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次仰望星空 摸清氣象脾性
本報今走近新機場氣象觀測員
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對於老鄧和小江這對師徒來說,14個月,5000次仰望夜空,才換來新橋機場40萬項氣象觀測要素的收集。本報記者今走近首批進駐新橋機場的氣象觀測員。他們與孤單作伴,終摸清新機場氣象「脾性」。
氣象觀測員先期進駐新機場
鄧昕至今記得那是2012年2月29日,民航安徽空管分局氣象臺進駐新橋機場觀測的第一夜:活動板房搭建的工棚裡,擺著一張陌生的床,一張寫字檯,桌上一架孤零零的電腦。寂寥感迅速湧上心頭。
觀測員需要在8時、14時、20時,次日的2時,分別抄錄風向風速、能見度、溫度、雲量、雲狀、雲高、溼度等各種氣象數據。「觀測設備建在跑道邊,從臨時板房走到跑道旁,一個來回將近半個鐘頭。」
一年多下來,一手的氣象數據和事實開始「說話」;相比駱崗機場,新橋機場的空氣溼度更低。但由於靠近大別山麓氣壓有所抬升,雷雨天比駱崗稍顯頻密。
因大霧天延誤航班或將減少
駱崗機場離巢湖直線距離不過十多公裡。據民航安徽空管分局氣象預報員介紹,巢湖升騰的水汽是駱崗機場常因大霧大面積延誤航班的誘因之一。「待搬遷到新橋機場後,由於周邊缺少水澤,能見度不足的大霧天氣將明顯減少。」氣象預報員早有預言。
事實果真如此嗎?有著20年氣象觀測經驗的鄧昕告訴記者,在氣象學中有一項名為「CAVOK」的指標,其中字母C指代英文Cloud(雲),A指代英文And(和),V則是Visibility(能見度)。合在一起,就是雲和能見度都「OK」的晴好天氣,也被航空氣象業內人士叫作「OK天氣」。
截至目前,民航安徽空管分局航空氣象觀測業務已在新橋機場連續運行了14個月,記錄了5000多次觀測,觀測要素達40萬項,記錄的例行、對比觀測簿足有14大本。老鄧打包票:「放心,一年統計下來,新橋的『OK天氣』準保要比駱崗多。」
能見度好時能遙望見大蜀山
23歲的江俊傑是鄧昕的得意門生。這個90後小夥趕上氣象站為新橋機場儲備人才,剛從氣象專業畢業就投到了老鄧的麾下。初見這個90後,老鄧也捏了一把汗,生怕新機場值守艱苦,孩子打退堂鼓。幾個月輪流值班下來,老鄧改變了看法。
小江倒是從不乏年輕人的浪漫,能夠苦中作樂。「能見度特別好的時候,還能瞧見遠處的大蜀山。」小江雀躍地告訴記者。
「氣象觀測員提前進駐新橋機場,將能有效提高轉場後航空氣象預報的準確度和精細程度,並且為新機場建設、校飛、試飛和通航收集氣象資料。」小江一板一眼地介紹說。(孔筱青 周俊 萬軍 陳飛 記者 徐穎奇 牛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