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矽熱接口材料在汽車電子器件中的應用

2020-11-30 電子產品世界

  汽車電子器件面臨著越來越多傳熱問題的考驗,因為發動機艙越來越小,而容納的部件數目卻日益增多,發動機功率輸出比以往更高,這樣,便造成前艙空氣溫度升高。同時,電子器件本身的功能和功率也在不斷增加,產生的熱量隨之增多。而由於熱量的散失是性能和可靠性的決定因素,因此,人們將重點放在了這些電子器件中的熱接口材料(TIM)上。有機矽具有一系列獨特的物理和電氣性能,可有效促進散熱。有機矽TIM的形式多樣,包括粘合劑、凝膠、灌封劑、填隙料、裝配式墊片和相變材料等。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1521.htm

  降低熱量,提高可靠性

  發動機艙變小,容納的部件愈加密集,可以使汽車前艙溫度不斷升高。同時,市場上大量需求功能更多、功率更大的電子器件,而它們產生的熱量通常遠高於以往的設計,且封裝體積一般很小。例如,典型的ABS/ESP控制單元在上世紀80年代剛推出時採用的是大PCB設計,而現在,拇指大小的陶瓷混合電路板的功能卻是以往的十倍之多(見圖1)。

  熱量最終必須從PCB或混合電路板上的產生源傳導到電子模塊外的環境空氣中。一般通過設計有利於提高空氣流速的大金屬表面,可以更好地將熱量傳遞到空氣中(見圖2)。由於環境空氣及內部較高的溫度會嚴重降低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壽命和性能,因此,設計工程師們仍在繼續尋求更佳的方法,將熱量從產生它的產生源傳導出來。

  熱接口材料

  TIM(通常是)在熱源和散熱器或熱沉(heat sink)之間形成一個導熱通路。

  電子器件製造商需要溫度穩定性更高的材料,供應商們不斷推出各種性能更高的TIM產品,通常有粘合劑、凝膠、灌封劑、填隙料和裝配式墊片等。圖3說明了TIM目前及未來在汽車上的各種應用。

  特性與性能

  確定使用哪種TIM時,需要綜合平衡熱性能、物理性質、加工簡易度及成本等因素。雖然TIM有助於提高汽車電子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但這些材料僅是散熱解決方案的一部分。在低功率電器中,一般通過銅的地線板和散熱通孔散熱。車窗控制器和電子動力轉向裝置等中等功率的電器,或混合動力汽車的變換器和逆變器等高功率電器,通常採用絕緣金屬和直接敷銅等導熱基板。在要求更強的熱控時,需使用TIM。
接口材料的熱性能主要取決於綜合的材料特性,包括本體熱傳導率、TIM/基板界面的接觸熱阻及鍵合線厚度(BLT) 等。材料開發中,通常需要達到高本體熱傳導率、低BLT(<100mm)、高介電強度、低界面電阻和長期的穩定性。此外,與基板緊密接觸的能力也是材料的一個重要特性,不管是對於更換型材料還是預先裝配好的形狀,這種性能都有助於消除氣隙,最大程度提高熱傳遞。此外,保持電絕緣性能(可無需使用金屬填料)是實現更高熱傳導率需要克服的障礙之一。

  導熱有機矽

  有機矽長期以來在汽車應用中被用作傳熱材料。作為TIM,它們具有諸多優勢,包括高低溫穩定性、本身固有的低離子含量及很高的純度。而且,由於其可與基板實現優異的表面接觸和無孔隙界面,因而它們常常是TIM的首選。而且固化後的有機矽材料具有廣泛的物理性能,可適應各種具體的應用。 

  固化的有機矽在化學性質上為惰性,可在-45℃到+200℃的溫度範圍內保持物理性能,這使其成為極少數能夠承受前艙電子部件惡劣運行環境的材料之一。由於模量很低,有機矽TIM具有足夠的柔性,可適應不同的熱膨脹係數(CTE),傳遞到部件或基板的應力達到最小。

  有機矽TIM有多種形式

  灌封劑和凝膠

  灌封劑((或封裝化合物)和凝膠用於嵌入整個電路組件,以最大程度提高熱傳遞(通常為多個方向),並為器件或電路提供一定程度的物理保護。灌封劑固化為耐久的彈性橡膠,提供更大的物理保護,而更軟的凝膠則可更多地減緩熱膨脹和機械應力。這些可流動的液體也可用作填隙料,或用來連接電路和熱沉,便於自動生產的大批量加工。
 
  灌封劑一般為雙組分熱固配方形式,幾乎在任何厚度下都能固化。它比凝膠的機械強度更高。

  凝膠通常也為雙組分材料,為易碎部件最大化減緩應力。它們不需要很高的壓力就能輕鬆地流入不規則表面,表現出非常低的界面接觸阻力。

  粘合劑

  由於導熱粘合劑能夠填滿不規則形狀的間隙,產生更大的接觸面積,最大化熱傳導,因而,增強了電子器件的設計靈活性。同樣,在不能嚴格控制零件的平面度和裝配公差時,它們還能提高生產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率。有機矽配方一般為沒有腐蝕性的熱固化材料,在加工過程中不會產生很多副產物,這使其即使在完全封閉的情況下也能作為結構膠使用,而無需機械固定裝置。

  粘合劑產品包括低粘度液體及不塌落配方等。有機矽可為單組分或雙組分配方,具有熱固化或溼固化的機理。粘合劑緊密的表面接觸有助於減少界面熱阻,且特殊的有機矽配方甚至有微隔離珠,以實現十分均勻的鍵合線,同時為底板的偏差和小的彎曲留有餘地。可流動的材料也可作為導熱灌封劑使用。

  很多產品都具有寬廣的固化範圍,可適應各種固化條件和加工速度,有的可實現超過 4.0 W/mK的熱傳導率。固化時,導熱粘合劑轉化為堅固但柔軟的彈性體。這類材料非常適於許多汽車前艙應用的苛刻工作環境,目前被用於發動機控制單元、制動和懸掛控制器、風扇控制器和變速器電器應用中。其他可能的應用包括各類電源、傳感器和電機控制器。

  填隙料

  接口材料的一個關鍵功能是完全填補任何不規則表面並將空氣排出。實際上,材料或複合材料的本體熱傳導率可能並不如流動和潤溼基板的能力重要。從熱傳導的角度來看,導熱油脂很適合TIM應用,但是油脂在較高溫度下可能易被抽空,尤其是在經過反覆的熱循環後。

  填隙料通過一種幹法技術解決了這個問題。它們通常比粘合劑軟,具有極好的應力減緩能力,且一般比粘合劑產品的熱傳導率更高。填隙料使用時,一般有機械固定,具有傳統油脂的性能優勢,但又保持了自我支撐。在低至0.703 kg/cm2的壓力下,可觀察到這類替代性材料的完全流動,它們還可在部件表面直接印刷和固化,或採用貼膜轉移工藝用作預固化墊片。

  墊片

  墊片形式的有機矽用於導熱填隙料(一般為1~6mm厚)和薄TIM墊片(通常0.2~1.0mm厚)。彈性體墊片不僅使用簡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是現有的少數可修補材料之一。極低模量的新有機矽墊片和TIM墊片形式的有機矽用於導熱填隙料(一般為1~6mm厚)和薄TIM墊片(通常0.2~1.0mm厚)。彈性體墊片不僅使用簡便,而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是現有的少數可修補材料之一。極低模量的新有機矽墊片和TIM已顯示出可實現與許多液體配料相當的性能,且無需計量、混合或固化。 (見圖4)

  實踐證明,導熱墊片作為TIM的導熱機理非常有效,且幹態墊片形式具有使用簡便,長期穩定的主要優勢。但墊片和薄膜通常需要較大的鍵合線厚度,以方便處理。而只有使用溼配料才能實現極薄的粘合線。

  為儘量減少界面熱阻和安裝部件上的應力,還可使用模量值低於3.5 kgf/cm2的柔軟彈性體。這類材料本身具有粘性,有利於組裝。如需要,可使用橡膠背材或沒有粘性的導熱塗層使一側不粘。

  導熱材料比較

  一般,人們在比較導熱材料時只是簡單地看本體熱傳導率的數值,但這未必總是最好的方法。決定材料總體傳熱能力的不僅僅是本體材料的熱傳導率,還有其他幾個因素,例如,與鄰接表面形成緊密接觸及形成薄的粘合線的能力。

  測定熱傳導率有很多測試方法,不同的測量技術得到的數值也不同。即使使用相同的測試方法,數值也會隨著設備和測試條件(如溫度和壓力)的不同而不同。由於這些差異,規定一個給定的傳導率需要準確確定熱傳導率是如何測量的—甚至要具體到指定測試設備的具體製造商和型號。儘管熱傳導率是材料的固有性能,但報導值變化很大,且不應把採用不同的測量技術獲得的數據進行比較。

  在沒有實時測試實際工作器件能力的情況下,使用逼真模擬實際工作環境的測試方法對於產品選擇和比較而言非常重要。
 
  未來的TIM

  很多研究者認為,汽車電子器件的熱控制問題正進入一個關鍵階段,這促使越來越多超高導熱材料的開發,從而可能實現優異的熱傳導率、可控CTE、高強度和更低的成本。[1]

  為適應不斷出現的新應用千差萬別的需求,越來越多類型的材料和外觀尺寸也相繼出現。這些材料拓寬了應用於各種電子器件的選擇方案,幫助製造商在ABS/ESP、車輛穩定性系統、變速控制單元、混合動力汽車的逆變器和控制器及其他許多汽車電子新應用中實現新的物理和電氣性能水平。新產品需要滿足流動要求、成本參數和常用的介電性能標準,以及更高層次的熱傳導率水平。雖然這些目標中有些看起來是相互矛盾,但實現它們的新技術已進入開發階段。

  參考文獻:

  1.  Zweben, Carl, 「Revolutionary Advancements In Thermal Management Materials,」 CoolingZone, June 13, 2005.

相關焦點

  • 新能源汽車也怕熱?氣相二氧化矽在新能源汽車有機矽灌封膠中的應用
    相對於傳統燃油車驅動方式的轉換中,新的技術問題也會隨之而來,其中就包括為保證電池、充電機和驅動電機正常運行的導熱技術。新能源電動汽車在高速行駛時,充電機和驅動電機系統的電子元器件會產生較大的熱量,如果不進行溫度控制,將極大影響零件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甚至造成安全隱患。因此,只有選擇一種性能優異的多功能導熱材料,才能夠保證新能源電動汽車真正跑起來。
  • 滿足高溫環境需求的汽車電子器件
    汽車中使用的電子器件數量在不斷增多,而且這一趨勢也開始出現在一些由於環境惡劣而通常難以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電子器件的領域,例如,直接用於電機或變速箱、渦輪增壓器或廢氣再循環系統中。業界一直希望出現外形小巧、經濟的機電系統,這類系統可與電機一起直接安裝在待驅動的機械裝置上。
  • 可印刷垂直有機電晶體可集成複雜邏輯電路,替代矽基電子器件
    可印刷垂直有機電晶體可集成複雜邏輯電路,替代矽基電子器件高解析度可滾動電視或可摺疊智慧型手機可能很快將不再是只能在國際電子產品交易會上欣賞的難以承受的奢侈品。高性能有機電晶體是為此所需的機械柔性電子電路的決定性先決條件。然而,由於有機半導體中的跳躍傳輸,常規的水平有機薄膜電晶體非常慢,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不能用於需要高頻的應用中的原因。
  • 有機矽壓敏膠在消費電子行業的應用
    有機矽壓敏膠在消費電子行業的應用 電子發燒友網 發表於 2020-08-25 11:36:46 1、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市場
  • 大面積柔性有機光電二極體在可穿戴弱光光電探測器領域優於矽器件
    大面積柔性有機光電二極體在可穿戴弱光光電探測器領域優於矽器件柔性大面積有機光電二極體的性能已經發展到可以與傳統的矽光電二極體技術相比提供的優勢,特別是對於諸如生物醫學成像和生物特徵監測等要求在大範圍內檢測低水平光的應用。
  • 推動甘肅光電子器件等產業升級,甘肅省有機半導體材料及應用技術...
    集微網消息(文/小如)近日,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正式批覆依託蘭州交通大學成立「甘肅省有機半導體材料及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據悉,該工程研究中心的目標將新型半導體材料、尤其是新型發光材料和有機/聚合物光伏材料開發和產業化先導技術研究為核心,力圖成為甘肅省乃至西北地區先進有機半導體材料開發、器件製備與測試和應用技術先導研發基地,建成集科學研究-材料開發-器件製備-工程示範-服務諮詢-人才培訓-國際合作等功能於-體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平臺,並建立西部地區領先的科研開發團隊,使中心的科研成果在稀土
  • 有機矽行業深度分析:滲透率不斷提高的新材料,主要應用七大領域
    有機矽—滲透率不斷提高的新材料有機矽一般泛指矽原子四個鍵上連接有羰基的化學分子材料,矽原子上帶有各種有機基團,包括甲基,乙基,烷氧基,苯基等,但目前最主要應用的是[Si-O-Si-O]n為主鏈,且矽原子上另外兩個基團是甲基的環矽氧烷(DMC),下遊佔比在 90%以上。也是我們日常所說有機矽單體。
  • 有機半導體的發展介紹|有機半導體|器件|電晶體|半導體
    20世紀後葉的50多年裡,從基本的分析電路到數字邏輯電路,再到現代的超級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等中的各個重要部件及微加工工藝,基於矽(Si)、鍺(Ge)和Ⅲ~V族化合物的無機場效應電晶體顯示出對現代電子時代的重要影響。圖1 世界上第一個電晶體1986年第一個聚噻吩場效應電晶體發明以來,有機場效應電晶體飛速發展,有機半導體材料、器件以及製備工藝的研究也取得了日新月異的進展。
  • 寬禁帶材料在新一代功率器件策略中的關鍵作用
    也因此,WBG半導體材料推動了新一代電源的出現。氮化鎵(GaN)和碳化矽(SiC)材料的禁帶是將電子從其價帶釋放到導帶所需的能量。矽、SiC和GaN都是半導體材料,但是矽具有1.12電子伏特(eV)的禁帶,而SiC和GaN分別具有2.86和3.4eV的相對較寬的禁帶。SiC和GaN較高的電子遷移率使得它們能夠實現更快的切換,因為接合處累積的電荷通常可以更快地釋放。
  • 半導體材料應用有哪些_半導體材料應用領域介紹
    它的導電能力會隨溫度、光照及摻入雜質的不同而顯著變化,特別是摻雜可以改變半導體的導電能力和導電類型,這是其廣泛應用於製造各種電子元器件和集成電路的基本依據。 半導體材料的特點 半導體材料是一類具有半導體性能,用來製作半導體器件的電子材料。常用的重要半導體的導電機理是通過電子和空穴這兩種載流子來實現的,因此相應的有N型和P型之分。
  • 新的研究探索了石墨烯-矽器件在光子學中的應用
    在德拉瓦大學,由電子和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Tingyi Gu領導的團隊正在開發用於光子器件的尖端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實現設備之間以及使用它們的人之間更快地通信。該研究小組最近設計了一種矽-石墨烯器件,它可以在亞太赫茲帶寬內以不到一皮秒的速度傳輸射頻波 - 這是大量的信息而且速度很快。
  • 改性矽樹脂材料在LED方面應用的研究動態
    當前,高端LED器件和大功率LED用封裝有機矽材料均需進口,價格昂貴,極大的制約了我國LED產業的發展。目前,國內和有機矽材料相關的研究單位和生產企業對LED封裝行業缺乏了解,對LED封裝有機矽材料相關產品的科研發工作開展較少,已有的國產有機矽封裝材料存在一些缺陷:折射率低、耐熱性差、耐紫外光輻射性不強、產品粘接力不夠、透光率不高等這些缺陷直接影響到了LED器件的發光效率和壽命。
  • 印刷和柔性電子應用的廣泛材料進行了全面研究
    據麥姆斯諮詢介紹,英國知名研究公司IDTechEx在這份最新的報告中對印刷和柔性電子應用的廣泛材料進行了全面研究。從有機半導體到量子點,從碳納米管到導電粘合劑等創新材料,是實現眾多印刷和柔性電子器件的關鍵基礎。IDTechEx通過對該領域主要廠商的深入分析,剖析了各種材料的商業應用前景及挑戰,並按材料類型和應用提供了詳盡的10年期市場預測。 自2002年以來,IDTechEx一直在研究新興的印刷電子市場。
  • 天美公司參加第十四屆全國矽基光電子材料及器件研討會
    2020年9月24日至26日,由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浙江大學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江蘇大學新材料研究院共同承辦的「第十四屆全國矽基光電子材料及器件研討會(2020)」 順利召開,會議的主旨是為在全國矽基光電子學領域從事科研、教學、生產和應用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個探討學術、促進交流的平臺
  • Feature Article|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有機光電器件中的應用
    標題 | 聚集誘導發光材料在有機光電器件中的應用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研究背景在顯示和照明領域,有機半導體材料在電致發光、電致變色、液晶顯示以及太陽能聚光器等光電器件中已經得到深入研究。在這些器件中,有機材料通常以聚集態(固態或薄膜態)的形式才能被應用。
  • 有機矽材料的應用
    6.汽車工業中的應用汽車工業中有機矽的應用越來越多,國外汽車中使用矽橡膠製件數以百計,諸如火花塞保護罩、油密封墊、隔板、軟管等。矽油已用於風扇離合器和換熱器中。現在四輪驅動(4D)的轎車已將矽油作為黏性流體使用於液力耦合裝置中。
  • 《Science》:媲美矽基,打響有機光電二極體商用第一炮
    為了克服器件性能、面積、形狀、電路複雜性、功耗以及成本之間的「魚和熊掌」難題,研究人員對基於有機小分子、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無機納米晶體和量子點材料的光電二極體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上述材料可以採用溶液法製備出低噪聲有機柔性器件具有大面積、自定義形狀等優勢,對傳統矽光電二極體所需的複雜陣列進行替換。
  • 科學(普)有道:關於有機矽
    矽樹脂由矽氧主鏈組成,&34;由氫和/或碳氫基團連接在矽原子上。由於矽酮的骨架不含碳,所以被認為是一種無機聚合物,它不同於許多骨架由碳構成的有機聚合物。矽主鏈中的矽氧鍵是高度穩定的,比許多其他聚合物中的碳碳鍵結合得更牢固。因此,矽酮往往比傳統的有機聚合物更耐熱。矽樹脂的側鏈使聚合物具有疏水性,使其適用於需要疏水的應用。
  • 碳化矽(SiC)功率器件或在電動汽車領域一決勝負
    導通損耗和開關損耗低:SiC材料具有兩倍於Si的電子飽和速度,使得SiC 器件具有極低的導通電阻(1/100 於Si),導通損耗低;SiC 材料具有3倍於Si 的禁帶寬度,洩漏電流比Si 器件減少了幾個數量級,從而可以減少功率器件的功率損耗;關斷過程中不存在電流拖尾現象,開關損耗低,可大大提高實際應用的開關頻率(10 倍於Si)。4.
  • 矽襯底InGaN基半導體雷射器是個啥?
    由於GaN材料與矽襯底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晶格常數失配和熱膨脹係數失配,直接在矽襯底上生長GaN材料會導致GaN薄膜位錯密度高並且容易產生裂紋,因此矽襯底InGaN基雷射器難以製備。該研究方向是目前國際上的研究熱點,但是到目前為止,僅有文章報導了在光泵浦條件下矽襯底上InGaN基多量子阱發光結構的激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