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X火箭載人上天,馬斯克改寫時代:理科生的浪漫是用錢徵服宇宙

2020-12-06 騰訊網

馬斯克還在製造記錄,這一次,他終於將人類送上太空。

美東時間2020年5月30日,15:33分,Space X獵鷹重型9帶著龍飛船,一起發射升空。

圖源:直播截圖

發射 2 分半鐘後,一級火箭分離。

發射 9 分半鐘後,獵鷹 9 號火箭將龍飛船釋放至低地球軌道,然後火箭返回地球,在大西洋上被自動駕駛船回收。這塊海上回收平臺,有一個異常浪漫的名字: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當然,我依然愛你)。

這個名字是在當年SpaceX公司多次嘗試在海上回收遇挫時起的,既是對火箭本身的鼓勵,也是向蘇格蘭的科幻小說作家伊恩·班克斯致敬。

第 12 分鐘,龍飛船與二級火箭成功分離。

根據直播信息,如果一切順利,兩位太空人將在龍飛船內完成 19 小時的繞地飛行,在北京時間5月31日22:30與空間站對接,與近兩個月來一直在那裡工作和生活的三位太空人會合。

道格·赫爾利(前)和鮑勃·本肯(後),圖源:SpaceX

這是9年來,美國第一次獨立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商業載人航天。這一天,距離前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代表人類第一次踏入太空,已經59年。

重返聖地卡納維拉爾角發射中心,第39號發射場,獵鷹9重型火箭靜靜矗立,它已等待多日。

圖源:SpaceX

1967年11月9日,搭載阿波羅4號無人飛船的第一枚土星5號火箭在39A成功發射。這是人類首次登月計劃的序幕,同時也是39A第一次正式運營。那之後,阿波羅登月計劃在這裡進行了13次土星五號的發射,有 125 架次的太空梭在這裡起降。 1969年7月16日,又一枚土星5號火箭頂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39A起飛,完成了人類首次登月任務。那一天,奧爾登·阿姆斯特朗在電視直播裡對全人類說:「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全人類的一大步。」1979年,人類第一架太空梭進取號(企業號)在39A進行測試,兩年後的1981年4月12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這裡發射升空,宣告美國進入長達二十年的太空梭時代。2011年7月8日,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準備執行太空梭的第135次任務。這是太空梭最後一次執行任務。這一年,太空梭正式退役,美國載人航天從此停滯,那之後的9年裡,所有美國太空人都只能在哈薩克斯坦乘坐俄羅斯的火箭前往國際空間站,39A也緩緩走入了歷史,從此再未被啟用。

39A與人類登月計劃相伴相生,也靜靜地見證了「太空梭」四個字,從誕生,到成為歷史。直到6年後,從不恥於「做夢」的馬斯克與Space X成為故事的主角,在他們第一次發射龍飛船的時候,放棄了公司的傳統發射場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的40號發射場,來到了充滿傳奇色彩的39A。Space X重啟了人類載人航天的聖地,從那一天開始,人們就該想到,早晚會有商業載人航天成為現實的今天。 2020年,美國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 Behnken和Hurley身著SpaceX 的定製加壓服,再次前往位於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 NASA 甘迺迪航天中心第39號發射場,送他們前往現場的是一輛貼著 NASA 標誌的白色特斯拉 Model X:

根據預測,5月30日成功發射的可能性只有40%,但Space X依然成功將兩名太空人送入了太空,成為全球第一家承運航天員往返國際空間站的私人太空公司。 美國宇航局 NASA 主管 JimBridenstine 說:這是一個新的時代,航天飛行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也許這是一個讓美國人停下來抬頭看一看的機會,看一下這一光輝燦爛、充滿希望的時刻,看看未來是什麼樣子。馬斯克說:有時候,世界在黑暗時期需要一束光,如果光線能產生180萬磅的推力,那就更好了。

重型獵鷹9,就是那道「180萬磅推力的光」。

在帶著重型獵鷹9一起重返39A的第一年,SpaceX就發射了18枚火箭,佔美國總發射次數的62.1%(美國在2017年共發射了29枚火箭)。如果將Space X單獨列為一檔,按發射次數排行,2017年的前七排位,是:俄羅斯(20)、中國(18)、SpaceX(18)、美國(11)、歐空局(9)、日本(7),印度(5)。

獵鷹 9 號運載火箭在人類航天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它是歷史上第一枚可多次重複使用一級助推器的液體燃料運載火箭,推翻了運載火箭只能一次性使用的思維定勢。它也是第一枚完全於 21 世紀開發和設計的火箭,此外也是美國首度由私人企業承包國家探索太空的發射工作,開啟了商業航天時代。

發射前的獵鷹 9 Block 5 火箭,圖源:Space X

太空造就網際網路網際網路人帶人類重返太空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造成了美國的「斯普特尼克1號危機」。那之後,美國開始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從而大力發展太空探索技術,其中就包括引入民間企業的參與,其中摩託羅拉就是佼佼者。美國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就是摩託羅拉公司研製的,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時的那句話,也是摩託羅拉公司研製的月地專用無線電通信設備傳遞到全世界的。整個人類阿波羅登月項目中,摩託羅拉公司提供了5000多個半導體設備,用於遙控遙測和設備監測,同時也用於關鍵的地月通信。 1973年4月3日,時年45歲的馬丁·庫帕博士自信而謙卑地站在紐約曼哈頓最為繁華的街頭,舉起他研製的行動電話原型機,給大名鼎鼎的貝爾實驗室打了一個電話,開啟了人類的移動通信時代。 在那通電話之後,他說:我一直堅持一個信念,人是生而移動的。人從根本上、本質上是移動的個體,而人們最終是要藉助無線電信號聯通起來的。這本身就是一場革命。 摩託羅拉公司的高級工程師巴裡·伯蒂格和他的妻子在巴哈馬度假時,因為無法接到手機信號,產生了把基站搬到太空的想法,只要有足夠多的衛星,就能夠覆蓋全球——這就是著名的銥星計劃,是如今軍用、民用衛星電話的原理,也是如今Space X星鏈計劃模式的最初提出者。而銥星在之後的數年間,撬動了政策制定方近乎狂熱地支持,成就了後來的整個網際網路行業。51年前,Apollo 11號成功實現人類歷史性地月球登陸。 2年後,伊隆·馬斯克在南非出生。 矽谷鋼鐵俠後來曾動情地說:它毫無疑問的激勵了我。如果沒有阿波羅11號,可能就沒有SpaceX。現在年復一年,我期待著可以繼續前進,超越Apollo 11號。

不誇張地說,是太空,給了移動通信人夢想,造就了最初的網際網路行業;而網際網路人,從馬斯克,到貝索斯,又在成功之後,正在用他們自己的力量,帶領人類重返太空。

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1972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與美國宇航局NASA的詹姆斯·弗萊徹博士深入討論有關太空梭的計劃。尼克森認為,面臨未來有可能到來的其他國家的挑戰,美國需要一種全新的可重複使用的運載器,以便從發射報價和技術先進性方面全面領先於其他任何一個國家。 是的,如今人們津津樂道的Space X火箭回收技術,和「可復用理念」,並不是這家公司的獨創。相反,早在38年之前就已經成為過美國航天業的「國策」。美國甚至一度強制所有的商業航天發射,以及軍用、科學衛星的發射都要由太空梭來進行。 那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可復用運載器」提上日程,太空梭應運而生,但風光背後,是美國巨大的財政補貼。 根據「小火箭」數據,整個太空梭項目總花費如果置換為2018年的美元價格計算,總資金高達2285億美元。比造出三枚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加上讓12名太空人往返月球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總和,還要多出405億美元。根據太空梭總共135次的發射數量,平攤到每一次發射中的成本為16.93億美元。 如此高昂的成本,是業界對於「可復用運載技術」偏見的開始,業界開始認定「可復用」理念已經被「證偽」,NASA也因無法負擔如此高昂的成本,最終放棄了整個載人航天計劃,寧願向俄羅斯購買服務。 在之後的9年裡,NASA 每年至少往國際空間站項目投入 15 億美元。其中,他們為太空人購買俄羅斯聯盟號的船票就已經支付了超過 33 億美元。 直到Space X出現。

總有人說,馬斯克的勝利,是夢想家的勝利。但只做一個夢想家,是不能讓火箭衝上天空的。

在邦哥看來,馬斯克的勝利,是商業和資本的勝利。他不迷信技術,也不迷信市場,他之迷戀解決問題,永遠在尋找如何讓技術和市場融合的答案。

仰望星空,夢想人人都有,但很少有人能學會如何運用商業和資本的力量,來實現夢想。

從銥星計劃到星鏈計劃,從太空梭到蚱蜢火箭、獵鷹火箭……Space X是前人夢想的延伸,在今人的手裡實現。實現的核心,是馬斯克解決了「成本」這一核心商業問題。

那輛紅色的特斯拉依然漂浮在天空之中,跑車的晶片上寫著「made on Earth by humans」。這就是商業和資本的力量,它能將技術推上巔峰,能將人類帶上太空,也能開天闢地,創造一整個時代。

在看著獵鷹9發射成功的那一刻,我想起古羅馬詩人維吉爾的《埃涅阿德紀》,第一句話,就是「他踏入星空」……踏入星空之後呢?

《銀河英雄傳說》裡,帝國皇帝萊因哈特坐在長椅之上,透過透明牆遠眺星海,向宇宙宣告: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踏入星空,徵服宇宙,或者這就是理科生的浪漫。

相關焦點

  • Space X載人火箭實現載人首飛
    此次發射任務由 Spac X公司研發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搭載龍飛船執行,目的是將兩名NASA的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送往國際空間站 至此,馬斯克航天夢成真,開啟私營載人航天大時代!,用來驗證和 NASA 合作的載人航天系統,包括發射臺、火箭、太空飛行器等的操作能力。
  • 特斯拉用火箭帶貨|space x|roadster|特斯拉|馬斯克...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5月30日,馬斯克的SpaceX獵鷹9號(Falcon 9)帶著載人龍飛船(Crew Dragon)在NASA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成為全球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的第一飛,而接送兩名太空人到發射臺的指定用車正是特斯拉Model X。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美國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羅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利將在5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16:32從佛羅裡達39A發射場搭乘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升空,在SpaceX的Crew Dragon載人龍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ISS。目前,此次發射由於天氣原因發生改期。
  • Space X載人飛船發射改期!為何此次發射對美國如此重要?
    美國NASA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羅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利將在5月27日美國東部時間16:32從佛羅裡達39A發射場搭乘獵鷹九號Falcon 9火箭升空,在SpaceX的Crew Dragon載人龍飛船飛赴國際空間站ISS 此次發射,對於NASA和SpaceX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對馬斯克而言,這是一次漂亮的勝利。在與波音競爭美國商業航空時代領跑人的6年中,它最初被視為來自初創公司不自量力的挑戰。但2019年12月,波音載人飛船Starliner的第一次無人駕駛試飛以失敗告終,而Space X在去年經過了無人試飛、逃逸演練及數次壓力測試的成功後,如今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私人航天飛行壯舉,這被視為全球商業航空時代的正式開啟。
  • Space 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馬斯克又創造了一個奇蹟
    15分鐘後,龍飛船完成兩次火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此前的5月,Space X的龍飛船已經進行過一次為期2個月的載人飛行,但那僅僅是一次試驗,此次成功發射後,龍飛船將於北京時間17日12時左右與國際空間站對接,船上的太空人將進行一場為期6個月的太空探索。
  • 馬斯克全球免費WIFI計劃比載人航天虎多了
    Space X徵服太空,遺憾的是兜裡沒錢,之後才選擇投資特斯拉。為了上天,馬斯剋死了無數的腦細胞,搞了無數個大計劃,今天的載人航天只是馬斯克宇宙計劃中的一環而已。,結果發現火箭太貴,就放棄了。不過便宜的火箭也不是幾個億能搞定的,所以馬斯克2004年投資了特斯拉,並擔任董事長,這家公司為馬斯克帶來大量的現金流,讓馬斯克繼續實現航天計劃。
  • 馬斯克再創歷史,SpaceX開啟商業載人航天新時代
    就像 NASA 局長 Jim Bridenstine 所說:這開啟了人類航天的新時代。從這一刻起,我們距離太空旅行、重返月球、移民火星,距離那些浩瀚蒼穹中的群星,又邁出了重要一步。01 SpaceX 首次載人航天,馬斯克埋下哪些彩蛋?這一刻,SpaceX 的載人龍飛船已經脫離了二級火箭,獨自在太空中飛行,由飛船的太陽能電池板來供電,向著國際空間站靠近。
  • SpaceX 載人龍飛船成功返回地球,馬斯克再創歷史
    美國宇航局的兩名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在5月30號搭乘著載人龍飛船—SpaceX前往國際空間站,停留兩月後,成功返回地球落到墨西哥灣中,這是首艘用於載人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對於航天領域來說,又是一大裡程碑,不得不說,馬斯克的這一舉措,意義非凡。
  • 埃隆馬斯克的space x和特斯拉,到底有多厲害?
    人類第一次乘坐商業飛船飛往太空,九年來首次在美國本土進行的載人航天發射。這兩個美國歷史首次,是美國特斯拉汽車公司的創辦者,埃隆馬斯克實現的。在介紹本文內容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埃隆馬斯克這個人。馬斯克的夢想的起點來源於小時候看過的《銀河系漫遊指南》,並在2001年逐步將「火星綠洲」設想具象化,想要未來在火星建立生存家園,但他發現美國現役的火箭都太貴了。2001年馬斯克前往俄羅斯,希望購買退役洲際飛彈作為火箭的雛形。然而由於俄羅斯報價過高,他最終放棄。回到美國後,他仔細思考了一下,發現造火箭好像不是很難。
  • Space X再次打破記錄
    5月31日,號稱「矽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又完成了一項創舉——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將人類太空人送上國際空間站的民營企業家。據外媒報導,美東部時間5月30日下午,SpaceX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搭載載人龍飛船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將兩名美國太空人鮑勃·貝恩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 Doug Hurley)從美國本土送入太空。
  • Space X載人龍飛船發射成功,到底是馬斯克厲害還是NASA的功勞?
    昨天凌晨,很多人度過了不眠之夜,為了看馬斯克的載人龍飛船發射。心情是複雜的,有些人期待看到特別壯麗的煙花;有些人盼望哪怕沒煙火表演,至少也得出點狀況;可發射非常順利。於是,有些人又說了,老馬是藉助了NASA的力量才成功的,他自己根本不行!
  • 首次商業載人可回收航天,SpaceX 5月31日發射載人火箭成功
    ,SpaceX,NASA,航天,火箭,發射,空間站,太空人,馬斯克,太空,獵鷹,太空梭,設計,商業,成功,發動機,回收,逃逸,貨運,國際,飛行,公司,2011,聯盟,直播,波音,人類,航天員,項目,俄羅斯,航天服,復用,Space,退役,對接,首次,火星,運載火箭,艙內,著陸,失敗,首飛,能力,逃逸塔,Crew,一級,重複使用,CCP,加壓艙,試驗,軌道,技術,甘迺迪航天中心,阿波羅,爆炸,太陽能
  • 一席美金8000萬,SpaceX載人航天發射成功,馬斯克真的成了鋼鐵俠
    然而,日益龐大的開銷和不成比例的技術使用,使得近十年來美國不得不藉助俄羅斯送人上天。美國起初對太空梭計劃的預算為430億美元,每次發射費用預計為5400萬美元。但你看老美那用錢不手軟的勁頭,以及太空梭本身的複雜,計劃永遠趕不到變化。超預算!
  • 剛發射完火箭又要布局免費WiFi,馬不停蹄
    北京時間 5 月 31 日凌晨 3 點 22 分,在佛羅裡達卡納維拉爾角,全球最大的載人航天飛船「龍」載著太空人成功上天了。這次發射行動的代號為 Demo-2,SpaceX 的獵鷹 9 號火箭站在了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臺上,這也是當年載人登月火箭
  • 馬斯克的大新聞:SpaceX 商業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北京時間今天早晨,馬斯克的 Space X 商業航天公司成功完成了首次商業載人航天飛船的發射,馬斯克的飛船此次共搭載4名太空人,目的地是國際空間站。4名太空人預計在太空執行180天的任務,而馬斯克的飛船也將在太空等待180天,待任務完成後將4位太空人送回地球。此外,這艘 Space X 飛船可以重複利用,意味著經過檢修後,這艘飛船可以繼續承擔接下來的航天任務。這也是世界上首次正式的,由企業負責的載人航天任務。本次的飛行任務由3位美國太空人和一名日本太空人擔當。
  • 馬斯克的載人火箭都成功上天了,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到哪一步了?
    編者按今天,「鋼鐵俠」馬斯克的載人火箭上天了,這意味著前往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太空人終於不用坐著俄羅斯的飛船上下班了。航天時代落幕後,美國已近10年沒有載人發射能力,但今天發射的SpaceX將掉隊的美國拉回了載人發射國家之列。那麼中國的民營火箭發展如何?我們的「造火箭新勢力」和美國相比,差距有多大?
  • 一邊爆炸,一邊升天,龍飛船開創人類載人航天歷史,技術超越中俄
    據悉,本次發射是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退役9年來的美國本土第一次載人航天發射,也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私人公司完成的載人航天發射,還是成本最低的一次載人發射,人類太空探索歷史因此被改寫。在此之前,全球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載人航天發射任務的主角一直都是國家。
  • 載人龍飛船順利返回地球!馬斯克繼續創造歷史
    以下是任務全程的簡單回顧:發射——北京時間2020年5月31日3:22,SpaceX用一枚全新的獵鷹9號火箭發射載人龍飛船首次載人飛行任務,成功將NASA的兩名太空人羅伯特·班肯和道格拉斯·赫爾利送上太空。進入太空軌道後,兩名太空人將這艘載人龍飛船取名為奮進號。
  • 馬斯克「恭喜」SpaceX 星艦爆炸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火星火箭「星艦」(Starship)昨日進行試飛,起飛6分鐘後,星艦在落地時發生爆炸,價值2.16億美元的星艦原型瞬間燒成一團火球。作為馬斯克挑戰載人航天的重要基石,星艦自誕生以來,已經歷過多次試驗,甚至失敗,直至如今SN8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