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橋機場氣象觀測員:5000次仰望夜空獲觀測要素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合肥新橋機場氣象觀測員:5000次仰望夜空獲觀測要素

  千次仰望星空 摸清氣象脾性

  本報今走近新機場氣象觀測員

  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對於老鄧和小江這對師徒來說,14個月,5000次仰望夜空,才換來新橋機場40萬項氣象觀測要素的收集。本報記者今走近首批進駐新橋機場的氣象觀測員。他們與孤單作伴,終摸清新機場氣象「脾性」。

  氣象觀測員先期進駐新機場

  鄧昕至今記得那是2012年2月29日,民航安徽空管分局氣象臺進駐新橋機場觀測的第一夜:活動板房搭建的工棚裡,擺著一張陌生的床,一張寫字檯,桌上一架孤零零的電腦。寂寥感迅速湧上心頭。

  觀測員需要在8時、14時、20時,次日的2時,分別抄錄風向風速、能見度、溫度、雲量、雲狀、雲高、溼度等各種氣象數據。「觀測設備建在跑道邊,從臨時板房走到跑道旁,一個來回將近半個鐘頭。」

  一年多下來,一手的氣象數據和事實開始「說話」;相比駱崗機場,新橋機場的空氣溼度更低。但由於靠近大別山麓氣壓有所抬升,雷雨天比駱崗稍顯頻密。

  因大霧天延誤航班或將減少

  駱崗機場離巢湖直線距離不過十多公裡。據民航安徽空管分局氣象預報員介紹,巢湖升騰的水汽是駱崗機場常因大霧大面積延誤航班的誘因之一。「待搬遷到新橋機場後,由於周邊缺少水澤,能見度不足的大霧天氣將明顯減少。」氣象預報員早有預言。

  事實果真如此嗎?有著20年氣象觀測經驗的鄧昕告訴記者,在氣象學中有一項名為「CAVOK」的指標,其中字母C指代英文Cloud(雲),A指代英文And(和),V則是Visibility(能見度)。合在一起,就是雲和能見度都「OK」的晴好天氣,也被航空氣象業內人士叫作「OK天氣」。

  截至目前,民航安徽空管分局航空氣象觀測業務已在新橋機場連續運行了14個月,記錄了5000多次觀測,觀測要素達40萬項,記錄的例行、對比觀測簿足有14大本。老鄧打包票:「放心,一年統計下來,新橋的『OK天氣』準保要比駱崗多。」

  能見度好時能遙望見大蜀山

  23歲的江俊傑是鄧昕的得意門生。這個90後小夥趕上氣象站為新橋機場儲備人才,剛從氣象專業畢業就投到了老鄧的麾下。初見這個90後,老鄧也捏了一把汗,生怕新機場值守艱苦,孩子打退堂鼓。幾個月輪流值班下來,老鄧改變了看法。

  小江倒是從不乏年輕人的浪漫,能夠苦中作樂。「能見度特別好的時候,還能瞧見遠處的大蜀山。」小江雀躍地告訴記者。

  「氣象觀測員提前進駐新橋機場,將能有效提高轉場後航空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和精細程度,並且為新機場建設、校飛、試飛和通航收集氣象資料。」小江一板一眼地介紹說。(孔筱青 周俊 萬軍 陳飛 記者 徐穎奇 牛國梁)

相關焦點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他們就是氣象觀測員。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 月 1 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
  • 機場的氣象觀測員:除夕依然忙碌,孤獨是這個崗位的特點
    在濟南機場跑道的最北端,有一座不太起眼的三層樓房,這裡是山東空管分局氣象臺氣象觀測樓,每天這裡都會有2位氣象觀測員值班,「抬頭望天」是他們做得最多的事情,即便是除夕夜,他們也要值守在崗「與天為伴」。近日,記者來到這座小樓,看看這裡的氣象觀測員們是如何工作的。
  • 【誇誇你身邊的小夥伴兒】一個平凡的氣象觀測員
    承德機場有限公司航務管理部氣象臺成立於2017年5月,分觀測和預報兩個科室。氣象臺口號是「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準確及時」,氣象臺全體幹部職工用他們的努力和堅持將口號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2017年,裴朝政加入氣象臺。
  • 合肥新橋機場推出「徽程無憂」服務中轉旅客
    民航資源網2020年9月23日消息:飛機艙門舉牌接站、協助列印下個航段的登機牌、行李轉運、安排貴賓休息室……日前,合肥新橋機場推出圖:機場工作人員接站中轉旅客 合肥機場供圖據了解,這款特色服務項目,合肥新橋機場聯合了攜程旅行網平臺,由安徽機場集團旗下藍服公司商務貴賓廳具體承辦。
  • 合肥新橋機場和溫州龍灣機場哪個發展潛力更大
    合肥新橋國際機場和溫州龍灣國際機場都屬於國內一千萬級機場。目前實力相當,那就讓我們來簡單了解下這兩座機場。合肥新橋國際機場2013年5月30日正式建成通航,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經開區高劉鎮,距合肥市中心31.8公裡,為4E級國際機場 ,區域樞紐機場,華東機場群成員。
  • 合肥新橋機場終究還是迎來了寬體機,真是不容易
    國慶節期間,合肥新橋機場時隔近一年再次迎來了固定的由寬體機執的商業航線,四川航空3U8713航班每晚22:15左右會準時降落在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稍作調整後,飛機於23:30起飛升空前往成都雙流機場。昨晚10月3號川航3U8713航班於20:27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02L跑道起飛升空,經過1小時47分的飛行之後22:14飛機降落新橋國際機場33跑道。執飛機型為川航A330-243寬體機。
  • 走近航空氣象觀測員: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
    8月18日,本報記者走進西寧曹家堡機場的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觀測室「慧眼」班組,走近這群為航班提供實時天氣狀況和未來天氣變化預測信息,保障航班安全運行的幕後英雄——航空氣象觀測員。  「滴滴滴,請觀測員準備發送機場例行天氣報告!」8時56分,劉海英剛剛從位於五樓樓頂的室外氣象觀測平臺觀測回來,就聽到了編發報機的告警。
  • 合肥新橋機場有新變化!從10月25日起……
    今天上午,合肥新橋機場發布冬航季航班換季信息,自2020年10月25日至2021年3月27日,合肥新橋機場將執行新航季,合肥新橋機場駐場過夜運力將計劃達到24架次規模,分別為東方航空12架,深圳航空5架、國際航空3架、南方航空1架、西部航空3架。
  • 密織一張「測天網」 安徽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
    自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了全面自動化。安徽省地面氣象觀測在這一天也同步實現了自動化,紙、筆、電報機曾經被稱為觀測員的「老三樣」,如今早已被電腦、網絡所取代。
  • 合肥新橋機場感人一幕
    8月18日晚,安徽醫療人員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工作人員約190人在合肥新橋機場集合,8月19日凌晨3點多,他們搭載著飛機奔赴南蘇丹和幾內亞助力當地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記者從合肥邊檢了解到,為全力保障此次航班安全、規範、順暢、高效起飛,合肥邊檢細化防疫方案,為醫療組成員及援建人員開通了專用查驗通道,助力快速通關。
  • 從人工到全面自動化 氣象觀測員的風雨故事
    4月1日,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氣象觀測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在數代氣象人兢兢業業的耕耘下,全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各個環節精準施策、環環相扣、穩步推進,最終迎來了劃時代的時刻。站在這一氣象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要節點上,回望人工觀測到全面自動化這一路,一代代觀測員都有哪些故事?
  • 從50後到90後,氣象觀測員講述酸甜苦辣
    以此為新起點,中國氣象事業瞄準監測精密,將著力發展全時全域全要素的綜合氣象觀測。每天7次繪圖報、24次航空報,還有不定時的危險報、重要報,每份都不能遲發。時間久了,多夢變成了觀測員的「職業病」。在夢裡,冬日的大風和夏天的雷電常常是主角。雖然經常夢見日照紙被風吹飛,但現實中一次也未出現過。大風天,我們會格外小心,總是兩人結伴觀測,一人收舊紙,一人換新紙。
  • 強雷雨侵襲機場 青海空管氣象保障平穩有序
    民航資源網2020年8月24日消息:8月21日,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上空電閃雷鳴、大雨傾盆,出現了暑運以來最強的雷雨天氣過程,雷雨天氣持續2小時,民航青海空管分局氣象人員提前1小時發布雷雨預警信息,為管制調配航班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實時監控顯示,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比人工觀測約提高4倍到8倍,其中雲觀測站點數約提高3倍,數據量比人工觀測約增加10倍;觀測數據傳輸用時由分鐘級優化至秒級,到報完整率達99%以上,傳輸頻次從5分鐘提升至1分鐘,數據傳輸頻次與效率大幅提高。
  • 走進南寧國家基本氣象站:24小時捕風捉雨 氣象觀測故事多
    近日,我們走進南寧國家基本氣象站,這是被中國氣象局認定的中國百年氣象站,了解這些被稱為 " 觀測天空表情的人 " 的氣象觀測員工作。韋雨汶介紹說,地面站觀測員每天 24 小時連續觀測雲、能見度、降水、氣溫、氣壓、溼度等天氣數據。在 2004 年之前,觀測全靠人工,每天 8 次定時觀測。觀測員每天必須風雨無阻地在正點前 20 分鐘出現在觀測場,進行氣象觀測、記錄、發報等,工作量非常大。" 作為氣象觀測員,時間觀念必須很強。"
  • 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問世
    本報訊 一種適用於大機場安全保障設備——JQX—1型機場自動氣象觀測系統,由長春氣象儀器研究所研製成功,經過試用,最近在瀋陽通過了部級鑑定。   按照國際民航組織有關規定,現代化國際機場應設置自動氣象觀測系統,以保證飛行安全。目前,我國一些大型機場大都採用進口設備。
  • 2020年4月1日起 中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智慧氣象 數據秒回(解碼)  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正式業務運行後,觀測頻次、傳輸效率和數據量方面的提升,增強了我國氣象觀測「監測精密」的能力,將更好地滿足氣象預報服務需求,為實現「預報精準、服務精細」要求提供有力支撐。
  • 合肥新橋機場機坪改擴建工程計劃2021年6月竣工
    從合肥新橋機場獲悉,合肥機場機坪改擴建工程正緊鑼密鼓施工,該工程於今年4月份動工,預計2021年6月竣工,目前已完成工程總量35%左右。由於部分施工區域24小時施工,為不影響機場安全運行,同時確保施工進度,機場方和施工單位通過重點施工區域設置圍擋、採用吊籠式拼裝工藝恢復土面區適航狀態等特色做法,嚴格落實不停航施工組織管理方案,實現安全與進度兩不誤。
  • ——寫在我國全面實現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之際
    上世紀,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電報機這「老三樣」啟動了新中國氣象事業,經過數代氣象人兢兢業業的耕耘,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開始發力;1999年至2008年,中國氣象局分批次完成了自動氣象站推廣建設和應用;2014年,中國氣象局對全國地面氣象觀測業務進行調整,拉開了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的大幕。
  • 氣象觀測員不畏酷暑寒冷,第一時間為我們報導最新氣象消息
    進入冬季,氣溫變化無常,像東北這樣冬天非常寒冷的地方,氣溫都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氣象觀測員為了第一時間獲取最準確的氣象消息,不畏嚴寒利用氫氣球和雷達進行測量,在探測氣象的整個過程中,是非常危險的,有很多時候氣球被壓到變形,對觀測人員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由於海拔比較高也很容易被風吹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