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中國也意識到了火箭回收的重要性,一個時代即將終結

2020-11-13 Space火星學長

伴隨著SpaceX公司一次次的直播,一次次的將燒的焦黑的火箭再一次發射升空再回收。SpaceX的火箭回收‬可以說‬是‬賺‬足了‬大眾‬的‬眼球‬,而‬SpaceX也‬從‬‬被‬質疑‬到‬被模仿的‬過程中‬成長‬。‬近日‬馬斯克‬在‬一條‬關於‬中國‬研發‬可‬回收火箭‬的‬推文下‬回復了‬這樣一句話‬

讓火箭回收的問題再一次引發熱議,火箭回收真的這麼意義嗎?除了SpaceX又有哪些公司在研發可回收火箭呢?

‬在質疑中起步

馬斯克提出火箭回收的時候,曾經就有國內專家提出質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是一種看起來很經濟但不實用的技術。而國外華爾街大亨們更是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手段,來賺取資本家們的錢認為馬斯克是騙子。但隨著一次次的成功,低於市場價好幾倍的費用和NASA的鼎力扶持,讓他們紛紛被馬斯克打臉。

為什麼馬斯克會研發回收火箭?因為窮啊!發射火箭是一個比燒錢還燒錢的活動,剛開始馬斯克砸進去所有的身家才夠獵鷹一號測試四次,正是第四次的成功讓SpaceX拿到了「救命」錢,也就是NASA的16億美元國際空間站貨運合同。之後在獵鷹九的越發成熟,SpaceX也進入了一次任務回本,多次任務穩賺的模式。獵鷹九一舉成為性價比最高的重型火箭,這也為馬斯克的Starlink星鏈的部署成為可能。

面對SpaceX發射費用的瘋狂壓價,導致了一些國家的商業發射訂單越來越少,歐空局、俄羅斯航天、中國航天、包括美國的藍色起源和火箭實驗室也紛紛投入了火箭回收技術的研發當中。所以說如果太空梭的退役是一個時代的結束,那麼SpaceX獵鷹九的成功意味著火箭回收時代的開始!

‬為求市場,爭相模仿

啪啪打臉最痛的,還是屬曾經質疑過馬斯克的航天機構,例如俄羅斯航天專家,在馬斯克的火箭因為天氣因素而經常推遲發射時就表示自家的火箭可以在任何天氣情況下進行發射,而這也是火箭回收最受限制的地方,不但要顧及發射場上空的天氣還要考慮回收區域的天氣,這就導致了原本就位於海岸邊發射的SpaceX經常推遲發射。但俄羅斯如果需要研發可回收的火箭,肯定也會面臨這個問題,現在來看一下俄羅斯的可回收火箭!

  • 俄羅斯的回收方案,採用5臺推力100噸級的發動機RD-0169A,採用液氧甲烷作為燃料,在未來液氧甲烷會成為航天發射的主流!回收運力10.5噸,不回收12.5噸。因為火箭較小,著陸後火箭用直升飛機運回工廠。而這一計劃的首飛要到2026年。

  • 歐空局的「忒彌斯」運載火箭,歐空局暫時還沒有對該火箭有更多的描述,目前停留的階段,還在SpaceX研發蚱蜢時的階段,但最終目標確實要超過獵鷹九,單發運載能力達到30噸的水平,想想現在的阿麗亞娜,Emmm…


  • 美國火箭實驗室,可回收電子火箭。相比於上面兩款火箭,這款火箭可以說是枚微型火箭。也會是第二款軌道級回收火箭,由於體積較小,一級火箭結束工作後,在再入的過程中打開降落傘,然後用直升機去接。

  • 藍色起源新格倫,作為曾經的首富貝索斯也有著航天夢,一手創立了藍色起源,新格倫在未來將會是SpaceX獵鷹九最強硬的對手,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45噸,而回收的方案也比獵鷹九的垂直著陸更保險,新格倫火箭的設計與獵鷹不同,其有多個可旋轉的空氣動力側翼,這些側翼將可以起到減速和控制飛行方向的作用。而最重要的是還具有平移功能,如果落點距離回收船還有一定距離,可以制動平移到落點!


‬中國長徵8R

為什麼馬斯克表示中國也意識到了火箭回收的重要性,要知道在太原、西昌發射的火箭落點往往會掉落在居民區,這給火箭發射前序工作造成了一些麻煩,也會完成一定的財產損失。所以,中國研發回收型火箭的計劃也提上了日程,長徵8R,也就是長徵八號的改進型號。

長徵八號是基於長徵七號開發的搭載液氧煤油發動機的火箭。而回收的是長徵八改,根據此前公開的動畫表明,第一階段將降落在海上平臺上,側面助推器的並不會分離而是隨著一起回收,長徵八號遙一已經運抵海南島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未來可回收型還需等待一些時日。

長徵六號——長徵六號是比較小型的運載火箭,上海航天技術學院在研發回收版本的長徵六號,技術與火箭實驗室的類似在空中進行直升機回收。這涉及了可部署空氣動力學減速、直升機空中檢索、智能鉤系統設計和再入飛行器分離技術。在最近的IAC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的作者聲稱,測試結果表明,與推進著陸和海上著陸恢復相比,空中回收具有許多優勢,包括無損壞、精度、速度和靈活性。但這種回收也僅限於小型的運載火箭!

‬結語

看完這些未來的可回收運載火箭,你們還是否覺得回收火箭不過是花裡胡哨的吸人眼球的手段呢?感謝大家閱讀,有什麼想法歡迎大家討論!

相關焦點

  • 馬斯克對手來了,中國攻克可回收火箭關鍵技術,美國還敢再囂張?
    圖為火箭發射近日,馬斯克的對手來了,中國航天成功攻克了可回收火箭關鍵技術,成功發射了一枚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對於中國攻克關鍵技術一事,也令西方十分關注,看來可回收火箭美國已經不再是第一,美國接下來還敢再囂張嗎?
  • 中國突破可回收火箭關鍵技術,馬斯克有了強勁對手,美國壟斷不再
    可以說,美國靠著馬斯克和他的公司,已經在可回收火箭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且空天飛機要將重量較大的物體送入太空難度就更大了,因此現在來看,使用可重複回收的火箭才是主流解決方案。在解決了火箭回收問題之後,平均下來單次的發射成本就會大大下降,如此一來航天行動的成本也會大幅下降。因此當馬斯克製造的可回收火箭成功測試之後,不乏聲音認為美國人又發展出了改變世界航天發展規則的技術,某種程度上說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 可回收火箭主要涉及四個方面的關鍵技術。
  • 突破火箭回收核心技術,馬斯克不再獨享神奇
    中國是一個航天大國,擁有著太原、酒泉、西昌、文昌四個火箭發射基地,而且這四個發射點被充分利用,每年都要承擔大量的火箭發射任務。比如中國長徵系列火箭,一次發射花費約4億元人民幣,耗資巨大,但到了21世紀,搶佔並利用空間資源,宇宙資源的利用,已成為世界競爭的制高點,但由於航天技術的逐步成熟,使得其發射成本的不斷下降。當今時代,回收火箭技術成為各國研發新發射技術的重點。可回收火箭技術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這項技術最終在我國得到突破。
  • 馬斯克可回收火箭,從藍圖到實現,不愧是鋼鐵俠
    通過利用聯邦財政資金的方式,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培養了多家私人企業參與到自己的合同訂單競爭之中,也包括了馬斯克的SpaceX公司。可能馬斯克的個人性格,也可能是其出生地不太好,在美國並不被看好。許多美國媒體認為,馬斯克在可回收火箭方面出現了多次失敗,未來很難成功。
  • 地球一小時交通圈即將成真?馬斯克這次又搞事情了
    地球一小時交通圈,顧名思義就是地球上的任意兩個城市的交通距離都控制在一個小時以內。比如你在上海工作,下了班就能去紐約吃個brunch。這是特斯拉的CEO埃隆馬斯克在2017年做的一個設想,聽起來十分美好,但大部分都覺得不太現實,哪怕有可能實現也不會是最近5年內的事。但就在不久前,馬斯克在推特上說這個設想將在未來2-3年內開始實現。
  • 馬斯克這艘火箭回收無人船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外星人」馬斯克再次創造了人類新紀元!在成功完成人類首次商業載人發射之後,「獵鷹9號」助推火箭成功回收降落在SpaceX公司的海上著陸平臺——一艘自動航天發射中心無人船上,準備下一次再次發射。由此,SpaceX的無人船也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 馬斯克SpaceX可回收火箭,給美國送來了創新,也帶來了困擾
    技術上一直是領頭羊,但是,也給美國帶來了不利影響,特別是馬斯克的SpaceX公司發展速度太快,使得美國一時半會難以接受。最近兩年,針對馬斯克的衛星發射訂單,無論是軍事部門,還是NASA均是小心翼翼。作為私人公司,馬斯克SpaceX可回收火箭的發展,並不受客戶的全程監管。
  • 馬斯克出生在非洲,可回收火箭領域,擊敗了美國「土著人」
    在航天領域,馬斯克作為一名出生在非洲的外人,小時候做夢也沒有想到,將來會有天去美國,成功擊敗當地的「土著人」,成為了人生大贏家。進入21世紀之後,美國開始了將航天發射私有化,大力支持火箭運輸企業發展。停掉太空梭之後,NASA的衛星發射訂單,便交給了一些具有實力的本土老牌企業。
  • 繼馬斯克之後,又一科技巨頭實現火箭回收,畫面曝光
    我們都知道馬斯克這個矽谷鋼鐵俠這些年給這個世界帶來了什麼新鮮的東西。 比如高速列車(Hyperloop),火星移民計劃,火箭回收,電動飛機等等。
  • 馬斯克手握可回收火箭殖民火星,沒有商業盈利支撐,或將失敗
    火星上不再只有美國火星車,也將迎來中國訪客,到這個距離地球非常近的星體之上。過去幾十年,科學家一直希望可以在火星上,建造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類地球環境。通過對火星的深入探測和了解,人類已經發現在該星球上,可能存在適合人類飲用的冰水。另外,火星上的生存環境,也是太陽系上非常與地球相似的天體,將其改造成為新移民星球,有利於人類飛離太陽系,去往另一個恆星生活。
  • SpaceX怎樣回收超重型火箭?馬斯克稱要用發射塔懸臂
    來源:新浪科技據報導,SpaceX創始人兼CEO馬斯克透露,SpaceX將嘗試利用明顯不同的方式回收未來可重複使用、目前正在開發中的火箭助推器——超重型火箭(Super Heavy Booster)。SpaceX將嘗試利用發射塔懸臂來回收超重型火箭,該發射塔懸臂是在發射前用來穩定火箭的裝置。目前,獵鷹9號火箭返回地面時,依靠的是內置支架。但馬斯克表示,正在開發的超重型火箭的目標是不內置任何支架。在降落過程中,超重型火箭仍然會用引擎控制下降速度,但是也會用火箭主體上的格柵翼來協助控制方向,也就是說在接觸地面之前用發射塔臂鉤住火箭。
  • 中國懷柔一號發射成功之際,美國火箭爆炸解體,馬斯克表示很開心
    這是中國在探索宇宙深空路上的又一偉大壯舉,為此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為新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一切都很都很順利,只不過問題出現在了降落階段,SN8再次調整姿態,控制襟翼調整方向,最終以腹面對地面,進行火箭回收工
  • 第58次成功回收!馬斯克的「六手」火箭助推器返回基地
    【ALENG 自媒體】8月22日晚間自媒體專稿,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Space X公司的獵鷹9火箭一級助推器,在完成了第11批次Starlink發射任務之後,再次成功回收,並且已經於當地時間8月21日早上順利抵達位於佛羅裡達的卡拉維拉爾港基地,至此,這枚戰功赫赫的一級助推器,已經完成了6次發射任務,並且全部成功回收,僅此一項,就能夠為馬斯克節約近千萬美元!
  • 火箭回收重複使用技術是蘇聯率先實現的?馬斯克:我就看了場電影
    在當今世界很多人心目中,馬斯克是如同「鋼鐵俠」一樣的存在,仿佛是科技之神。而馬斯克被「神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旗下的SpaceX公司,發明了可回收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獵鷹」9。「獵鷹」9發射之後,芯一級和兩個助推器回收著陸的場景,仿佛外星飛船降臨地球,真的是科幻極了,很多媒體不吝詞藻,將其稱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枚可回收火箭」,但實際上,言過其實了,可回收火箭並非馬斯克的原創。
  • Space X火箭載人上天,馬斯克改寫時代:理科生的浪漫是用錢徵服宇宙
    這塊海上回收平臺,有一個異常浪漫的名字: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當然,我依然愛你)。 這個名字是在當年SpaceX公司多次嘗試在海上回收遇挫時起的,既是對火箭本身的鼓勵,也是向蘇格蘭的科幻小說作家伊恩·班克斯致敬。
  • Space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在即,全民太空時代即將開啟
    ,在即將進行首次載人發射一天前,該公司進行了最新一輪融資,共籌集3.462億美元資金,估值達到360億美元。此次發射對馬斯克、SpaceX和NASA來說都至關重要。如果此次發射成功,將標誌著在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的發展過程中,實現了新的裡程碑,未來將會使得太空旅行價格更低。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人稱鋼鐵俠,1971年出生於南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獲經濟學和物理學雙學位。
  • 【視頻】馬斯克在做SpaceX,中國的火箭專家在做什麼?
    當我們看到馬斯克帶著他的SpaceX 創造一個又一個的新紀錄時,你知道聚光燈外的中國火箭專家正在做什麼嗎?設計太空巴士、攻克火箭回收技術、深度融合人工智慧與航天系統……這些前沿領域埋首鑽研的科學家們,今天特意撥冗前來,為造就的觀眾展現中國火箭技術的最新成果,以及他們對太空探索的獨到見解。馬斯克將火星作為移民地,他們說不,火星是一個死亡的星球。SpaceX 用的火箭回收技術很厲害,他們說每一種方式都有其優缺點。熱辣的觀點與新鮮的知識,不斷刷新著我們對太空探索與中國航天的認識。
  • 真香現場,俄羅斯發布甲烷可回收火箭「阿穆爾」,中國黑龍江號
    近日,俄羅斯正式發布了其新一代商業化甲烷可回收運載火箭,該火箭名為Amur,意指「阿穆爾河」,阿穆爾河就是中國的黑龍江,不如叫中國黑龍江號更好。火箭回收方式極其類似獵鷹9的海上回收,一級分離後不掉頭飛回,而是沿近似拋物線軌跡進行
  • 射火箭都成習慣了,馬斯克火箭狂人!
    不吃魚看新聞了:射火箭都射成習慣了,馬斯克火箭狂人!又發射了,對!就是又!SpaceX第12批60顆衛星升空了!從2015年馬斯克宣布一項星鏈聯網服務後,計劃將1.2萬顆通信衛星送入軌道,一系列的準備搞定了,他的火箭就開始射,射 ,射!
  • 剛剛,馬斯克的「六手」火箭又發射成功了
    「六手」火箭。6次的助推器,在今天的發射任務中,B1051再次被成功回收。來自助推器回收船「當然我仍然愛你」的船載監控視頻顯示,在火箭升空8分31秒的時候,這枚戰功赫赫的助推器再次穩穩停在回收船上,未來,該助推器在經過簡單的打磨翻新之後,仍然有可能被用於下一次發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