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
寬
芒 寬
一個鮮活在怒江大峽谷層次豐富而廣闊的空間
四季更迭,青山碧水,
芳草鮮花,樹木果實,
民族風情,奇石銀沙,
古道硝煙……
既滄桑又厚重,既樸素又熱烈。
這一切鋪陳著芒寬特有的顏色和韻味。
芒寬鄉位於隆陽區西北部,地處高黎貢山與怒山山脈之間的峽谷中,屬典型生切割山谷,為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素有「天然溫室」之稱,生態環境優美,自然景觀奇特、民族文化絢麗多姿……
春時賞花。芒寬的花品種不多,卻熱烈而張揚。春季的芒寬壩子,到處都是高高在上的鮮紅和隨風搖曳的粉綠——鮮紅的是攀枝花,粉綠的是香料煙花。
攀枝花自然是「攀上高枝」而盡情綻放的花。她如烈焰,似朝霞,一棵、一片、一山一窪,燦爛的笑容讓人無處躲藏而與她愜意地相視,相視過後便是相戀,以至於將她永遠地留在「芯」裡不離不棄。香料煙的花兒雖不是什麼「名門望族」,也比不上羅平的油菜花那麼金黃富貴,卻有著自己清純的「煙花爛漫」。
香料煙花的形狀有點像牽牛花,顏色十分淡雅——粉紅中不失碧綠,碧綠中略帶嫩黃,再加上成百上千畝的連片開放,讓人頓感花兒美麗的不同——有的傲雪凌空,有的孤芳自賞,有的高貴典雅,有的熱烈奔放……在芒寬看花,許多人都有一種感受:熱情似火又不乏芬芳清新。
攀枝花
pan zhi hua
夏天嘗果。泰戈爾說:「果實的事業是尊貴的,花的事業是甜美的……」果實的尊貴在於它已經歷了無數次的陣痛,終於將流動的生命做出了一個殷實的總結,讓人們品嘗一種對生長的尊重和對大自然的敬畏。芒寬的夏天,酷暑確實難耐,但飽滿鮮嫩的各種水果卻讓人精神煥發:紅皮白肉、滑嫩爽口的「妃子笑」(荔枝),清香四溢、個大體圓的「鷹鉤嘴」(芒果),汁多肉鮮、晶瑩剔透的「玻璃蛋」(桂圓),總是讓人「吃飽了撐的」高興。在芒寬街上,買些時鮮水果並不貴,但為了體驗一下摘果的樂趣,你還可以到果園中去邊摘邊嘗,像果子一樣實在的果農們是絕對不會吝嗇的。
芒寬熱帶水果
柑橘 荔枝
秋來登高。秋高氣爽的時節,高黎貢山更加偉岸迷人,層巒疊嶂中一片片楓葉殷紅,一臺臺樹木蒼翠,秋日的斜陽總是將崇山峻岭渲染得分外深沉而神秘。秋的韻味很是撩動人登山的欲望。在芒寬,要尋找秋的情意,最好的方法就是登山望遠或翻越山嶺了。如果精力充沛,可以從百花嶺經南齋公房翻過山頂到達騰衝江苴,或從西亞村八羅田過北齋公房到達騰衝界頭,無論哪條道,都有你看不盡的風景,想不到的收穫;如果體力稍差,也可以從芒寬街上三疊水生態公園,一觀「三滴水」的奧妙。秋日登山,登的是一種意境、一種思緒。
冬日尋石。怒江是一條藝術的河流,她流淌過的地方常常留下一些磨礪的美麗或滋潤的豐盈,在她的薰陶下,那些默默無聞的石頭忽然有了靈氣。五彩斑斕的石頭們以自己的形、色、質、紋,瘦、漏、透、皺吸引著相悅的目光,成就著自己的美麗,渴望著一段情緣。如果有緣,在冬日暖暖的陽光下,你虔誠地走入石頭的世界,定會得到一些實實在在的收穫。
冬天的芒寬,暖暖的陽光善解人意地擁抱著你,而到怒江邊的銀色沙灘或敢頂村的「飛機場」沙灘,迎著清新的江風,看著碧綠的江水,你更會覺得冬天的遙遠。在靜如處子的怒江邊去尋找幾個精靈般的石頭,不能不說是一種愉悅心靈的等待,抑或是一種找尋的美麗——「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撿石頭也是這樣,你可能從它身邊走過了,但沒有感覺,待你返回時,卻發現它已靜靜地在那裡等了你幾百年。抱一個石頭,結下一種緣分,藏一個石頭,成就一個夢想。
芒寬美妙的四季,總讓人隨著節氣的變幻想起些什麼;四季更迭的芒寬,總有些什麼讓人牽掛著難放。(文/王國文 )
百花嶺
百花嶺位於高黎貢山東麓,可以說是高黎貢山的一個縮影,也是一個集原始森林、冷熱雙泉、野生動物、絲綢古道、抗戰遺蹟為一體的綜合性生態旅遊接待服務基地。
由於此地森林茂密,一年四季如春,不管什麼季節,都有千百種花兒爭相比豔,村寨與龐大的花海相比,就仿佛是大蛋糕上的一粒粒黑芝麻,顯得極其渺小,展現在人們眼前的只有那百花點綴成的山嶺,故名百花嶺。無論怎麼說,百花嶺都是一個美麗而又令人嚮往的地方。
在這裡隨時能感受到屬於春天的浪漫氣息,無論是炎夏或深秋,四季的感覺在這裡都會被衝淡,時間似乎一直凝結在了百花嶺的春天中,走在百花嶺中,仿佛置身人間仙境。現在的百花嶺更成為了眾多愛鳥、賞鳥、拍鳥人趨之若鶩之地,被譽為「中國觀鳥金三角地帶」和「攝友飆鳥的五星級勝地」。
據《雲南鳥網》介紹,百花嶺有400餘種鳥類在這裡生息繁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鳥專家、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周邊村子也都建起了「鳥塘」供遊客們觀鳥、拍鳥。
雙虹橋
雙虹橋是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保山城區100多公裡,位於怒江之上,是南方絲綢之路渡過怒江的主要通道之一,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雙虹橋並不是平行的兩座橋,而是分為兩段進行架設,吊橋建好後,從遠處望去就像兩道彩虹懸掛在碧波之上,文人雅士們便給它取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雙虹橋。
橋上留下的斑駁痕跡,仿佛能讓人置身當年馬幫和行人來來往往,商販在一旁熱情吆喝的繁華場景,橋上的熱鬧繁忙與橋下洶湧奔騰相互映照。
如今的雙虹橋早已鏽跡斑斑,鐵索上鋪滿的木板已被磨白,一塊塊古老而滄桑,儘管如此,雙虹橋現在仍是怒江東西兩岸來往的通道之一,仍有馬幫行走在這座古橋上面。
芒寬民族文化園
芒寬鄉居住著彝、傣、傈僳、苗、白等15種少數民族,是隆陽區民族種類最多的一個鄉鎮,長期以來,多民族的傳統文化相互交流,形成了芒寬鄉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氛圍。
芒寬鄉有著眾多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並以其獨特的民族性,多樣性,傳承性流傳於山野鄉間,使這裡成為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間藝術寶庫。
望兔灘
在怒江峽谷,由於江水的衝刷和搬運作用,形成了很多江灘。其中,位於芒寬境內的望兔灘由於面積較大、沙子細軟、風景優美而被譽為怒江第一灘。
望兔灘,方圓百畝都是白沙細石,江面寬闊。每到冬春季節,怒江水碧波蕩漾,岸邊白沙綿延數裡,江中水波輕拍,遊魚碎石,歷歷可見……沙灘周圍是火紅的木棉花,遊人至此,無不想起古詩中「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的意境。
三疊水
三疊水位於芒寬主街往西5公裡處的高黎貢山懸崖陡壁上,河流自西向東一瀉而下天然重複呈現三疊;從遠處觀望,猶如崇山峻岭中流淌出的「三滴水」,故又名「三滴水」。
「三疊水」因其水流落差大、瀑布高度高而獨具風格,頗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氣韻。三疊水因水流由西向東一瀉而下形成三段而得名,一疊猶如美女的面紗,二疊給人滄桑之感,三疊似「雲梯」輾轉而下。
水量大的季節,那流水聲震耳欲聾,水量小的季節,那流水聲譁譁作響,各有不同感受。
瀑布旁邊的廟宇屋簷、板壁、柱子雕龍刻鳳、氣宇軒昂,工匠將古老與現代、粗獷與精緻巧妙地結起來,渾然天成而又美不勝收。
來源:文旅隆陽
完
原標題:《芒寬四季時時美,民族風情處處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