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豹 是海豹科19種動物的統稱,分布廣泛,從南極到北極,從海水到淡水湖泊(貝加爾海豹,是唯一的一種淡水海豹)。海豹的遊泳本領很強,速度可達每小時27公裡,同時又善潛水,一般可潛100米左右,威德爾海豹則能潛到600多米深,持續43分鐘。海豹主要捕食各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
北象海豹身體肥壯而渾圓,雄獸具有延長的鼻子,身體主要為褐色,有黃色斑。
生活在太平洋東部,北至阿拉斯加及英屬哥倫比亞,南至加利福尼亞州及下加利福尼亞州沿岸。它們會在南方繁殖、生育及脫皮。雖然它們在遠洋區的棲息處覆蓋甚廣,但它們只會在七個主要的地方繁殖,其中四個是在加利福尼亞州對出的海島。
南象海豹形狀奇特,有一個能伸縮的鼻子,當它興奮或發怒時,鼻子就會膨脹起來,並能發出很響亮的聲音。
目前全球共有約650,000頭南象海豹。研究表明它們分成3個地理亞群,每一個大洋有一個亞群。
跟蹤研究南象海豹行動的路線,從而證明它們主要覓食區在南極大陸的邊緣。雖然象海豹可能偶爾會在南極洲上岸休息,甚至交配,它們大量聚集在亞南極地區。
豹斑海豹分布範圍遍布南極大陸邊緣所有海域,遠及南美洲及大洋洲的亞南極浮冰島嶼。
威德爾海豹主要分布於南極周圍、南極洲沿岸附近海域,它能潛到水下600米,並且在水底逗留1小時以上。據估計目前大約有80萬頭。以魚類、頭足類等海洋中的生物為食。
食蟹海豹是南極海豹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約3000萬頭,佔南極海豹總數的90%以上,也是世界海豹中數量最多的一種,佔世界海豹總數的85%。以磷蝦為食,把它稱為食蟹海豹是一錯覺,因為南極的蟹類極少,不足供其食用。
羅斯海豹在南極環極分布。它們通常在茂密的綜合浮冰,但也可以在光滑的浮冰在更加開放的地區。以頭足類動物、魚類和浮遊生物為食。
髯海豹呈片狀環極地分布,一般在北極和亞北極的北緯85°以南區域。分布於北冰洋、北大西洋、北太平洋等寒帶海域,包括白令海、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格陵蘭、紐芬蘭、庫葉島等地,洄遊時偶爾到達中國浙江平陽、寧波和福建、廣東等地的東海和南海海域。
一般獨居,很少與其他個體登上同一塊流冰。但在春季和初夏時可見到在冰上的小群髯海豹。登到冰上的髯海豹總是面向著水,距離水很少超過一個身位。髯海豹的警惕性很高,在冰上活動時,即使感到有一絲危險,也會立即逃入海水中。
冠海豹,雄性頭上有一個黑色的皮囊,乍一望去宛如戴了一頂黑色的帽子,又似雞冠的形狀,所以得名「冠海豹」。雄性冠海豹長著膨脹的頭骨冠和鼻球,當它們被激怒才會展示這種奇特的徵。
冠海豹分布於北大西洋的北極和亞北極區。大約有65000頭成熟的雄冠海豹,棲息於加拿大、巴井島與丹麥、格陵蘭島之間的戴維斯海峽。
灰海豹是灰海豹屬(Halichoerus)中的唯一成員。它們有另一個名稱——大西洋灰海豹。分布於北大西洋的溫帶沿海,西部大西洋和北美洲東北部為中心,東部大西洋和冰島,法羅群島,挪威,英國和愛爾蘭,以及波羅的海。以鮭、鱈、鯡、鰈等魚類和頭足類、節肢動物為食。
環海豹出沒於北極地區的太平洋部分。在春季和冬季期間,它們會上浮冰上進行繁殖、換毛及生育。在這期間,它們會在白令海和鄂霍次克海的冰崖上出現。
成年的環海豹有黑色的皮膚,上有四個白斑紋:一條白條繞著頸部,一條繞著尾部,其身軀左右兩邊各有一條白條,由前鰭作起點,在身軀兩側繞一個大圈子。雄體身上黑白分明顯著,而雌體就相對地沒那麼明顯的對比。新生的環海豹身上是白色的乳毛。
鞍紋海豹,綽號「戀冰海豹」,一生都生活在海冰上或其附近。鞍紋海豹以毛鱗魚等中上層魚和磷蝦等節肢動物為食。分布於大西洋和北極海域,即俄羅斯以北,格陵蘭、紐芬蘭、加拿大北部。蟹殖地主要在白海、格陵蘭東、紐芬蘭北岸。
港灣海豹廣泛分布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從溫帶到北極海域,主要棲息在北美洲東部和西部沿海、亞洲東部和西部沿海、歐洲西北海岸。它們主要獵食魚類,如鯡魚、鯷科、鱸魚、鯡屬、鱈魚、牙鱈及比目魚,有時也會吃蝦、蟹、軟體動物及魷魚。
斑海豹,生活在北半球的西北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和中國的渤海、黃海北部。它們有洄遊的繁殖習性,為肉食性動物,食物主要為魚類和頭足類。斑海豹是唯一能在中國海域繁殖的鰭足類動物,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渤海遼東灣是全球斑海豹8個繁殖區之一。
裏海海豹,又叫做「裏海環斑海豹」「喀海豹」,分布於裏海。主要吃鯉科、蝦虎魚科及甲殼類。它們會走到河口來吃鯉魚、擬鯉屬及梭鱸屬。 海雕會獵食裏海海豹,造成大量的幼海豹死亡。於1978年,在阿斯特拉罕17~40%的裏海海豹被狼所殺死。它們也會被人類所獵殺。由於工業的發展,汙染物及殺蟲劑等都令它們染病。
貝加爾海豹,是唯一的一種淡水海豹,同時也是地球上最小的一種鰭足目動物。夏天分布於貝加爾湖內,冬天遷移到貝加爾湖北部。科學界普遍認為,貝加爾湖海豹應該來自於北冰洋,因為它們與那裡的海豹在血緣關係上最為接近。
環斑海豹分布於北半球寒帶海域,體較小,成體背部深灰,具灰白色環斑,腹面一般銀白,無深色斑。主要以鱈科魚、端足類、磷蝦等節肢動物為食,食物組成隨季節和地區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地中海僧海豹曾經數量眾多,但是今天已經處於瀕危狀態,以前分布在從黑海至地中海全域,以及非洲西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但是由於它會捕食魚類,因此被視為害獸而常被捕殺,有時也會被困在魚網中而溺斃。又由於受到海水汙染的迫害;現在約僅存500頭以下的數目。
夏威夷僧海豹是唯一一種全年都在熱帶海域中生活的海豹。正如名字一樣,該物種僅生活在夏威夷附近的海島和環礁上。主要種群有六個聚集點:夏威夷島西北部的庫雷環礁島、中途島、珍珠港愛馬仕礁、麗莎斯科島、萊桑島以及法屬護衛艦淺灘。
加勒比僧海豹最早被發現是在1494年哥倫布第二次航海期間,數量最多時曾超過25萬隻。然而由於人類的狂捕濫殺,很難再尋覓到它的身影。1952年,有人報告在牙買加和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之間看到一隻加勒比僧海豹,經證實這是人類最後一次看到這種瀕危物種的身影。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