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人類曾經的夢想就是飛上太空中看看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的真實模樣。於是,便有了唐代詩人的「欲上青天攬明月」這一首詩詞。而在近百年,隨著我們的科技不斷的進步,這個夢想可以說已經實現了。我們通過航天飛船飛出了我們所在的這顆星球,並且探索了古人曾經多次提到的「明月」。
不過,這個「明月」和古人所思所想的並不是一個模樣,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古人曾經把月亮想像得非常美好。在我國的歷史典故中,便出現了嫦娥奔月、以及嫦娥身旁的玉兔。然而,在我們真實的探索中,卻發現這顆月亮並不像我們曾經所想的那樣。
相反,通過太空飛行器發射回來的照片,我們看到月亮上面有著許多坑坑窪窪的洞。這些洞是因為什麼原因出現在月球上面的呢?對此,有人猜測道,月球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坑洞,很有可能是它在圍繞著地球轉的時候,直接或間接幫地球擋住了大部分隕石的襲擊。
不過,事實的真相真是這樣子的嗎?根據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事實並不是這樣子。實際上,並不存在月球為地球擋住隕石的撞擊的說法。既然不是隕石的撞擊,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顆行星變成如今這一個樣子呢?這就涉及到宇宙的法則了,即一個星球的能力取決於它的質量,也就是質量越大的星球,它的能力也就越大。而這個質量,牛頓、愛因斯坦都曾對其有著詳細的說明。不過不同的是,牛頓是萬有引力,而愛因斯坦則是相對論。
當然,兩者都對質量的不同用法進行了描述。因此,我們可以說質量是星球的決定性物理性質。也正是如此,太陽比地球大,所以地球經常會圍繞著太陽進行轉動。而月球相對地球來說,其質量就比不上地球,因此地球時常牽引著月亮進行轉動。
當然,月球上面出現坑洞其實與地球並沒有很大的關係,這主要是因為兩者的結構不同。不妨想一下,地球上面擁有海洋,而且海洋還是佔了七成以上,反觀月球上面是沒有海洋的。因此,如果有隕石同時砸向這兩顆星球,那麼地球上面隕石多半會落入海洋中,對我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不過月球就不同了,月球的組成大部分都是巖石,因此如果有石頭砸向月球,也就相當於硬碰硬。那麼,以隕石那樣的速度以及高度,可想而知月球一定會被砸出坑洞來。因此,月球出現了如此多的坑洞可以說是長久以來一直被隕石砸成的,你們對此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