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這些古典名句 看清中美貿易摩擦

2021-01-11 人民網

 

近期,圍繞中美貿易摩擦,輿論場的聲音此起彼伏。應對貿易摩擦,在經濟上,中國有底氣;在輿論上,中國有態度。特別是中國的主流媒體,積極表明立場、勇於回擊質疑,一篇篇評論如利劍直刺要害,揭穿美方的謬論,闡明中方的立場。

在這些評論中,作者們多次引用古典名言,來表達更加豐富的意蘊內涵。這些古為今用的精彩論述,闡釋了哪些道理?就此,本報進行了梳理。

「涇渭由來兩清濁」

【摘要】

在全球治理中,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中國發揮更大作用。近年來,中國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帶一路」倡議,創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恰恰是對現有國際秩序的有益補充和完善。中國還相繼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重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理念,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高速列車,受到國際社會廣泛歡迎。中國的「朋友圈」正在不斷壯大。

——《涇渭由來兩清濁——給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算算帳》(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0日2版)【點擊閱讀原文】

【出處】

此句出自宋代王洋《王亞之元夕招客庭下紅梅兩株相對盛開》一詩。原句為:「神情邃美膚粗惡,涇渭由來兩清濁。要求繪筆盡芳妍,更問尊前老文學。」

【釋義】

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涇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涇河與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匯時,由於含沙量不同,呈現出一清一濁,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觀,形成了一道非常明顯的界限。後人用涇河之水流入渭河時清濁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在此文中,「涇渭由來兩清濁」用來形容中國在推動世界發展、促進世界和平、維護國際秩序等方面,從未破壞國際規則,對世界做出的貢獻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摘要】

當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奉行單邊主義、固執零和思維,是沒有前途的。中國人民不是嚇大的,從來不怕鬼、不信邪。不管世界如何變化,中國將堅定不移地與國際社會一道,致力於構建新型國際關係,致力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涇渭由來兩清濁——給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算算帳》(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0日2版)【點擊閱讀原文】

【出處】

此句出自元代王冕《墨梅》一詩。原句為:「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釋義】

高潔的梅花不需要別人誇它的顏色好看,只希望自己的清香之氣瀰漫在天地之間。

在此文中,「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用來表明中國一直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是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不屑於與世界秩序的攪局者糾纏,更不會與他們為伍。中國只會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歡迎世界各國搭乘中國發展的高速列車,大家共同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不畏浮雲遮望眼」

【摘要】

美國難道不了解自由貿易的好處,不明白當今世界沒有中國參與就沒有真正經濟全球化的道理嗎?非也。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爆發,愈演愈烈,殃及全球,釀成國際金融危機。美國政府束手無策,狼狽不堪。七國集團裡的「小夥伴們」也是自顧不暇,彷徨無措。這個時候,美國一改居高臨下的做派,放下身段,主動找到中國協商,提出召開G20峰會,研討對策。為什麼是G20而不是G7?顯然G7已力不從心,而G20中有中國在內的一批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G20應運而生,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事實證明,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做出了卓越貢獻。而美國也藉助這個平臺,快速走上復甦之路。2010—2017年,平均經濟增長率超過2%。

——《不畏浮雲遮望眼——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2日2版)【點擊閱讀原文】

【出處】

此句出自宋代王安石《登飛來峰》一詩。原句為:「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釋義】

高瞻遠矚的人,不怕被浮雲遮蔽住眼睛。當前,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而美國政界卻有人聲稱,「全球化帶給美國千千萬萬工人的只有貧窮和悲傷」。貿易戰中沒有贏家,中國希望美國能看清貿易戰,同時也希望世界各國能登高望遠,撥雲見日,繼續倡導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深化團結合作,加強全球治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必過萬重山」

【摘要】

入世以來,中國和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貿易夥伴一同成長,相互成就。無論是風和日麗,還是悽風苦雨,中國都和國際社會守望相助,不離不棄,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正是經濟全球化的要義所在。

如前所述,經濟全球化的推動力量是人類社會的科技進步和不斷提高的生產力,絕不會依附於某些國家或特定人物,更不是誰的囊中私物,任由其予取予奪。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回潮等表現就像一股逆流,根本阻擋不了經濟全球化前進的步伐。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必過萬重山。

——《不畏浮雲遮望眼——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2日2版)【點擊閱讀原文】

【出處】

此句化用了唐代李白《早發白帝城》一詩的名句。原句為:「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釋義】

原詩意思為,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迴蕩不絕;而輕快的小船已經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在此文中,「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必過萬重山」用來表示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阻擋,無論美國如何作梗、無論逆潮流的聲音多吵鬧,歷史的前進方向必定不會受到阻礙。中國也必定會克服當前「萬重山」一般的障礙,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摘要】

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經濟全球化遭遇逆風,國際自由貿易體制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世界正站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每個負責任的國家都不應置身事外。中英兩國一貫倡導自由貿易。英國首相特雷莎·梅不久前表示,英國「脫歐」不是拒絕多邊主義和國際合作,反對保護主義的最佳方式就是更加開放。中英在反對保護主義、堅持多邊主義、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上,不僅有共同的利益和相同的主張,也擁有廣闊的合作空間。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白皮書展現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更顯示了中國與霸凌行為鬥爭的決心和信心。我堅信,美國所謂「極限施壓」根本嚇不倒中國人民,只會進一步激發中國人民自力更生、改革創新的鬥志。只要國際社會團結協作,我們就一定能抵制保護主義的肆虐,驅散貿易戰的陰雲,捍衛基於規則的國際貿易秩序,攜手共創世界和平與繁榮的美好未來。

——《發出捍衛自由貿易的中國強音》(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1日3版)【點擊閱讀原文】

【出處】

此句出自清代鄭燮《竹石》一詩。原句為:「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釋義】

竹子任憑風雨的打擊磨礪,依然不改堅勁本色。

「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被看作是君子的象徵,有著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品質。在此文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比喻中國如同竹子一樣堅強,儘管在中美貿易戰中要經受不少考驗,但堅決的態度立場絕不會變。任憑美國耍手段,中國捍衛國際貿易秩序初衷不會改變。

「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摘要】

歷史地看,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18世紀中葉,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動人類生產方式從手工業邁向機器大工業,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迅猛發展,加速了經濟全球化進程。進入19世紀下半葉,第二次工業革命實現了生產力新的躍升,除了商品貿易,跨國公司開始在世界範圍組織生產和銷售,各國經濟聯繫愈加緊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蓬勃發展,資本、技術、人員和信息等生產要素在世界範圍加速流動,推動經濟全球化達到新的歷史高度。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充分印證了馬克思、恩格斯的預言:「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由於日益完善的生產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間的分工消滅得越是徹底,歷史也就越是成為世界歷史。」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逆全球化違背時代潮流》(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7日7版)【點擊閱讀原文】

【出處】

此句是對古典名句的化用。「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出自漢代《史記·太史公自序》。原句為:「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順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則亡。」

【釋義】

原文指對於客觀規律,順應它就可以存在和發展,違抗它則會滅亡。

在此文中,「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表達的是要站在歷史的發展角度思考問題,看到經濟全球化是歷史的選擇。為了一己私利,違背歷史潮流的選擇則必將失敗。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摘要】

經濟全球化高度發展的今天,產品往往是多方合作的結晶。例如,一臺手機的生產可能需要來自美國的觸控晶片、韓國的顯示屏、日本的圖像傳感器再加上中國組裝才能完成。這實際上是一個各方都有其「生態位」的系統,每一方都從整個「生態」中獲益。這時假如有一方覺得自己不可或缺,以此敲詐另一方,那麼最可能的結果不是被敲詐方屈服,而是敲詐者出局:各方都會因敲詐者而受損,整個系統損失最小的方案是另找一個參與方代替敲詐者。

當今世界,平等合作才能共同發展,再也沒有一家獨尊的世界秩序制定者;美國也已不再是世界最大市場國,對各國來說只是做生意的可選項而非必選項。世界上的發展道路絕非只有一條,倡導互利共贏才會得道多助,強行要求別人按自己的意志發展,必將失道寡助。

——《「重建中國」?美國迷之自信》(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10月15日1版)【點擊閱讀原文】

【出處】

此句出自戰國孟子《孟子·公孫丑下》。原文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釋義】

意思是站在正義一方,會得到多數人的支持幫助;違背道義,則會失去別人的幫助。

在此文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表明國家與國家之間互惠互利、合作共贏,才是擴大「朋友圈」的正確方式,才能贏得世界人民的支持。而像美國挑起貿易戰一般,一意孤行、損人不利己,則將陷入孤立。

「人無信不立」

【摘要】  

美國從自己利益出發,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規則不利自己就修改規則,修改還不合意就廢棄規則。其種種背信棄義、蠻橫無理的做法令世人側目。再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也掩飾不了美國為長期維護其政治、經濟和軍事霸權的一己之私。

試看在當今世界的不少地區,政治動蕩、恐怖主義、難民潮等種種困境和挑戰,哪一樣不應該記上美國的「功勞」?

中國先賢有言: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信譽崩塌,道義破產,還有什麼資格對別人說三道四?

——《誰得道多助,誰失道寡助?》(人民日報,2018年10月18日3版)【點擊閱讀原文】

【出處】

此句化用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中的一句。原文為:「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釋義】

意思是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講信用,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同理,做事業沒有誠信就不能興旺,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信譽就會衰敗。

在此文中,「人無信不立」指的是在中美貿易戰中,美國枉顧國際規則,只追求己方利益的行為。這種表面一套背後一套、表裡不一的做法,也會使得美國失去其他國家的信任。

本版整理:李  貞  徐月東

製圖:潘旭濤

點擊進入國際頻道

(責編:嶽弘彬、楊牧)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中美貿易一直在雙邊關係略為緊張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著,而貿易摩擦日益加劇和多樣化。從最初的貿易不平衡到反傾銷、反補貼再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勞工標準,中美貿易摩擦經歷了不斷演化和升級。本文擬在此背景下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現象背後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原因。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貿易摩擦本質上來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貿易形式。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就算是單方面的貿易開放也是可行的,之所以會形成針鋒相對的趨勢這中間摻雜了複雜的政治與外交的成分。自由貿易並不需要以貿易對等為前提,解除貿易壁壘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正確的選擇。一些沒有比較優勢的國內企業轉型或者倒閉,是我們發展道路上必須承受的代價。中美貿易關係實際上是越克制,越有利,改革開放讓中國在短短的30年間發家致富,自由貿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面對貿易摩擦最好的做法是,對方越叫囂、制裁,我們越應該保持克制,實行單邊自由貿易。
  •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中美貿易摩擦結局會是什麼?
    相較於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受影響的貿易總額相對較小,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實施以來涉及範圍最廣的進口保護措施。川普還準備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0%的進口關稅,甚至威脅對涉及5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將對兩國產生怎樣的影響?結局會是什麼?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3月22日,川普籤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參考消息 | 十問2019:經貿摩擦如何重塑中美關係
    《參考消息》「十問2019」新年特別報導系列之一【原標題】經貿摩擦如何重塑中美關係自2018年3月美國宣布對進口鋼鐵和鋁製品加徵關稅到7月公布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清單,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加劇。中美元首阿根廷會晤後兩國關係雖然稍有緩解,但因兩國摩擦升級而產生的焦慮感與緊張感卻在全球急劇上升。如何看待中美經貿摩擦的烈度與強度,直接影響著中國未來發展走向。2018年11月,美國波音公司在西雅圖的交付中心舉行儀式,向中國交付第2000架波音飛機。(吳曉凌攝) 看清美國多重面目全球輿論對中美兩國互動的高度關注,折射了兩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全球影響力。
  • 商務部:中美尚未就貿易摩擦重啟談判進行接觸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7月26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會上證實,目前中美雙方尚未就重啟談判進行接觸。自今年2月起,中美就貿易摩擦問題已先後進行了四輪磋商。5月19日,中美華盛頓磋商後曾發表聯合聲明,美方承諾不打貿易戰。但最終美方將中美共識踩於腳下,並於7月6日,決定對中國輸美340億美元商口加徵關稅,從而挑起中美貿易戰。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信息,中美貿易戰之後,中美雙方未就重啟談判進行過接觸。高峰在26日再次強調說,中方已多次表明,中美磋商的前提是講誠信守信用。
  • 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美國是如何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的
    一、觸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一起是否涉嫌違反美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調查2017年8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一項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重點調查在技術轉讓領域裡中國是否可能涉嫌違反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 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提醒我們,當前必須破除哪「兩個凡是」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沸沸揚揚、不斷升級,引起全世界關注,並成為當今全球化的最大公共事件。同時,美國不斷滋事,指責中國的產業政策和貿易的種種不是,從政府的壟斷低效率到貿易不公平。2018年7月26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在日內瓦舉行年內第三次會議,美國常駐世貿組織大使謝伊拋出《中國貿易破壞性的經濟模式》,並對中國經濟模式進行指責。
  • 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誕生記
    2018年,先生以98歲高齡完成並出版了《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以下簡稱《書法集》)。筆者有幸參與了這本書的部分工作,下面的文字記錄了筆者在近3年時間裡圍繞本書與先生的通信往來,旨在從一個側面展現先生的學術人生。《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張世英書法集》書影《書法集》的寫作過程大約從90歲起,張先生開始研習書法,並把他喜歡的中西古典哲理名句寫成條幅。
  • 貿易摩擦的背後,是國運的彼此較量!萬字雄文說透中美貿易戰本質
    兩個多月過去了,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基本與本文的判斷一致,體現了作者很強的前瞻性。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關係,中美貿易摩擦涉及到法律問題、經濟貿易問題,以及中美關係的全局。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非常長期的知識積累,需要很高的專業門檻才能夠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評論。
  • 浙大「三位一體」面試:中美貿易摩擦成熱詞
    而多個專業的考生都反映,考官提到了中美貿易摩擦的相關問題,這儼然成了今年浙大「三位一體」面試的熱詞。報考信息資源專業的男生小徐告訴記者,因為自己是選考政治的,所以考官在個人問題環節就問他「怎麼看待中美貿易戰」。也有土地管理專業的考生表示,自己同組的同學被問到了「中美貿易摩擦,你覺得中國能順利過關嗎」?
  • 美國為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
    【摘要】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是在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加劇、反自由貿易社會思潮興起、對外經濟政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全球經濟治理、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以及中美雙邊經貿關係都將產生較大的負面衝擊。
  •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此次中美經貿摩擦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這場貿易摩擦的實質是什麼?中國應當怎樣破解迷局、走出困境?  被誇大的對華貿易逆差與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  美國認為其對華貿易存在逆差,為此美方不僅指責中國的貿易政策,還不斷做出升級貿易摩擦的做法。
  • 中美經貿摩擦,這些聲音要認真聽(2)
    ——《人民日報》(2019年5月18日3版)霸凌主義,不得人心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利用其超級大國的優勢地位,將霸凌主義演繹得淋漓盡致:根據美國國內法單方面挑起貿易摩擦,片面指責他國實施產業政策,以國內法「長臂管轄」制裁他國,將國內問題國際化、經貿問題政治化。
  • 天津市委網信辦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中美貿易摩擦問題專題學習
    8月22日下午,天津市委網信辦理論學習中心組進行了專題學習,邀請天津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楊東方教授圍繞「世界經濟格局和中美貿易摩擦」進行專題授課輔導。楊東方教授圍繞「全球經濟弱復甦、美國經濟發展現狀、中國經濟發展取得的成就、中美貿易摩擦、日美經貿摩擦的鏡鑑」等五個方面,從歷史到現實,從微觀到宏觀,通過詳實的數據、生動的案例,深刻分析了中美經貿摩擦問題產生的歷史根源、時代背景和現實矛盾並就應對原則和應對策略做了系統化解讀。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經貿摩擦明顯升級 美頻用長臂管轄措施
    綜投網(www.zt5.com)5月24日訊  5月23日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密集回應中美經貿磋商的相關問題。談及中美能否恢復談判時,高峰表示,中方對於談判的立場始終是明確的。
  • 國際貿易摩擦形成的博弈機制及應對
    李景華.pdf【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研究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機制將為解決爭端、預測未來全球貿易前景提供理論支撐。在國際貿易中,國家作為利益博弈的主體,考慮建立基於理性參與者的靜態博弈和基於有限理性參與者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貿易摩擦形成機制,並通過建立合作收益模型為未來發展趨勢提供理論指引。採用2017年中美實際經濟貿易數據對靜態博弈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 南美大豆生產國緊盯中美貿易摩擦動向 瞄準中國市場
    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南美產的大豆被視為替代美國產的供應來源,正成為期貨市場的交易對象。  「遲早將被納入貿易限制的對象」,這種猜測在市場上依然根深蒂固。如果中國減少美國產大豆的採購,美國國內將出現大豆過剩。結果將導致容易受美國國內現貨供求平衡影響的芝加哥期貨行情的下跌。  報導稱,中國大豆2017年進口量達到9550萬噸,其中一半來自美國,而顯示出強勁勢頭的是南美產大豆的產量增加。
  • 因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已丟掉24.5萬個工作崗位……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目前已導致美國就業市場累計流失24.5萬份職位。不過,如果雙方逐步取消加徵關稅政策並推動雙邊貿易發展,那麼到2025年,將為美國帶來14.5萬份新職位。據路透社報導,該項研究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委託牛津經濟研究院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