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像這樣的名詞有點多,先有RCEP的信息鋪天蓋地地登上各大媒體的熱榜,還沒等大家消化明白,又出現一個新名詞CPTPP。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通俗易懂的講講什麼是RCEP?CPTPP又是什麼?每天只需五分鐘,跟小編輕鬆學理財,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這麼簡單(如果喜歡,別忘記點讚、收藏加關注呀!)
首先,有關RCEP的信息,在網際網路媒體的廣泛報導下,大家多多少少都對他有了了解。如果有不了解的新朋友,也沒關係,小編為大家整理好了《歡迎點擊閱讀:中國加入RCEP,股市也大漲》。
對CPTPP大家可能既熟悉又有些陌生。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聊聊CPTPP的前世今生。
說起CPTPP的由來,最早追溯到2005年,那時由汶萊、智利、紐西蘭和新加坡四個國家籤署並發起了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SEP),這可以說是CPTPP的最早雛形。由於發起該協議的四個國家沒啥國際影響力,TPSEP自籤訂以來,很長時間一直也沒怎麼發展壯大。只到2009年美國的加入,使這一不大的貿易圈的國際影響力迅速提高,美國加入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籤署國增至9個。名稱也因美國的加入由TPSEP改成了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有意思的是,當川普就職當天就宣布退群(川普與歐巴馬恩怨由來已久,有關他倆更多的恩怨情仇,看文末知識連接部分)。這樣原本由美國主導的12個國家組成的TPP;就演變成了目前大家所聽說的由日本主導的11國家組成的CPTPP(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從RCEP到CPTPP意味著什麼?
很多人可能會有疑問,既然我們已經加入了RCEP,為什麼還要加入CPTPP呢?而且CPTPP成員國與RCEP基本重合。[CPTPP的11個成員國中,有七個國家是RCEP的成員國(日本、新加坡、紐西蘭、澳大利亞、越南、汶萊、馬來西亞)]
從體量上來看,缺少了美國的CPTPP並不大。公開資料顯示:由11國組成的CPTPP總人口近5,GDP之和近14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3%,怎麼看這些數據都與RCEP有很大的差距。
在美國主導的TPP時代,其目的除了發展經濟外,更重要的是推行美國針對亞太地區的戰略:限制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一體化,遏制中國的發展(如果沒有美國的阻攔RCEP或許也不會談8年)。 如今,隨著美國的退群,我國加入CPTPP「政治阻礙」大大減少。
我國加入CPTPP不僅對全球經濟的復甦有好處,而且也有利於咱們自己的發展,對內增強我們經濟改革的信心,對外有利於我們更好地融入區域經濟和世界經濟,提高國際影響力,在國際舞臺上更好地展現「大國擔當」。據有關專家推出,我國加入CPTPP後能給全球和成員國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中國加入後的CPTPP貿易量將增長50%,全球收入將增長近77%,達6320多億美元。
雖然,目前CPTPP是由日本主導,實際上日本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是CPTPP的「老大」,它只是美國在CPTPP中的「看門人」,未來美國仍然可能重返CPTPP。
所以,中美技術競爭不可避免,因為地緣政治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中國要尋求的最好結局,是在統一的標準和規則之下進行開放的、良性的競爭,而不是主動脫鉤,自我閉關。尤其是等拜登上臺,是否會推翻川普的政策,重返CPTPP?目前來看,並不明朗。既然中美之間的技術競爭不可避免,因為地緣政治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中國要尋求的最好結局,是在統一的標準和規則之下進行開放的、良性的競爭,而不是主動脫鉤,自我閉關。
當然,中國想要「入群」,除了上面的因素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讓我們來聽聽專家的看法。(以下內容引自網絡)
對於中國能否成功「入群」? 對於中國和CPTPP的問題,在日前由全球化智庫(CCG)主辦的第六屆中國與全球化論壇上,觀察者網·大橘財經採訪了CCG主任 。 王輝耀表示,相比於RCEP仍然是側重於傳統的貨物貿易關稅,CPTPP則包括了服務貿易,數據流動等各領域,標準更高。 此前,中國如果要加入TPP,實際上面臨著幾個障礙:一個是智慧財產權問題,二是環境保護問題,三是數據流動問題。
而如今,這些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王輝耀指出,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上,這段時間中方作出了不少改變,出臺了《外商投資法》,目前中國企業本身也非常注重保護智慧財產權,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標準得以被提高。在環境保護上,中國對環境保護非常積極,綠水青山的理念已經大為普及,可能現在比美國還要積極。 而在數據流動方面,王輝耀認為,原先中方主張數據不流動,其實是自縛手腳,在這方面中國若不開放,會影響未來的發展。中國政府近期表示願意發起全球數據安全倡議,也有很多新的創新和突破。
實際上,王輝耀面對觀察者網的這些回答,已經從一些方面回應了此前那名日本外務省官員的疑慮:中國是否滿足加入CPTPP的標準?目前正越來越接近。 不過,王輝耀在採訪中也坦言,中國加入CPTPP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個過程,籤署RCEP都談判了8年,這件事情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知識連接
歐巴馬和川普的恩怨應該說是起於川普的不識相。當2008年歐巴馬當選為美國第一位非裔總統後,川普質疑歐巴馬是否出生在美國,並大肆渲染這個議題,要求他提供出生證明。就像羅傑·斯通說的:「川普窮追猛打,這在文化上是非常政治不正確的,然而川普卻在蓋洛普民調中躍升至了第一位,超過羅姆尼……因為共和黨的選民顯然喜歡這個。」歐巴馬為了平息這場無聊的風波,公布了詳細的出生證明。2011年4月的最後一天,在白宮記者晚宴上,歐巴馬用一段精彩的脫口秀回擊了川普。「這一周真是多事之秋,你們可能知道夏威夷州詳細公布了我的出生證明。但恐怕沒人比川普更高興了,因為他終於可以回去關注更重要的議題,比如我們是不是在登陸月球上也造了假?」
歐巴馬的嘲諷一波接著一波,贏得了臺下的笑聲、掌聲與口哨聲,坐在席間的川普只能強顏歡笑。參加那場晚宴的記者Ceraldo Rivera回憶說:「這些話太酸了,重傷了川普,讓他很尷尬……白宮記者晚宴現場的人都在取笑他。」 川普一言未發,提早離場。Ceraldo繼續評價道:「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就是這個晚上,讓川普走上了競選總統的道路。」2015年6月16日,紐約川普大廈,川普宣布正式競選美國總統。就像他說的:「全世界都在笑我們。要是我成為總統,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大家發現沒,換一個老大,就改一下名字,也是有意思,未來中國加入,猜猜會不會變?純屬娛樂,哈哈哈]
PS: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