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誇你身邊的小夥伴兒】一個平凡的氣象觀測員

2021-02-08 河北機場集團

        承德機場有限公司航務管理部氣象臺成立於2017年5月,分觀測和預報兩個科室。氣象臺口號是「實事求是、精益求精、準確及時」,氣象臺全體幹部職工用他們的努力和堅持將口號落實到實際工作中。

        2017年,裴朝政加入氣象臺。做為氣象臺的第一名觀測員,她見證了氣象臺的成立與發展,她雖然算不上一位資深的氣象觀測員,但她認真負責的對待每一項工作,及時、準確的發布每一份氣象「信號」。觀測員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需要每個整點前10分鐘觀測天氣、發報,期間還要持續觀測本場各氣象要素的變化,每個氣象條件變化時都要迅速地根據民航氣象標準判斷是否需要發特選報、聯繫塔臺等。氣象臺一年發送6935份例行,其中還不包含特選報,而一名觀測員每天正常的工作時間從凌晨2點40分一直工作到當日航班結束,共20小時左右。如遇到本站或航路特殊天氣的影響,裴朝政經常會值班到下一個上班時間,連軸轉下來。面對這些她並沒有消極怠工,而是努力克服,在長時間的工作環境之後進行自我調節,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由於承德機場地形複雜、局部氣象條件變化大,給氣象臺的工作帶來了很多不確定性。特別是暑運期間,強對流天氣增多,雷暴經常發生,更需要時刻警惕飄忽不定的天氣。每一次遇到特殊極端惡劣天氣時,她的精神都會處於緊繃狀態,憑藉著對工作的認真、對旅客的負責,站在觀測平臺日曬、寒風、雨澆、雪淋,不斷地持續觀測本場實況,及時聯絡塔臺、氣象預報室和航空公司的籤派說明當時的天氣狀況,堅守崗位。

        作為觀測員的裴朝政用她的才學、能力、專業和堅守在氣象崗位上貢獻自己的力量,她堅信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在雲端之上,必是是華彩萬丈,在風雨之後,必有彩虹萌生。

——承德機場 崔夢蘭

相關焦點

  • 從人工到全面自動化 氣象觀測員的風雨故事
    曾經伴隨我們很多年的玻璃溫度表、水銀氣壓表,以及很多儀器都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而精密智能的自動化儀器開啟了地面氣象觀測的新紀元。  觀測員的雙手得到了解放,曾經那些在電閃雷鳴、暴雨如注的天氣中,觀測員一手撐傘一手夾觀測簿衝向觀測場的情景,註定會定格在老一輩觀測員的記憶中。如今,業務人員端坐電腦屏幕前,點擊滑鼠,萬千精密數據瞬間匯集,秒傳而出。
  • 機場的氣象觀測員:除夕依然忙碌,孤獨是這個崗位的特點
    在濟南機場跑道的最北端,有一座不太起眼的三層樓房,這裡是山東空管分局氣象臺氣象觀測樓,每天這裡都會有2位氣象觀測員值班,「抬頭望天」是他們做得最多的事情,即便是除夕夜,他們也要值守在崗「與天為伴」。近日,記者來到這座小樓,看看這裡的氣象觀測員們是如何工作的。
  • 氣象觀測員不畏酷暑寒冷,第一時間為我們報導最新氣象消息
    進入冬季,氣溫變化無常,像東北這樣冬天非常寒冷的地方,氣溫都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氣象觀測員為了第一時間獲取最準確的氣象消息,不畏嚴寒利用氫氣球和雷達進行測量,在探測氣象的整個過程中,是非常危險的,有很多時候氣球被壓到變形,對觀測人員的衝擊力是非常大的,由於海拔比較高也很容易被風吹跑,
  • 從50後到90後,氣象觀測員講述酸甜苦辣
    地面氣象觀測改革終於取得重大突破,今年4月1日實現了全面自動化。觀測員的雙手得到了解放,曾經那些在電閃雷鳴、暴雨如注的天氣中,觀測員一手撐傘一手夾觀測簿衝向觀測場的情景,註定會定格在老一輩觀測員的記憶中。
  • 走近航空氣象觀測員:預測「天公」表情的慧眼班組
    很多人認為空管隸屬機場,其實這是一個獨立存在的行業,他們在候機樓旁高高的塔臺之上,萬裡高空之下,24小時不間斷地為航班指引出一條安全、順暢的「天路」……  天氣是複雜多變的,什麼樣的天氣會影響飛機起降?航空氣象預報與一般的氣象預報有何區別?
  • 合肥新橋機場氣象觀測員:5000次仰望夜空獲觀測要素
    合肥新橋機場氣象觀測員:5000次仰望夜空獲觀測要素   千次仰望星空 摸清氣象脾性  本報今走近新機場氣象觀測員  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擦肩而過,對於老鄧和小江這對師徒來說,14個月,5000次仰望夜空,才換來新橋機場40萬項氣象觀測要素的收集。
  • [共度晨光]黑龍江:氣象觀測員暴風雪中作業 險被大風吹走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1月30日 09:53 視頻簡介 黑龍江:氣象觀測員暴風雪中作業
  • 淺談民航氣象觀測工作中的「盡職盡責」
    作為一名民航氣象觀測員,應當意識到民航氣象觀測關係到天氣預測預報的準確性和氣象服務的針對性,以及對保障飛行安全、快捷的重要影響。隨著我國航空運輸 業的迅猛發展和當前空管系統面臨的安全高風險,我想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堅定行業自信,做到兢兢業業、盡職盡責。
  • 誇誇我們的數學老師
    誇誇我們的老師們【開欄的話】「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自古以來,尊師重教,親師信道,師道尊嚴, 早已成為我們這個文明古國悠久的歷史傳統,優良的文化傳統。
  • 密織一張「測天網」 安徽省地面氣象觀測全面實現自動化
    自4月1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切換調整為正式業務運行。這意味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實現了全面自動化。安徽省地面氣象觀測在這一天也同步實現了自動化,紙、筆、電報機曾經被稱為觀測員的「老三樣」,如今早已被電腦、網絡所取代。
  • 老師的「人造陽光」,誇誇群你還不來嗎?
    這沙雕又歡樂的畫風,這不禁讓小助想到:老師們如果也有一個專屬的誇誇群是不是很棒呢?說到這裡,肯定有人會調侃:平時的家長群難道不已經是教師的「誇誇群」了嗎?今天某老師在家長群裡發布一條孩子在校情況的消息,群裡就會響起此起彼伏的聲音:「老師辛苦啦!」
  • 延慶雲中的「氣象人」韓文興 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韓文興1992年到佛爺頂氣象觀測站一直工作到現在那時氣象站工作條件艱苦每天除了正常的觀測維護任務外還得自己做飯解決夥食問題到冬天還要自己燒鍋爐取暖佛爺頂國家氣象觀測站地處延慶區北部氣象觀測員韓文興29年如一日堅守在這裡認識他的人都稱他為住在雲中的
  • 氣象部門3人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此次氣象部門有3名職工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五年一次的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是對當代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愛崗敬業、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和求真務實、勇於創新、開拓進取的時代精神的集中展示。
  • 告別人工,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聽他們講述氣象觀測變遷史
    他們就是氣象觀測員。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重要依據。4 月 1 日,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改革從全國試運行正式切換調整為業務運行,標誌著我國地面氣象觀測邁入全面自動化時代。
  • 觀雲知天象 實時發布「天機」——走近航空氣象「把脈人」
    坐過飛機的你,一定聽過類似這樣的廣播。飛機何時能飛、什麼情況才適宜起飛,這裡面有不小的學問。  在高崎北路上,機場跑道一側,有一棟不太顯眼的三層小樓,這是民航廈門空管站氣象臺觀測室,是決定飛機能否起降的關鍵一站。  每天24小時,這裡不間斷地發布廈門機場的天氣報告。若你偶過此地,可能還會遇見一群抬頭望天的「怪人」。
  • 實現氣象報文網絡傳輸 助力龍江空管氣象保障
    2月23日,黑龍江空管分局氣象臺新增加氣象觀測實況報文網絡傳輸方式,由之前的單一異步傳輸方式改進為異步、網絡雙重傳輸方式,並於24日開始試運行。
  • 四月一日起,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全面自動化
    應用衛星遙感、智能圖像識別等多種技術氣象觀測是氣象工作的基礎,地面氣象觀測是其重要組成部分,為天氣預報、氣象信息、氣候分析、科學研究和氣象服務提供著重要依據。上世紀,老一輩氣象觀測員靠筆、紙、電報機這「老三樣」,開啟了中國氣象事業。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開始發力。
  • 世界海拔最高「探空站」觀測員:這裡無法兒女情長
    世界海拔最高「探空站」觀測員:這裡無法兒女情長 原標題:   農曆臘月二十六日凌晨5點,喬冬從西寧市大通縣的丈人家悄悄背上行囊,趁著不足1歲的兒子熟睡之際默默地走出了家門,即將前往1200公裡之外的工作地——青海省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沱沱河氣象站
  • 走進南寧國家基本氣象站:24小時捕風捉雨 氣象觀測故事多
    近日,我們走進南寧國家基本氣象站,這是被中國氣象局認定的中國百年氣象站,了解這些被稱為 " 觀測天空表情的人 " 的氣象觀測員工作。韋雨汶介紹說,地面站觀測員每天 24 小時連續觀測雲、能見度、降水、氣溫、氣壓、溼度等天氣數據。在 2004 年之前,觀測全靠人工,每天 8 次定時觀測。觀測員每天必須風雨無阻地在正點前 20 分鐘出現在觀測場,進行氣象觀測、記錄、發報等,工作量非常大。" 作為氣象觀測員,時間觀念必須很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