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貿易摩擦損失誰來承擔?哥大教授:川普用錯了我的研究!

2021-01-11 第一財經

本月中旬,川普在推特上發文稱,新一輪對華加徵關稅中,84%將由中方承擔。這一結論是基於哥倫比亞大學金融和國際貿易學教授大衛溫斯坦(David Weinstein)與另外兩位學者在2008年於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網站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手稿。

為了進一步了解其中原委,第一財經記者特意採訪了溫斯坦教授,希望他能給予更加詳盡的說明。未料,溫斯坦卻稱:川普的推文結論,依據的是他2008年的研究,10年前的研究數據和結果早已無法適用於當前形勢。事實上,溫斯坦教授在對去年川普發起的多輪關稅政策進行數據歸納之後,在3月發表了新的研究結果與之前的結論有很大不同。最新研究顯示:川普多輪關稅負擔「完全」轉嫁至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

哥大教授:川普用錯了我的研究

溫斯坦認為,之所以兩次研究對貿易摩擦的影響所得出的結論有所不同是基於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川普採用的2008年的研究結論是基於更長期(1994年-2003年)的數據分析。溫斯坦解釋稱:「貿易摩擦持續的時長可能會影響到企業的定價行為。比如,若貿易摩擦再持續數年的話,中國的製造企業可能會調整其定價。」

其二,也是溫斯坦認為更重要的原因,當前美國的貿易政策充滿巨大不確定性。在沒有弄清形勢的情況下,企業不願輕易調價。

最新研究顯示:川普多輪關稅負擔「完全」轉嫁至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

事實上,溫斯坦與另外兩位學者在今年3月發表的最新論文研究顯示,在對2018年川普政府實施的包括鋼鋁關稅和對華關稅在內的多輪關稅政策進行數據分析後發現,外國出口企業並沒有在關稅面前調低產品價格,也就是說關稅負擔被全部轉嫁至了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對美國家庭造成的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達到每月14億美元,平均每個家庭每年因此增加130美元開支。

在假定2018年的多輪關稅政策尚未影響到非相關行業的情況下,美國製造業平均價格上漲一個百分點。相比之下,1990年至2018年期間,美國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平均年化增幅為2%。

溫斯坦分析稱:「從全球產業鏈的角度來看,許多美國企業面對關稅的可操作空間很窄。不少美國企業從中國進口的產品是由其在華分公司所產生的。對這些企業來說,關稅歸根到底還是由美國企業來承擔的。」

研究顯示,即便一些企業為了規避關稅而不得不進行產業鏈轉移,實際根本節省不了多少成本。事實上,考慮到這些企業多年來在中美兩地的巨大固定資產投入和全球產業鏈布局,轉移全球產業鏈只會增加成本。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供應鏈管理經理就曾於去年中旬,赴越南考察產業鏈轉移的可能性,結果無功而返。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解釋:「即使將25%的關稅納入考慮,越南工廠的報價也沒有任何優勢。當地的原材料、膠水、乃至技術人員需要從中國找。」

溫斯坦解釋:「要知道,美國企業之所以選擇中國製造,是因為中國製造可以達到價格和產品質量的最優配置。」

溫斯坦預測:加徵關稅將使得美國普通家庭每年的無謂損失增加至600美元

根據溫斯坦教授的初步測算,川普對華加徵關稅,將使得美國普通家庭每年的無謂損失從去年的130美元增加至600美元。

他進一步警告稱,關稅政策使得企業和個人投資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其所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才是美國經濟所面臨的最大風險。

溫斯坦舉例道:「如果美國企業不得不把心思花在轉移產業鏈上,比如,是不是應該搬到越南或是馬拉西亞這樣的問題上,他們就沒空考慮如何把產品做得更好、如何增加產能,這才會對經濟增長帶來更大影響。」

貿易摩擦沒有贏家,自去年初以來,最易受到影響的9種商品零售價格累計上漲了3%,除關稅本身影響以外,一些美國製造業企業也趁機加價。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教授:與多國發生貿易摩擦,川普到底想要什麼?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美國與多個國家在貿易上發生摩擦,退出多個國際協議和組織,川普想要的到底是什麼?12月7日,在成都舉行的亞信金融峰會上,美國前副國務卿理察庫珀拋出這個問題,並表示,「這個貿易戰表達的是情緒,而不是政策。」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我們跟家門口的小賣部,菜市場,計程車,淘寶、理髮店,永遠都是貿易逆差,而我們只跟自己的工作單位保持著長期的貿易順差,公司給我們發工資。這種長期存在的貿易失衡有問題嗎?當然是沒有問題的,長期來看,我們個人的收支是平衡的,具體跟誰是順差,跟誰是逆差根本不重要。對於國際貿易來說也是一樣的。
  • 美國為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
    與此同時,美國還存在右翼保守勢力,他們認為貿易逆差體現了美國國際競爭的弱勢和生產能力的頹勢,而加劇美國貿易逆差態勢的正是不公平競爭,認為美國的安全受到了威脅。在這兩類人眼中,與美國經貿關係緊密且具有巨額貿易順差的中國,自然成了其主要的敵視對象。中國是美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 耿爽:貿易戰損人害己 討論誰損失一千、誰損失八百沒有意義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公眾號(xws4_fmprc)9月14日消息,在9月14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據媒體報導,美方近日表示,中美貿易戰對美方造成的損失比中方的損失小,中方面臨的壓力比美方大。中國經濟看上去很糟糕,商業和投資正在「崩潰」。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耿爽:中方在中美經貿摩擦問題上的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4月4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我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方隨即宣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4月5日,川普稱要額外對1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4月5日WTO公布的文件顯示,日本和歐盟均以在此方面具有重大相關利益為由,要求加入美國在WTO就中國歧視性技術許可要求提出的磋商請求。
  • 美日貿易摩擦暗潮洶湧 川普訪日被批像「蛇盯著青蛙」
    美國官員此前表示,川普此次訪問是為了向世界展示「前所未有的強大美日同盟」,不過多家日美媒體和多名專家表示,兩國貿易摩擦暗潮洶湧,此次美國總統訪日是華盛頓「這條蛇」在盯著日本這個「小青蛙」。日本《每日新聞》發文提醒,在抵抗美國壓力方面,日本決不能大意。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導,川普和夫人梅拉尼婭計劃於25日下午抵達東京羽田機場。
  • 因中美貿易摩擦,美國已丟掉24.5萬個工作崗位……
    路透社網站文章截圖美國正在為川普發起的貿易戰付出沉重的經濟代價。根據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項研究,中美貿易摩擦目前已導致美國就業市場累計流失24.5萬份職位。不過,如果雙方逐步取消加徵關稅政策並推動雙邊貿易發展,那麼到2025年,將為美國帶來14.5萬份新職位。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5。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應更加重視中美博弈走向的複合性和複雜性。
  • 國際貿易摩擦形成的博弈機制及應對
    李景華.pdf【摘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研究國際貿易摩擦的形成機制將為解決爭端、預測未來全球貿易前景提供理論支撐。在國際貿易中,國家作為利益博弈的主體,考慮建立基於理性參與者的靜態博弈和基於有限理性參與者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貿易摩擦形成機制,並通過建立合作收益模型為未來發展趨勢提供理論指引。採用2017年中美實際經濟貿易數據對靜態博弈模型進行實證研究。
  • 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提醒我們,當前必須破除哪「兩個凡是」
    現在美國又悍然不顧世界經濟發展大潮流,再次動用關稅措施向中國掀起貿易戰。其效果如何呢?據美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6月份美國貿易逆差,達到了463億美元,比上個月劇增了7.3%,為4個月以來首次擴大;這個逆差數據,也是19個月來最大的數據。也就是說,現在的美國貿易逆差,比川普上臺時還要高,而且達到了最高。
  •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中美貿易摩擦結局會是什麼?
    至誠網(www.zhicheng.com)8月6日訊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宣布對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的進口關稅,其中對約340億美元商品(包括半導體和機械零部件等)已從2018年7月6日開始實施,同時對約16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徵求公眾意見。中國也立即對此作出反擊,對美國大豆、其他農產品和汽車徵收25%的進口關稅。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美國政府挑起貿易摩擦的雙重目的
    美國歷屆政府都曾對各國產品加徵高額關稅,川普政府更是於今尤烈。僅2017年以來,就對中國、加拿大、阿根廷、印尼、澳大利亞、巴西、挪威、墨西哥等諸多國家的各類產品加徵高額關稅。比如,對從加拿大進口的100-150架大型客機徵收292%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稅。此外,美國還接連單方面撕毀區域貿易協定。
  • 數據透視中美貿易摩擦:最新清單的分析
    你我這樣的消費者自然不能通過多買或是少買一些這樣的行為改變市場的價格,用經濟學的術語,我們面臨的是無窮大的供給「彈性」,或者說供給曲線是水平的。而大買家就不一樣,比如沃爾瑪這樣的大超市,就完全可以通過購買量來影響價格。這個時候,供給曲線就是斜向上的。進一步將分析擴展到國家視角也是這樣,小國不能影響世界價格,是價格的接收者,而大國則面臨斜向上的供給曲線,能夠影響世界價格。
  • 美國發動貿易摩擦的理論之謬與實踐之誤
    中美建交近40年來,中美雙邊貿易額增長達200多倍。當前,美國和中國這兩個世界第一、第二大經濟體早已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國,兩國經貿關係高度依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交融格局。研究表明,兩國關係的良好發展不僅對兩國本身,同時也對世界經濟增長舉足輕重,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後,這一良好關係對全球經濟復甦與增長起到了「動力源」與「加速器」的作用。
  • 日韓貿易摩擦一周年:矛盾難解,雙方企業很受傷
    日韓之間貿易摩擦轉眼已一年有餘,雙邊關係還好嗎?據韓媒報導,當地時間6月29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構開會討論,就日本對韓限貿措施成立爭端解決機構專家小組一事展開討論。不出意料的是,日本在當天的會議上沒有同意設置專家組。因此,根據WTO相關規定,最終決定將在7月底的第二次會議上出爐。
  • 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美國是如何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的
    一、觸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一起是否涉嫌違反美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調查2017年8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一項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重點調查在技術轉讓領域裡中國是否可能涉嫌違反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 貿易摩擦中的「摩擦」,是 Tensions 還是 Friction?
    最近中文常說的「貿易摩擦」,在英語中有兩種表達,一種是Trade Friction,另一種是Trade Tensions。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中美貿易一直在雙邊關係略為緊張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著,而貿易摩擦日益加劇和多樣化。從最初的貿易不平衡到反傾銷、反補貼再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勞工標準,中美貿易摩擦經歷了不斷演化和升級。本文擬在此背景下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現象背後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原因。
  • 貿易戰帳單來了!美企已損失七百億,美媒向民眾發出這樣一句忠告
    川普的對華新關稅即將於當地時間周日(9月1日)生效,CNBC當天給川普算了一筆帳,強調「貿易戰已經讓(美國)電子公司損失了100億美元(約合715億元人民幣),而9月1日(開始)情況將更糟」。CNBC還說,(美國)消費者的錢包將開始受到衝擊。
  • 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秘書長和振偉:貿易摩擦提供中俄合作機遇
    周二(4日),他在前往參加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前,接受了俄新社(RIA)、衛星社等俄羅斯媒體的採訪,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給中俄合作帶來機遇。 他還提到,中國正考慮增加從俄羅斯進口大豆。但因產量問題,需要實體企業去做相關的配套與投資。目前中糧集團已經在遠東建立了中糧遠東公司,中方化工企業也在洽談在俄羅斯生產並銷往歐美,「這對雙方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