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安達種族大屠殺又稱盧安達內戰,發生於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是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死亡人數佔當時世界總人口1/5000以上。《盧安達飯店》就是以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當中的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今天小編是懷著沉痛的心情來談這部電影的,因為小編賭球又輸了。
唐錢德爾這個演員,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漫威大火的《鋼鐵俠》系列和《復仇者聯盟》系列中的戰爭機器就是他來出演的。而《盧安達飯店》作為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編的災難電影,可以說在引起人性的共鳴上具有先天的優勢。而這部電影把這種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影片在一開始就在一片沉重的氛圍中,通過暗示告知人們黑人所受到的壓迫和剝削並不是單單來自白人,也來自黑人內部。這就在一開始打破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即認為黑人受到的歧視主要來自白人。從而達到了在接下來的劇情當中最大限度的激發人們的憐憫心。比如唐錢德爾飾演的男主保羅要靠賄賂來維持比奇蒙戈的支持。
隨著屠殺的兩位總統的遇襲身亡,屠殺開始大肆進行。胡圖族對圖西族的屠殺可謂慘絕人寰,老人婦女小孩一個都不打算放過。他們似乎是要用這種方式來宣示自己的霸權,或者說用這種方式來使自己具有安全感。那麼,我們不得不反思這種屠殺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的。
影片中並沒有對屠殺是誰造成的進行探討,它的目光只聚焦於屠殺這個事實。那麼根據歷史事實來看,1990年,僑居在烏幹達的圖西族難民組織盧安達愛國陣線與胡圖族政府軍爆發內戰,是種族大屠殺的前兆。而總統的死則是引發種族大屠殺的導火索。
很難說究竟怪誰,但屠殺肯定是反人類的。在影片中男主保羅作為一個胡圖族的人,非但沒有參與屠殺反而拯救了幾千名圖西族的人。這說明在保羅的心中人只有善惡,沒有種族之分。所以即便他拿到了籤證,他也沒有離開盧安達飯店,因為他知道,自己一旦走了,剩下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條。這種個人英雄主義,這種責任的擔當,在非常時期是會令人做出驚天舉動的。保羅就是一個例子。
不可否認的是,聯合國的維和部隊在拯救盧安達飯店上,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這部電影用了很大的筆觸,來展現了維和部隊的艱辛,讓我們近距離的接觸到了維和部隊,並體會到了聯合國的價值。不得不說,二戰之後建立的聯合國組織,對於整個世界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和平。
影片的最後,歷經艱難的保羅終於得償所願,拯救了盧安達飯店裡的所有人,也在難民營和自己的兩個侄女相遇,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但我們回過頭來看這部影片,在相對和平的時候人民並沒有喪失理智,可以坐下來商談,以尋求解決的方式。但一旦導火索點燃,屠殺就立即爆發勢不可擋。那麼,假如導火索沒被點燃呢?美國的黑人可以通過相對和平的方式來爭取自己的權利,胡圖族和圖西族為什麼不能通過相對和平的方式來使雙方妥協呢?於是當我們翻過歷史,就會發現屠殺都是可以避免的,只是沒有人去想避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