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大豆生產國緊盯中美貿易摩擦動向 瞄準中國市場

2020-11-27 騰訊大渝網

日媒稱,巴西和阿根廷在大豆市場正在提升存在感。兩國的產量比10年前增加5成。尤其是巴西,其產量可匹敵世界最大生產國美國。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南美產的大豆被視為替代美國產的供應來源,正成為期貨市場的交易對象。

  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3月30日報導,成為大豆國際價格指標的美國芝加哥市場期貨價格在中國時間3月29日晚間的盤前盤後交易中,降至1蒲式耳10.18美元。比月初下降5%。背景是美國川普政府宣布的鋼鐵和鋁的進口限制措施。

  報導稱,作為對美國的反制措施,中國3月23日宣布了準備提高關稅的清單,但其中沒有包含作為主要進口產品的大豆。

  「遲早將被納入貿易限制的對象」,這種猜測在市場上依然根深蒂固。如果中國減少美國產大豆的採購,美國國內將出現大豆過剩。結果將導致容易受美國國內現貨供求平衡影響的芝加哥期貨行情的下跌。

  報導稱,中國大豆2017年進口量達到9550萬噸,其中一半來自美國,而顯示出強勁勢頭的是南美產大豆的產量增加。據美國農業部統計,現在收穫的2017年度巴西和阿根廷兩國的預期產量為1.6億噸。達到過去5年裡的第2高水平,比10年前增加5成。

  尤其是巴西有望達到1.13億噸,增至10年前的1.8倍。與居產量首位的美國的差距縮小至650萬噸(6%)。出口量方面,如今也達到7千萬噸,屬於世界最大規模。

  日本資源和糧食問題研究所的代表柴田明夫指出,「中國或許可以通過南美產滿足國內消費」。南美已被視為取代美國的供應來源。

  其實,在中美貿易摩擦發生之前,就出現了顯示南美存在感的事件。2月,大豆行情在1個月時間裡上漲6%。

  報導稱,往年被稱為大豆的「二月小息」,經常呈現價格下跌趨勢。這是由於冬季補貼結束,同時美國農戶為了確保資金而出售手頭的穀物而容易造成的影響。

  不過,今年則基本呈現單邊上漲態勢。主要是因為阿根廷的減產。此前預計產量達到5400萬噸,但有預測認為,由於生長期的乾燥氣候,將降至4700萬噸。

  日本Green County公司的代表大本尚之表示,「即使是美國產大豆生長期之外的時期,影響南美產大豆收成的氣候也不容忽視」。美國產收穫之後的11月至第二年3月成為氣候影響行情的新的時期的可能性正在提高。

  報導稱,日本企業也將推動供應企業的多樣化。日本大陸稻米公司的代表茅野信行表示,「油分增加,品質也保持穩定。已開始選擇比美國產更低廉的產品」。或許有必要從擴大原料採購渠道這一角度重新思考南美大豆的增產。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中美貿易摩擦結局會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8月6日訊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包括半導體和機械零部件等)已從2018年7月6日開始實施,同時對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徵求公眾意見。中國也立即對此作出反擊,對美國大豆、其他農產品和汽車徵收25%的進口關稅。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3月22日,川普籤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中美貿易一直在雙邊關係略為緊張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著,而貿易摩擦日益加劇和多樣化。從最初的貿易不平衡到反傾銷、反補貼再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勞工標準,中美貿易摩擦經歷了不斷演化和升級。本文擬在此背景下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現象背後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原因。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貿易摩擦本質上來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貿易形式。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就算是單方面的貿易開放也是可行的,之所以會形成針鋒相對的趨勢這中間摻雜了複雜的政治與外交的成分。三、 為什麼有人會反對自由貿易呢?國家利益是由每個行業,每個企業,甚至每個個人組成的,當國外的物美價廉的商品進入到我們的市場上的時候,當地落後的生產力水平就會受到損害,甚至被時代淘汰,迫使他們去轉型或破產,這就是為什麼自由貿易的反對聲音不斷。
  • 中國10月份進口美國大豆同比大增約200%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北京)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呂越在分析原因時指出,從美國進口大豆同比出現大漲與後疫情時期中國經濟逐漸恢復後的「報復性」進口有關。    此外,據標普全球普氏(S&P Global Platts)數據顯示,在中國的進口大豆中,近四分之三來自於全球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巴西
  • 【考向預測】 我國大豆種類繁多,主要的分類方式有哪些?中美貿易戰...
    大豆是中美貿易談判的重要籌碼,目前已經入中方擬對美加徵關稅清單,有較大可能被列入下一批制裁名單。  資料顯示,美國62%的大豆銷往中國。如果中國對美國大豆築起貿易壁壘,將重創美國大豆出口。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將使得作為全球最大大豆出口國的巴西從中受益:可以預見中國將減少從美國進口大豆,而更多地轉向巴西。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的最大供應來源就是巴西,佔進口總量的一半以上,美國大豆約佔1/3。  另外,巴西大豆含有更高的蛋白質,美國大豆的平均蛋白質含量是34.1%, 巴西大豆的平均蛋白質含量則在38%以上。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貿易摩擦提供中俄合作機遇
    【編譯/觀察者網 郭涵】 「中國中小企業應考慮將生產線轉移到俄羅斯,」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對俄羅斯媒體表示。 周二(4日),他在前往參加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前,接受了俄新社(RIA)、衛星社等俄羅斯媒體的採訪,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給中俄合作帶來機遇。 他還提到,中國正考慮增加從俄羅斯進口大豆。
  • 美國為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
    【摘要】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是在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加劇、反自由貿易社會思潮興起、對外經濟政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全球經濟治理、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以及中美雙邊經貿關係都將產生較大的負面衝擊。
  •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中美經貿摩擦的實質及其影響  此次中美經貿摩擦引起了國內外的極大關注。這場貿易摩擦的實質是什麼?中國應當怎樣破解迷局、走出困境?  被誇大的對華貿易逆差與不斷升級的中美經貿摩擦  美國認為其對華貿易存在逆差,為此美方不僅指責中國的貿易政策,還不斷做出升級貿易摩擦的做法。
  • 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美國是如何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的
    一、觸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一起是否涉嫌違反美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調查2017年8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一項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重點調查在技術轉讓領域裡中國是否可能涉嫌違反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 貿易摩擦下,這把椅子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今年一到七月份,大康的國內市場的銷售額達到了一億兩千萬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安吉的「沙發王」曹勇則告訴記者,他公司的沙發年銷售收入8.88億元,而美國是目前最大的市場, 2018年美國市場佔到中源外銷額的51%。在這次中美貿易摩擦中,經過談判,中源公司和美國的核心客戶達成了協議,加徵的25%關稅,由雙方均攤。
  • Z博士的腦洞|「貿易摩擦」中我們能做什麼
    中美雙方的貿易往來其實還是互補性大於競爭性。 新華網 圖中美「貿易戰」一觸即發,各方出謀劃策、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應該說,中美關係的複雜程度相當的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不是隨便說說的,因此,從301調查清單也能夠看出來,雙方還是盡力避開了許多己方依賴性較高的貿易項目,而雙方的貿易往來其實還是互補性大於競爭性。
  • 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提醒我們,當前必須破除哪「兩個凡是」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沸沸揚揚、不斷升級,引起全世界關注,並成為當今全球化的最大公共事件。同時,美國不斷滋事,指責中國的產業政策和貿易的種種不是,從政府的壟斷低效率到貿易不公平。2018年7月26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在日內瓦舉行年內第三次會議,美國常駐世貿組織大使謝伊拋出《中國貿易破壞性的經濟模式》,並對中國經濟模式進行指責。
  • 貿易摩擦的背後,是國運的彼此較量!萬字雄文說透中美貿易戰本質
    兩個多月過去了,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基本與本文的判斷一致,體現了作者很強的前瞻性。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關係,中美貿易摩擦涉及到法律問題、經濟貿易問題,以及中美關係的全局。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非常長期的知識積累,需要很高的專業門檻才能夠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評論。
  • 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
    美方挑起摩擦震動全球市場  2019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5月9日,美國政府宣布,自2019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5月10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2000億美中美貿易戰對聚烯烴和塑料製品影響清單商品加徵的關稅稅率由10%提高到25%。美方上述措施導致中美經貿摩擦升級。
  • 商務部:中美尚未就貿易摩擦重啟談判進行接觸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7月26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會上證實,目前中美雙方尚未就重啟談判進行接觸。自今年2月起,中美就貿易摩擦問題已先後進行了四輪磋商。5月19日,中美華盛頓磋商後曾發表聯合聲明,美方承諾不打貿易戰。但最終美方將中美共識踩於腳下,並於7月6日,決定對中國輸美340億美元商口加徵關稅,從而挑起中美貿易戰。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信息,中美貿易戰之後,中美雙方未就重啟談判進行過接觸。高峰在26日再次強調說,中方已多次表明,中美磋商的前提是講誠信守信用。
  • 因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已丟掉24.5萬個工作崗位……
    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目前已導致美國就業市場累計流失24.5萬份職位。不過,如果雙方逐步取消加徵關稅政策並推動雙邊貿易發展,那麼到2025年,將為美國帶來14.5萬份新職位。據路透社報導,該項研究由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委託牛津經濟研究院發起。
  • 中國種了5000年大豆,為什麼現在還要進口?
    幾十年後,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和出口國,遠銷日本和歐美國家。 抗日戰爭爆發前後,雖然中國大豆總產量有所下滑,但仍佔世界大豆總產量的80%以上。 也是在這期間,美國開始重視大豆生產。1954年開始,美國大豆完全趕超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產國。
  • 以創新和開放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關鍵詞】經貿摩擦 創新 開放 「一帶一路」 【中圖分類號】F741.2 【文獻標識碼】A在我國經濟由快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重要階段,創新和開放居於核心地位。美國藉口中美貿易失衡挑起的經貿摩擦,本質上是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遏制,因而,應對此次貿易摩擦的根本對策,是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增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