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2020-12-05 江湖書生LYX

貿易摩擦本質上來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貿易形式。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就算是單方面的貿易開放也是可行的,之所以會形成針鋒相對的趨勢這中間摻雜了複雜的政治與外交的成分。

一、 全球自由貿易理論來自與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叫做比較優勢

各個國家都專注於生產對自己來說成本較低的商品,進行進出口貿易,這樣的話可以增加世界的財富總量,每個國家都會從中受益。

舉個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有A、B兩個國家,兩個國家都種植玉米與小麥,假如A國家一個勞動力可以生產5單位的玉米或者7單位的小麥,B國家一個勞動力可以生產6單位的玉米或者3單位的小麥,他們為了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高的生產效率,怎麼辦?這就變成了傳統的社會分工問題,自己做自己擅長的事,A國家只生產小麥,B國家只生產玉米,兩國進行貿易交換,在相同的勞動力條件下,能夠獲得最大的效率。

這個概念還不是比較優勢,真正的比較優勢是自己跟自己比,延續上面的例子,A國家一個勞動力可以生產5單位的玉米或者7單位的小麥,B國家一個勞動力可以生產4單位的玉米或3單位的小麥,這樣看起來,A國家不管是生產玉米還是小麥,生產效率都比B國家要高,但是為了滿足生產效率最大化的條件,還是A國家生產小麥,B國家生產玉米。比較優勢比較的是相對成本,而不是絕對成本。

亞當斯密還強調,只有分工,才讓機器替代成為可能。他有個著名的例子:一個沒有經驗的工匠,竭盡所能自己一天也做不出一根別針。但是如果把工作分成18道工序,配備十多個工人分別完成,每道工序加上使用機器輔助。那一天下來,總共可以生產12磅的別針,相當於每人做出了4800枚。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哪怕方方面面都技不如人,沒有任何的絕對優勢,但是跟自己比起來,總有自己擅長的方面,在自己最擅長的方面精耕細作,參與國際分工,生產效率與總體經濟條件依然會得到提高。

自由貿易告訴我們,通過比較優勢分工協作,把世界的整體財富做大,每個人都能從中受益。

過去我們國家的勞動密集型、科技水平低的行業是我們的優勢行業,我們生產紡織品等低技術含量的產品,出口到全世界,成為世界工廠,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繼續做世界工廠,在這方面深耕細作呢?把高科技、創新、金融都交給美國的矽谷去做?當年日本為什麼不好好做自己的電子產業,要搞毫無競爭力的汽車工業去挑戰歐美國家呢?

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每個國家在世界上所處的位置是不斷變化的,在變化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單單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還要考慮到其它區位、勢位因素。比較優勢是一個自然積累的動態過程,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成果。

二、 貿易逆差需要擔心嗎?

所謂的貿易逆差是指我們某個國家買進來的貨物總價值比賣出去的貨物總價值高,錢跑到人家的口袋裡去了,那麼反過來出口的貨物總價值大於進口的貨物總價值,就會形成貿易順差。

那我們與某個國家長期存在的貿易逆差或者順差需要擔心嗎?

想像我們自己是平時的生活,我們每天乘坐交通工具、吃飯、網購、買菜、理髮,全都是我們在掏錢,別人給我們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我們跟家門口的小賣部,菜市場,計程車,淘寶、理髮店,永遠都是貿易逆差,而我們只跟自己的工作單位保持著長期的貿易順差,公司給我們發工資。

這種長期存在的貿易失衡有問題嗎?當然是沒有問題的,長期來看,我們個人的收支是平衡的,具體跟誰是順差,跟誰是逆差根本不重要。

對於國際貿易來說也是一樣的。比方說,美國永遠都在買中國的紡織品,同時美國又把它的電腦賣到義大利,而義大利又源源不斷的把皮具賣到中國來。如果單獨看我們中國,我們對美國永遠是貿易順差,對義大利永遠是貿易逆差,但是站在更高的全球的角度,這其實是國際之間的分工合作。

各個國家專注生產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把世界的整體財富量做大,通過自由貿易,每個國家都能從中獲益。

當我們的錢被別人賺走的時候,我們同時享受了國外的優質產品與服務;當我們從國外賺錢的時候,我們進一步獲得了享受國外商品和服務的機會。

三、 為什麼有人會反對自由貿易呢?

國家利益是由每個行業,每個企業,甚至每個個人組成的,當國外的物美價廉的商品進入到我們的市場上的時候,當地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就會受到損害,甚至被時代淘汰,迫使他們去轉型或破產,這就是為什麼自由貿易的反對聲音不斷。

四、 自由貿易需要對等的國際環境嗎?

大部分人都覺得自由貿易的前提是貿易對等,別人對我們進行貿易封鎖,我們要實行反制措施,從邏輯上來說,這麼考慮並沒有問題;但是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是不是應該這樣呢?

比如說,中國向美國出售汽車零部件,如果美國施行貿易保護主義,加徵關稅,表面上來看,美國政府增加了稅收收入,其實這部分稅收是由中國的生產者與美國的消費者共同承擔的,損害的是社會的公共福利,而且損失大於收入(這部分涉及到複雜的貿易理論,不再展開討論)。如果要求貿易對等,我們對美國的電子產品也加徵關稅,就同時傷害了美國的生產者與國內的消費者,同樣是減少了社會的公共福利。

當年英國啟動工業革命之後,採取的就是單邊自由貿易,單方面降低關稅,結果英國不但沒有在這樣的不對等貿易中吃虧,反而一躍成為世界霸主。

所以說貿易摩擦是兩敗俱傷的行為,沒有誰能夠從中獲利。自由貿易並不需要以貿易對等為前提,解除貿易壁壘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正確的選擇。一些沒有比較優勢的國內企業轉型或者倒閉,是我們發展道路上必須承受的代價。

中美貿易關係實際上是越克制,越有利,改革開放讓中國在短短的30年間發家致富,自由貿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面對貿易摩擦最好的做法是,對方越叫囂、制裁,我們越應該保持克制,實行單邊自由貿易。這是單純的從經濟學的角度去考慮,我們同時也要從政治與外交方面進行考量。

五、 貿易摩擦的本質

美國的政府中有世界頂尖的經濟學專家,怎麼會不明白戰則兩敗的道理呢?那麼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

美國對中國有巨大的貿易赤字,佔美國貿易赤字的三分之二,所以川普說我們竊取了美國的勞動崗位,給美國造成了失業,但這完全就是甩鍋給我們,美國的貿易赤字是由美國的貿易本質決定的。

從1970年開始,美國一直保持貿易赤字,之前是對日本,對韓國,現在變成了對我國的貿易逆差,美國為什麼會一直保持貿易逆差呢?

美元是國際通用貨幣,用美元可以在全世界進行消費,而這幾乎沒有成本,叫做美元的紙,美國可以直接印出來,用來買我們辛苦製造出來的商品。

我們拿到美元之後,可以去購買美國的東西,但是用不完或者沒有東西可以買,就只能用來買美國的國債和股票,這些錢就成為了我們巨額的外匯儲備,美元又流回了美國。

美國通過印鈔票,就可以在全世界範圍內購買貨物,自然就形成了貿易赤字,這是美元國際貨幣地位必然的產物。這樣的貨幣制度安排,美國人可一點都沒有吃虧。在這樣的國際分工中,美國在金融、科技上有優勢,我們在傳統製造業上有優勢,受益的是美國的資本家與中國的製造業。但是美國的工人卻受損了,所以貿易赤字加劇了美國內部各利益集團的矛盾,為了緩解內部矛盾產生的潛在衝突,貿易摩擦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

六、 中美貿易戰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在國際競爭格局中,我們所處的位置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之前中美之間是互補關係,美國輸出金融服務,高科技產品,我們依託於強大的製造業為世界生產商品,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中國在向科技強國轉變,中美競爭是未來世界格局的基調,既然是競爭關係,那麼必然伴隨著貿易摩擦。

美國發動貿易戰也是司空見慣的事了,與日本、歐盟都發生過貿易摩擦,美國阻礙其它國家趕超,維護自己美元的霸權地位,向全世界徵收鑄幣稅,讓全世界為自己打工,這已經是路人皆知的事了。

一個班級裡第一名與第二名永遠都是競爭關係,我們恰好是想要趕超的那個,美國恰好是想要守住自己地位的那個,貿易摩擦無法避免,關鍵是我們怎麼在有限的時間裡爭取最大的發展空間。

美國的手段,並沒有抑制日本的崛起,同樣也不會抑制我們的崛起,如果哪一天我們的經濟倒退了,發展停滯,那一定不是因為美國,而是我們沒有做好發展的事。我們能否繼續發展,取決於自己的做法的正確與否,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科技進步與產業升級,這才是我們的根本出路。國家制定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能夠為建立起新的發展格局。

相關焦點

  • 自由貿易理論不能解釋貿易摩擦史,政治經濟學可以
    正是由於經濟實力對比及其所代表的國際政治影響力的變化,中國和美國近年來在對待自由貿易的態度上發生了引人矚目的立場對調。如果從短歷史的角度解讀,中美之間的立場轉換表現為從「二戰」結束到二〇〇七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始終是貿易自由主義的鼓吹者,如今則是中國成為投資和貿易自由化的主要推動者,美國反而成為貿易保護主義的代表。
  •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中美貿易摩擦結局會是什麼?
    相較於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受影響的貿易總額相對較小,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實施以來涉及範圍最廣的進口保護措施。川普還準備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0%的進口關稅,甚至威脅對涉及5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將對兩國產生怎樣的影響?結局會是什麼?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中美貿易一直在雙邊關係略為緊張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著,而貿易摩擦日益加劇和多樣化。從最初的貿易不平衡到反傾銷、反補貼再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勞工標準,中美貿易摩擦經歷了不斷演化和升級。本文擬在此背景下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現象背後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原因。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3月22日,川普籤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 美國為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
    【摘要】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是在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加劇、反自由貿易社會思潮興起、對外經濟政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全球經濟治理、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以及中美雙邊經貿關係都將產生較大的負面衝擊。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貿易摩擦的背後,是國運的彼此較量!萬字雄文說透中美貿易戰本質
    兩個多月過去了,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基本與本文的判斷一致,體現了作者很強的前瞻性。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關係,中美貿易摩擦涉及到法律問題、經濟貿易問題,以及中美關係的全局。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非常長期的知識積累,需要很高的專業門檻才能夠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評論。
  • 專訪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貿易摩擦高發時,商務部的...
    2017年,世界貿易又呈現什麼樣的態勢?新形勢下如何看待中美貿易前景?2月7日,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局長王賀軍接受了經濟觀察報的專訪,就當前世界政治經濟形勢下,結合中國面臨的貿易救濟案件,對中國目前面臨的貿易環境作出了解讀。經濟觀察報:貿易救濟調查局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成立的?
  • 國際貿易摩擦形成的博弈機制及應對
    李景華.pdf【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研究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機制將為解決爭端、預測未來全球貿易前景提供理論支撐。在國際貿易中,國家作為利益博弈的主體,考慮建立基於理性參與者的靜態博弈和基於有限理性參與者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貿易摩擦形成機制,並通過建立合作收益模型為未來發展趨勢提供理論指引。採用2017年中美實際經濟貿易數據對靜態博弈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 美國發動貿易摩擦的理論之謬與實踐之誤
    美國挑起貿易戰有違經濟學理論  首先,讓我們從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西方經濟學經典作家的觀點來看中美貿易摩擦。  1776年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問世以來,自由貿易理論逐漸被世界大多數國家所認可,並成為指導國際經濟發展、處理國際經濟關係的重要思想。
  • 專家解讀:中美貿易問題須去「政治化」
    中新網1月12日電 香港《文匯報》12日刊文說,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經濟室主任王孜弘表示,中美貿易美方雖存在逆差,但按目前狀況來看,美方既得利益更多,而在雙邊貿易摩擦出現時,應遵循世貿規則協商,避免經濟問題政治化。
  • 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提醒我們,當前必須破除哪「兩個凡是」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沸沸揚揚、不斷升級,引起全世界關注,並成為當今全球化的最大公共事件。同時,美國不斷滋事,指責中國的產業政策和貿易的種種不是,從政府的壟斷低效率到貿易不公平。2018年7月26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在日內瓦舉行年內第三次會議,美國常駐世貿組織大使謝伊拋出《中國貿易破壞性的經濟模式》,並對中國經濟模式進行指責。
  • 讀懂這些古典名句 看清中美貿易摩擦
    近期,圍繞中美貿易摩擦,輿論場的聲音此起彼伏。應對貿易摩擦,在經濟上,中國有底氣;在輿論上,中國有態度。特別是中國的主流媒體,積極表明立場、勇於回擊質疑,一篇篇評論如利劍直刺要害,揭穿美方的謬論,闡明中方的立場。
  • 商務部:中美尚未就貿易摩擦重啟談判進行接觸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7月26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會上證實,目前中美雙方尚未就重啟談判進行接觸。自今年2月起,中美就貿易摩擦問題已先後進行了四輪磋商。5月19日,中美華盛頓磋商後曾發表聯合聲明,美方承諾不打貿易戰。但最終美方將中美共識踩於腳下,並於7月6日,決定對中國輸美340億美元商口加徵關稅,從而挑起中美貿易戰。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信息,中美貿易戰之後,中美雙方未就重啟談判進行過接觸。高峰在26日再次強調說,中方已多次表明,中美磋商的前提是講誠信守信用。
  • 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美國是如何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的
    一、觸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一起是否涉嫌違反美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調查2017年8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一項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重點調查在技術轉讓領域裡中國是否可能涉嫌違反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的雙重目的
    一、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的雙重目的:保護國內市場和擴大國外市場  2018年第一季度以來,美國政府已先後對比利時、哥倫比亞、泰國、加拿大、南非、烏克蘭、中國、印度、韓國、希臘、土耳其等國家進行了貿易制裁。據統計,從2008年經濟危機到2018年8月,美國政府開展的貿易幹預約1700餘次,位居全球首位。
  • 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
    美方挑起摩擦震動全球市場  2019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2019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清單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
  • 中美貿易摩擦、「獨角獸」回A、GDP增速,經濟學家們這樣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畢陸名近一段時間來,國內外發生了不少財經大事:美國政府對華挑起貿易摩擦、中國存託憑證(CDR)即將推出,為「獨角獸」企業登陸A股創造有利條件……面對這些深刻改變著中國與世界經濟格局的大事件,國內財經大腕也各抒己見、踴躍發聲。
  • 浙大「三位一體」面試:中美貿易摩擦成熱詞
    而多個專業的考生都反映,考官提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相關問題,這儼然成了今年浙大「三位一體」面試的熱詞。報考信息資源專業的男生小徐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是選考政治的,所以考官在個人問題環節就問他「怎麼看待中美貿易戰」。也有土地管理專業的考生表示,自己同組的同學被問到了「中美貿易摩擦,你覺得中國能順利過關嗎」?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經貿摩擦明顯升級 美頻用長臂管轄措施
    綜投網(www.zt5.com)5月24日訊  5月23日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密集回應中美經貿磋商的相關問題。談及中美能否恢復談判時,高峰表示,中方對於談判的立場始終是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