自中國,兩人來自西班牙,均具有青少年大賽的優異成績。而張教練也表示,目前中國有不少比賽都有這種青少年陪練的活動,但是從教練的角度來看,依然覺得中網是最好的。
「我知道武漢也有這樣的球星陪練活動,但是畢竟中網球星水平更高,而且男女都有,這一點能夠讓我們球員學到的東西更多、更全面。」
中國網球目前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需要發展的也不只是賽事,更是球員與國民整體的網球素養與氛圍,在這方面,中網這個國字號體育IP對於整個中國網球的促進與發展仍然起著重要作用。
中網發展至今,賽事硬體、賽事服務以及賽事等級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女子賽事來看,中網已經成為僅次於四大滿貫的WTA皇冠明珠賽事,從男子賽事來看,雖然依然無法撼動上海大師賽這樣的ATP1000賽事,但是放在ATP500賽事中,無論各個方面來說,仍然可以說是世界頂級。
雖然依然沒有「費納德威莎」的到來,但是本屆中網蒂姆、茲韋列夫、卡恰諾夫與西西帕斯的聯手晉級仍然讓人們看到男子網壇「未來已來」,而大阪直美、安德萊斯庫、斯維託麗娜、普利斯科娃等名將的突出重圍也讓女子網壇充滿新意。
新星的崛起、硬體的升級以及中國網球氛圍的持續發展,讓中網的前路並不暗淡,而在這個網球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持續升級中的中網,已經把目光放向了未來。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體育產業生態圈。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