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孟郊在讚美烏江的詩中寫道:「日說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聞天下泉,半在黔中鳴。山水千萬繞中有君子行。」鳥江風光迷人,最色秀麗,雄奇險秀的河谷溝壑,鬼斧神工的懸崖絕壁、波光蕩漾的江水、亮潔淨美的水灘,點綴在秀美的烏江百裡畫廊裡,引人流連,讓人神往,讓幹百年間的文人墨客,對它流露無盡的溢美之辭。渝懷鐵路,一條穿梭在烏江岸邊的鐵路,可以讓人近距離體會烏江上的景色、烏江沿線的風情。當火車相伴烏江而行,窗外,雲霧繚繞在遠處的山頭上,似仙境般的美讓人眼花繚亂。
水的顏色接近藏藍,婉約而溫柔,仿佛整個窗外的世界都被鳥江的這種柔潤和清靈浸溼、軟化了,像一幅緩緩展開的繾綣的宮延畫冊將鳥江的美麗展現在人們的眼前。在烏江沿線綺麗的自然風光中,武隆當屬最著名的一處,著名的「天生三橋」、芙蓉洞等地質美景皆在此。這裡的大山被從中剖開一個200多米的大洞,渾然天成,滿山的大霧中散發著草木的清香,仿佛進入了仙境。
三橋橋體溶洞四伏,水簾高懸。橋下溪流潺潺,噴泉叮咚。一派雄奇,蒼勁、神秘、靜幽的原始神秘感瀰漫在谷中,三座天生橋,仿佛三扇在幽境中半開的秘境之門,好像走不了幾步,便會走人仙人修煉的天府。美溶洞,是一座斑斕輝煌的地下藝術官殿,一座內容豐實的洞穴科學博物館。溶洞中充滿了難以想像的奇妙構造:有的枝葉繁茂仿佛巨大古柳;有的犬牙交錯好似神獸棲息的洞府;有的則瑰麗奇美,好像天人藏寶的琉璃之圖。變幻無窮,美得令人心醉。
進美容洞遊覽,大自然那種瑰麗無窮的創造力,讓人類所有的藝術品都相形見絀……山水之樂,在於清麗自然;而風情之樂,在於水土和人情。土家族,是烏江流域的一個靈秀民族,將烏江流域變成了個素雅而不失靈氣的所在。在烏江流域,許多土家族的古賽在兩岸的青山、碧水、淺灘中隱約,好像住在仙境的天民居所。西蘭卡普、蠟染、古老的土家族背嫁哭嫁、獨特的包穀燈戲、陽戲、馬馬燈、年輕男女表達愛情的木葉情歌等,這些都是這裡極具特色的風情景觀,等著人們置身其中,體會、發現和流連......
土家族極重禮儀,見面要互相問候,家有來客則必盛情款待。每一個來過土家族聚居區的人,都會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似乎這裡曾是自己前世的家鄉,有自己前生的親朋,總是有種回鄉的親切;而山歌,則是土家人心裡的路,通到土家人的情深處和情真處。聽了土家人的山歌,好像心裡就長出了一種思念,無論走多遠的路,永遠忘不了那些韻腳裡的溫柔。土家族聚居區後溪鎮,處於西水右岸,綠瑩瑩的烏江水青幽幽的武陵山,將這裡掩映得如同水墨之畫。後溪鎮多為清代建築石板街道、青瓦白牆家家原木築就的土家吊腳樓在水岸綿延。
喝到微醺,隨著土家族小夥、姑娘跳上幾曲擺手舞,那種好像從空氣深處散發出的美好,會讓你感覺自己融化在了烏江的水霧中。日色褪盡,夜中的河灣,更顯得靜謐而美麗,土家族人在壩子中間燃起篝火,木葉情歌如同天籟飄揚在夜空,就算手足舞動得不標準,甚至踏不到節奏,但都不重要,有時沉浸其中,會忽然不願天亮,怕夢醒,再也找不見這世外桃源了。龔灘是唐巖河、烏江相會的岔口,這裡江流曲折於峭壁間。在斑斕的碧波之上,依勢起伏地布滿了鱗次櫛比的吊腳樓一一龔灘古鎮就坐落在這裡。
龔灘古鎮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歷史的古鎮,是國內保存完好且頗具規模的明清建築群。長約三幹米的石板街、150餘堵別具一格的封火牆、200多個古樸幽靜的四合院、50多座形態各異的吊腳樓一輕柔霧氣籠罩大山,而龔灘古鎮中卻因為這些建築、樹木和人,顯得分外明亮清晰,真切而美麗。提到渝懷鐵路,鳳凰古城總是不能不提的。在回龍潭的老街上,細腳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託起一段段沉甸甸的歷史沉積。當夜幕降臨,沱江兩岸有另一番的寧靜與斑斕,舒暢溫柔之感,好像從水中滿溢出來的一種甜酒。蟋蟀發出嘟嘟嘟的脆音,風中都是夾雜著泥土、樹葉的味道,沉靜在這樣的世界裡,自然與自我,在一陣水波的細碎中,仿佛正在融為體。盡興之餘,找一家江邊旅店,輕輕地睡去,那一泓清激溫潤的江水,定會在你的夢中,繼續蔓延著它的輕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