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劃破手指被感染,父親為救女兒放手一搏,最終獲諾貝爾醫學獎

2020-12-05 騰訊網

經常在超級英雄電影裡看到類似的劇情:女兒被綁走,父親為了救女兒化身特工出山,跑遍世界各地追蹤綁匪,拯救女兒,順便也拯救全世界。原本以為這樣的劇情很扯,但德國病理學家與細菌學家格哈德·多馬克的故事卻證明,父愛的力量真能創造奇蹟。

多馬克出生於1895年,一戰爆發時他曾經當過一陣兵。後來多馬克到拜耳研究所從事病理細菌研究,又供職於德國的一家染料工業公司。多馬克熟悉醫學知識,他在這家公司主要負責探尋染料應用於醫藥的可能性,起初沒有什麼進展。

但多馬克有個女兒,這個女兒直接促成了多馬克的醫學大發現。多馬克沒任何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將女兒視為掌上明珠,呵護備至。沒想到,女兒在一次玩耍中意外劃破手指,這在當時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沒幾天,女兒的手指便腫得如同小胡蘿蔔,而且她發起了高燒,嘴裡喃喃:「爸爸救我,爸爸救我呀。」多馬克抱著女兒去檢查,結果和他預想的一樣,女兒被鏈球菌感染,以當時落後的醫療條件,女兒的病根本沒有針對性藥物可醫治,只能回家等死。

當時的化學藥物只能治療原蟲病和螺旋體病等,對這類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細菌性疾病,所有人都束手無策。不少醫學家想在實驗室找到一種細菌藥物,卻紛紛宣告失敗。多馬克看著飽受痛苦煎熬的女兒,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研製出有效藥物,救下愛女。

多馬克試了上千種偶氮類染料,希望從中發現帶藥效的化合物。他不分日夜工作,眼睛都熬紅了,直到試了橘紅色染料「百浪多息」,多馬克的研究才找到突破點。這種染料先前已經被投入醫學實驗研究,多馬克的同行們早已證明了:百浪多息在試管裡殺不死任何細菌。

但多馬克認為,既然是要作用於人體,那麼藥物必須在受感染體身上做實驗,得出的結果才會更科學。於是多馬克將其注入傷口感染的小白鼠體內,令人驚喜的反轉出現了,曾被當成醫學廢物的百浪多息,竟然能夠對付鏈球菌!

那些沒有注射百浪多息的小白鼠,紛紛死於感染。多馬克開創性地找到了醫學研究的一個新方向,他又觀察了一下百浪多息副作用,最終決定放手一搏,將百浪多息注射到自己女兒體內。

多馬克的女兒成了百浪多息的第一個人體實驗者,多馬克緊張地觀察女兒的情況,片刻不離開她。女兒果然漸漸康復,多馬克喜出望外,他馬上加強對百浪多息的研究,並且在1935年宣布了自己的發現。

不久,百浪多息的抗菌作用原理也被揭開:在活體中,百浪多息可以分解出磺胺基因,這種物質能阻斷細菌增殖。由此,曾經不可一世、喜歡感染人類咽喉、口腔與消化道的鏈球菌終於碰到了對手,各大藥企紛紛生產抗細菌的磺胺類藥物。

這些早期抗菌藥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性命,世界各地因敗血症而死的人顯著減少。醫藥界按照多馬克的方向研製合成藥物,化學醫療的新時代來臨了,孩子們再也不用因為一點小傷就受感染死去,無數個家庭因這項發現而受益。

因此,多馬克獲得了193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感嘆:「是父愛成就了諾貝爾醫學獎!在他人對『百浪多息』的研究停滯不前時,父愛的力量迫使我勇往直前。」

相關焦點

  • 女兒劃破手指無藥可醫,父親為救女兒研究新藥,後獲諾貝爾醫學獎
    1932年的一天,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玩耍時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她大聲地哭了。她的父母立即給她的傷口消毒。結果,小女孩第二天就開始持續高燒,刺痛的手指腫了起來。她來到醫院。醫生說她感染了鏈球菌。「鏈球菌感染」是指鏈球菌侵入人體引起的疾病。最常見的是傳染性疾病,如急性扁桃體炎、肺炎等。
  • 無邪獲柏林金熊獎 由拉索羅夫的女兒代父親領獎
    無邪獲柏林金熊獎 由拉索羅夫的女兒代父親領獎時間:2020-03-02 12:5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無邪獲柏林金熊獎 由拉索羅夫的女兒代父親領獎 北京時間3月1日凌晨,第70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揭曉,伊朗導演穆罕默德拉索羅夫的《無邪》獲得金熊獎,《從不,很少,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五年前,屠呦呦實現「零的突破」
    揭曉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讓我們再來回顧下五年前屠呦呦獲得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激動時刻。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大陸科學家,實現了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零的突破」。
  • 剛剛,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5年前,屠呦呦"零的突破"
    揭曉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後,讓我們再來回顧下五年前屠呦呦獲得中國第一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激動時刻。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首位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大陸科學家,實現了華人科學家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零的突破」。
  • 剛剛,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五年前,屠呦呦實現"零的突破"!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4分許,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 高鐵上男子將座位讓給女兒,自己坐在地上,12張父親照片催人淚下
    6月16日,蚌埠至合肥G303高鐵上,一位父親坐在地上,讓自己的女兒平臥在座位上休息。他靜靜地看著女兒熟睡的樣子,不時用手指尖觸摸女兒的臉龐,目光中充滿著深深的父愛。今天是父親節,在日常生活中,父親一直守在我們身邊,儘管沒有甜言蜜語,但言行中滿滿是父愛,你有感覺到嗎?今天攝影師呈現給大家的僅僅是12張普通父親的照片,但其中的父愛讓我們潸然淚下。圖為6月16日,G303高鐵上的父親守著女兒。
  • 他是1984高考狀元,女兒斯坦福博士在讀,教育心得:學會放手
    漢代許慎對「教育」一詞進行過解讀,現在讀來仍然富有啟迪,令人深思。他說,「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養子使作善也。」這兩句話合在一起,突出強調了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身教的重要性。虎父無犬女,他的女兒羅繹微在他的影響和教育下,也讀到斯坦福的博士,而且在她的專業領域裡,一直都非常優秀。談起自己,羅山表現得很謙遜,說到女兒,羅山對自己的育兒經可是很有心得!羅山認為,女兒的成長主要靠她自己的努力,他所做的只不過是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她「放手」。
  • 瘋狂科學家用女兒試藥,試出一代抗菌神藥
    迄今,您仍可以在外傷或創面感染上,尋找出紅藥水(汞溴紅)、紫藥水(甲紫)用在傷口消毒包紮上的一絲蹤跡。1932年,德國科學家杜馬克經過數百次的研究,從3000多種染料中逐個摸索,終於在一種紅色染料的液體中發現了一種名為百浪多息的桔紅色化合物,對感染溶血性鏈球菌的小白鼠療效極佳。此後,他又進行了一系列藥理和毒理試驗,證實百浪多息(對氨基苯磺醯胺)可以抑制鏈球菌的生長且毒性較低。
  • 瘋狂科學家用女兒試藥,試出一代抗菌神藥
    迄今,您仍可以在外傷或創面感染上,尋找出紅藥水(汞溴紅)、紫藥水(甲紫)用在傷口消毒包紮上的一絲蹤跡。1932年,德國科學家杜馬克經過數百次的研究,從3000多種染料中逐個摸索,終於在一種紅色染料的液體中發現了一種名為百浪多息的桔紅色化合物,對感染溶血性鏈球菌的小白鼠療效極佳。此後,他又進行了一系列藥理和毒理試驗,證實百浪多息(對氨基苯磺醯胺)可以抑制鏈球菌的生長且毒性較低。
  • 85歲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諾貝爾醫學獎
    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 諾貝爾醫學獎揭曉,協和感染內科專家這麼說——
    而危害人類的血源性傳播的肝炎病毒主要有兩種——19世紀60年代由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Baruch Samuel Blumberg)發現的B肝病毒,於1976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另一種是C肝病毒,三位發現C肝病毒的主要貢獻者也被授予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可以說,B肝病毒和C肝病毒的發現對全世界具有重大意義。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是誰?
    肝炎——人類健康的全球威脅肝炎(hepatitis),是希臘語中的「肝」和「炎症」一詞的組合。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但酗酒、環境毒素和自身免疫疾病等也是重要的原因。背景:數說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至今已頒發了一個多世紀。那麼你了解這一獎項背後多少有趣的數字呢?110次:自1901年首次頒獎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頒發110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獎項很少頒發。
  • 三位科學家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們是誰?
    通過對黑猩猩的傳播研究表明,最初由稱為「非甲非B肝炎」的新型肝炎引起的感染,且病原體可能是病毒。也因此,奧爾特曾被授予美國「公共衛生服務傑出服務獎章」,以及2000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
  • 中國藥學家屠呦呦等人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5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外兩名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這是中國科學家因為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金共8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萬美元),屠呦呦將獲得獎金的一半,另外兩名科學家將共享獎金的另一半。
  • 孕婦稱產檢HIV陽性未獲告知致女兒感染 事件始末真相
    這個問題一直環繞在費小華的心裡,2月23日上午,他到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他並未感染梅毒,HIV抗體為陰性。  而後,他又到宜賓市婦幼保健院,找到婦產科主任劉曉微。費小華提供的錄音資料中,劉曉微稱,姜梅在婦幼保健院從建卡到生產,共經歷劉仁惠、眭瓊和她本人三個醫生,其中劉仁惠是首診醫生。
  • 幹細胞研究獲諾貝爾醫學獎(組圖)
    10月8日,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宣布,將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屏幕中從左至右)英國人馬丁·埃文斯、美國人馬裡奧·卡佩基和奧利弗·史密斯,因為他們在改造活體內特定基因的「基因靶向」技術等方面做出了奠基性貢獻。
  • 1901-2019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總結
    Campbell)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Satoshi ōmura)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理由是發展了一些療法,這對一些最具毀滅性的寄生蟲疾病的治療具有革命性的作用,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未來我們要把青蒿素研發做透,把論文變成藥,讓藥治得了病,讓青蒿素更好地造福人類。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麥可·霍頓 (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霍頓1972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並於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歷史趣聞
    1968年,瑞典銀行(瑞典中央銀行)為了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設立了瑞典銀行經濟學獎,即後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月7日新鮮「出爐」,所謂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百年歷史中,有人過世3天獲殊榮,有人陪跑32載終成空。
  • 呦呦成諾貝爾醫學獎中國第一人!她的「青蒿素」到底是個啥?
    2015年國慶節,讓我們一起來記住諾貝爾醫學獎中國第一人的名字:她因創製新型抗瘧藥而獲諾獎。就是這位因沒有博士學位、留洋背景和院士頭銜而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的屠呦呦為世人創造福祉,為國人爭得榮譽。詩經有云,「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也許她的神老爸早料到女兒將與青蒿結下不解之緣。  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