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大!中美貿易摩擦、「獨角獸」回A、GDP增速,經濟學家們這樣說

2021-01-10 每日經濟新聞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畢陸名

近一段時間來,國內外發生了不少財經大事:美國政府對華挑起貿易摩擦、中國存託憑證(CDR)即將推出,為「獨角獸」企業登陸A股創造有利條件……面對這些深刻改變著中國與世界經濟格局的大事件,國內財經大腕也各抒己見、踴躍發聲。

4月1日,「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一季度峰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在北京舉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議現場注意到,此次會議大咖雲集,王忠民、劉世錦、任澤平等國內著名經濟學家齊聚一堂,系統解讀近期財經領域發生的熱點事件。

中國獨角獸企業數佔世界超50%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此外《意見》還明確,試點企業可以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對試點涉及的相關發行條件、審核程序、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及法律責任等事項做出了安排。

此前,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曾表示,今年深交所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新經濟,要對「獨角獸」企業在深交所上市開設綠色通道。

對於這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席此次會議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在現場表示,這是對以新供給為內容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的大力支持。「(獨角獸企業)可以走直接的IPO綠色通道,也可以用CDR直接上市,還可以借殼。這三個通道無疑是對新供給從金融場景角度給出的最大的支持和引領。」他解釋道。

對於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前景,王忠民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獨角獸」企業在全世界佔比很高,這將為中國未來的發展,以及在發展新供給中搶佔先機提供巨大的推動力。「我們發現,中國在新供給的產業領域當中的『獨角獸』企業佔全球『獨角獸』的50%以上。那就說明,中國企業在新供給業態中,在未上市的直接股權融資和直接投資的領域當中,已經在全球的產業業態中佔了一半。」

此外,王忠民也非常關注投資新供給企業能對社保基金的健康發展帶來哪些好處。「我高興的是,社保基金當年那麼多的以新供給為內容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下的投資,不到5年時間,如果上市的話,可不是掙幾倍的問題,可能是幾十倍的收益。」王忠民這樣說。

中國經濟正邁向中速增長

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超預期的6.9%。有不少人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已企穩反彈,將重返高增長的軌道,並回歸7%,甚至8%的高速增長。

不過,出席此次會議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則明確表示,2017年的超預期增長真正意義在於表明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穩住了」,並不表明中國經濟將回歸高增長。他指出,中國經濟目前正向中速增長平臺邁進。

據劉世錦介紹,從中國現狀和周邊國家的經驗看,有三點原因決定了中國未來將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第一是終端需求出現峰值,具體來說就是房地產、煤炭、鋼鐵等需求達到最高峰後會進入回落態勢;二是人口和勞動力的總量與結構出現變化,例如15~59歲的勞動力近年開始減少;三是資源環境約束邊界臨近。

而對於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將如何?劉世錦預測道,今年上半年,終端需求會有一個季節性的回升,不過,考慮到目前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大背景,與地方「隱形債」密切相關的基建投資的速度也有可能有所回落。與此同時,近期存貨、生產性投資可能會回升,從而形成對衝。

「總體來講,中國經濟下一步將處於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的『L型』階段,『L型』觸底就是拐這個彎,觸底以後在底邊會出現一個小的波動。」劉世錦這樣表示。

做好自己的事以應對貿易摩擦

近期,美國政府不斷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對此,不少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表示擔憂。對於這種觀點,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此次會議上回應道,不管這次是貿易摩擦,還是貿易戰,只是故事的開始,它拉開了全球經濟領導權更迭的序幕。

任澤平指出,美國對全球的貿易逆差根本原因還是出在美國身上,「(美國)向全球徵收鑄幣稅,巨額的資本金融順差必然對應巨額的貿易逆差。」美國利用金融霸權超發貨幣,換取他國資源。與此同時,美國國內高消費低儲蓄也導致投資和生產得不到提高,出現不斷依賴進口的局面,也為出現巨額貿易逆差製造條件。

記者注意到,此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也曾在一場中美經濟圓桌會上解釋稱,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在學術上被稱為「特裡芬悖論」,具體來說,要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地位,就要求經濟必須堅固穩定,但同時國家必須保持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用資本輸入來平衡國際收支,否則它的貨幣就不可能成為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國際儲備貨幣以及金融避險貨幣。

而面對美方的一系列非理性舉措,中國該如何應對?任澤平在會上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中國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化解吸收外部的衝擊。所以,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推動新的一輪改革開放。」

相關焦點

  • 自由貿易與中美貿易摩擦解讀
    比方說,美國永遠都在買中國的紡織品,同時美國又把它的電腦賣到義大利,而義大利又源源不斷的把皮具賣到中國來。如果單獨看我們中國,我們對美國永遠是貿易順差,對義大利永遠是貿易逆差,但是站在更高的全球的角度,這其實是國際之間的分工合作。各個國家專注生產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把世界的整體財富量做大,通過自由貿易,每個國家都能從中獲益。
  • 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原因探析
    中美貿易一直在雙邊關係略為緊張的情況下快速發展著,而貿易摩擦日益加劇和多樣化。從最初的貿易不平衡到反傾銷、反補貼再到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勞工標準,中美貿易摩擦經歷了不斷演化和升級。本文擬在此背景下探討中美貿易摩擦的新趨勢及現象背後的經濟、政治及社會原因。
  • 貿易摩擦下,這把椅子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
    浙江湖州大康集團的掌門人毛如佳告訴記者,我們現在的企業壓力越來越大,中美貿易摩擦我們的關稅從10%又加了15%。我們也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的利潤從哪裡來?這是一個現實而又迫切的問題。毛如佳是這樣為我們揭曉答案的:第一,要從高效的管理水平,高效的技術水平來。
  • 貿易摩擦的背後,是國運的彼此較量!萬字雄文說透中美貿易戰本質
    文:高善文  導言  2018年4月11日,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博士應清華大學時事大講堂邀請,就中美貿易摩擦的由來和前景,與該校師生進行交流。本文由他在演講基礎上整理而成。兩個多月過去了,中美貿易摩擦的走向基本與本文的判斷一致,體現了作者很強的前瞻性。  中美關係是當今世界最複雜的關係,中美貿易摩擦涉及到法律問題、經濟貿易問題,以及中美關係的全局。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領域都需要非常長期的知識積累,需要很高的專業門檻才能夠做出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評論。
  • 俄媒: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
    原標題:中美貿易摩擦「也是俄羅斯的戰爭」——俄媒如是說文章導讀俄羅斯《觀點報》網站近日刊發文章,對中美貿易摩擦背景及走向進行分析,並對俄方立場提出建議,其概要如下:1。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世界經濟最重要的事件,當前的中美博弈表明,中國的現代化趕超模式非常有效。2。美國高科技企業將資金用於回購股票而非研發的模式,將拖累美技術進步速度,削弱其競爭優勢。3。川普個人因素值得重視,川普的「非理性」背後可能是高度的現實主義。4。川普在其國內的「體制內敵人」——亦即美金融資本和政治對立力量——更希望優先維持現有秩序。
  • 如何理解中美貿易摩擦
    3月下旬以來,美國總統川普主動挑起和推動的中美貿易摩擦一度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負面效果逐漸顯現。3月22日,川普籤署備忘錄,指令有關部門對華採取投資限制措施,擬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23日,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計劃對價值30億美元的商品徵收關稅。
  • 中美貿易摩擦再次提醒我們,當前必須破除哪「兩個凡是」
    今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沸沸揚揚、不斷升級,引起全世界關注,並成為當今全球化的最大公共事件。同時,美國不斷滋事,指責中國的產業政策和貿易的種種不是,從政府的壟斷低效率到貿易不公平。2018年7月26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在日內瓦舉行年內第三次會議,美國常駐世貿組織大使謝伊拋出《中國貿易破壞性的經濟模式》,並對中國經濟模式進行指責。
  • 中美貿易戰最新進展:中美貿易摩擦結局會是什麼?
    相較於中美兩國的經濟體量,受影響的貿易總額相對較小,但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斯穆特-霍利關稅法案》實施以來涉及範圍最廣的進口保護措施。川普還準備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10%的進口關稅,甚至威脅對涉及5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美貿易摩擦將對兩國產生怎樣的影響?結局會是什麼?
  • 數據透視中美貿易摩擦:最新清單的分析
    可以說,戰略家們要了解什麼是美國的「痛點」,什麼是中國製造的真正競爭力所在,不妨深入研究下這些不在清單上的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關稅,實質上是「對國內消費者徵收的稅種」(達特茅斯學院經濟學家Douglas Irwin 語)。令人擔憂的是,「川普不確定」會給高效運轉的全球價值鏈帶來極大的困擾,並迫使企業家們在考慮全球生產布局時,在考慮效率和成本的同時不得不將政治因素考慮進來。
  • 中美貿易戰最新消息:經貿摩擦明顯升級 美頻用長臂管轄措施
    綜投網(www.zt5.com)5月24日訊  5月23日電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23日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密集回應中美經貿磋商的相關問題。談及中美能否恢復談判時,高峰表示,中方對於談判的立場始終是明確的。
  • (中美經貿摩擦專家談)「修煉內功」打好「持久戰」——專家學者...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9日舉行的「中美關係發展趨勢評估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將常態化存在。對於中國來說,關鍵在於「修煉內功」,專心做好自己的事,科學認識,沉著應對。面對美方多次背信棄義、出爾反爾,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運成認為,美方的做法是把國內的矛盾轉移到國外,把中國當作「替罪羊」,這是其一貫採取的霸權主義做法。
  •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宏觀經濟政策組合均衡發力,結構性轉型...
    他表示,今年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下降至6.0%;CPI由於豬價因素擾動漲幅擴大,10月CPI同比上漲3.8%,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5.5%。也就是說,當前經濟受到「滯脹」困擾。對外來看,中美貿易摩擦仍在進行中。許多人喜歡將中美貿易摩擦與上世紀80年代日本與美國貿易摩擦對比。
  • 美國挑起對華經貿摩擦損害兩國和全球利益——中國社會科學院中美...
    其次,貿易赤字偶一為之,固然可以增進國民福祉,但若長期化,則對經濟發展不利,因為,該國最終必須實實在在地拿出本國的真金白銀去平衡貿易赤字。然而,此處所說的負作用,對美國並不適用,因為,美國用以交換別國財富的,只是美國中央銀行的紙質憑證,甚至,用美國經濟學家L·蘭德爾·雷的說法,只是「在計算機上多敲了幾下鍵盤」,充其量只是在帳務本上增加了美國對這些國家的債務。
  • 商務部:中美尚未就貿易摩擦重啟談判進行接觸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7月26日下午,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例行新聞會上證實,目前中美雙方尚未就重啟談判進行接觸。自今年2月起,中美就貿易摩擦問題已先後進行了四輪磋商。5月19日,中美華盛頓磋商後曾發表聯合聲明,美方承諾不打貿易戰。但最終美方將中美共識踩於腳下,並於7月6日,決定對中國輸美340億美元商口加徵關稅,從而挑起中美貿易戰。據商務部近期發布的信息,中美貿易戰之後,中美雙方未就重啟談判進行過接觸。高峰在26日再次強調說,中方已多次表明,中美磋商的前提是講誠信守信用。
  • 魏少軍談五大發展方向,居龍說貿易摩擦帶來六...
    魏少軍認為,AI在未來的5-10年將迎來大爆發時刻,北京擁有全國AI資源的70%,如何在未來繼續保持這一發展趨勢需要投入更多的行動。居龍圍繞目前中國IC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的問題,為IC產業如何將危機變為轉機提供了些許思考。
  • 中美經貿摩擦,這些聲音要認真聽(2)
    遺憾的是,在中美經貿談判過程中,美方翻臉比翻書還快。往往是剛剛表態「進展順利」,隨後又無端指責中國;一會兒說要達成「重大協議」,一會兒又肆意揮舞關稅大棒。或許,美方把翻雲覆雨當成「交易的藝術」,但一定是誤判了形勢、找錯了對象。中國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大國,向來重信守諾,也從不會逆來順受。美方這種反覆無常的手法,除了自損形象,沒有任何意義。
  • 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美國是如何實施智慧財產權保護的
    一、觸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導火索:一起是否涉嫌違反美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調查2017年8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一項行政備忘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重點調查在技術轉讓領域裡中國是否可能涉嫌違反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
  • 一財首席調研:今年GDP增速預測均值8.81%,「雙循環」新格局料將...
    本月接受第一財經調研的21位經濟學家對2020年GDP增速的預測均值為2.44%,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回暖,2021年度GDP增速將遠遠高於2020年,經濟學家們的預測均值為8.81%,中位數為8.80%。物價方面,經濟學家們對2021年C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1.20%,PPI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0.93%。
  • 美國為何挑起對華貿易摩擦
    【摘要】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是在美國國內經濟和社會矛盾加劇、反自由貿易社會思潮興起、對外經濟政策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不斷加強的背景下發生的。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對全球經濟貿易增長、全球經濟治理、中美兩國經濟發展以及中美雙邊經貿關係都將產生較大的負面衝擊。
  • 以創新和開放應對中美經貿摩擦
    【摘要】中美經貿摩擦時至今日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為此,對內我國需苦練內功,以「兩創」推動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對外我國需繼續全面推進開放,沿著我國主導的「一帶一路」拓展產品市場、開創互利共贏。使創新與開放一道,內外共同發力,是我國全面應對此次摩擦的強身固本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