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CEP籤署對國內行業進出口的影響如何?
我們首先評估中國對RCEP成員國的進出口概況。中國出口主要集中在東協(14.4%),其次是日本(5.7%),韓國(4.4%)、澳大利亞(1.9%)、紐西蘭(0.2%)。進口分布近似,主要集中在東協(13.6%),其次是韓國(8.4%)、日本(8.3%),澳大利亞(5.8%)、紐西蘭(0.6%)。東協內部國家,中國的主要貿易夥伴集中在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
從出口產品結構來看,中國對RCEP成員出口在電氣設備、化工品、通用設備佔比較高。進口則呈現一定的差異性,中國對東協地區的化工品、資源品進口較多,在電氣設備領域,中國對東協、韓國主要以零部件為主,對日本則主要以資本品、產成品為主。
在上述貿易關係和產品結構基礎上,RCEP對於區域內90%商品零關稅的設定,貿易影響幾何?我們認為核心邊際增量集中在日本,以及東協、韓國的少數商品。
由於此前中國與東協、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已經籤署過雙邊自貿協定,因此RCEP的邊際影響有限;而日本是該區域內此前唯一沒有同中國籤署自貿協定的國家,因此中日兩國的關稅減讓安排是RCEP最大的亮點。
3.1. 除日本外的夥伴國:減讓增量在東協、韓國,催化國內產業外遷,提升中國原材料出口競爭力,同時為中國企業生產降低成本。
中國和韓國、澳大利亞分別於2015年6月籤署自由貿易協定,當年12月即生效;而中國同東協、紐西蘭自由貿易協定歷史更為悠久,且過渡期均已結束,「中國-東協」「中國-紐西蘭」自由貿易區已基本建成。
1)第一,紐西蘭、澳大利亞對中國進口貨物均已實現或承諾在過渡期後實現100%零關稅,進一步減讓空間不大。中新自貿協定到今年為止12年過渡期已結束,按照協議安排已經實現對自中國進口貨物100%零關稅。根據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協議安排,澳大利亞將在15年過渡期後實現對中國進口貨物100%零關稅。因此,預計RCEP落地後澳新兩國對中國進口關稅已無減讓空間。
2)第二,協議將促進韓國與東協對中國加大進口農產品、汽車和化工品等。韓國與東協在與中國籤署自貿協定時,出於對本國產業保護的需要,對自中國進口的農產品、汽車、鋼鐵、建材等產品仍保留一定程度的關稅。因此,預計RCEP落地後,這些出口產業的機遇將進一步增大。
3)第三,長期將促進國內部分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短期衝擊非常有限。中國對上述國家和地區進口貨物的關稅保留主要集中在農業、食品飲料化工、木材和紙製品、化工以及紡織、家電、汽車等製造業。RCEP落地後,這些行業將進一步受到來自澳新等農業發達國家、以及東協等勞動力成本低廉國家進口貨物的衝擊,但時間窗口有所差異。
東協方面,RCEP下中國對東協進口產品關稅減讓的過渡期較短,例如服裝紡織產品均為立即執行零關稅,因此更可能加速低附加值產業向東南亞外遷的進程,但我們認為這也將增加我國紡織品等原材料的競爭力,也為企業生產降低成本帶來利好;韓國與澳大利亞、紐西蘭方面,中國對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和韓國的農產品進口關稅減讓普遍設置了10年左右的過渡期,或將部分農產品排除在關稅減讓範圍之外,因此農業部門短期衝擊非常有限。
3.2. 與日本關稅減讓:短期利好集中在機電設備、汽車及零部件
此次RCEP落地最大的邊際貢獻是中國與日本達成的關稅減讓安排。日本是所有RCEP夥伴國中,此前唯一沒有和中國籤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RCEP的籤署表明中日貿易成功抵禦了中美貿易戰的政治不確定性和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產業鏈供應鏈不穩定的雙重衝擊,可謂意義重大。
首先,日本對自中國進口產品關稅稅率仍高於其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RCEP籤署後關稅減讓空間相對較大。2006年至今,日本自中國進口產品加權平均關稅稅率高於進口自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產品的加權平均關稅稅率,但近年來這一差距在不斷縮小。截止2018年,日本對中國進口產品關稅水平為2.47%,因此預計RCEP落地後,日本對中國將存在很大關稅減讓空間。
中國對日本出口行業關稅減讓以零關稅安排為主,短期內重點相關行業將迎利好。例如,中國對日出口的電機電器、核反應堆、鍋爐、車輛及其零附件、醫療設備等行業中70%-80%的商品將在RCEP籤署後立即實現零關稅,而服裝紡織、家具、塑料製品等行業幾乎全部產品將在過渡期後實現零關稅。預計短期內能夠立即實現零關稅的行業將迎來利好。
中國自日進口行業關稅安排以過渡期後零關稅為主,短期衝擊不明顯。中國對從日本進口的核反應堆、鍋爐、車輛及其零附件、光學照相和醫療設備以及部分化工產品普遍安排了10到15年關稅線性遞減的過渡期,預計RCEP落地後這些行業能有較為充足的時間進行產業升級迭代,短期衝擊非常有限。
通過關稅角度的觀察,我們認為RCEP的籤署落地將對中日貿易格局帶來顯著影響,對於中國出口電機、機械設備及零部件、塑料等化工品等帶來一定利好。同時,對東協、韓國出口的汽車、農產品、化工品將進一步受益,而由於關稅遞減安排,進口角度的衝擊相對有限,但產業外遷的趨勢未來會進一步加速。拉長期限來看,考慮關稅遞減安排,整個「十四五」期間對於國內出口拉動上,RCEP的核心利好集中在紡服、輕工、農產品、汽車及零部件、機械設備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