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rophys.l J:6300萬光年外最冷恆星被發現

2020-11-23 生物谷

藝術概念圖,展示了美國宇航局斯皮策太空望遠鏡發現的一顆褐矮星。這顆褐矮星體積很小,溫度極低,繞一顆白矮星運行。白矮星是燃燒殆盡的恆星殘餘

這顆新發現的褐矮星表面溫度在27至80攝氏度之間,繞一顆白矮星運行

藝術概念圖,展現了一顆褐矮星(前景左側)繞一顆白矮星運行的景象。白矮星是一顆死亡恆星的塌陷核心殘餘

北京時間10月25日消息,美國科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溫度最低的恆星,表面溫度與亞利桑那州或者塞維亞的夏季相當。這顆恆星名為「WD 0806·661 B」,質量只有氣態巨行星木星的6倍,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教授凱文·盧赫曼發現的。

盧赫曼教授表示:「這是一顆體積很小的恆星,大氣溫度與地球差不多。」藉助於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地球上靈敏度最高的望遠鏡——對600顆近地恆星進行掃描,天文學家發現了這顆冷星。這顆溫度創紀錄的恆星距地球6300萬光年,環繞一顆密集塌陷的白矮星運行。

WD 0806·661 B是一顆褐矮星,與其他恆星一樣,由塵埃和氣體構成。由於未能從塵雲中獲取足夠質量,也就無法出現「點燃」恆星所需的高熱原子核反應。這顆褐矮星的表面溫度在27到80攝氏度之間,可能適於人類居住。

自1995年首次發現褐矮星以來,天文學家就一直在尋找溫度最低的褐矮星。這種恆星被譽為價值不可估量的實驗室,有助於了解溫度與地球類似的系外行星的大氣。WD 0806·661 B所繞的白矮星與我們的太陽一樣發光,直到在生命最後階段剝離外層。

盧赫曼說:「這顆白矮星距太陽6300萬光年,與銀河系內的絕大多數恆星相比,是一顆距離我們所在恆星系統非常近的恆星。」WD 0806·661 B的運行軌道很長,相當於地球與太陽間距離的大約2500倍。在2011年春季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盧赫曼和同事公布了他們的發現,當時還沒有證實WD 0806·661 B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溫度最低的褐矮星。在《天體物理學期刊》刊登的一篇新論文中,他們證實了這一發現。(生物谷 Bioon.com)

Confirmation of One of the Coldest Known Brown Dwarfs

K. L. Luhman, A. J. Burgasser, I. Labbe, D. Saumon, M. S. Marley, J. J. Bochanski, A. J. Monson, S. E. Persson

Using two epochs of 4.5um images from the Infrared Array Camera (IRAC) on board the Spitzer Space Telescope, we recently identified a common proper motion companion to the white dwarf WD 0806-661 that is a candidate for the coldest known brown dwarf. To verify its cool nature, we have obtained images of this object at 3.6um with IRAC, at J with HAWK-I on the Very Large Telescope, and in a filter covering the red half of J with FourStar on Magellan. WD 0806-661 B is detected by IRAC but not HAWK-I or FourStar. From these data we measure colors of [3.6]-[4.5]=2.77+/-0.16 and J-[4.5]>7.0 (SNR<3). Based on these colors and its absolute magnitudes, WD 0806-661 B is the coldest companion directly imaged outside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is a contender for the coldest known brown dwarf with the Y dwarf WISEP J1828+2650. It is unclear which of these two objects is colder given the available data. A comparison of its absolute magnitude at 4.5um to the predictions of theoretical spectra and evolutionary models suggests that WD 0806-661 B has T=300-345 K.

相關焦點

  • 重大發現!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
    120光年外兩顆新系外行星 超級地球繞紅矮星19天伯爾尼大學的天文學家利用位於墨西哥的SAINT-EX天文臺公開數據分析,發現了另外兩個行星繞著紅矮星TOI-1266旋轉,並且其中一顆是距離地球120光年外的超級地球,另外一個是次海王星。
  • 首顆「河外行星」被發現,遠在銀河系外2300萬光年,咋發現的
    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我們所在的地球運行在金星和火星的軌道之間,距離太陽平均約1.49億公裡,距地球最遠的行星是海王星,距離太陽約45億公裡,與地球的距離在42.5~47.5億之間。300年,其中海王星(1846年被發現)被發現的時間還不過200年,至於非太陽系行星就更難被發現了。
  • 99億光年外,一個黑洞噴發的氣體,在100萬光年外形成了4顆恆星
    不過,最新的一項研究卻發現了一個出乎意料的事實:99億光年外,一個星系中心的黑洞噴發的氣體,在距離黑洞100萬光年之外的宇宙空間,形成了4顆巨大的恆星!99億光年外的黑洞(藍色圖像附近)這項研究是由博洛尼亞國家天體物理學研究所(INAF)的研究員羅伯託·吉利(Roberto
  • 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
    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時間:2016-09-07 15:4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在銀河系外首次發現星系熱核 距地球約16萬光年 科技日報東京9月6日電 由日本東北大學、東京大學、國立天文臺和筑波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近日首次發現,銀河系外的星系中剛剛誕生的星球被熱核包圍
  • 中國天眼發現地外生命?在2.6萬光年外,發現一「大蜘蛛」!
    我國如今的科技是非常發達的,我國在科技上也做出了很多成就,為了發展我國的科技,我國在科技上也展開了很多的探索,我國還向外太空發射了多個探測器,這些探測器的發現也讓我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這個宇宙,我國如今成為了科技強國,很多國家都對我國刮目相看。
  • 最新研究:98個人飛上6300年!
    最新研究:98個人飛上6300年!比鄰星b距離地球僅4.2光年,它環繞運行在比鄰星宜居地帶,它有望成為支持地外生命的最佳候選星球。研究人員表示,自從5年前發現這顆星球,它已成為無數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目標,但是如果我們希望未來有一天抵達這顆星球,將需要比當前宇宙飛船更快的飛行速度。即便如此,穿越太空的旅程也需要數千年時間。
  • 距地6300萬光年,哈勃拍到超螺旋星系
    NASA的這張圖片展示了遙遠星系NGC4380的詳細肖像,這個螺旋狀的天體距離地球近6300萬光年,位於處女座。歐洲航天局(ESA)與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一起操作哈勃望遠鏡,他們將這幅圖像比作好萊塢大片中的特殊效果。在這張由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的照片中,NGC4380星系看起來就像一個直接從科幻小說或奇幻電影中出來的特殊效果,像一個通往另一個維度的入口。
  • 2.6萬光年外!中國天眼發現一「大蜘蛛」,地外生命快找到了?
    而作為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綜合性能上也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10倍。所以說在探測的能力上也是「首屈一指」的。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消息稱,最近通過「中國天眼」又獲得了一個重大探索成果,那就是在2.6萬光年外,發現了「紅背蜘蛛」脈衝星系統。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光年|地外文明|克裡斯...
    宇宙中是否存在地外文明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人對此堅信不疑,也有人對此保持懷疑。最近幾十年來人類在太陽系以外發現了數千個系外行星,這一事實表明人類世界絕非例外。儘管如此,在外太空發現智慧生命的可能性其實並不大。不過許多科學家依然認為,我們還沒有發現並不意味著不存在。
  • 16萬光年外發現巨型恆星:質量為太陽300倍
    2010年,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們發現4顆巨大的恆星,它們的大小讓所有此前已知的恆星相形見絀——它們的質量是太陽的300倍,超過了此前理論預計恆星能夠達到的最大質量的兩倍,這一反常現象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不解。
  • 6萬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3倍,或存在原始外星生命體
    6萬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質量是地球的3倍,或存在原始外星生命體研究人員發現距離我們6光年遠的巨型「超地球」行星可能只有簡單的生命。 Barnard b(或GJ 699 b)是最近發現的「超級地球」行星,它繞著巴納德恆星運行,這是距離地球最近的第二顆恆星。 Barnard b被認為是極冷的,其溫度與Europa相似,約為150攝氏度。
  • 科學家:派98個人飛行6300年
    即使是距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需要大約6300年才能抵達,這意味著太空人必須在太空飛行中實現自我維持生活,在太空中繁衍數代人才能完成這項任務。比鄰星b距離地球僅4.2光年,它環繞運行在比鄰星宜居地帶,它有望成為支持地外生命的最佳候選星球。研究人員表示,自從5年前發現這顆星球,它已成為無數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目標,但是如果我們希望未來有一天抵達這顆星球,將需要比當前宇宙飛船更快的飛行速度。即便如此,穿越太空的旅程也需要數千年時間。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中國天眼是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目前這架巨型天文觀測儀器已經投入正式使用,但是在其試用階段,已經發現了數十顆脈衝星。此次中國天眼發現脈衝雙星其實並非第1次,它曾經觀察過「黑寡婦」脈衝雙星,這次是在球狀星團M92第一次探測到「紅背蜘蛛」脈衝雙星。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從本質上來說,脈衝星也是中子星,由於在超新星爆發的時候,中子星形成強磁場,並且在旋轉的過程中規律性地向外發出電磁脈衝波,所以被稱為脈衝星,他被認為是宇宙中的燈塔,由於固定的自轉速度,它發出的電池脈衝波可以規律性地掃過某個地方
  • 為什麼拍攝5500光年外的黑洞,卻不選擇3萬光年內的黑洞?
    明明3萬光年內有黑洞,為什麼卻拍5500萬光年外的黑洞?讓人費解!黑洞一直是科學發展史上的一個空白,但是前幾日黑洞照片的公布,也讓我們對於黑洞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這張照片是在2016年開始已經拍攝,經過了兩年的衝洗之後在2019年和大家見面。
  • 最新消息: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
    最新消息: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M92A,其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也是在M92中首次探測到的脈衝星。
  • 在640光年外,發現一對雙星,具有可變性:包括高能恆星耀斑!
    文章來自:博科園官網(www.bokeyuan.net)天文學家使用一組太空望遠鏡和地面望遠鏡觀測了名為DQ Tau的前主序列(PMS)雙星,在這個雙星系統中發現了可變性現象,包括高能恆星耀斑,其研究發現發表在《arxiv》上。
  •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科學家發現π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時間:2020-10-12 14:2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發現行星 大小與我們的地球相仿距離我們大約185光年 新華社北京10月10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有些時候,宇宙似乎是有意使一些事情變得如此有趣
  • 1.7萬光年之外……銀河系的地外文明有多少?
    不過,按照研究人員計算,這些文明之間的平均距離達1.7萬光年,人類現有技術無法探明它們的存在,也無法與之交流。  宇宙中最輕的星系質量僅相當於10億個太陽質量,最重的星系質量達到30萬億個太陽質量。因此銀河系屬於宇宙中比較重的星系,這對於一個明亮的星系來說十分正常。  到底有多寬?  橫跨近200萬光年  最新研究顯示,銀河系橫跨近200萬光年,是其發光的恆星盤直徑的15倍還多。
  • 天文學家在2.6萬光年外發現神秘氣體,事關銀河系命運
    John Colosimo / ESO一個國際科研小組最近發現,有緻密冰冷的低溫氣體,被不明力量像子彈一樣從銀河系中心附近射了出來。這些氣體為何遭此命運仍是個謎。但科研小組表示,這一發現對我們預知銀河系的未來有重要啟示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