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海洋在持續升溫 全球平均海平面正在上升
據聯合國官方微信消息,近日,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題為《2020團結在科學之中》的報告強調了氣候變化日益增加和不可逆轉的影響,以及對冰川、海洋、自然界、經濟和人類生活條件產生的影響,這種影響往往通過乾旱或洪水等與水相關的災害來體現。
-
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海洋在持續升溫 全球平均海平面正在上升
據聯合國官方微信消息,近日,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發表的題為《2020報告指出,2016年至2020年間,每年北極海冰面積都低於均值。2016—2019年記錄的冰川質量損失比1950年以來的所有其他五年期都要大。在2011—2015年和2016—2020年期間,全球平均海平面已加速上升。世界各地的冰原和冰川質量都有損失。1979至2018年間,北極海冰面積在全年所有月份都有所減少。
-
中國海平面上升速度超全球平均水平 35年來已上升11釐米
3月22日,國家海洋局公布2015年《中國海平面公報》與《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9釐米,較2014年低2.1釐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4高位。近30年,中國沿海的十年際海平面呈明顯上升趨勢。
-
全球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
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較2018年高8.5毫米《藍皮書》顯示,1870—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過去十年(2010—2019年)平均值高於1870年以來的任何一個十年,2019年比常年(1981—2010年,下同)高0.27℃。1955—2019年,全球0—700米海洋熱含量增長速率為3.1×1022焦耳/10年~3.8×1022焦耳/10年。
-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2016年為1980年以來最高位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22日發布的《2016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6年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位。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為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脆弱區。其中,濱海城市和濱海低地尤其應制定海平面上升應對策略。
-
1980至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3毫米/年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餘曉潔 田穎)國家海洋局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5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
7月4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
海平面"加速"上升 人類家園"前哨"告急
許多人會說從2014年開始,每年上升3.2毫米——這一數字載入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上一份報告。但近日,《科學》網站報導稱,這是據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衛星測量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一個長期平均值。在此期間,上升速率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於很難說它是在勻速增長還是在加速。「海平面上升正在加速,速度非常快。」
-
海平面「加速」上升 人類家園「前哨」告急
許多人會說從2014年開始,每年上升3.2毫米——這一數字載入了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上一份報告。但近日,《科學》網站報導稱,這是據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衛星測量數據得出的結論,是一個長期平均值。在此期間,上升速率變化如此之大,以至於很難說它是在勻速增長還是在加速。「海平面上升正在加速,速度非常快。」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圖)
7月4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
科學家警告:美國東海平面加速上升,2200年全球海平面或上升10米
其中路易斯安那州的墨西哥灣沿岸、德克薩斯州的加爾維斯頓和羅克波特位居前列,羅克波特是所有32個監測站中海平面上升最快的。預計到2050年,海平面將比1992年高0.82米。相對海平面下降的五個站點則位於美國西海岸,其中四個站點位於阿拉斯加,但這是由於沿海山脈的隆起使海平面相對於陸地急劇下降。
-
我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和《2014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其中,《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還顯示,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75年—1993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
自1900年以來海平面上升的原因
抽象自1900年以來,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度隨時間變化,但其影響因素仍知之甚少1。先前的評估發現,冰塊損失,陸地儲水和海洋熱膨脹的總貢獻與觀測到的全球平均海平面變化不一致,這意味著海平面變化或對這些變化的某些貢獻很差約束2,3。觀測數據的最新改進,我們對海平面變化的主要貢獻過程的理解以及估算單個貢獻的方法,意味著有必要進行和解的另一種嘗試。在這裡,我們提出了一個概率框架,利用獨立的觀測及其固有的不確定性來重建自1900年以來的海平面。
-
自然資源部:198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3毫米,沿海氣溫...
《藍皮書》顯示,1960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近4年均處於高位,2018年比常年(1981年~2010年)高0.18℃;1993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15±0.3毫米/年,2018年處於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
《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近日發布的《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2020)》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資料圖)藍皮書介紹,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上升速率從1901~1990年的1.4毫米/年,增加至1993~2019年的3.2毫米/年。據介紹,1980~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
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三個年份之一 全球平均氣溫約14.9℃
世界氣象組織調查數據顯示,在持續的長期氣候變化趨勢下,2011年至2020年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十年。最暖的六年都在2015年及其後的幾年,其中2016年、2019年和2020年位列前三。2020年的全球平均氣溫約為14.9℃,比工業化前(1850年至1900年)水平高出1.2攝氏度。
-
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什麼?海平面上升有什麼後果?
海平面的上升可淹沒一些低洼的沿海地區 使風暴潮強度加劇頻次增多。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未來100至200年內海平面已無法避免上升至少1米。 10000-8000年前期間海面以每百年2.65米的速率快速上升,8000-6000年前期間海面上升速率明顯減慢,為每百年。6000年以來海平面不升反降,平均每百年下降0.04米,說明6000年以來不是地殼均衡劇烈活動時期。
-
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72毫米,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一、海平面上升是一個全球性問題據統計,過去100年中世界海平面平均升高了12釐米左右,目前,世界大洋水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9毫米。海平面上升對沿海地區社會經濟、自然環境及生態系統等有著重大影響。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指出,在氣溫持續升高的情況下,南極冰蓋每年流失的冰量在1979年至2017年期間至少增加了六倍,如果南極洲的冰原全部融化,足以將世界的海平面升高60米左右。2001年,太平洋島國吐瓦魯決定舉國遷往紐西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因海平面上升而計劃放棄自己家園的國家。
-
未來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將明顯加快
2016年8月10日,《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發表題為《海平面加速上升的檢測迫在眉睫?》
-
中國沿海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3.3毫米,快於全球平均水平
最新發布的《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1980-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36次。與近10年(2009—2018年)平均狀況相比,2018年海洋災害直接經濟損失低於平均值(98億元),死亡(含失蹤)人數略高於平均值(7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