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也是貝加爾淡水海豹的唯一家園。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動物以微小的甲殼類動物為主要食物,此前人們認為這些動物不會食用這種甲殼類動物。
這種類似蝦的甲殼類動物被稱為Macrohectopus branickii,是世界上唯一一種具有浮遊生活方式的淡水兩棲動物。每隻動物的長度不超過38毫米,事實上,大多數長度在10毫米以下,重量不到0.1克。
通常情況下,對於像海豹這樣體型龐大的動物來說,通過食用這些兩足類動物所能獲得的少量能量要比追捕它們所消耗的能量少。為此,人們一直以為貝加爾海豹和其他海豹一樣,幾乎完全以魚類為食。
然而最近,日本國立極地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一些海豹身上安裝了加速度計和攝像機,觀察它們在水下的進食習慣。令人驚訝的是,發現這些動物每天要吃掉數千隻端足類動物,平均每次潛水要吃掉57隻。
而與鬚鯨一口吞下大量浮遊動物不同,海豹是單獨捕捉這種端足類動物的。事實上,海豹表現出了「有記錄以來最高的攝入量,因為它們一次只吃單一的獵物,而不是一次性獲取很多不同類型的獵物」。
據確定,這種行為的部分理由在於貝加爾海豹是最小的海豹類型之一這一簡單事實。這意味著,它們從追捕大海豹無法維持的獵物中獲得了大量的淨能量收益。然而,更有趣的是,對博物館頭骨標本的分析顯示,海豹的嘴邊有獨特的梳狀牙齒。這些牙齒讓它們能夠將水從嘴裡排出,同時將獵物保留在嘴裡,這意味著它們不必每次吞下端足類動物時都要吞下一口水。因此,它們能夠比其他情況下更快、更有效地捕食端足類動物。
科學家們現在認為,貝加爾海豹獨特的捕食策略是讓它們茁壯成長的主要原因,而其他海豹種群卻因過度捕撈和棲息地喪失等人為因素而屈服。
由副教授 Yuuki Watanabe領導的研究論文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