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見度如何觀測?

2020-11-30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徐文彬

  能見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未經訓練的人對同一天氣下能見度的判斷可能會相差很大。不同於溫度、溼度等可以直觀測量的氣象要素,能見度在人工觀測中只是估測,而自動設備觀測也需要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計算才能得出結果。所以,能見度的數值從來都不是絕對的。

  目前我國氣象部門能見度觀測分為人工目測觀測和自動設備觀測。人工觀測是觀測員在一天中的幾個特定時刻,利用目測不同距離目標物的清晰程度來判別能見度值。自動設備觀測是利用光學設備對大氣的特定光學特性進行測量,並計算得出能見度值。「現在有的臺站裡還掛著一張圖,圖上以觀測站為中心,畫著不同目標物的距離,便於觀測員估測能見度。」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高級工程師雷勇介紹道。

  人工觀測能見度,一般指有效水平能見度。有效水平能見度是指四周視野中二分之一以上的範圍能看到的目標物的最大水平距離。人工觀測存在觀測次數少、主觀性強、只能估測等問題,但對於揚沙、浮沉等天氣現象,人工觀測的識別率比自動觀測設備要高出很多。目前在美國,除了部分機場的能見度還採用人工觀測和自動觀測相結合的方式外,大部分氣象站都採用了自動設備觀測能見度。

  ▲圖為氣象工作者正在安裝調試能見度測量儀。這是一種自動化能見度觀測儀器,其傳感器應用向前散射原理進行工作,發射器射出的紅外線與接收器的可視區域相交叉,能夠探測出該區域的光線散射情況,以持續監測該區域的能見度。

  能見度的自動觀測與人工觀測的標準並不完全一致。自動觀測中能見度用氣象光學視程表示。氣象光學視程是指白熾燈發出色溫為2700K的平行光束的光通量,在大氣中削弱至初始值的5%所通過的路徑長度。自動觀測設備就是利用測量水平空氣柱的消光係數或測量小體積空氣對光的散射係數,進而計算出氣象光學視程。

  不過,由於不同地區環境各有差異,影響能見度的因素也不同,因此依靠自動設備進行能見度觀測,還需要對設備的適用性進行調試。通過自動化設備對能見度進行連續穩定的觀測,不僅精度較高、解放了人力,其積累的長序列數據,還能使氣象部門製作關於能見度的相關服務產品變為可能。另外,由於能見度自動觀測設備的國產化程度越來越高,觀測自動化的成本大大降低,也使全國範圍的自動觀測取代人工觀測成為可能。

  能見度的觀測,對於天氣、氣候的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與公眾的生產生活也息息相關。據雷勇介紹,所有的視程障礙現象,如霧、輕霧、霾、揚沙、浮沉、沙塵暴等天氣現象都和能見度密切相關。未來在觀測自動化基礎上製作的能見度及相關服務產品,將進一步提高我國的氣象服務水平和精細化程度。

  (來源:中國氣象報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能見度」如何測準?這個神器,90%的氣象人不知道!
    近年來,隨著霧和霾備受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加大,環境氣象監測預報業務,尤其是對大氣能見度的監測越來越受到重視。然而,用來觀測能見度的儀器是否精準、正確,直接關係到監測結果是否真實、可靠。那麼,能見度儀器準不準要如何判斷呢?2016年,國家氣象計量站能見度計量檢測實驗室落戶中國氣象局上海物資管理處。近日,該實驗室通過了來自計量、鐵路、民航和氣象等相關領域專家的論證,成為國內首家能見度檢測與標校業務實驗室。
  • 霧霾天氣能見度下降 怎麼判斷對人體的危害
    而顆粒物濃度的高低決定了大氣能見度。     大氣能見度是一個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氣象要素。能見度的好壞,將直接影響著城市交通運輸的安全和效率。隨著工業經濟的發展,空氣汙染物濃度越來越高,霧霾事件頻頻爆發,天氣經常呈現灰濛濛的渾濁現象,大氣能見度底下已成為重要城市的大氣環境問題。因此,研究霧霾天氣對能見度的影響,對較少災害損失、保障交通安全和環境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
  • 霧的形成與能見度
    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使能見度低於1千米的天氣現象,氣象學稱為霧。霧的形成主要有增溼和冷卻兩個條件,增溼是增加水汽含量,而冷卻是使水汽凝結。空氣所能容納的水汽隨著溫度的增加而增加,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
  • 國產海霧觀測儀器首次亮相北極科考:觀測輻射特性
    在白令海公海區域上,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28日成功釋放了裝載著海霧觀測儀器的探空氣球。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海霧觀測儀器首次亮相北極科考。據介紹,此次北極科考應用的這一海霧觀測儀器名為「海霧能見度剖面儀」,由中國海洋大學自主研發,可對海霧的物理和輻射特性進行觀測。此次北極科考共計劃釋放40個海霧能見度剖面儀。
  • 眼控科技智能能見度觀測系統,賦能精準能見度觀測
    能見度,是指視力正常的人能將目標物從背景中識別出來的最大距離。能見度是保證交通安全的重要指標,在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民航、水運、高速公路乃至城區道路都對能見度觀測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航空運輸為例,能見度高低與航空飛行活動有著密切關係。
  • 室外氣象站如何實現氣象觀測的全面自動化
    導讀 與以往的人工觀測相比,自動化氣象觀測的觀測能力較人工觀測提高4至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自動化氣象觀測所帶來的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的大幅提升,讓氣象預報更精準的同時為人類活動帶來環境保障
  • 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4月1日,在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檢查氣象觀測儀器。當天,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將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從當日開始,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氣溫、氣壓、降水、能見度等39項氣象要素的觀測採集、數據傳輸業務,全面告別傳統的人工操作。中新社記者 張瑤 攝4月1日,長春市氣象探測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分析數據。從當日開始,吉林省地面氣象觀測實現全面自動化。
  • 自動化觀測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觀測員們需要利用玻璃溫度表、水銀氣壓計、雨量筒、風速計和目測等開展人工觀測,並通過編發報傳輸觀測信息。地面氣象觀測作為最基本的觀測業務,要求全球所有的地面氣象觀測站在同一時間,按照統一的技術要求,實施同樣的觀測項目,並按照統一的數據格式,提供全球交換的基本氣象要素直接觀測資料。
  • 能見度測試儀檢測儀工作原理組成結構
    隨著氣象業務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測量能見度設備不斷更新,逐步向現代化發展,程序化,自動化邁進。北京天星智聯科技公司生產的 AVS01能見度測試儀檢測儀作為一種智能化的新一代大氣能見度監測設備,在氣象臺站裝備較多,又小編帶大家認識一下 能見度測試儀檢測儀的工作原理和組成結構,以期給用戶工作中參考。
  • 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問世
    本報訊 一種適用於大機場安全保障設備——JQX—1型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由長春氣象儀器研究所研製成功,經過試用,最近在瀋陽通過了部級鑑定。   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有關規定,現代化國際機場應設置自動氣象觀測系統,以保證飛行安全。目前,我國一些大型機場大都採用進口設備。
  • 合肥新橋機場氣象觀測員:5000次仰望夜空獲觀測要素
    氣象觀測員先期進駐新機場  鄧昕至今記得那是2012年2月29日,民航安徽空管分局氣象臺進駐新橋機場觀測的第一夜:活動板房搭建的工棚裡,擺著一張陌生的床,一張寫字檯,桌上一架孤零零的電腦。寂寥感迅速湧上心頭。
  • 霧氣最濃時能見度不足百米
    原標題:霧氣最濃時能見度不足百米本報訊(記者符櫻 通訊員陳聲超)昨天清晨,武漢霧氣繚繞,霧氣最濃時,有些地方的最低能見度不到100米,氣象部門提醒,武漢在冬季較容易起霧,大家霧中出行請注意交通安全。武漢中心氣象臺發布了大霧黃色預警信號,昨晨我省多地出現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
  • 綜合氣象觀測系統
    在對地觀測系統中,氣象觀測系統的建立是最早的。最早研製的對地球環境進行系統探測和研究的衛星也是氣象衛星。直到今天,氣象觀測系統依然是全球對地觀測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古代人類文明的記錄包含著無數有關天氣和氣候的記載,但通常是與天文學和佔星術聯繫在一起。
  • 【微課堂】第一期:什麼是地面氣象觀測
    (地面氣象觀測站描述氣象狀況及其變化過程的物理量統稱為氣象要素,包括氣溫、氣壓、空氣溼度、風向風速、降水、地表溫度、積雪、雲、能見度、天氣現象等地面觀測按其不同的內容和用途,可分為天氣觀測、氣候觀測、專業觀測和專項觀測等。一、天氣觀測天氣觀測主要是為天氣分析和天氣預報提供氣象情報進行的觀測。按其作用不同,它又分為基本天氣觀測、輔助天氣觀測和補充天氣觀測三種。
  • 霧和霾來襲 北京天空能見度轉差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1日)上午,北京遭遇霧和霾襲擾,天空能見度轉差(圖/王曉) 中國天氣網訊 今天(11日)上午,北京遭遇霧和霾襲擾,天空能見度轉差。
  • 氣象專家:高相對溼度下PM2.5含水分 觀測數值或虛高
    人民網北京3月17日電(實習 李京陽)昨天下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小曳在「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活動中,談到當下的霧-霾觀測與預報時說,由於觀測時氣象條件、所用儀器與是否控制相對溼度的不同,導致觀測結果有可能會比實際情況「虛高」。 霧和霾不能一概而論:乾濕有別 張小曳強調要區分霧和霾在汙染中的不同作用。
  • 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將搬至崎山 為何搬家?
    近日,記者從晉江氣象局獲悉,晉江國家氣象觀測站計劃從現址梅嶺街道南山路120號搬遷至崎山山頂。晉江市氣象局相關人士介紹,如果一切進展順利,預計2016年年底前能完成整體搬遷工作。據悉,位於新址的氣象觀測站將進一步提升預報準確率,通過自動化觀測感知風雲變幻,傳遞陰晴冷暖。
  • 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試運行
    從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我國追趕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地面氣象自動觀測業務得到快速發展,氣溫、氣壓和能見度等氣象要素實現自動觀測;初步建立了與現行觀測能力相適應的業務流程,業務運行效率更高;推進觀測、預報和氣象服務崗位一體化發展,設立了縣級綜合氣象業務崗。但與此同時,歷史的潮流也在推動地面觀測不斷進步、優化。
  • 4月1日起福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記者今日從福建省氣象局獲悉,根據《中國氣象局關於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的通知》要求,4月1日起,福建省氣象部門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將從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福建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 月 1 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