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東方
從北方來,總感覺太倉有令人耳目一新之處。但是到底是什麼使人有這樣的總體的感覺,講說起來又頗為紛紜。
當然是汙染指數經常在幾十甚至十幾的透徹,也是街道上基本不堵車的通暢,還是整體植被狀態良好、綠意濃厚的適宜,是瀏河岸邊的一側是自然風貌、一側是海運堤歐洲風範的新奇,是金倉湖的開闊,是天鏡湖的精緻,是24小時自助圖書館的方便,是北部穿越森林的沿河綠道經過教堂經過拱橋通向電站村的田園之境的美妙;是汽車站候車上車的秩序,是人們普遍都謹守安靜與排隊的公共禮儀……可又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更多的東西,它們分布在整個城市內外,隱在你自己就置身其中的日常中的細節。
早晨,五點鐘的早晨,夜色在漸漸退去的時候,外面的鳥鳴已經歡快而持續地高唱了起來。它們的高唱卻只是更增添了環境裡的安靜,大多數人都還在熟睡的安靜。
飄窗,落地玻璃的飄窗,將外面懸空的風景收進來一些,讓樓裡的人有一點點置身外面自然之中的感覺;雖然稀薄,但是珍貴,感受強烈而執拗,長時間地坐在這裡也不會厭煩:這裡的自然好像是屬於自己家的,屬於自己的。而更重要的是,外面的確有這樣尚沒有被破壞掉的自然。這是經濟發展指數在全國的縣域之中都名列前茅的太倉的環境,雖然據說已經不及過去沒有那麼多工廠的時候好,但是在從北方來的人感受上說還是已經足夠好了。
電臺裡有一直在播放交響樂的頻道。在北方,這樣的廣播幾乎是沒有的,至少一直播放這樣的音樂的電臺,即使有也難以一直存在下去,甚至連普通人也會天然地認為這是藉機滲透,是不懷好意的東西。北方的環境總是傾向於獎勵持有類似觀點的人,使他們獲利。以這樣的觀點製作的廣播才會被認為正確,至於是不是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高層次的愉悅,則另當別論了。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權利選擇一直放著交響樂的廣播,已經是太倉的一種福利。這也是使人,使環境安靜高貴起來的一個重要因素。
收音機裡一直有交響樂播放,在安靜而溼潤的早晨,這樣流淌著的同樣是在古典的安靜時代裡對世界和人生的演繹的作品,與當下的環境絲絲入扣,竟然有一種在北方的城市裡,在大城市裡,早已消失掉了的人與環境的充分貼合感。世界不再是急躁的,不再是讓人惶惶不安的,不再是時刻要抵禦不確定的壓力的。
從容不迫,普遍的從容不迫,也許是一座城市是不是宜居的一個最好指標指數現象。
上午小區進行刷牆作業的時候,施工單位不僅將各家各戶的窗戶用塑料布蒙上,而且還帶著車衣,隨時將正在作業的牆壁下面的汽車罩上,以免濺上灰泥。腳手架已經搭到了每家每戶的窗口,以我們的習慣是一定要小心地將每一扇窗戶都牢牢地鎖住;但是老住戶很肯定地說沒有關係,不會有什麼安全上的隱患,治安情況一直都很好啊。
說這話的時候,這位一樓租住了車庫的租客,也或者就是房主本人,正耐心地從容地收拾自己的車庫改成的小花園式的門臉;他養的花和放在那裡的椅子,都表示著他對自己的家、對自己每天待著的地方的喜愛。而在樓下草地上也正有夫婦倆坐在小馬紮上擇菜,他們都是戴著套袖擇菜的;一邊擇菜,一邊說話,一邊曬著越升越高的太陽。
小區裡車來車走,大家基本都能做到互讓;前面的車沒有停好,後面的車就耐心地等著,而前面的車看後車在等,乾脆就傾斜著開到一邊讓後面的車先過去。有新手停車技術欠佳,後輪馬上就撞上馬路牙子了,旁邊站著的婦女立刻就會加以提醒……要知道普遍的汽車社會可是路怒症爆發的溫床,這在全國幾乎都是屢試不爽的現象;正因為如此,太倉這樣互讓的禮儀也就越發就顯得可貴。
在城市和郊區的邊界上,有一個因為特殊原因而不能拓寬的小路口,這個路口只能容一個方向的車輛通過。這個早晨,進城的車輛先進了路口,排在最前面的出城的車就主動向右上角讓開了,這樣進城的車輛就魚貫而入,沒有想到一輛大卡車也跟著進來了。這下就頂住了,如果互不相讓,勢必是兩個方向都堵死。於是出城方向的第一輛轎車就掉頭向著旁邊一塊空地而去,讓自己脫離了排隊的隊伍,使對面的車能順利進來,不至於形成擁堵。這樣做固然是可以疏導開交通,但是付出的代價就是她的車遲遲不能再進入排隊的序列,要在這裡等,一直等到車輛稀疏下來才能走。
這時候一個騎電動車帶著孩子的婦女看不公,就高聲對大卡車司機喊,你開得太霸道了!那卡車司機很不好意思,搖下車窗一個勁兒表示著歉意……
而在公共自行車取存點,因為需要安裝APP,我們遲遲沒有能打開一輛車子;就有人走過來詢問是不是需要幫助,看你們已經在這裡站了好久……這種人和人之間的關照格式,讓人一下想起了歐洲。那種人人都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以後,社會整體長期在較為富足的生活狀態中有餘力施與、願意借力於人的氣氛,陌生人之間的經常可以見到感受到的良好氣氛,實際上是生活於其中的每個社會人的福祉。
而在這裡的小區裡,在這裡的街頭巷尾,人們也一般都不歇斯底裡,不沒好氣,不皺著眉頭,不任誰不理;從人們這種不急不躁的樣子,也約略可知這裡的人們對環境的滿意度。這種沒有特別明顯的焦慮感的南方的怡然,普遍怡然,是由諸多因素複合而成的。包括街上不太擁堵,安靜,空氣好,氣候溼潤,歷史傳統上較為富裕,行為模式上相對有禮,等等。
甚至還有氣候原因,比如現在:傍晚的風吹拂著清明的花,白天有點熱,晚上卻只有合適,稍涼需要穿外罩,甚至薄羽絨服。溼潤與涼爽總是春天最可寶貴的物候現象,不像在北方乾旱地區的春天。倏然而至,數日而去。幾乎沒有過渡,直接就到了夏天氣溫直線上升的乾熱狀態。而寒涼的春天才更可貴,因為寒涼的春天,意味著春天更長。春天的享受也就更多,可以更從容地觀看春天的各種細節。
更耐人尋味的是,太倉原來一直沒有鐵路,最近的消息是不僅正在修鐵路而且還要設立兩個火車站,一個太倉站,一個太倉南站。網絡上的跟帖裡自然是很多人表示那樣交通就方便多了,但是也有一種聲音,說千萬別那麼多車站,那麼多人,最好還是原來的狀態。
他們很怕失去原來的狀態,不是說原來不能坐火車的狀態,而是原來那份安靜古樸和普遍的善意。而他們所怕失去的,也是我這外來之人剛剛到來就也怕失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