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幅屬於自己的山水畫,要麼高山大川,要麼溝壑縱橫,要麼鍾靈毓秀。個人的偏好,當然會影響審美。如果這個人是畫家,那麼也會影響到他的創作風格。這幅清秀宜人的作品是近代畫家彭醇士的作品,他十分喜歡清代中期的名家戴醇士,所以取了和他一樣的名字。
戴醇士有傲骨,喜歡畫江南山水,畫中呈現出一種剛柔並濟的美感。這幅《山如黛水如碧》在韻味上和戴醇士的畫風如出一轍。至於筆墨細節上,更多參照了董源、巨然的畫風。

從這幅畫的名字就能感受到作品的基調是柔美恬淡,略帶清新之感。這就導致了彭醇士在創作中要以細筆為主,不能破筆重墨大肆揮灑。要從筆法特徵上,展現畫中的靜謐感覺。這種靜的感覺既是對山水空間的感悟,也是對人生未來走向的期待。誰也不行生活在波折坎坷之中,誰都希望可以順風順水過完一生。
在筆法上,彭醇士用了一系列長短不一的細線皴擦山的結構。他沒有過分強調細節的完美程度,他追求的是整體效果。經過他的妙筆皴染,山間仿佛帶有溼潤的水汽。

彭醇士在創作中很注意調整線的節奏。線是國畫創作中的基本元素,線條可以有無數種變化。戴醇士既然用細碎不均勻的線條,他就需要建立一組對比,表現線的魅力。於是他在水邊畫了一座閣樓。水閣用近似於平行的複線構建,與山的肌理進行對比,破除了皴染過程中可能帶來的無序感覺。
根據畫中景色,彭醇士畫的應該是秋冬季節的山水。所以畫中水勢十分和緩,只有微波泛起。山水同時呈現出靜美的感覺,引導觀賞者的思緒逐漸放空,仿佛置身於自然山水之中。

黛是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常常用它畫眉。如黛,就是像黛石染過的眉毛。看遠處山巒起伏的輪廓,是不是像描過的眉毛那樣柔美。至於水如碧,也是在強調其純粹的美感。總之,這樣的山水,就是彭醇士心頭的最愛。
詩一般的畫意,配合曠遠寂靜的山林,讓人產生淡泊出世的嚮往。再輔以略帶裝飾性的構圖,就這樣人與美景成為一體,人在看風景,人也成了風景的一部分。

山水之樂,得之於心,如果有一壺美酒,不亦快哉。欣賞這幅畫就能感覺到彭醇士有君子之風,高潔脫俗,飄逸坦蕩。
拓展閱讀
美好浪漫,炫彩奪目,吳石仙繪《人在畫中行》
看不厭的高山雲海,鄭午昌繪《天門雲壑》
北宗山水,筆墨精緻,祁崑繪《萬壑鳴泉》
漫山桃紅,揚帆遠行,傅抱石繪《石濤詩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