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象為中國傳統吉祥物 寓意吉祥太平(圖)
普賢菩薩騎六牙白象
大舜耕田圖
太平有象
商晚期 象尊
象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吉祥、太平的象徵,它性情溫和,知恩圖報,一直深受中國人的喜愛。傳說五帝之一的舜是中國歷史上馴服野象耕田犁地的第一人,他死後陵墓前曾出現大象刨土、彩雀銜泥的瑞兆,這應該是「太平有象」的最早傳說。此後,人們運用諧音、象徵等手法,把「太平有象」用圖畫、雕刻等形式表達出來,寓意天下太平、五穀豐登。
文/圖 鍾葵
中國傳統吉祥物·大象
大象,在東方文明古國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中國人把大象視為吉祥、太平的象徵;印度人對大象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把它當作是強壯、長壽、聰慧的化身。
目前世界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就是大象。在沒有被人類馴服之前,野象性情兇猛,力大無窮,是人類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有學者認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馴服大象的人是舜,其依據是流傳已久的「舜象傳說」。這個傳說最早見於《尚書·堯典》,後來《孟子》和《史記》有更加詳細的記載,漢以後便家喻戶曉。這個傳說的大致內容是:舜的父親名叫瞽叟,是個瞎子。舜生下來不久,他的母親就死了,瞽叟又另外娶了一個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象。《尚書·堯典》稱瞽叟「頑」,象「傲」,他們曾兩次設計謀殺舜,一次叫舜上屋頂「塗廩」然後在下縱火焚廩,另一次叫舜浚井然後落井下石,但兩次都被舜成功逃脫。這本來是令人難以忍受的事情,然而舜在事後毫不計較,依然孝順父親,友愛兄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了他們,使象改邪歸正,史稱「虞舜服象」。
對「虞舜服象」重新解讀
現代學者對「虞舜服象」進行重新解讀,認為「虞舜服象」的本貌是舜服野象,其徵服對象是長鼻大耳的動物象。如《中國古代神話》的作者袁珂就持這種觀點,他說:「舜的弟弟象,可能是一個名字叫做『象』的人,也可能實在就是一頭真的象——一頭龐大的、有著長鼻、大耳、巨腳、利齒的野性未馴的兇猛的象。根據有些材料的推測,後者的可能性似乎遠要更大些。」
袁珂所根據的材料主要是史籍中對「商人服象」的記載、象字的甲骨文以及後起的一些傳說故事。《呂氏春秋·古樂篇》稱:「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乃以師逐之,至於江南。」意思是:商民族役使許多野蠻兇惡的象,在東方一帶國家逞威,周公於是派軍隊去驅逐他們,一直把他們趕到長江以南的地方。可見商民族已經把馴服了的象使用到戰爭上去。舜是商民族的始祖神,古代商民族的神話裡,想來一定還有關於他怎樣馴服野象的傳說。如今民間傳說裡所說的「大舜用象耕田」應該就是遠古傳說的餘波。近代坊間所出的《二十四孝圖說》,首繪「大舜耕田圖」,使用的牲畜就是長鼻大耳的大象。
而商代甲骨文的「象」字,畫的就是人手牽象的光景。袁珂認為,從這個字的字義推想起來,古代商民族馴服象,恐怕遠遠還在馴服牛馬以前呢。另外,甲骨文的卜辭也有獲象的記載。
據此袁珂認為:「從動物的象,到人的象,是舜象神話的第一步變化;不過這時還保留著濃厚的神話意味。到了第二步,就明顯地被篡改者將神話意味取消,使之成為日常生活故事並以之作為封建倫理說教的一個工具了。」
商代以象為吉祥物
古代商民族能馴服大象,大象自然也成為商民族的吉祥物。在商代青銅器中,就出現了大象的造型,其中最著名的是象尊。這個象尊高64釐米,長96釐米,形體碩大,為目前所知商代動物形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此尊象鼻上翹中空,與腹相通,用作流,象背開口,蓋已不存。象首額頂兩側凸出作角形,飾龍紋,象鼻飾鱗紋,腹飾獸面紋,十分精美。
象牙也是古代先民的吉祥物。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象牙,同時出土的還有青銅面具和青銅立人像。青銅立人像手持之物脫落或腐朽,其為何物,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青銅立人像手持之物應當是象牙。正因為手持象牙,銅像才需要這樣高,手臂才需要這樣粗壯。古代蜀國先民手持象牙的意義現在仍是個謎。但後人一直當象牙是吉祥物,認為象牙有闢邪的作用,古人一直相信象牙筷子能探知食物中是否放了毒藥。
象牙雕刻藝術在我國也有著悠久而輝煌的歷史,始於新石器時代,江南地區的河姆渡遺址出土的「雙鳥朝陽」蝶形器就是象牙製作的,良渚人也在象牙上雕刻神人獸面紋,這些紋飾都有特殊寓意。象棋在古代用象牙做成,象棋因此得名。遼、金、元、明、清歷代帝王都把象牙作為皇家用品,明代的果園廠和清代的造辦處都有為皇宮做象牙製品的作坊。明清時期寓意吉祥的牙雕精品很多,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在印度,大象是強壯、長壽、聰慧的象徵,是印度人最喜愛的動物,而守護大象的象神也贏得了他們最衷心的尊敬。
象神生日舉行慶祝活動
相傳象神格涅沙是溼婆神和雪山女神之子,年幼時被溼婆神誤砍了頭顱,情急之下,溼婆神只好將一頭犯禁大象的腦袋移植到格涅沙的軀體上。從此格涅沙就成了一個象首人身的大象守護神,而且有了大象一樣的品格,強壯、聰慧而且善良。每年8月27日是印度象神格涅沙的生日,虔誠的印度人在印度北部的齋浦爾為這個象首人身的神靈舉行熱鬧非凡的慶祝活動。
白象在印度被認為是十分吉祥的動物,在佛教中賦予更深的寓意。因大象有威力而又性情柔順,故傳菩薩入母胎時,或乘六牙白象,或作白象形,表示菩薩性情柔和而有大勢。白象之六牙還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摩訶止觀》卷二說:「言六牙白象者,是菩薩無漏六神通,牙有利用如通之捷疾。象有大力,表法身荷負;無漏無染,稱之為白。」中國佛教名山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普賢菩薩的形象是身騎六牙白象,手拈如意荷花,寓意「願行廣大,功德圓滿」。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