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至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3毫米/年

2020-11-24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餘曉潔 田穎)國家海洋局2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2015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家海洋局辦公室副主任王斌表示,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90毫米,較2014年低21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近30年,中國沿海的十年際海平面呈明顯上升趨勢。2006至2015年,中國沿海平均海平面較1996至2005年和1986至1995年分別高32毫米和66毫米,為近30年來最高的10年。

報告分析認為,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源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的。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中國沿海氣溫與海溫升高,氣壓降低,海平面升高。

統計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與厄爾尼諾事件相關。1960年以來發生了13次厄爾尼諾事件,在大多厄爾尼諾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出現偏低的現象。2014至2015年,赤道中東太平洋發生了一次持續時間長的厄爾尼諾事件,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2014年低21毫米。

應對海平面上升,報告提出了主動避讓、強化防護和有效減災三方面的措施建議。

主動避讓,在確定沿海城市布局和發展方向時,不僅要考慮土地資源、水資源和氣候條件等因素,也應考慮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在城市總體發展規劃中,人口密集和產業密布用地的布局應主動避讓海平面上升高風險區,特別是生產易燃、易爆、有毒品的工業用地和存放危險品的倉儲用地,應和海平面上升高風險區保持安全距離。

強化防護,在沿海城市綜合防災規劃中,防潮堤、防波堤和防潮閘等防護工程的規劃設計應充分考慮規劃期甚至更長一段時期內海平面上升幅度,提高防護標準,保障防護對象的安全。在城市生態保護規劃中,應加強對濱海植被、灘涂溼地和近岸沙壩島礁等自然屏障的保護,避免破壞植被和大挖大填等開發活動。

有效減災,在市政與基礎設施規劃中,水、電、氣、熱、信息、交通等生命線系統建設和相應備用系統配套的規劃設計,應將海平面上升因素作為依據之一,確保生命線系統正常運行。在沿海城市應急避難場所和救災物資儲備庫的規劃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海平面上升的風險。

相關焦點

  • 自然資源部:1980年來中國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3.3毫米,沿海氣溫...
    《藍皮書》顯示,1960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近4年均處於高位,2018年比常年(1981年~2010年)高0.18℃;1993年~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15±0.3毫米/年,2018年處於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位。
  •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2016年為1980年以來最高位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記者 劉詩平)國家海洋局22日發布的《2016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2016年為1980年以來的最高位。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為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脆弱區。其中,濱海城市和濱海低地尤其應制定海平面上升應對策略。
  • 2019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72毫米,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海平面上升,指由全球氣候變暖、極地冰川融化、上層海水變熱膨脹等原因引起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現象。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包括:(1)海水溫度上升。(2)河流注入海洋的水流量增多。(3)冰川融化。(4)海洋的熱膨脹。(5)沿海地區城市的地面沉降。
  • 中國沿海海平面每年平均上升3.3毫米,快於全球平均水平
    最新發布的《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1980-201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我國海域共發現赤潮36次。2019年5月10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自然資源部獲悉,該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8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8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蝕等災害為主,各類海洋災害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7.77億元,死亡(含失蹤)73人。
  • 中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導致上升的因素有哪些?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19 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 3.4 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
  • 自然資源部:中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導致上升的因素有這些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19 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 3.4 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
  • 中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 央視:必須高度重視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4毫米/年,高於同時段全球平均水平。從10年平均來看,1980—1989年平均海平面處於近40年最低位;2010—2019年平均海平面處於近40年最高位,比1980—1989年平均海平面高約100毫米。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將1993—2011年定為常年時段,簡稱常年)高72毫米,比2018年高24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三高。
  • 我國海平面緣何上升至近四十年來第三高?官方解讀來了
    《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已於近日發布。澎湃新聞記者從公報中注意到,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72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三高,過去八年(2012-2019年)中國沿海海平面均處於近四十年來高位。
  • 全球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
    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較2018年高8.5毫米《藍皮書》顯示,1870—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過去十年(2010—2019年)平均值高於1870年以來的任何一個十年,2019年比常年(1981—2010年,下同)高0.27℃。1955—2019年,全球0—700米海洋熱含量增長速率為3.1×1022焦耳/10年~3.8×1022焦耳/10年。
  • 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過去38年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同時段全球...
    生態環境部2019年5月29日發布《2018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121個城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佔全部城市數的35.8%,比2017年上升6.5個百分點;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9.3%,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年平均濃度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3%。
  • 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災害為主,綠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鹹潮入侵等災害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14億元,死亡(含失蹤)24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 沿海海平面升至32年來最高 加劇海洋災害、海岸侵蝕
    張芳曼製圖   2月26日,國家海洋局發布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海洋災害公報和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公報表明,201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加劇了海洋災害;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5.25億元;全國海洋生產總值超過5萬億元,同比增7.9%。   氣候變化,沿海海平面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據《2012年中國海平面公報》,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2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9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我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國家海洋局日前發布《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和《2014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其中,《2014年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還顯示,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1975年—1993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 自然資源部: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自然資源部海洋預警監測司發布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和《中國海平面公報》。2019年4—9月,綠潮災害影響我國黃海海域,引發大面積綠潮的主要藻類為滸苔,2019年的滸苔綠潮具有持續時間長、分布面積與覆蓋面積偏大、整體漂移方向北偏東等主要特點。全年我國未發生海嘯災害。 《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海平面監測和分析結果表明,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 中國海平面上升速度超全球平均水平 35年來已上升11釐米
    3月22日,國家海洋局公布2015年《中國海平面公報》與《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5年,中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高9釐米,較2014年低2.1釐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4高位。近30年,中國沿海的十年際海平面呈明顯上升趨勢。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
    7月4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 海平面上升對我國沿海產生嚴重影響
    遼寧海水入侵加重     遼寧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3.2毫米。2004年~2006年,遼寧海平面都高於常年。上海城市供水受到影響    上海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3.2毫米。2004年~200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都高於常年,海平面變化呈波動起伏狀態。期間,上海沿海地區的鹹潮入侵和海岸侵蝕等海洋災害都有所加重。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圖)
    7月4日,國家海洋局對外發布《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上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2011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7毫米,高於全球平均水平。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近3年海平面處於歷史高位。
  • 中國沿海氣溫和海溫近30年來均呈上升趨勢(圖)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指出,中國沿海氣溫和海溫近30年來均呈上升趨勢,升速分別為0.04℃/年和0.02℃/年。
  • 我國沿海海溫連續5年處於高位
    2019年,全球0~700米海洋平均熱含量達到歷史新高。1750年~2018年,全球70%洋盆中海洋表層pH均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下降速率為0.018/10年。1993年~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速率約為3.2毫米/年。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較2018年高8.5毫米,處於有衛星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