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黑夜中的「白色燈塔」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2021-01-08 澎湃新聞
【抗擊疫情】黑夜中的「白色燈塔」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2020-04-20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第一次直面抗 「疫」一線

/////////////////////

徐匯區司法局華涇司法所黨員志願者

——陳圖南

/////////////////////

01

黑夜中「逆行」的我們

第一天參加浦東國際機場的防疫工作,就是一個夜班。通勤車行駛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兩側燈火通明,與平時並無區別,但是路上車輛卻不多,尤其到了機場附近,只有我們的costa飛速行駛,訴說著疫情還沒有過去的事實。我的心情還是有點忐忑不安,畢竟可能要直面大名鼎鼎的新冠,畢竟是一個多月不能回家,深沉的夜色似乎變成了點點壓力在逐漸增加。一車人都沒有說話,大家似乎都默默思考著什麼。

諾大的浦東國際機場幾乎沒有人,只是偶爾會出現幾個安保人員。下車後我們迅速換上防護服,口罩、帽子、護目鏡、衣服、鞋套、手套,每個人都變成了「大白」,一模一樣再也分辨不出誰是誰了。

雖然不是醫院中那種全身封閉式的防護服,但是也有密不透風的悶熱,告訴我即將進入的是防疫工作的第一線。徐匯的接待臺和各區的在一起,幾張桌子、兩把椅子,構成了接待臺,桌子後面一面鮮紅的黨旗,默默注視著每一個人。

02

「耐心」是我學到的第一課

第一個航班的乘客陸續走出了海關,那是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航班,雖然澳大利亞並不是重災區,不過一切都是未知。

第一個接待的是一位六十開外的老者,一副匆匆忙忙的樣子。第一次接待就遇到了問題,老先生的信息沒有在系統上出現。按規定,每個旅客在出關時都要掃碼登記信息,才能由各區分流,但是自稱已經登記的老先生信息始終沒有出現。本來就急躁的老先生嗓門愈發大了起來。雖然能夠理解老先生急切回家的心情,但是我們還是勸老先生重新回到入關口重新登記。身邊的一位同志主動走了過去,陪著老先生返回入關口,來來回回花了好一會兒才有了老先生的信息,這下老先生的聲音小了許多。

另一對老夫婦來到了接待處,老先生嫌隔離費用貴,先是要求居家隔離,又要求夫妻兩人一個房間。我先介紹了現在全部要求集中隔離的政策,又解釋了房間安排以一個人一間為主,特殊情況可以向賓館工作人員申請。老先生很是糾結了一陣,才猶猶豫豫同意了。過了兩分鐘,他又走過來,說自己在澳大利亞沒有什麼疫情,而且他們夫妻一直一起住的,還是要求兩個人一個房間隔離。第三次,他走過來說自己是老年人,應當照顧他們居家隔離,然後第四次說是要看隔離規定文件,第五次則是撥打了12345,說是老人集中隔離與市裡政策不符。接待處的同志們輪番「上陣」,一一解答老先生的疑問,與12345溝通解釋情況,最終民警出面,老先生才答應了前往集中隔離酒店。然而凌晨的時候,酒店又打來電話,原來老先生還是沒有想通,又提出要回家。在與酒店的負責同志溝通後,我嚴肅告訴老先生,集中隔離是國家的規定,不進是為了自身的安全,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最終當新的一天來到時,這位老先生終於掛斷電話同意了隔離。

03

我們是他們靠岸的「燈塔」

清晨五點半,一聲「同志」讓我從迷迷糊糊中清醒過來,整個人像彈簧一樣坐了起來,一班來自紐西蘭的班機提前達到了。

當一位年輕女士坐下測溫時,體溫計上顯示37.3度,難道是一位發燒的旅客嗎?拿著體溫計的我心中一顫。按照程序,我讓這位女士在一邊坐一會兒,這位女士自己似乎也被嚇到了,有點不知所措,好一陣才嘴裡念叨著「好、好」走到了一邊。好在這是虛驚一場,五分鐘後體溫計測量體溫正常,大家都鬆了口氣。

又一位坐在接待處的是一位小留學生,一臉稚氣的他獨自一個人回國。看見隔離告知書,他的第一句話就問費用多少,能不能晚點付。問了他才知道,原來他身邊錢不多了,不夠隔離酒店的費用,而他的手機卡也無法撥打國內電話,暫時無法聯繫家人,這讓他很焦慮。我拿出了手機,讓他聯繫了家人,這才讓這個孩子和他的家人放心了。

八時整,在清晨的陽光中,下一班同志前來接班了。一個通宵的工作讓人睜不開眼睛,但也讓剛來機場時的忐忑不安輕鬆了不少。防疫工作仍然在路上,我也會在黨旗注視下繼續努力。

關注徐匯司法行政工作

請關注「徐匯區司法局」

原標題:《【抗擊疫情】黑夜中的「白色燈塔」照亮他們回家的路》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考研之燈塔照亮著黑夜 引導學子前行彼岸
    理工的黑夜很安靜,雨紛紛的飄著。N區教學樓的考研教室卻燈火通明。微弱的燈光在黑夜裡若隱若現。2012年1月份的考研成績已經出來,幾家歡喜幾家愁。剛告別一輪考研時,又颳起了新一輪的考研風。雖已深夜,但考研教室裡還有埋頭奮鬥的考研學子。
  • 私人建造的燈塔為什麼逐漸從海上消失了
    早期的英國,燈塔設施的建造與管理是由私人提供的。由於海上航行經常出事故,為了滿足航海者對燈塔服務的需要,一些臨海人家自己出錢建設了燈塔,然後根據過往船隻的大小和次數向船隻收費,以此作為維護燈塔日常開銷的費用並獲取一定的利潤。
  • 【暖心警營】黑夜裡的燈塔——警燈
    【暖心警營】黑夜裡的燈塔——警燈 2019-12-25 17: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黑夜中的瑰麗風景 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座燈塔(組圖)
    原標題:黑夜中的瑰麗風景 世界上最美麗的十座燈塔(組圖)   燈塔,是一種利用光源和透鏡搭建的系統來發光的塔狀建築或結構。用以引導船舶進入安全的海港或指示危險的海岸或淺灘。同時也能給空中的飛行提供指引。  燈塔,是一種利用光源和透鏡搭建的系統來發光的塔狀建築或結構。
  • 開門一件事③|太陽能迷你路燈照亮鄰裡回家路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   一盞盞太陽能迷你路燈猶如閃亮的星星   照亮了東沙社區鄰裡回家的路
  • 阿克塞:「警燈」黑夜裡的燈塔
    阿克塞:「警燈」黑夜裡的燈塔 19-12-27 16:40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魏湘
  • 新化疾控歐小波:抗擊疫情,我「疫」不容辭
    一直奮鬥在抗擊疫情一線,「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信念支撐歐小波在抗擊疫情一線漸行漸遠。「沙場」點兵,主動請命為築牢全縣疫情防控的「防火牆」,新化疾控中心夯實「網格化」督導,落實分片包幹指導各鄉鎮。駐點人員、包片領導各就各位、蓄勢待發,但因新化疾控中心新址緊急被定為臨時收治點,包片的組長被抽調去負責收治點的裝修工作,一時致使下鄉駐點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 心中有燈塔,未來有方向:《你好燈塔》,一個老少皆宜的哲理故事
    在女兒眾多的故事書裡,其中有一本她非常喜歡,就是《你好,燈塔》。在與女兒的共同閱讀中,讓人不禁覺得這個故事不單適合兒童,對成年人也很有啟發。曾幾何時,我們整天為了生活中的幾兩碎銀,在紛紛擾擾的俗世中,早忘了曾經的夢想,記不起曾經堅守過的情懷,更忘了年少時心中的那盞燈塔。
  • 社區聯合熱心居民為樓道安裝梯燈 照亮居民回家路
    社區聯合熱心居民為樓道安裝梯燈 照亮居民回家路 2020年11月16日14:22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作者:劉琰 濟寧新聞網訊
  • 守望我們心中的燈塔
    「燈是一盞盞心靈的燭光 /美麗的容顏才會溢彩流芳/燈滅了黑夜變得孤獨惆悵/夢醒了留下了多少感傷 燈是一盞盞燃燒的希望 /最亮的她會為你指明方向」每每生活無助的時候,最是熱衷於在《燈火闌珊處》尋找心中的那份感動,因為那盞忽明忽暗的燈,曾無數次照亮迷途的我。
  • 史蒂夫教你告別黑暗,遠離黑夜!
    在《我的世界》中,黑夜雖然所佔的時間比例較少,但是黑夜是怪物竄行的時間,如果玩家在夜幕降臨之際都沒有準備好房子和燈光,那就有點危險了。所以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下,在MC中可以製作怎樣的燈光,既能驅趕怪物又能點綴黑夜。
  • 山上的百年燈塔仍在指引航路
    1893年修建的燈塔,被稱為「中國第一燈塔」。黃渤海自然分界線全球罕見。山下有距今5000年的郭家村新石器遺址,還有2000多年前的漢代牧羊城遺址,城邊生長著一棵有650年歷史的古樹。  老鐵山距離旅順城區比較遠。8月29日上午,記者從旅順汽車站出發,因通往老鐵山的公路正在修建,車子只能在附近村中繞行。雖然耽擱了不少時間,但也讓記者對當地的人文生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見證」光波爐——全民抗擊「疫情」中凸顯出價值的健康家電
    宋粵||撰文隨著湖北武漢新增病例連續幾天為0,國內抗擊「疫情」已經取得階段性的勝利。在這次全民抗「疫」中,最值得尊敬和驕傲的當之無愧是逆行者醫務工作者。在此我們對參與抗擊「疫情」的他們表示崇高的敬意!而在全民抗擊「疫情」中也有一款家電品,讓全國人民記住了它的名字——光波爐(全稱:光波微波爐)。疫情無情人有情,在這次全國人民抗「疫」戰鬥中,最先映入人們眼帘的家電品是格蘭仕送往武漢抗疫一線的光波爐。
  • 「燈塔工廠」亮了嗎?
    ——亨利·大衛·梭羅  公元前約270年,託勒密二世委派希臘建築師、尼多斯的索斯特拉圖斯在法羅斯島東端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燈塔,為進入亞歷山大港的船隻指引方向。  自此,在人類航海史上,燈塔展示出了巨大的引航價值。茫茫大海,燈塔的光芒掃向海面,指引黑夜行駛的船隻安全航行,成為海員的希望。  隨後,燈塔的價值不斷深化,成為了人類文明進程的一個關鍵信標。
  • 「「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全省職工詩書畫優秀作品展」(二十五)
    「抗擊疫情·我們在行動」全省職工詩書畫優秀作品展主辦單位:貴州省總工會協辦單位:貴州省職工文化體育協會承辦單位:勞動時報社紅星閃耀、紅旗招展,火紅的歲月、紅彤彤的世界……血一樣的色彩,是黑暗中的那顆啟明星,是蒼茫大海中若隱若現的燈塔。
  • 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此時此刻,白衣天使們正衝在最前方,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後億萬中國人築起防護的堡壘,他們在打一場硬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有關抗擊疫情中國加油手抄報_抗擊疫情手抄報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 疫情下的裸奔:美國,是人類的燈塔,還是病毒的燈塔?
    美國的疫情有多嚴重?過去的24小時,美國新增新冠疫情病例超過21萬人,死亡超過2000人。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1200萬人、累計死亡人數超過26萬。一天24小時一共1440分鐘,就是說,每一分鐘有超過145名美國感染新冠病毒、每一分鐘有一個多美國人死於新冠病毒。所以,博主@7維視界 發出靈魂一問:這就是人類的燈塔嗎?
  • 張鈸院士回應任正非:解決卡脖子就要造新燈塔,照亮新航道
    李根 發自 清華FIT 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我們要造新燈塔,照亮新航道。」這是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鈸教授,對任正非把基礎研究比喻為燈塔的回應。也是張鈸教授給當前人工智慧發展提出的新思路,因為新燈塔和新航道,正是他反覆強調的第三代人工智慧。
  • 日夜奮戰逆行 做抗擊疫情前沿陣地急先鋒
    白天,黑夜,日行2萬多步,在成都市錦江各醫療機構與集中觀察隔離點,總是能見到曹昊身穿防護服的忙碌身影。作為錦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驗科負責人,這位剛圓滿完成第五批對口支援工作並在考評中獲得「優秀」的援藏幹部,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疫中繼續帶領檢驗團隊與時間賽跑、衝鋒一線,踐行疾控人誓死守衛人民健康初心使命,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公益MV《戰疫》:致敬抗擊疫情「最美逆行者」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 向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勇士們: 致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