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

2020-12-07 人民論壇網

【摘要】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是在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加劇、反自由貿易社會思潮興起、對外經濟政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全球經濟治理、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以及中美雙邊經貿關係都將產生較大的負面衝擊。

【關鍵詞】貿易摩擦  川普  美國    【中圖分類號】F115    【文獻標識碼】A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背景

第一,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激化,反自由貿易社會思潮興起。當前經濟全球化尤其是自由貿易帶來的收益在不同國家和人群之間的分配不平衡,是世界性問題。在美國,這種收益分配不平衡與收入和財富的兩極化趨勢交織在一起,為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準備好了大量的政治資源。自由貿易的受損者群體往往很容易識別,比如在發達經濟體低附加值行業中就業的工人。而能以低廉價格生產和出口相關產品的發展中國家,往往被認為是自由貿易的主要受益者。自由貿易中的受損者可能並不佔多數,但在美國這樣的發達經濟體,這類人群尤其是傳統產業工人等低技能就業人群的地域集中度一般較強,且組織化程度較高。一旦有了確定的發洩目標,他們往往能通過集中統一的發聲和行動,發揮出巨大的政治影響力。他們試圖通過改變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來緩解自己受到的就業和收入壓力,而其主要目標就是對美國有大量出口尤其是製成品出口的發展中國家。與此同時,美國還存在右翼保守勢力,他們認為貿易逆差體現了美國國際競爭的弱勢和生產能力的頹勢,而加劇美國貿易逆差態勢的正是不公平競爭,認為美國的安全受到了威脅。

在這兩類人眼中,與美國經貿關係緊密且具有巨額貿易順差的中國,自然成了其主要的敵視對象。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數據顯示,2017年,中美貨物與服務貿易總額達7108.5億美元,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逆差總額為3756.2億美元,佔當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總額大約46%;貨物與服務貿易逆差為3371.8億美元,佔當年美國貨物與服務貿易逆差總額大約59%。中美間這種貿易結構的長期存在,加劇了前述群體的敵視情緒。

第二,美國對外經濟政策中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加強。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對政策的影響,在其對外經濟領域體現為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加強。首先,美國有著深厚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傳統。美國被認為是自由資本主義的代表、二戰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者,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卻從未真正消失過,也不缺乏推行此類政策措施的傳統和先例。每當美國經濟發展遇到問題時,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的思潮和政策總會沉渣泛起。

其次,2008年的金融危機重創了美國經濟,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發展模式受到置疑。在美國國內,自由貿易和多邊主義原則在理論和政策上都發生了動搖。歷屆美國政府在對外經濟政策上罔顧國際承諾和義務的事例屢見不鮮,且跨越共和、民主兩黨的黨派界限。比如,小布希政府和歐巴馬政府都將「購買美國貨」條款作為經濟刺激法案的組成部分,這實質就是以行政手段保證美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獲得相對於其他國家同類產品的優勢,本身就違背自由貿易原則。實際上,美國的對外經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具有從全面開放退回到有條件開放、甚至封閉的性質,表現出對商品、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在國際間流動設置各種顯性及隱形障礙的趨勢。

最後,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偏好。川普政府的貿易政策特點在美國《2018年貿易政策議程和2017年年度報告》中得到了充分和系統的體現。這份報告對前幾屆美國政府的貿易政策進行了指責,並一再強調維護國家利益和確保「為所有美國人提供更自由、更公平的貿易」的重要性。該報告將川普上臺以來的貿易政策描述為「美國貿易政策的新時代」,以「五個支柱」來概括當前美國貿易政策的目標,即支持國家安全、加強美國經濟、談判達成更好的貿易協議、執行和維護美國貿易法、改革世界貿易組織。川普政府貿易政策的一個重要偏好,是致力於以雙邊談判方式重新界定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2017年川普上任以來,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啟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重新談判以及重新修訂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並準備在英國「脫歐」後,同英國以及TPP成員或成員組重新進行貿易談判。談判的目標並不是貿易和投資的便利化、自由化,而是致力於調整貿易雙方的利得,重新界定貿易夥伴關係,視談判中的妥協、合作為損失。

第三,現行世界經濟體系尤其是多邊自由貿易體系,對美國的地緣戰略意義逐漸減弱。維護現行的多邊自由貿易體系,對美國來說曾有著重要的地緣政治意義。在冷戰結束前,美國認為,二戰後建立的國際貿易、投資和金融制度架構,在維護西方世界繁榮穩定、遏制前蘇聯影響力擴張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價值。冷戰後,這一體系則有著將前蘇聯陣營國家、新興經濟體國家納入美國主導的國際資本主義體系的戰略作用。但當前,這一思想和政策已受到懷疑、發生動搖。川普政府目前表現出的態度是,全球貿易、投資和金融體系以現行方式繼續運作並不一定符合美國的戰略利益,對將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融入這一體系所帶來的價值強烈置疑甚至是否定。

中國發展的成功使美國越來越傾向於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者,這成為影響中美經貿關係走向的一個重要的非經濟因素。美國國內近年來的對華戰略辯論,得出了一個較為廣泛的共識,即美國過去30餘年採取的對華戰略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中國已經崛起,而這種崛起是在沒有進行美國所期望的那種改革的情況下發生的。因此,美國要改變對華戰略,更多地強調競爭。

本輪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原因

第一,川普政府想把大幅度減少中美貿易逆差,作為其兌現承諾、顯示執政業績的指標。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後很快就發布了行政命令,要求美國商務部與美國貿易代表等進行協商,開展對美國貿易逆差的研究,分析造成美國貿易逆差的主要產品和國家以及鋼鐵等產品進口對國家安全的影響等。同時,川普政府成立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其任務是維護美國工人和國內製造商的利益,就促進經濟增長、減少貿易逆差、增強美國製造業和國防工業基礎向總統提供政策建議。事實上,由於川普政府的國內經濟政策是大規模減稅加上基礎設施投資的組合,這必然會帶來更大的財政赤字,可能導致美國總體貿易逆差的進一步擴大。川普政府顯然是希望通過貿易政策的調整尤其是對華貿易政策的調整來對衝這種可能性。

儘管國內外主流經濟學家的分析都表明,中美貿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美國國內的經濟結構和經濟全球化下國際分工的影響,但川普一直堅信貿易逆差的產生應歸咎於政府政策。正因為如此,川普試圖通過施壓中國政府來改變中美之間的貿易狀況。

第二,川普政府偏好以極限施壓方式推進貿易磋商,擠壓了以和緩方式達成妥協的空間。川普政府在貿易政策實踐中表現出的特點是,最大程度地利用美國貿易政策工具庫中的現有工具進行極限施壓。川普政府積極主動地尋找、利用美國國內貿易法中的各種貿易政策工具,展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各種調查。比如,根據《1974年貿易法》的第201條款和《1962年貿易法》的第232條款,對與國家安全有關的貿易進行了保障性調查。此外,還以「301條款」為依據對所謂中國涉嫌違反美國智慧財產權和強制美國企業進行技術轉讓的問題展開調查,以貿易戰的姿態提出要對500億美元的中國對美出口商品加徵關稅。

川普政府在貿易磋商中的強硬立場還與他奉行片面狹隘的對等原則有關。川普聲稱追求所謂「自由、公平、對等的貿易」。正如我國學者所指出的,川普的「對等」,強調的是絕對對等,實際上是希望通過單方面施壓,短期內快速降低美國所面臨的貿易壁壘,強制實現絕對的、消極的對等。以其邏輯,其他國家的貿易和關稅政策只有以美國為標準才是公平的,這與多邊貿易體制的理念嚴重衝突。從美國鋼鐵和鋁產品進口關稅豁免名單和條件來看,其「對等」的意圖已經超出了經濟範疇,變成了影響國際關係的工具。同時,川普不願意接受WTO有關不同國家差異化的慣例,認為WTO現有原則中有關發展中國家的界定過於隨意,認為這「損害了WTO規則的可預見性,削弱了在新的自由化協議下談判結果的確定性」,這實質上是不接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國家繼續以發展中國家身份享受合法權益。

第三,川普政府將貿易談判的範圍和目標擴大到了兩國新興技術產業發展和競爭的政策層面。川普政府對外經濟政策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改變原有稅收制度中刺激美國國內資本外流的成分,以稅收手段鼓勵資本留在國內,並吸引美國製造產業回流。與此相應的,川普政府重視國家對技術和產業的支持,試圖在數字貿易等新興領域保護和確立美國企業的競爭優勢。美國的《2018年貿易政策議程和2017年年度報告》強調對數字貿易實施「強有力的規定」、健全的監管措施和國有企業問題,其原因就在於美國看到了過去十年來電子商務的高速增長,希望將技術圈護起來,以避免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競爭威脅。川普政府和美國國會阻撓博通公司對高通公司的併購就是一個例證,其擔心博通公司會縮減高通公司在5G等關鍵領域的投資,以及若高通公司被一家新加坡公司所有,美國將無法在數字貿易領域保持競爭力與安全性。

美國的私營企業從政府對技術和產業的扶持中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益,GPS以及誕生於五角大樓的網際網路技術都是例證。但川普政府在這方面對其他國家橫加指責,以智慧財產權保護為藉口進行制裁,阻撓國際技術合作與技術轉讓,這本身就是反競爭行為。

第四,美國國內的社會和政治差誤使川普政府在採取單邊主義和極端手段推行對外經濟政策時,較少受到國內其他政治勢力的制約,這也助長了川普政府處理對華貿易摩擦問題的非理性傾向。

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的影響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和貿易國,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態勢如果得不到緩解,將會給全球經濟和兩國經濟帶來一系列負面衝擊。

從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來看,中國和美國在當前的全球價值鏈中分別處於生產國和消費國的核心位置,雙方貿易摩擦的升級可能導致當前國際分工格局的混亂,造成全球價值鏈異變甚至中斷。這對於剛走上復甦軌道的全球經濟和貿易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甚至有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和貿易復甦進程逆轉。如果中美貿易摩擦擴展開來,全球金融市場和商品市場都將受到影響,關稅水平可能因此普遍提高,負面衝擊將更廣、更深。

從全球經濟治理角度來看,川普政府處理中美貿易摩擦的方式如果延續和推廣,將對現行全球貿易體系構成極大損害。川普政府不重視多邊貿易體系下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一味地以雙邊手段處理爭端,將給未來的國際經濟合作和全球經濟治理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從這點來說,中美貿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貿易保護與自由貿易之爭。

從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以及雙邊經貿關係來看,貿易爭端升級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更是顯而易見。短期內兩國的經濟發展都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而中期和長期影響則視兩國的後續政策和經濟調整情況而定,較為複雜。

川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可能有助於部分國內產業或企業工人收入的提高,但這是以更多的其他產業及企業工人利益受損為代價的。這樣的政策迎合了在美國國內政治中有較大影響力的群體,但並不能真正解決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問題。面對美國的限制和阻撓,中國除捍衛自身的發展權益外別無選擇,貿易摩擦的處理需要做長期準備。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參考文獻】

①《美國挑起中美貿易摩擦事件回顧》,新華網,2018年4月4日。

責編/孫渴    美編/王夢雅

聲明:本文為人民論壇雜誌社原創內容,任何單位或個人轉載請回複本微信號獲得授權,轉載時務必標明來源及作者,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的雙重目的
    綜投網(www.zt5.com)05月19日訊  近一個時期以來,美國政府不僅對我國挑起貿易摩擦,還四面出擊,甚至連自己的盟友都不放過,世界經濟形勢黑雲壓城,各國人民怒目而視。  一、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的雙重目的:保護國內市場和擴大國外市場  2018年第一季度以來,美國政府已先後對比利時、哥倫比亞、泰國、加拿大、南非、烏克蘭、中國、印度、韓國、希臘、土耳其等國家進行了貿易制裁。據統計,從2008年經濟危機到2018年8月,美國政府開展的貿易幹預約1700餘次,位居全球首位。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
    美國挑起貿易戰將給美國企業和家庭帶來生產、生活成本的實際升高,就業崗位進一步減少,破壞既有的全球價值鏈,造成美國商品外部市場份額降低等嚴重後果。因此,從長期來看,美國政府頑固推行貿易霸凌政策,不僅無助於其變得「再次偉大」,反而會使企業、百姓深受其困。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
    美國挑起貿易戰將給美國企業和家庭帶來生產、生活成本的實際升高,就業崗位進一步減少,破壞既有的全球價值鏈,造成美國商品外部市場份額降低等嚴重後果。因此,從長期來看,美國政府頑固推行貿易霸凌政策,不僅無助於其變得「再次偉大」,反而會使企業、百姓深受其困。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3月22日,川普籤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 【美國四處挑起經貿摩擦】美專家:美自私做法將損害全球經濟
    美國肆意挑起中美經貿摩擦在美國國內遭到多方反對。近日,央視記者採訪了多名美國經濟專家,他們紛紛表示,貿易戰會讓全球經濟受到損害,這是美國自私的做法。韋爾利教授指出,從長遠看,美國的這個做法不但對美國自身沒有益處,對全球經濟貿易更是具有破壞性,應該儘快採取措施停止貿易戰。伊利諾伊大學斯普林菲爾德分校 經濟學教授羅伊·韋爾利:這種做法會破壞全球各國之間的貿易關係網,因為每個國家都不是在單獨生產商品,而是生產商品的部分配件,然後進口一部分配件。
  • 美國為什麼對中國加徵關稅打貿易戰目的原因 美國結果會怎樣
    新華社北京5月23日電題:對華挑起貿易戰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業內專家評析中美經貿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鄭明達、王雨蕭  進入5月,美國政府大肆揮舞加徵關稅的大棒,屢屢升級貿易摩擦。對此,中方予以堅決回應。中國不會屈從於任何外部壓力,有決心、有能力捍衛自身合法正當權益。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中國幾乎所有出口產品都受到美國技術標準和法規、產品質量認證制度、包裝要求、檢驗和檢疫規定以及環保等方面設置的限制,兩國在技術貿易領域經常出現摩擦。智慧財產權摩擦也成為中美貿易摩擦的新內容。智慧財產權、專利的外溢會影響到美國在對外貿易中的獲益。隨著中國科技實力的增強,美國在華利益涉及智慧財產權的份額日益增加。
  • 熱點辨析:清醒認識和有效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今年5月,美國一些人肆意升級中美經貿摩擦,宣布將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商品的關稅從10%提升至25%。在這場經貿摩擦中,除了加徵關稅,美國一些人還以所謂「自由市場和公平貿易」的名義對中國提出許多無理要求,威脅我國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
  • 中美貿易摩擦、「獨角獸」回A、GDP增速,經濟學家們這樣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畢陸名近一段時間來,國內外發生了不少財經大事:美國政府對華挑起貿易摩擦、中國存託憑證(CDR)即將推出,為「獨角獸」企業登陸A股創造有利條件……面對這些深刻改變著中國與世界經濟格局的大事件,國內財經大腕也各抒己見、踴躍發聲。
  • 美國發動貿易摩擦的理論之謬與實踐之誤
    但是,2017年下半年至今,美國高擎貿易保護主義、霸凌主義、單邊主義的大旗,揮舞201、232、301調查的大棒,挑起了一場針對中國的貿易戰,中國也有針對性地採取了反制措施。目前這一仍在進行當中的貿易摩擦,必定會對中美兩國乃至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帶來廣泛的影響。
  • 美挑起貿易摩擦 遭受「反作用力」 美就業崗位因貿易摩擦不斷流失
    (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欄目)美國政府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讓許多美國企業怨聲載道。由於生產成本上漲,甚至全球供應鏈中斷,不少美國企業已經陷入經營危機而不得不裁員。對於一些利潤並不豐厚,面臨財務壓力的公司,這甚至意味著生存危機。
  • 因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已丟掉24.5萬個工作崗位……
    路透社網站文章截圖美國正在為川普發起的貿易戰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目前已導致美國就業市場累計流失24.5萬份職位。不過,如果雙方逐步取消加徵關稅政策並推動雙邊貿易發展,那麼到2025年,將為美國帶來14.5萬份新職位。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5。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應更加重視中美博弈走向的複合性和複雜性。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貿易摩擦本質上來說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貿易形式。單純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就算是單方面的貿易開放也是可行的,之所以會形成針鋒相對的趨勢這中間摻雜了複雜的政治與外交的成分。如果要求貿易對等,我們對美國的電子產品也加徵關稅,就同時傷害了美國的生產者與國內的消費者,同樣是減少了社會的公共福利。當年英國啟動工業革命之後,採取的就是單邊自由貿易,單方面降低關稅,結果英國不但沒有在這樣的不對等貿易中吃虧,反而一躍成為世界霸主。所以說貿易摩擦是兩敗俱傷的行為,沒有誰能夠從中獲利。
  • 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美國是如何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的
    一、觸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一起是否涉嫌違反美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調查2017年8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一項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重點調查在技術轉讓領域裡中國是否可能涉嫌違反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 美伊疫情下再起摩擦 前駐伊大使:美國不敢真打
    疫情尚未平息,美伊摩擦再起。4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宣布,美軍將擊毀所有「騷擾」美方艦隻的伊朗快艇。當天早些時候,伊朗成功發射了首顆軍事衛星。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薩拉米。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接近100萬例,伊朗新增病例雖已連續一周少於1500例,但仍處在防控關鍵期。疫情陰影之下,兩國為何再次劍拔弩張?
  • 獨家| 貿易摩擦損失誰來承擔?哥大教授:川普用錯了我的研究!
    最新研究顯示:川普多輪關稅負擔「完全」轉嫁至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哥大教授:川普用錯了我的研究溫斯坦認為,之所以兩次研究對貿易摩擦的影響所得出的結論有所不同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川普採用的2008年的研究結論是基於更長期(1994年-2003年)的數據分析。溫斯坦解釋稱:「貿易摩擦持續的時長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定價行為。
  • 這個曾被中國吃貨拯救的美國產業又涼涼了?
    大約5年前,美國龍蝦貿易商文斯莫爾蒂拉羅開始向一些中國城市供貨,每周發貨5天,生意比進入中國市場前多了近四成。為此,他把中國市場列入長期商業規劃,還斥資數百萬美元新建了一座活龍蝦儲存倉庫。然而,新倉庫完工剛半年,美國就挑起了對華貿易摩擦,中國被迫予以反制,於去年7月開始對包括龍蝦在內的數百億美元美國輸華商品加徵關稅。
  • 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提醒我們,當前必須破除哪「兩個凡是」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沸沸揚揚、不斷升級,引起全世界關注,並成為當今全球化的最大公共事件。同時,美國不斷滋事,指責中國的產業政策和貿易的種種不是,從政府的壟斷低效率到貿易不公平。2018年7月26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在日內瓦舉行年內第三次會議,美國常駐世貿組織大使謝伊拋出《中國貿易破壞性的經濟模式》,並對中國經濟模式進行指責。
  • 商務部:中美尚未就貿易摩擦重啟談判進行接觸
    自今年2月起,中美就貿易摩擦問題已先後進行了四輪磋商。5月19日,中美華盛頓磋商後曾發表聯合聲明,美方承諾不打貿易戰。但最終美方將中美共識踩於腳下,並於7月6日,決定對中國輸美340億美元商口加徵關稅,從而挑起中美貿易戰。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信息,中美貿易戰之後,中美雙方未就重啟談判進行過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