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了,同學們心裡一定既緊張又期待,小Z老師和大家一樣地緊張,希望同學們都能在中考中脫穎而出,考出理想的成績。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粗鹽中可溶性雜質的去除問題,這是近幾年中考中每年必考的一個問題,所以作為專題進行複習,目的是讓同學們把這個問題理解透徹,便於更好地掌握其實質,這樣在中考中才能萬無一失。
首先,粗鹽中的可溶性雜質有哪些?粗鹽中一般含有氯化鎂、氯化鈣、硫酸鈉等雜質,如何除去這些雜質呢?按照除雜的基本原則——「不增不減」,通常除去氯化鎂用氫氧化鈉,除去氯化鈣用碳酸鈉,除去硫酸鈉用氯化鋇。雜質除去之後,過濾,再在濾液中加入稀鹽酸除去過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
那麼,這三種除雜試劑加入的順序有沒有要求呢?是隨便加還是有一定的順序呢?因為除雜試劑要過量才能把雜質除盡,所以每次加入的除雜試劑都是過量的。這就對試劑加入的順序有了要求:碳酸鈉必須放在氯化鋇後面,氫氧化鈉隨意,先加、後加、中間加都可以,但是必須是氯化鋇在前,碳酸鈉在後。
為什麼要這樣呢?我們來分析一下:因為加入的除雜試劑都是過量的,除完雜質還得除去前面加入的過量的除雜試劑。過量的氫氧化鈉後面要用稀鹽酸除去,而如果先加氯化鋇,除去硫酸鈉,再加碳酸鈉除去氯化鈣時,同時也可以除去過量的氯化鋇。過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一起,被最後一步所加的稀鹽酸除去了,這樣就除掉了粗鹽中的雜質。而如果氯化鋇和碳酸鈉顛倒順序,先加碳酸鈉,後加氯化鋇,氯化鋇在除去硫酸鈉的同時也可以除去過量的碳酸鈉,但是過量的氯化鋇後面無法被除去。
正是這個原因,必須先加過量的氯化鋇,再加過量的碳酸鈉,最後過濾,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除去過量的碳酸鈉和氫氧化鈉。三種除雜試劑加入順序可以有:第一種方案:①氫氧化鈉②氯化鋇③碳酸鈉;第二種方案:①氯化鋇②氫氧化鈉③碳酸鈉;第三種方案:①氯化鋇②碳酸鈉③氫氧化鈉。也就是說,氫氧化鈉隨意站,氯化鋇和碳酸鈉順序不能換,必須氯化鋇在前,碳酸鈉在後。具體流程圖如下:
注意:加入碳酸鈉的作用是除去雜質氯化鈣,同時除去過量的氯化鋇。加入稀鹽酸的作用是除去過量的氫氧化鈉和碳酸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