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傳統剪紙文化中,吉祥圖案從來都佔據著一席之位,從出生到死亡,吉祥圖像大量運用諧音和象徵的手法,把紋飾和吉祥意義聯繫起來,通過明麗的色彩,生動的圖像,展現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比如,娃娃坐在蓮花上,意為「連生貴子」,表達對子孫後代生命延續的渴望;將麥穗與瓶子畫在一起,即為」歲歲平安「,是對平安生活的嚮往;三個元寶居於畫中,即為」三元及第「,這是對仕途的追求;五隻蝙蝠圍繞一個壽字,意為」五福捧壽「這是對長壽的渴望。凡此種種,不一一例舉。
關於生命的話題是吉祥圖案的基本主題
一個人從誕生之日起,無論在生存的過程中有著多麼幸福的生活,抑或是有著多麼悲慘的遭遇,對自身生命的珍惜永遠是放在首位的,對生命的擁有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權利。尤其是在初民時代,如何保護生命,如何延長生命,如何延續生命成為人們關心的首要問題。生命主題是超越歷史時空的,具有全人類性的主題,也是吉祥圖像所要表達的首要理想。
表達生殖和渴望,子嗣興旺的圖像在吉祥圖像中佔有很大比例,比如說麒麟送子、觀音送子、百子圖、子孫萬代、瓜瓞綿綿、榴開百子、百子千孫,連生貴子、早立子、早生貴子、雙喜貴子等等,雖然它的種類不是最繁多的,但流傳卻是最廣泛的,應用也是最普遍的。
究其原因,除了對生命的崇拜以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吉祥圖像以千百種方式歌頌生命,表現生的歡樂,促使一切個體生命浩然同流,這成為人生哲學與詩境中最高的含義。同時,中國人將這種對生命繁榮的期冀推演到萬事萬物之上,」人丁興旺,五穀豐登,牲畜滿圈,衣裳滿櫃等等。
還有吉祥圖案在構圖布局上,也經常運用填充滿盈的方式,這是對生命繁盛的理想追求。生命的充盈流動是最高形式的美,雲紋的翻騰川流之勢,龍紋的矯健奔放之態,都是中國民眾,生生不息美學觀的間接體現。
生命繁衍的四種代表吉祥物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主要有四種吉祥物和生殖繁衍緊密相連,分別是麒麟、蓮花、葫蘆和石榴。每一種都根據自身的特點被賦予相應的含義。
一、麒麟
麒麟是傳說中的聖獸,《禮記禮運》曰:「麒鳳龜龍,謂之四靈」。麒麟是四靈之首,關於其形象有著各種的說法,古書中說麒麟是麋身、狼頭、牛尾、圓蹄。 在古人的心目中,麒麟是仁瑞盛德之神獸,麒麟的神性可以用兆瑞、秉德、體仁、顯貴等來概括,吉祥嘉瑞是這些神性的集中表現,麒麟還極為長壽,可以說少則活1000年,多則能達到3000年。
傳說孔子降生之前,他的父親與母親就已經生了10個孩子,其中只有一個男孩,但卻患有足疾,不能擔當大事,夫妻倆覺得很遺憾,就一起祈禱能再有個兒子。在這之後的一天夜裡,突然有一頭麒麟來到院裡,麒麟舉止優雅,不慌不忙的從嘴裡吐出一方帛,上面還寫著文字:「水精之子,繼衰周而素王」,告訴世人,孔子並非凡人,乃自然造化之子孫,雖然沒有坐上帝王之位,卻有帝王之德,堪稱素王。他的母親明白這是祥瑞的徵兆,就將一條紅線系在麒麟的角上,麒麟便帶著這條絲線停歇了一夜,第二天才離去,不久孔子就出生了,這就是「麟吐玉書」的故事,也是後來麒麟送子的出處。
麒麟送子圖一般畫成一個可愛的胖娃娃,手裡拿著蓮花或笙、蓮藕、元寶等,騎在一頭麒麟身上,麒麟昂首翹腳,抬蹄揚尾,腳踏祥雲朵朵。後世的人們多雕刻刺繡,繪製以麒麟送子為題材的金銀項鍊,長命鎖、帽飾、裹肚、圖畫等,作為祝賀親友得子的禮品。嬰幼兒佩戴金、銀、銅、玉等製作的麒麟鎖,期盼孩子聰明長壽。
唐代時,武則天將繡有麒麟紋飾的麒麟袍賜給三品以上的武將,清代一品武官的補子為麒麟紋飾,成為等級制度的標誌。玉麒麟是用美玉雕刻成的麒麟,古人多用作隨身佩戴的飾品,因麒麟吉祥意味濃重,帝王們用金玉做成麒麟形狀,以饋贈親屬,獎賞部下,這樣佩戴玉麒麟就又有了顯示身份和榮耀的意思。
二、蓮花
蓮花和荷花雖有差別,但中國卻很少區分,古人也稱之為藕花,芙蓉、菡萏等。蓮之全身皆可入藥,蓮藕、蓮子、蓮葉、蓮心、蓮花、蓮蓬都是最普遍而實用的植物藥材,蓮藕是風味獨特的水生蔬菜,蓮葉可用來包裹食品,蓮花可作做菜,蓮子是營養價值豐富的食品,蓮花由於獨特的生長習性和功用價值成為人們最喜愛的植物。
蓮荷最初是生殖崇拜的對象,蓮花作為一種植物與葫蘆南瓜一樣,既經常用來象徵女性,又體現其多子的意義。其中,魚戲蓮是一種最為普遍的吉祥圖案。它常見於剪紙、刺繡、面花等民間藝術造型當中。
蓮荷文化內涵由最初的生殖繁衍開始逐步分化,從連生子的生殖繁衍演化成為物產的豐收,如年畫剪紙中連年有餘,即是以魚、蓮及小孩組合的造型來表示,這裡的蓮既保留了多子屬性,又具有諧音特徵,即蓮通「連」.
另一方面是受儒家思想影響,從「連生子」演變成為「連生貴子」,從而打上了儒家功名利祿及科舉意識的印記,所謂貴子在性別上是男性,在地位上是人上人,「連生貴子」在婚嫁習俗上一般是用蓮蓬或蓮子,桂圓、瓜子和花生等物來體現,比如陝北婚俗中新房被角所放置的吉祥物除花生,桂圓、瓜子外還有特產大紅棗,寓意「早生貴子」。
在中國古代,實現功名與富貴的必由之路是科舉,於是蓮荷形象亦有此方面的表達方式,這是儒家蓮荷文化的發展,漸漸遠離了其生育和繁衍的原始意義。在組合圖案中有「一路連科」,圖案用「一鷺蓮荷」來表現,祝願考生每考必中。有時途中還加入諧音為「路」的蘆葦,圖案若為鷺鷥芙蓉,就意味著一路榮華,若為鷺鷥牡丹,則寓意一路富安,若只有一隻蓮花則為一品清廉。
三、葫蘆
葫蘆,古時也寫為「壺盧」,葫蘆科藤蔓植物的一種。今天為人熟知的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瓢瓜,肚大蒂隆,可以剖開作為瓢,一種是亞腰葫蘆,稱為丫丫葫蘆,兩端圓滿,腰伸縮可繫繩。葫蘆的用途是食用,種籽,瓢肉、嫩葉可食。還可作藥用,古時各類醫書均有記載。
但其主要用途還是作為器皿使用,葫蘆成熟後採摘,晾乾,體輕質堅,是一種天然的器皿,剖開後可做瓢,用來盛東西,不剖開就是一個壺,用來作容器。比如酒壺,水壺等等。至今在西南少數民族的生活與信仰中具有特殊意義。
傣族,白族,彝族,拉祜等民族有著優美的關於葫蘆的傳說與神話,一些民族至今將葫蘆作為一種民間信仰,比如雲南彝族供奉祖靈,以葫蘆代替,一個葫蘆代表一代族靈,在他們的語言中,祖先與葫蘆為同一詞。
佤族還有這樣的民族起源傳說,海水泛濫退去後,山上結一大葫蘆,鳥啄九年方開,裡面走出人類,大哥是佤族,二哥是漢族,三哥傣族、小弟拉祜族,他們共同生活創造了人類文明。
在壯族,布依族中的傳說中,洪水泛濫時,人類躲入葫蘆或坐於其上逃難,不單是少數民族將葫蘆尊為始祖的地位,甚至華夏民族的始祖伏羲、女媧,也有葫蘆的身影。
葫蘆宜栽易活,葫蘆本身的自然形狀是藤蔓狀的,《詩經大雅文王之什》中有句「綿綿瓜瓞,民之初生」,其藤蔓的蔓延象徵著世系承繼的綿長,結果多,且腹中多子,象徵著多子多福和生命種子的綿延不絕。葫蘆所附麗的這種生育信仰,在後世的民俗活動中也得以體現。黃河流域許多地方,比如山東民間婚俗中,多剪葫蘆形彩紙糊頂棚,牆壁,表示瓜瓞綿綿,多子多福之意。
四、石榴
五月石榴紅似火,石榴果實豔若寶石,千房同膜,萬粒如一,象徵子孫滿堂和團結吉祥,被當作饋贈的喜慶之物。「榴開百子」成了古人為祈求多子的口彩。我國的許多地區,在訂婚下聘或迎娶、送嫁時都有互贈石榴的風俗,石榴還作為多子多福的象徵,繪出吉祥圖案,稱做「榴開百子」。
綜上所述,這四種生殖繁衍的吉祥圖案充分展示出內在的生命精神,如宇宙中的萬物之靈,參贊天地之化而生生不息。中國傳統文化的萬物生命一體化的思維方式,將萬物與生息繁衍等同一體,對生命崇拜,讚嘆和審美成為吉祥圖像最基本的精神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