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談棋應該贏不了 AlphaGo,而且這次設置這盤棋的目的應該也不是簡單為了比賽求勝,更像是為未來藉助程序來進行集體研究所做的預演。
-
圍棋,歸根結底是一對一、黑與白的對抗,同一方的思路必須是連貫的。當年吳清源反對打掛制度和長時限比賽,就說「圍棋是真劍勝負,應該一口氣決出結果,以後應儘量在一日內完成比賽」。
連同一個人在一盤棋中,只在時間上經歷斷裂,都可能造成思路和狀態不連貫,而發揮下滑。不同的人配合下同一盤棋,兼容性問題就更嚴重了。
就像打仗,令出多頭,計將安出?紅軍反圍剿,這邊的指揮部要靈活迂迴,繞過敵軍主力奇襲側翼,那邊的國際代表要求在重點城鎮正面迎戰,寸土不讓,最終結果如何?指揮體系一片混亂,前線大敗,不得不戰略轉移。
多人聯棋和多人相談棋,其實都屬於人們創造出來的特殊對局方式,娛樂的成分要高於真劍勝負的意味。不懂圍棋的朋友經常會有個誤解,覺得下棋好像打架一樣,人多力量大,或者像普通的團體討論一樣,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其實,不是這麼簡單的。
-
多人聯棋,是一人下一步,但不能互相溝通。所以大家可以想像,隊友之間的配合經常是不默契的。而且再默契,也比不過一個人自己的思路連貫。所以聯棋的發揮,往往低於一個人下棋的發揮,而且參與聯棋的人越多,隊友之間實力相差越多,棋風差異越大,最終形成的整體實力也就越弱。但也正因此,聯棋期間會有很多滑稽的事情出現,娛樂性很強。隊友中的下手方(弱的人)打將,好讓上手方(強的人)連續下棋,也因此成為了聯棋中提高發揮的常用戰術。
歷史上最著名的多人聯棋,應該是 1984 年吳清源退役時,一眾日本超一流棋手對吳清源的對局。
圖 1. 電影《吳清源》中還原的 1984 年吳清源退役棋儀式場景
看似是一群人打一個,但這盤棋其實是一場儀式性的榮譽比賽。大家集體上陣,和吳清源完成其現役的最後一盤棋,也表示了當時棋手們對吳清源的尊重與愛戴。
現代的聯棋,多以男女雙人聯棋為主。男女搭配,幹活不累,一盤聯棋下來,說不定還會產生什麼不可多言的微妙情愫,無數故事就這麼誕生了。
-
多人相談棋,比聯棋好一些,畢竟可以討論。但這裡有個問題,就是時間限制上是怎麼樣的?隊友間的溝通、理解和協調是需要時間成本的,這種時間成本會使得棋手花在棋本身的時間上打折扣,而用時越短,這種時間損耗越明顯。但如果時間較寬鬆,隊友之間水平接近、棋風相差不是特別遠,那麼大家討論下的發揮有可能比一個人下要好。如果不限時,那就相當於現實中的集體討論研究了。
不限時的相談棋,最有名的例子是 1933 年吳清源對日本末代名人秀哉的特別對局。
圖 2. 1933 年吳清源 vs 秀哉特別對局現場照片
當然,這盤棋名義上不是相談棋,只不過實際上被秀哉操作成了單方向不限時相談棋。秀哉手握打掛權利,下到關鍵處就打掛,然後回家集合門下弟子,進行不限時的集體研究,什麼時候覺得研究的差不多了,什麼時候再通知吳清源繼續下。就這樣,靠著集體研究中討論出的一步妙手,艱難的逆轉了形勢,小勝吳清源。這位末代名人的「耍賴」,也成為了圍棋史上的重要八卦。但我們可以看出,相談棋在不限時的情況下,確實可能比一個人要強。比如秀哉和吳清源的那盤棋,如果不給秀哉打掛進行集體研究的權利,他明顯是贏不了的。
-
中國圍棋近 12 年來相對韓日的狂飆猛進,除了國力增強、資本注入、人才井噴等原因外,大量的採取集體研究是很重要的成分。不同的棋手確實會有不同的棋風,因為圍棋正解解集的可能性空間很大,足以容納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所謂不同的棋風,在對局表現上相差也不多,因為大量局面下,合理變化能給你的優異選項也不多,很多封閉空間的強邏輯分支,甚至都是一本道(一條路)。所以集體研究,在時間充分,不斷積累的情況下,就像是程序不斷的版本迭代,確實是可以提升人類的整體圍棋實力的。
近年來布局套路、定式變化等各種前半盤變化研究的井噴,也得益於此。中國圍棋發展快,也體現在中國棋手們在集體研究下,推動前半盤變化革新的速度很快。動不動某次世界比賽,中國棋手群體就不約而同的拿出一個新套路,韓國棋手學過去拿回家研究,很快又在網上訓練或者正式比賽中反饋出新的思路,然後我們繼續集體研究。在這種形勢下,近二十年來的布局和定式革新一直在加速。AlphaGo 的出現,所帶來的新思路,又為這種加速點了一把大火。
-
可集體研究,說的是不限時的研究。至於限時的相談棋,水平也許比一個人高,但到底能高多少,到了賽場上真不好說。
13 年和 15 年,中韓間搞了兩屆三人相談棋的團體對抗賽。這個比賽有些娛樂性質,火藥味不濃,但也能說明限時相談棋的一些弱點。13 年第一屆時,中國三位棋手中有一個棋風偏向實地與治孤,另一個偏向攻殺,還有一人棋風均衡。結果在討論的時候,喜歡治孤的和喜歡攻殺的爭執不下,意見動輒截然相反,最後白眼以對,而棋風均衡的也不敢多說話,只好看著兩人笑呵呵。最後中國隊慘敗。
賽後去了解韓國隊的情況,發現他們的配合很聰明:棋力最強的那個人主下,另外兩個人一個人專門點目做形勢判斷,另一人專門查缺補漏防止主下打勺。其實當時從實力上來說,如果 3v3 下三盤棋,中國的三名隊員實力上明顯穩穩壓過韓國那三個人,但一相談討論,卻是這麼個結果。15 年第二屆比賽,柯潔也參與了進去,但還是輸給了韓國隊。不得不說韓國隊在配合上確實高明。古力今天直播還調侃:韓國隊三人相談時 XX(一個輔助者)是專門負責買飯的。
-
今天我看到網上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很多人只知道柯潔,沒聽過周睿羊、時越、陳耀燁他們,就認為他們只是一些 nobody,加一起也不如柯潔。但實際上,在今天這種偏寬鬆的賽制下,如果他們五個對的是柯潔,我謹慎看好五人獲勝。
輿論都知道柯潔世界第一,但柯潔比這幾位其實真沒強那麼多。下十盤贏個六盤很正常,甚至狀態奇好贏七盤都是有可能的。但要說柯潔能碾壓他們幾個人之中的誰,這真不可能。我這麼說吧,李世石大家都知道,現在的李世石對上這五人中的任何一人,都是明顯下風。
五人相談,在時間充分下可以儘量避免一個人因為體力不支或精神鬆懈出現的明顯失誤,這是多人討論的優勢所在,但優勢可能也就到此為止了。
但跟 AlphaGo 下,我不認為今天的五人能比昨天的柯潔表現更好,現在來看也確實遠遠不如。原因也不複雜:昨天的柯潔是當成了一對一的真劍勝負,放開了想挑戰自己的極限,在這種狀態下運動員可能會有很好的發揮。而今天的五人相談,比賽的意味就很淡了,他們相對來說沒有那種真劍勝負的壓力和動力,就像我說的,像是未來藉助計算機進行集體研究的預演。
-
人類對圍棋的研究,是幾千年的積累、「版本迭代」的過程,而且時間越接近現在,這「版本迭代」的速度也就越快,而且在可見的未來,發展速度會越來越快。這是人們對於客觀真理的追求,也就是求道。
可要說圍棋作為競技運動的意義,棋手們作為運動員,對於突破自我極限的追求,那還是要看一對一的正式比賽。
很想再強調吳清源的那句話:「圍棋是真劍勝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