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斯克出生在非洲,可回收火箭領域,擊敗了美國「土著人」
在航天領域,馬斯克作為一名出生在非洲的外人,小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將來會有天去美國,成功擊敗當地的「土著人」,成為了人生大贏家。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開始了將航天發射私有化,大力支持火箭運輸企業發展。停掉太空梭之後,NASA的衛星發射訂單,便交給了一些具有實力的本土老牌企業。
-
我國多個可回收火箭型號同時研發,先入軌將會是國家隊還是民企?
說到航天領域最受人關注的人物,必定是非科班出身自學火箭的馬斯克。而馬斯克之所以那麼出名和受到關注,主要一個原因就是他旗下的spacex公司,研究出世界首枚入軌且可以回收使用的火箭——獵鷹9號!而同年的12月21日,spacex的獵鷹9號也完成了火箭回收,並且是世界首次火箭入軌後的回收。
-
中國突破可回收火箭關鍵技術,馬斯克有了強勁對手,美國壟斷不再
這意味著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有了強勁對手,美國壟斷不再。提起可回收火箭,就不得不提及美國的埃隆.馬斯克,這位被譽為要帶領人類探索太空的人旗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製出的可回收火箭取得一系列突破可以說,美國靠著馬斯克和他的公司,已經在可回收火箭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
馬斯克可回收火箭,從藍圖到實現,不愧是鋼鐵俠
通過利用聯邦財政資金的方式,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培養了多家私人企業參與到自己的合同訂單競爭之中,也包括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可能馬斯克的個人性格,也可能是其出生地不太好,在美國並不被看好。許多美國媒體認為,馬斯克在可回收火箭方面出現了多次失敗,未來很難成功。
-
Spacex公司吊打俄美航天
spacex公司吊打俄羅斯航天和美國航天,馬斯克的三點獨門絕技馬斯克今天利用獵鷹9號衛星,為美國國家航天局發射了GPS三代衛星。目前spacex公司的發射成功率達到了98%,而且是在一級火箭可回收狀態下達到的成績,開創了世界上航天工程的歷史紀錄。最近,俄羅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長莫伊謝耶夫說,這家只有6000人的私企,卻已經與擁有25萬員工的俄羅斯國家航天集團公司相當。
-
馬斯克的SpaceX,用三手火箭,完成了第100次成功發射
其實大家目前對SpaceX火箭發射、回收早已見怪不怪,但這次發射還是有兩個值得一提的兩點。,45次發射重複使用了先前火箭,其中還有兩次用了「六手」火箭。首先是火箭回收,2016年以前,SpaceX的一級火箭回收尚不成熟,因各種故障導致的回收失敗很多,SpaceX官方還製作過一個回收失敗混剪來紀念: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此次發射對馬斯克、SpaceX和NASA來說都至關重要。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標誌著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新的裡程碑,未來將會使得太空旅行價格更低。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稱鋼鐵俠,1971年出生於南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
-
時隔55天,spacex再次成功發射星鏈,馬斯克稱星鏈傳輸比光纖要快
自此6月13日發射了第九批星鏈衛星後,時隔55天,今天下午spacex的獵鷹9號火箭再次成功點火,將第十批(V1.0第九批)星鏈衛星送上太空,並且海上成功的回收火箭芯一級。星鏈發射獵鷹9號火箭回收成功使用發射的火箭芯級編號為B1051.5,小數點後的數字代表發射次數,也就意味著這是火箭芯級的第5次發射。這次發射後,spacex擁有在軌衛星數量接近600顆,已經初步具備覆蓋美國北部及加拿大地區能力。
-
7手火箭誕生!spacex第100次發射,成功將第十一批星鏈送上太空
6手火箭2、成功回收「6手」火箭,火箭芯一級編號從B1049.6變為B1049.7,世界上首枚「7手」火箭誕生。由此可見,不是spacex不想多發星鏈,而是衛星生產速度跟不上,一個月發射兩次就搞定。一般來說都是衛星等火箭,而到了spacex這裡卻是反了過來,火箭等衛星!
-
馬斯克對手來了,中國攻克可回收火箭關鍵技術,美國還敢再囂張?
圖為火箭發射近日,馬斯克的對手來了,中國航天成功攻克了可回收火箭關鍵技術,成功發射了一枚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對於中國攻克關鍵技術一事,也令西方十分關注,看來可回收火箭美國已經不再是第一,美國接下來還敢再囂張嗎?
-
火箭回收技術,究竟是一項什麼樣的科技創新突破?
埃隆馬斯克,很多人知道他,應該是從特斯拉電動汽車開始的,特斯拉可以說是汽車創新史上的一股清流,堪稱電動汽車領域的蘋果。馬斯克很厲害,被稱為科技瘋子,同時運營了三家世界上都很出名的公司,SPACX,特斯拉和PAYPAL。
-
星鏈計劃取得成功,離不開馬斯克的「吹牛」,SpaceX公司的火箭
馬斯克原計劃,發射超過4萬顆starlink衛星,向全球提供高速網絡傳輸服務。到了2020年數據已經更正,將會發射1.2萬顆衛星,實現在北美地區的商業化。未來全球疫情結束之後,有望在全球展開正式的商業應用,為馬斯克帶來超過300億美元的年營業額收入。在美國許多人認為,馬斯剋星鏈計劃不會取得成功,是騙人的PPT項目。
-
SpaceX怎樣回收超重型火箭?馬斯克稱要用發射塔懸臂
來源:新浪科技據報導,SpaceX創始人兼CEO馬斯克透露,SpaceX將嘗試利用明顯不同的方式回收未來可重複使用、目前正在開發中的火箭助推器——超重型火箭(Super Heavy Booster)。SpaceX將嘗試利用發射塔懸臂來回收超重型火箭,該發射塔懸臂是在發射前用來穩定火箭的裝置。目前,獵鷹9號火箭返回地面時,依靠的是內置支架。但馬斯克表示,正在開發的超重型火箭的目標是不內置任何支架。在降落過程中,超重型火箭仍然會用引擎控制下降速度,但是也會用火箭主體上的格柵翼來協助控制方向,也就是說在接觸地面之前用發射塔臂鉤住火箭。
-
首次商業載人可回收航天,SpaceX 5月31日發射載人火箭成功
,發射,空間站,太空人,馬斯克,太空,獵鷹,太空梭,設計,商業,成功,發動機,回收,逃逸,貨運,國際,飛行,公司,2011,聯盟,直播,波音,人類,航天員,項目,俄羅斯,航天服,復用,Space,退役,對接,首次,火星,運載火箭,艙內,著陸,失敗,首飛,能力,逃逸塔,Crew,一級,重複使用,CCP,加壓艙,試驗,軌道,技術,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爆炸,太陽能,萬美元,成本,Dragon,CRS
-
SpaceX可回收火箭非常成功,為什麼其他航天大國不能馬上仿造?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此非常相信,一旦SpaceX公司可回收火箭取得成功,必然會改寫人類歷史。可回收火箭的核心是飛行控制,需要對火箭進行調控。火箭的CPU計算量一下子增加了,對火箭的性能要求也變高了。以前是按照程序進行控制,如今需要考慮到飛行路線之時,還要注意每個火箭發動機的協調,避免在下落的過程中不穩定。
-
馬斯克手握可回收火箭殖民火星,沒有商業盈利支撐,或將失敗
火星上不再只有美國火星車,也將迎來中國訪客,到這個距離地球非常近的星體之上。過去幾十年,科學家一直希望可以在火星上,建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球環境。通過對火星的深入探測和了解,人類已經發現在該星球上,可能存在適合人類飲用的冰水。另外,火星上的生存環境,也是太陽系上非常與地球相似的天體,將其改造成為新移民星球,有利於人類飛離太陽系,去往另一個恆星生活。
-
馬斯克:中國也意識到了火箭回收的重要性,一個時代即將終結
除了SpaceX又有哪些公司在研發可回收火箭呢?在質疑中起步馬斯克提出火箭回收的時候,曾經就有國內專家提出質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是一種看起來很經濟但不實用的技術。而國外華爾街大亨們更是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手段,來賺取資本家們的錢認為馬斯克是騙子。
-
SpaceX前兩顆Starlink演示衛星發射成功 整流罩回收失敗
,之前在2017年8月FORMOSAT-5任務中使用過,這次任務中,SpaceX沒有回收獵鷹9號一級火箭。Steven,是SpaceX用於回收整流罩。上圖來自馬斯克推特。上圖來自馬斯克推特。,馬斯克推文中稱:「錯過了好幾百米,但整流罩完好無損地落在水中。」
-
SpaceX發射可回收火箭,取得成功,俄羅斯落後有原因
在可回收火箭上,藍色起源趕了一個早集,卻沒有成功將產品做到最好。Space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過去兩年裡,成為了世界焦點。不僅是因為可回收火箭,非常具有科幻色彩,顛覆了人們對火箭認識,更在於成本優勢。目前,馬斯克可以將SpaceX可回收火箭的發射價格,壓縮到5000美元/kg以下,即便到了1500美元/kg之時,依然有不錯的盈利空間。對於SpaceX公司的可回收火箭而言,最好的並不是技術,而是他們可以將成本,控制在一個很低的水平,使市場訂單向他們源源不斷送來。
-
spacex載人飛船發射成功,看完這些履歷,你就知道馬斯克有多厲害
馬斯克夢想的起點來源於小時候看過的《銀河系漫遊指南》,並在2001年逐步將「火星綠洲」設想具象化,想要未來在火星建立生存家園,這其中的技術問題重重,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有嚇到他,其中他發現一個問題,以美國現役的火箭的成本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那太貴了。 如果按照傳統的方式前往火星,據馬斯克估計,一個人的費用需要花費100億美元,這代價顯然不切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