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28日,《天龍八部》在TVB翡翠臺首播,此時內地省級衛視剛剛崛起,《天龍八部》一時成為眾多電視臺相互爭奪收視的試金石。
5個衛視臺,34家省級電視臺,幾乎同時播放《天龍八部》,並且收視率始終居高不下。
劇中飾演喬峰的黃日華,由於太過經典,很多人認為他就是喬峰本峰。
李若彤的王語嫣,陳浩民的段譽,李國麟的鳩摩智等等,一個個熟悉的人物,成為幾代人共同的回憶。
同樣難忘的還有劇中的武打場面,很多功夫都是經過特效處理,這也是武俠片裡頭一次將各路神功化無形為有形。
僅劇中第一集喬峰的打戲,就拍了整整40天。
首次拍戲的陳浩民,在拍凌波微步時,劇組告訴他非常簡單,吊上威亞一點也不累。後來沒錢租不起設備,便讓他將凌波微步一遍一遍跑出來。
由於很長一段時間是在烈日下拍攝,裡三層外三層的古裝,將一個個演員捂得全身痱子,樊少皇更是被曬得頭頂蛻皮。
唯獨鳩摩智最涼爽,薄薄的披紗配上一雙大拖鞋,讓其他演員羨慕不已。
在拍打戲時,鳩摩智的耳垂經常被甩飛,甚至有一次吃盒飯的時,他以為是塊肉,嚼了半天嚼不爛,吐出來才發現是自己的道具耳垂。
除了劇中演員,音樂絕對是該劇繞不開的話題。為了給難念的經填詞,林夕閱讀了整部金剛經,將很多佛理論點寫入歌裡,讓人聽起來哲理十足。
這卻為難了周華健,急促快速的曲調,加上深刻繞口的歌詞,讓這首歌成為觀眾永遠學不會的神曲。
與主題曲一樣熟悉的還有劇中很多經典橋段的背景音樂。這一段段配樂總能瞬間勾起埋在記憶深處的歲月。
自大狂妄的丁春秋,深不可測的掃地僧,直言不諱的包不同,耳聾心聰的蘇星河,玄苦、徐長老、段正明、智光、耶律洪基、阮星竹,眾多演員的離世,讓這熟悉的一幕幕,成為再也不會有的回憶。
隨著《天龍八部》的熱播,當時很多人家裡牆上掛的是我王語嫣和段譽的畫報,文具盒裡貼著喬峰和阿朱的貼紙。
一閒下來就模仿劇中各路功夫,仿佛看到熟悉的江湖人物,就能置身於快意恩仇的江湖。
《天龍八部》之所以讓人如此難以忘懷,除了劇中才子佳人和忠肝義膽以外,那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人物,也早已將我們帶入到那個江湖裡的國讎家恨兒女情長。
一邊傾慕喬峰義薄雲天,意氣風發笑蒼穹,俠骨柔情兩依依,也一邊感慨阿朱燕子塢前,紅顏早逝英雄嘆,杏花林裡向來痴。
我們明知道通通都是假的,卻偏偏願意相信是真,因為人物太好,所以愛得很深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