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承建南京大學超算系統 助研精細化數值預報

2021-01-08 環球網

——浪潮高性能「天、地、人」系列案例(一)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強暴雨、強對流、高溫、乾旱等極端的天氣氣候事件正在呈現增多的趨勢,迫使人們不得不重視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預報、預測和災害的防禦。這種變化給大氣研究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更高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手段來提高對災害天氣的監測和預警能力。

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研究中,預測無疑是非常關鍵環節,以龍捲風為例,如能對龍捲風的產生地點、走向、持續時間以及影響範圍等做出準確預測,就能提前做好避險、遷移等工作,將人員和財產損失降到最低。目前,美國已經可以做到提前13分鐘到15分鐘來發布龍捲風的預警,這也成為美國氣象現代化的標誌。

1比16,天氣預測精度和超算性能之間的博弈

一般來說,天氣預報的準確度依賴於氣象數值模式的解析度。解析度的數值是指該模式能預測多少範圍內的天氣變化,解析度的數字越小表示能預測的範圍越精細,越能為突發天氣災害、百姓日常出行提供準確的天氣依據。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近日承擔了多項科技部973項目、國家基金委重點研究項目,其中一項就是中尺度災害性天氣機理研究和數值預報的高時空解析度數值模擬,以及支撐全國3km高解析度的實時數值預報研究系統,這種解析度水平在國際中處於領先地位。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是我國最早建立的氣象學系,在中尺度天氣、邊界層氣象、大氣環流與季風、短期氣候變率與預測等領域取得了具有國際影響和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多次獲得省部級科技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

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專家介紹,「國內大部分氣候模式的解析度都在1-3KM左右,國外如美國已經能開展500米甚至200米的精度的預測,要趕上歐美國家的水平需要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支撐。然而,天氣預報對計算性能需求巨大,解析度越高越需要計算性能強大的超級計算機。理論上來說,預報精度提高1倍,其所需計算量將提高16倍。」

軟、硬「兩儀」,浪潮高性能方案化解計算挑戰

一元生兩儀是對中國智慧的高度總結。針對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需求,浪潮的解決方案頗有點「一元生兩儀」的意味,所謂一元指浪潮方案的一體化,所謂兩儀分別指浪潮一體化方案中的硬體方案和軟體方案。

在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氣象研究模式中,基本採用WRF、ARP等模式。這些模式對計算性能的需求非常大,並且運行這些軟體時,各個CPU之間的通訊量也很大。同時,由於涉及大量的用戶和大量的小文件讀寫,氣象模式基本都對整個系統的IOPS性能都有較高要求。

在軟體的應用層面,浪潮高性能一貫提倡深度挖掘行業應用,不僅擁有一支高性能專業應用研究團隊,同時還不斷收集、積累各行業應用軟體,並進行深入測試、分析、整理,形成自己一套高性能應用特點剖析方法論。在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項目中,浪潮專業應用團隊對用戶的需求進行了該方法論中的「單元測試」和「基準測試」,對用戶的應用需求進行了充分、完整的評估,然後根據評估出的數據為用戶量身定做了硬體層面的系統構建方案。

在硬體層面,浪潮根據氣象行業的應用特點,為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設計構建的超級計算機採用浪潮NF5280M3作計算節點,並配合光纖存儲系統浪潮AS500E,實現了所有節點全線速、無阻塞高速互聯,整系統的Linpack實測效率達到92%以上。此外,在高帶寬、大容量外,存儲的數據安全性越來越成為現在集群建設的一大難點,為此浪潮部署了一套並行文件系統,實現多節點的高可用,通過8Gb光纖網絡映射到後端存儲,保證單個節點宕機不影響系統正常讀寫到磁碟陣列。同時,考慮到氣象領域對存儲空間的需求,浪潮還為該集群配置了超800T裸容量的光纖存儲系統,可以充分滿足大氣科學院近三年存儲需求。

據悉,浪潮構建的這部超級計算機使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氣候數值預報更精細化,目前WRF模式測試後可以開展1公裡級的天氣模擬和10公裡級別的短期氣候模擬;CESM全球模式則能進行1X1度左右的高解析度全球模擬。

中國廠商具備世界級系統構建能力 浪潮實力受肯定

在南京大學大氣科學學院的教授看來,將項目交給浪潮讓他們放心。「浪潮曾參與設計構建天河2號超級計算機說明浪潮具備世界級系統構建能力,同時我們也了解到我國高校最快超級計算機、我國高校第一臺百萬億次超級計算機都是浪潮設計構建的,這說明浪潮具備成功的落地項目經驗、了解高校用戶的切身需求,同時浪潮具備吉林省氣象局、南海海洋研究所等氣象領域的豐富案例,這說明浪潮具備豐富的氣象行業應用經驗。」

據了解,浪潮設有超百人的HPC服務團隊,擁有超過10年的應用調優經驗、覆蓋10個以上行業將近300個應用軟體資料庫,能夠提供HPC方案選型、應用需求分析、系統架構設計、專用產品技術驗證等專業級應用服務,並且在MIC、GPU等異構計算的應用開發、應用移植方面也具備豐富的經驗。

相關焦點

  • 數值天氣預報背後的故事
    先後畢業於中山大學和中科院計算所,現任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高性能計算中心高級工程師,長期致力於超算應用技術研究,牽頭開發的重慶數值天氣預報系統為地方減災救災提供重要決策支持。  為了掌握國際領先數值天氣預報技術,孫啟龍於2013年11月—2014年11月前往美國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聯邦氣象中心風暴分析與預測實驗室進修學習。
  • 「寧波舟山港潮汐潮流精細化預報平臺」完成驗收
    近日,由寧波市海洋預報臺承建的「寧波舟山港潮汐潮流精細化預報平臺」項目通過驗收。寧波舟山港港區岸線地形曲折,航道複雜,區域流況多變,存在局地海流渦旋,給生產作業帶來一定風險。2018年,寧波市海洋預報臺受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委託,利用信息化技術為碼頭管理部門和運營單位提供可視化潮汐潮流預報服務,為港區船舶調度和安全作業提供技術支撐。 該平臺開發建設了定點潮汐預報、定點潮流預報、流場數值預報、乘潮水深預報、在線海流觀測5個海洋預報模塊。
  • 墨跡天氣以氣象科學技術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日前,"冬奧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以下簡稱:課題)啟動會在北京召開,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北京市氣象局科技發展處、北京市氣象臺、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國家氣象中心的領導專家及墨跡天氣VP程倩、技術VP黃耀海出席啟動儀式現場,共同探討課題相關工作的開展進程。
  • 上海颱風研究所:提升颱風、風暴潮精細化預報創新能力
    颱風所針對颱風、區域數值預報以及海洋氣象等業務系統開展了大量技術開發工作。基於WRF中尺度模式和GSI同化系統的上海高解析度區域颱風模式投入業務使用,水平解析度達3千米,可同化衛星輻射率等多源觀測資料,實時提供雷達反射率分布、風切變等多種產品;新版GRAPES_TCM也實現業務運行,解決了在資料同化、渦旋初始化等方面的關鍵技術問題;開發完成了新的颱風預報檢驗系統,增加了針對颱風路徑與強度確定性和集合預報結果的檢驗新方法,豐富並改進了現有颱風路徑預報性能評估方法和形式;發展了熱帶氣旋路徑趨勢預測新方法
  • 中期數值天氣預報開啟新裡程
    20世紀80年代,數值預報已成為國際天氣預報主流發展趨勢,而我國的中期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尚未建立,亟待開發。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系列發展計劃出臺:中期數值天氣預報列入「七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預報系統建設項目也通過了審批立項。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澤椿時任國家氣象中心主任,也是這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
  • 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精細化預報看上去很美
    記者邵權達 攝  記者驗證發現手機天氣預報不盡準確  手機天氣預報類APP受到市民歡迎,有的還推出了精細化的預報,預報時段可以達到逐小時。不過記者發現,這些預報軟體給出的結論不盡準確。尤其在天氣多變時,只是「看上去很美」。
  • 數值天氣預報(GRAPES)發展規劃
    概括來說,未來3-5年業務數值預報的發展趨勢可歸納為:(1)高解析度模式快速發展。全球模式的解析度將達10公裡,垂直方向擴展到0.01百帕,全球模式將進入高解析度中尺度數值預報模式時代;有限區域數值預報模式的解析度將達1公裡左右。(2)物理過程參數化方案更加精細化。
  • 天河二號世界超算五連冠:能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今天(13日),在德國法蘭克福召開的「2015國際超級計算大會」上,由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在國際TOP500組織發布的第45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上,再次位居第一。這是「天河二號」自2013年6月問世以來,連續5次位居世界超算500強榜首。
  • 廣州「天河二號」超算天氣預報可精確到「1公裡」
    廣州超算中心主機系統「天河二號」蟬聯全球超級計算機第一,榮獲四連冠。圖為「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增強平臺功能,全年系統最高利用率達90%目前,廣州超算中心成為國內超算中心中唯一沒有政府撥款而實現收益支出正循環的超算中心。
  • 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正式業務化運行
    ,由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開發的新一代高解析度全球海洋數值預報系統日前正式業務化運行。該預報系統歷時6年研發,以國際先進的數值模式NEMO為動力核心,耦合了海冰模式,水平網格解析度優於10公裡,垂直方向共75層。在此基礎上開發了以數據收集系統為根基、集合同化系統為主幹、預報系統為分支、產品製作系統為終端的綜合集成數值預報系統,形成了數據收集、資料同化、數值預報和產品分發四大子系統分布式鬆耦合的樹型運維架構。
  • 「數據+算法」讓天氣預報更精準
    省氣象臺「加密觀測」應對雪情「數據+算法」讓天氣預報更精準本報訊 實時更新的氣象大屏、作業區一體化平臺以及推進中的精細化預報系統……記者近日在省氣象臺看到,多種科技手段正輔助著「科學預報」,為氣象專家提供著更智能化的決策參考
  • 項目啟動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緯度地區區域數值預報模式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第58篇:982字)3月20日,由北京城市氣象研究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緯度地區區域數值預報模式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 精細氣象服務保障南京城市安全運行
    凌晨4時39分,市氣象臺發布暴雨黃色預警信號,市水務設施管理中心通過南京氣象輔助決策App獲取實況降雨量和天氣預報信息,並據此調整應急指令,及時停止運行相關汙水泵站,安排汙水設施協助排澇,相關地區工作人員迅速上路助排路段積水,確保城市安全運行。
  • 海洋精細化預報業務覆蓋沿海省份
    中國氣象報記者日前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目前我國各沿海省份均建立了沿岸海區精細化氣象要素預報和強對流天氣臨近預警業務,針對139個島嶼、54條航線、67個港口、7個漁場和石油平臺開展了精細化預報,部分省份氣象部門還開展了港口梯度風、陣風預報等特色預報業務。
  • 航空氣象預報特點: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
    航空氣象預報特點:及時性、精細化、國際性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3年02月20日15:14   「各位旅客,我們的飛機遇到不穩定氣流,機身有些顛簸
  • 探訪鄭州「最強大腦」看超算如何「算天算地算人」
    □本報記者劉曉波尹江勇打開天氣預報APP,不費「吹灰之力」就可看到任何地方未來7天的「晴雨表」。一到冬天,霧霾就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現在只需2個多小時就能算出未來5天的預報數值,最高網格精度可達到1公裡。」省氣象局工作人員表示。
  • 國產超算×國產模式×國產數據 我們的天氣預報會更準嗎?
    編者按:高性能計算機系統,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超算。自2013年以來連續登陸全球最強超級計算機榜首,國產超算包括硬體、應用等在內的優越性能便廣為人知。但很多人不了解,每天服務於我們生產生活的天氣預報對超算的需求多麼迫切和嚴苛。
  • ——國家氣象中心五大舉措提升颱風預報服務精細化程度
    與以往任何一次颱風來襲前一樣,預報員和氣象專家個個全身心投入,密切關注颱風動態;而稍有不同的是,在此次颱風預報服務中,「精細化」這個詞被提及的頻率相當之高。  時間回到7月13日,在剛剛完成第9號颱風「燦鴻」的預報服務工作後,國家氣象中心組織專家、預報員、服務人員,集中討論、總結颱風預報服務工作經驗、教訓。「颱風預報服務只有做的更加精細化,才能更好服務決策、服務公眾。」
  • 墨跡赤必助力冬奧氣象預報精細化 展現氣象科學力量
    基於北京冬奧會對天氣服務要求更加精準的需求,由北京市科委給予立項支持,墨跡天氣企業服務品牌——墨跡赤必牽頭,並聯合北京市氣象臺及北京大學共同負責「冬奧精細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及示範應用課題」的研究內容、技術方案設計與實施,旨在提升針對冬奧賽區/賽道的精細化預報準確率水平。
  • 浪潮「倚天」桌面超算——Matlab實測報告
    繼之前「辦公桌上的『萬億次超算中心』」一文,我們介紹了「倚天」的基本架構,及在分子動力學、天體物理學兩個應用的實測情況。傳統的Matlab應用都是基於CPU為核心,將大規模數值計算和複雜圖形圖像處理任務交給單機或大型並行計算集群系統完成。而在浪潮「倚天」上,通過Matlab基於GPU平臺的插件Jacket Engine,就可以使用GPU的超強運算能力來運行Matlab計算任務。其中,Jacket Engine是專門針對MATLAB軟體可以在GPU平臺下使用的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