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和中國加入CPTPP將深刻影響世界貿易和中美貿易格局

2020-11-29 中國網

作者:何偉文  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


提要:RCEP的籤訂標誌著東亞太平洋、歐洲和北美三大貿易一體化板塊中最後一個板塊的誕生,從而完成了三大自貿區鼎立之勢。東亞太平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比重及地位均將進一步提升,在世界貿易格局的重要性將增強。三大板塊的平衡將趨於改變,北美板塊地位可能下降。中國東協貿易額將進一步遠超美國東協貿易額,中國在日韓澳新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進一步超過美國。美國對華貿易戰將加速失去中國市場。中國加入CPTPP又將進一步擴展太平洋兩岸貿易一體化。


RCEP的籤訂再次證明,貿易規則並不是只有美國能制定。當今世界仍然有強大的力量維護和推進多邊主義,推進全球化。也有強大的力量參與制定新的多邊自由貿易規則。

 

2020年11月15日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澳新五國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標誌著佔世界人口、經濟總量和出口總額均約30%的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的誕生。它是2020年接近歲末,世界在飽受新冠疫情肆虐和經濟大衰退打擊下突然出現的一盞明燈,不僅標誌著世界自由貿易體制和多邊主義的一場巨大勝利,而且將帶來世界貿易格局和中國全球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


11月21日,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宣布,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這又是一個重大信號,即中國在RCEP協議籤署後,立即著手進一步與太平洋對岸貿易夥伴構建貿易一體化。


世界經濟比重和貿易格局的變化


一. RCEP協議的達成標誌著東亞太平洋、歐洲和北美三大貿易板塊中最後一個板塊自由貿易區的誕生,從而完成了三大自貿區鼎立之勢


以歐盟為代表的歐洲經濟貿易一體化和以北美自貿協定及後來的美墨加協定代表的北美貿易一體化已經存在並發展了數十年,但東亞太平洋貿易一體化始終出於分割狀態,除了東協十國貿易一體化外,東北亞的日本、韓國,東亞的中國和大洋洲的澳新兩國,彼此之間只有雙邊協定,沒有全區域協定。而這些國家幾乎無例外地與域外國家有各種雙邊或諸邊協定。東亞及太平洋這十五國無論人口、經濟總量和出口總量,均超過歐盟和北美,但沒有全區域貿易一體化。因而影響了這個地區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整體地位和作用,也影響了全區域內部經濟貿易潛力的充分發揮。


RCEP的達成,掃清了十五國之間的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在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保護、貿易規則等廣泛領域打通了整個大市場,從而歐洲、北美、東亞太平洋三大經濟貿易板塊及一體化最終形成鼎足之勢。並將使區內各國進一步解放生產力,加快經濟和貿易增長。據有關研究預計,RCEP的建立,將使十五國到2025年出口、對外投資存量和GDP比基線分別多增長10.4、2.6和1.8個百分點。並將給世界經濟復甦做出貢獻。


二.東亞太平洋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的比重及地位均將進一步提升


在經濟增長方面,2020年世界疫情和衰退下,亞洲表現已經優於全球平均表現。東亞疫情控制狀況遠好於歐洲和北美。經濟回升也優於後者。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2020年世界GDP將下降4.4%,2021年增長5.2%,從而2021年GDP超過2019年疫情前水平0.6%。即兩年內恢復。但亞洲新興和發展中國家2020和2021兩年GDP將累計增長6.2%,其中中國增長10.3%,東協初創五國增長2.5%。而美國兩年累計下降2.1%,歐盟累計下降3.3%。RCEP的建立,又將給東亞太平洋地區經濟復甦和增長帶來新的動力。


如果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20年亞洲GDP將第一次超過世界50%,及世界其他地區之和。而東亞佔亞洲經濟總量絕大部分。可以預期,到2025年,RCEP十五國加上很可能加入的印度,經濟總量將明顯超過歐洲北美兩大板塊。


三.東亞太平洋板塊在世界貿易格局的重要性將增強


本世紀以來,北美、歐洲、亞洲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總態勢是有兩個突出特點。第一個特點是亞洲的比重上升很快,北美、歐洲比重則相對下降。見下表:

北美在世界出口的比重在過去36年裡下降了2.9個百分點,特別2003年以來下降加快,下降1.9個百分點。歐洲所佔比重在1983年至2003年這二十年內甚至還有上升。但從2003年以來從45.9%下降到37.7%,下降8.2個百分點。同期亞洲比重則上升7.9個百分點,差不多拿走了原來屬於歐洲的份額。亞洲比重的上升差不多都來自中國。2003年以來中國比重上升了7.7個百分點。整個亞洲佔34.0%,其中RCEP13個成員(不含澳新,兩國合計佔1.7%)約佔28.3%。


這三個板塊佔全球出口比重相比,北美最弱,只佔13.9%;歐洲最強,佔37.7%;東亞太平洋RCEP板塊佔30.0%。考慮到本世紀以來的升降態勢,和RCEP帶來的貿易增長潛力,到2030年,RCEP板塊比重可能接近歐洲板塊,各佔世界三分之一左右,北美板塊比重將進一步下降到12%左右,相當於RCEP板塊三分之一左右。三個板塊的平衡將趨於被打破。北美板塊僅具有地理上的重要性,貿易重要性明顯不足。


四.三大板塊的平衡將趨於改變,北美板塊地位可能下降


這三大板塊是全球價值鏈的重心區域,從各板塊區內貿易和區外貿易的結構,可以進一步看出各自在全球價值鏈分布中的重要性。

上表看出,東亞/太平洋板塊對外貿易的55%發生在區內,另外20%發生在與歐洲/中亞之間,合計75%即四分之三;只有12%是同北美的貿易。歐洲/中亞板塊對外貿易的65%發生在區內,另有17%發生在與東亞/太平洋之間,合計82%;只有8%是同北美的貿易。反之,北美板塊的對外貿易,區內貿易不足四成,與東亞/太平洋和歐洲/中亞貿易的比重大致相等,分別為24%和23%,合計47%。換言之,北美板塊對區外貿易的依賴高於區內貿易。


換言之,三大區域之間的相互依賴程度,或全球價值鏈的連接程度是不均衡的。東亞/太平洋板塊和歐洲/中亞版塊的相互依賴程度接近,但均高於對北美板塊的依賴。反之,北美板塊對這兩個板塊的依賴程度更高。


本世紀前20年,東亞太平洋區的對外貿易中,區內貿易比重有明顯上升。RCEP無疑將進一步促進15國之間的區內貿易。由於相互實施零關稅,區內貿易無疑較區外貿易更具競爭力。由於區內15國包括幾乎所有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又具備完整的產業鏈和完整的工業體系(中國一國即具備聯合國分類的所有工業類別),因此區外國家所佔貿易比重可能進一步下降。


RCEP達成後,東亞太平洋板塊和歐洲板塊的互動可能加強。繼日本與歐盟達成經濟夥伴關係協議(EPA)後,中國也可能在2020年底前與歐盟基本完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由於美國仍然實施單邊主義貿易政策,熱衷於關稅、制裁、禁運等與貿易自由化完全相反的方向,因此北美板塊與另外兩大板塊的互動難有進展,從而可能加速自身地位的下降。


中美貿易格局的深刻變化


RCEP的籤訂將進一步強化與我臨近的東亞太平洋地區在我全球貿易地域分布中壓倒優勢的領先地位。並推動美國在中國全球貿易比重的進一步下降。


一. 中國東協貿易額將進一步遠超美國東協貿易額


據中國海關統計,2020年前10個月,中國與RCEP其他14國雙邊貿易額為11839.93億美元,佔我全球貿易總額37126.57億美元的31.9%,超過與美國(4577.54億美元,佔12.3%)和歐盟27國(5175.47億美元,佔13.9%)之和。反之,中國也無一例外地是RCEP其他成員東協、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最大貿易夥伴。


東協在我全球貿易總額重的比重連年上升。中美貿易戰加速了這一過程。2017年,即中美貿易戰爆發前,中國與東協10國的貿易總額已經等於美國與東協10國貿易額的雙倍。三年來的中美貿易戰進一步拉大了這一差距。分別據中國海關和美國海關統計,2020年前三個季度,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達到4818.09億美元,美國與東協雙邊貿易額為2252.18億美元,前者為後者的2.14倍。中國是東協最大貿易夥伴。東協在我國全球貿易中的比重從三年前同期的12.6%上升到14.6%,整整上升2.0個百分點。同期美國所佔比你重從14.2%下降到12.3%,下降1.9各百分點。因此,美國發動的對華貿易戰,使它讓出了中國市場差不多兩個百分點的份額,而這部分恰好被東協拿走。隨著RCEP的實施,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無疑比中美貿易具有更大成本優勢。因此,中國東協貿易額對中美貿易額的差距還會進一步擴大。進而,與美國相比,中國為東協提供了更大的市場,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從東協的進口額達到2147.17億美元,為美國從東協進口額1680.57億美元的1.28倍。


二.中國在日韓澳新對外貿易中的重要性進一步超過美國


中國也是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最大貿易夥伴,無論雙邊貿易額還是從後者的進口,都超過美國。見下表:

上表顯示,日韓澳新四國與中國的貿易額遠大於與美國的貿易。中國在它們全球供應鏈中的分工和地位,是美國無法相比的。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又鞏固了這一格局。前三季度日本對美國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2.0%,淨減239.45億美元。同期對中國出口略增0.6%,淨增7.41億美元。中國市場的重要性無疑超過美國。日本對美出口的最大產品類別是汽車及零部件。由於RCEP實施後中國對日本汽車及零部件關稅降至零,中國市場的吸引力無疑大大增強。今年來,由於澳大利亞政府追隨美國反華,影響到對華貿易,特別是對華出口。前三季度對華出口同比減少了61.35億美元。即便如此,仍然七倍半於對美出口。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的重要性無法替代。


三.美國對華貿易戰將加速失去中國市場


美國不僅不是RCEP成員,而且退出了TPP,因此與東亞太平洋板塊缺乏區域性自貿協定。更重要的是對華貿易恰好實施高關稅,並從而遭受中國的反制關稅。因此美國產品將無法同RCEP其他成員競爭。除了美國獨有的優勢產品如飛機、大豆、棉花外,無論穀物、肉類、水產等農產品,還是機械、電器、汽車及零部件,乃至相當部分信息通信技術產品,美國產品在中國市場都沒有價格優勢。因此,美國很可能不得不依靠第一階段協議中國對增購美國產品的承諾來維持對華出口。承諾期結束後,如美國仍無改選更張,對華出口將難以增長,並將日益惡化。


川普政府極力推行的與中國脫鉤的政策,將因為RCEP的實施而徹底失敗。如前所述,RCEP十五國具有完整的供應鏈和完整的工業體系。零關稅和一系列市場準入的實施(包括原產地規則、智慧財產權保護、政府採購、補貼、服務貿易眾多領域等),將使十五國之間原料、產品、技術、資金、人員易於流動,形成一個大市場。如果美國政府不及時改變脫鉤政策,最可能的後果是美國公司在東亞被脫鉤。


同樣,RCEP的籤訂表明,基於全球產業分工的全球供應鏈和價值鏈,不是少數政客能夠割裂的。它的籤訂,同時又使那種所謂世界將形成中美各自領導的兩個產業鏈的斷言流於笑話。


中國加入CPTPP將進一步擴展太平洋兩岸貿易一體化


CPTPP共有11個成員國。在太平洋西岸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汶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七國都是RCEP成員。在太平洋東岸是加拿大、墨西哥、智利和秘魯。它是更高水平的自貿區,連接太平洋兩岸。11國合計人口4.98億,GDP佔全球比重約13%。如果中國加入,則其人口增加到約19億,佔世界總人口約四分之一;GDP佔世界接近30%。從而將成為一個超級跨區域自貿協定。這個協定帶來的商品與服務的自由流動,將形成範圍更大的供應鏈,從而不但有利於各成員國經濟貿易發展,而且將鞏固和促進世界自由貿易體制。


目前CPTPP11個成員國中,四個非RCEP成員國與中國貿易額相對較小,中國與這四國貿易額之和大體相當於中澳貿易額。而且中國與智利、秘魯已由雙邊自貿協定。


如果不出意外,拜登將於2021年1約20日就任美國總統。美國回歸TPP是大概率前景,因為那是歐巴馬政府的重大成果。但川普總統宣布退出後,日本牽頭達成的CPTPP協定,將TPP做了修改,去掉了大約20項內容。因此拜登政府很有可能要求對CPTPP內容做出修改。反之,美國要回歸CPTPP,必須從根本上對川普單邊主義和美國第一的貿易理念進行撥亂反正。而紐西蘭政府已經明確表示反對美國重返TPP。因此,未來前景是中國加入,還是中美均加入;以及協議會否做出重大修改,中美圍繞CPTPP會有何種博弈,需要密切關注。


貿易規則並不是只有美國能制定


RCEP成功籤訂有力地表明,東亞太平洋十五國完全有能力經過平等協商和專業談判,達成高水平的自由貿易規則體系,為發展WTO規則體系做出重大貢獻。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表示,美國佔世界經濟總量25%,要聯合其他民主國家即合計佔世界經濟一半以上的國家一道,制定貿易規則,而不能由中國制定。但這只是一廂情願。


根據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介紹,RCEP是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互惠的大型區域自貿協定。RCEP協定由序言、20個章節(包括:初始條款和一般定義、貨物貿易、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衛生和植物衛生措施、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貿易救濟、服務貿易、自然人臨時流動、投資、智慧財產權、電子商務、競爭、中小企業、經濟技術合作、政府採購、一般條款和例外、機構條款、爭端解決、最終條款章節)、4個市場準入承諾表附件(包括:關稅承諾表、服務具體承諾表、投資保留及不符措施承諾表、自然人臨時流動具體承諾表)組成。這覆蓋了WTO改革的一部分內容。


美國一再無理指責中國盜竊智慧財產權、強制技術轉讓、進行國企補貼、不公平競爭,卻沒有看到這些問題在RCEP協議文本中都形成了清晰的規則,而且是中國和其他14國共同努力達成的一致意見。例如在智慧財產權領域,RCEP涵蓋著作權、商標、地理標誌、專利、外觀設計、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等廣泛內容,在兼顧各國不同發展水平的同時,顯著提高了區域智慧財產權保護水平。


在美國力主WTO需要改革的電子商務領域,RCEP除規定了電子認證和籤名、在線消費者保護、在線個人信息保護、網絡安全、跨境電子方式信息傳輸等條款,我國還首次在符合我國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在自貿協定中納入數據流動、信息存儲等規定。在美國詬病最多的貿易救濟領域,在世貿規則基礎上,RCEP對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作出詳細規定,並首次在自貿協定中納入「禁止歸零」條款;同時借鑑國際高標準規則,以「最佳實踐」清單方式顯著提高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技術水平和透明度。在競爭領域,RCEP在促進反壟斷、消費者保護等領域達到較高水平。在合作領域,突出了RCEP各國藉助自貿協定平臺,加強對中小企業和經濟技術合作的支持和投入,使RCEP協定各項內容能更好惠及中小企業和發展中經濟體。


WTO關於差別待遇的原則,在RCEP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實現了高質量和包容性的統一。RCEP照顧到不同國家國情,給予最不發達國家特殊與差別待遇,通過規定加強經濟技術合作,滿足了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實際需求。可以說RCEP最大限度兼顧了各方訴求,將促進本地區的包容均衡發展,使各方都能充分共享RCEP成果。


所有這些成果成分說明,東亞太平洋國家包括中國,有能力在沒有美國參與的情況下,達成系統的、高水平的自由貿易協議,符合併發展了WTO基本規則。而且,這些規則體系不是中國一家制定,而是15個成員國包括也屬於美國說的「合計佔世界經濟一半以上」中那些國家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在內,共同制定的。


過去四年,美國在制定二十一世紀貿易規則並沒有重大貢獻,倒是以逆全球化為主旨。它主導的美墨加協議,川普政府並不稱為自由貿易協議,只稱為「交易」。因為其中計劃經濟色彩很濃,例如規定數年後在三國間貿易的汽車產品,必須有45%由時工資在17美元以上的地方生產。它在WTO除了斥責中國外,也沒有提出符合WTO基本原則的規則建議。


RCEP的成功籤訂雄辯地證明,當今世界仍然有強大的力量維護和推進多邊主義,推進全球化。也有強大的力量參與制定新的多邊自由貿易規則。美國應該作為一個平等成員,回歸多邊體系,與東亞太平洋國家、與歐美、亞非、拉美繼大洋洲廣大經濟體一起,共同商談和制定二十一世紀貿易規則。而不能幻想一家主宰世界規則,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
    美方挑起摩擦震動全球市場  2019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2019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清單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
  • 蘇慶義:RCEP後中國加入CPTPP只能宜早不宜遲,可考慮與美國聯手
    其戰略意義,不僅在於可以應對中美之間可能發生的脫鉤以及美國建立平行體系的嘗試,而且可以通過RCEP穩固與周邊國家的經貿聯繫。4.下一步,中國仍需將加入CPTPP作為重點。實際上,如果以中國入世作為自身融入世界貿易體系和國際分工的第一步,中國加入RCEP作為第二步,那麼,未來中國加入CPTPP將是第三步。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比方說,美國永遠都在買中國的紡織品,同時美國又把它的電腦賣到義大利,而義大利又源源不斷的把皮具賣到中國來。如果單獨看我們中國,我們對美國永遠是貿易順差,對義大利永遠是貿易逆差,但是站在更高的全球的角度,這其實是國際之間的分工合作。各個國家專注生產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把世界的整體財富量做大,通過自由貿易,每個國家都能從中獲益。
  • 匯率報復案下的中美2005:與貿易大戰擦肩而過
    2005年4月份,美國參議員舒默提出「匯率報復案」,中美之間的貿易大戰一觸即發。面對美國高懸起「實施懲罰性關稅27.5%」的「大棒」,中國政府在事態不確定的情形下,經多次與美國政府談判與協商,最終阻止了最壞結果的出現。  因為匯率之爭的本質是中美貿易不平衡,而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核心,又是中美兩國國際貿易競爭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儘管這一變化剛剛開始。
  • 貿易摩擦的背後,是國運的彼此較量!萬字雄文說透中美貿易戰本質
    兩個多月過去了,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基本與本文的判斷一致,體現了作者很強的前瞻性。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關係,中美貿易摩擦涉及到法律問題、經濟貿易問題,以及中美關係的全局。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非常長期的知識積累,需要很高的專業門檻才能夠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評論。
  •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中美貿易摩擦結局會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8月6日訊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包括半導體和機械零部件等)已從2018年7月6日開始實施,同時對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徵求公眾意見。中國也立即對此作出反擊,對美國大豆、其他農產品和汽車徵收25%的進口關稅。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2006年11月20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宣布對來自中國的平張塗布紙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2007年2月2日,美國向世界貿易組織提出申訴,指責中國為國內製造商提供補貼以刺激鋼鐵、木材產品和信息技術行業的出口。技術性貿易壁壘摩擦是兩國貿易摩擦的新形式。目前,美國設有技術標準和政府採購細則等在內的標準5萬多個,私營標準機構、專業學會以及行業協會等指定的標準也有4萬個以上。
  • 10位業內專家解讀中美貿易戰對跨境電商的影響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億達律師事務所董毅智律師 觀點:貿易戰一定會對跨境電商造成深刻影響 貿易戰一定會對跨境電商造成深刻影響,甚至是生死劫,跨境電商會成為最大的受害者。存在很多法律問題,包括關稅壁壘、反壟斷、各種貿易保護措施都會給跨境電商的發展造成障礙。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3月22日,川普籤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 北極航道的突破,對物流和全球貿易將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早在2013年,中國遠洋運輸公司就測試了北極航線,目前,全球最大貨櫃航運公司馬士基也在測試北極航線,如果北極航線實現常態化運行,遠東、西歐和北美這三個區域之間的貿易合作必將擴大,北極沿岸港口地區將興起新的物流轉運中心,世界海上貿易重心形將轉移,如是種種對地區和國際局勢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如此聯想到海上絲綢之路北線建設,將引起足夠的重視。
  • RCEP撬動全球貿易新格局 佔全球人口的30%
    15國「朋友圈」作為全球最大的自貿協定,RCEP成員國包括東協10國以及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成員國的總人口、經濟體量、貿易總額均佔全球總量約30%。新華社曾指出,RCEP一旦達成,將通過削減成員國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建立統一市場,成為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且最具潛力的區域自貿協定。據了解,RCEP談判始於2012年。
  • 金鐘:頁巖油時代美國的原油出口和中美貿易赤字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金鐘】 近日觀察者網有一篇新聞,報導2017年前5個月,中國從美國日均進口原油近10萬桶,是2016年平均水平的10倍。而到了4月和5月日均進口大幅增加到18萬桶。美國頁巖油終於來到中國人身邊的加油站裡,對於廣大司機來說,或許我們感受不到什麼特別的變化。但是對於國際能源市場和相關的國際關係來說,這種轉變不亞於一場地震。
  • 一文了解RCEP與CPTPP的區別——從RCEP到CPTPP意味著什麼
    只到2009年美國的加入,使這一不大的貿易圈的國際影響力迅速提高,美國加入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籤署國增至9個。名稱也因美國的加入由TPSEP改成了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我國加入CPTPP不僅對全球經濟的復甦有好處,而且也有利於咱們自己的發展,對內增強我們經濟改革的信心,對外有利於我們更好地融入區域經濟和世界經濟,提高國際影響力,在國際舞臺上更好地展現「大國擔當」。據有關專家推出,我國加入CPTPP後能給全球和成員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中國加入後的CPTPP貿易量將增長50%,全球收入將增長近77%,達6320多億美元。
  • 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美國是如何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的
    2017年8月18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宣布,將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在涉及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和創新領域正式對中國啟動調查。此舉是觸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並且使得中美貿易摩擦在不斷地升級之中。
  • 中國考慮加入這個亞太最大貿易網絡,日本對此態度積極,美國……
    今年5月28日,李克強總理在兩會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對加入CPTPP持積極和開放的態度。本次習近平主席在APEC會議上的講話,是對中國積極考慮加入CPTPP立場的再次重申,也是向外釋放中國會堅定不移地促進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的明確信號。這意味著中國有信心嘗試更高標準的國際經貿規則,將繼續推進國內改革開放進程,推動區域經濟朝著更深層次的一體化邁進。
  • 框架理論視角下對中美貿易爭端報導的比較
    摘要 2018年3月以來,中美貿易進入激烈衝突的階段,對於中美兩國乃至世界的經濟、政治和外交都產生巨大影響。在新聞傳播領域,該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更少有從宏觀上研究中美新聞媒體對該問題的報導特點、報導框架的總體性分析。
  • 貿易佳音頻傳市場卻意外反應冷淡 中美一階段協議對市場影響幾何?
    有分析指出,市場之所以反應相對平淡,是受到「買謠言、賣事實」的影響,此外協議細節的缺乏也令市場保持謹慎。不過,鑑於該協議緩解了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有助於提振明年全球經濟以及市場的表現。北京時間周五晚間,中美官員均表示,雙方已達成一階段貿易協議。該貿易協議將包括美國降低部分中國關稅,並暫停定於本周日生效的額外關稅。
  • 專訪:貿易保護是對國際貿易體系的踐踏——訪百峰國際研究和諮詢...
    新華社休斯敦4月7日電專訪:貿易保護是對國際貿易體系的踐踏——訪百峰國際研究和諮詢公司研究員封楚誠新華社記者高路 孫佳怡美國政府今年3月以來連續採取單邊「高強度」對華貿易保護措施,導致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
  • 自由貿易理論不能解釋貿易摩擦史,政治經濟學可以
    然而,當前中國卻成為美國霸主地位的新的挑戰者,雙方有發生根本性的國際地位對調的可能。1784年8月28日中國皇后號進入廣州黃埔港,鳴炮十三響並升起美國國旗,拉開了中美貿易的大幕(來源:wikipedia.org)雖然中美貿易戰從世界近代史的層面看並非新鮮事,然而用舊的國際經濟學理論來解釋此次中美貿易摩擦卻不見得可行。
  • 什麼是RCEP?RCEP對A股的影響有哪些?
    會上,在15國領導人共同見證下,各國貿易部長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標誌著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區正式啟航。它可以被理解成為世界上涵蓋人口最多、成員構成最多元、發展最具活力的自由貿易區,也是由東協十國以及中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形成的緊密合作的朋友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出席會議時表示:「這不僅是東亞區域合作極具標誌性意義的成果,更是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勝利。」  RCEP將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此次協定的成功籤署來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