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每經實習記者 李可愚 記者 胡健 每經編輯 畢陸名
近一段時間來,國內外發生了不少財經大事:美國政府對華挑起貿易摩擦、中國存託憑證(CDR)即將推出,為「獨角獸」企業登陸A股創造有利條件……面對這些深刻改變著中國與世界經濟格局的大事件,國內財經大腕也各抒己見、踴躍發聲。
4月1日,「中國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一季度峰會暨貨幣金融圓桌會議」在北京舉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會議現場注意到,此次會議大咖雲集,王忠民、劉世錦、任澤平等國內著名經濟學家齊聚一堂,系統解讀近期財經領域發生的熱點事件。
中國獨角獸企業數佔世界超50%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展創新企業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試點。此外《意見》還明確,試點企業可以在境內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對試點涉及的相關發行條件、審核程序、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及法律責任等事項做出了安排。
此前,深交所總經理王建軍曾表示,今年深交所的重中之重,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新經濟,要對「獨角獸」企業在深交所上市開設綠色通道。
對於這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席此次會議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在現場表示,這是對以新供給為內容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企業的大力支持。「(獨角獸企業)可以走直接的IPO綠色通道,也可以用CDR直接上市,還可以借殼。這三個通道無疑是對新供給從金融場景角度給出的最大的支持和引領。」他解釋道。
對於中國「獨角獸」企業的前景,王忠民進一步表示,目前中國「獨角獸」企業在全世界佔比很高,這將為中國未來的發展,以及在發展新供給中搶佔先機提供巨大的推動力。「我們發現,中國在新供給的產業領域當中的『獨角獸』企業佔全球『獨角獸』的50%以上。那就說明,中國企業在新供給業態中,在未上市的直接股權融資和直接投資的領域當中,已經在全球的產業業態中佔了一半。」
此外,王忠民也非常關注投資新供給企業能對社保基金的健康發展帶來哪些好處。「我高興的是,社保基金當年那麼多的以新供給為內容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下的投資,不到5年時間,如果上市的話,可不是掙幾倍的問題,可能是幾十倍的收益。」王忠民這樣說。
中國經濟正邁向中速增長
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達到超預期的6.9%。有不少人認為,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已企穩反彈,將重返高增長的軌道,並回歸7%,甚至8%的高速增長。
不過,出席此次會議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則明確表示,2017年的超預期增長真正意義在於表明中國經濟發展已經「穩住了」,並不表明中國經濟將回歸高增長。他指出,中國經濟目前正向中速增長平臺邁進。
據劉世錦介紹,從中國現狀和周邊國家的經驗看,有三點原因決定了中國未來將從高速增長階段進入中速增長階段。第一是終端需求出現峰值,具體來說就是房地產、煤炭、鋼鐵等需求達到最高峰後會進入回落態勢;二是人口和勞動力的總量與結構出現變化,例如15~59歲的勞動力近年開始減少;三是資源環境約束邊界臨近。
而對於今年中國經濟的表現將如何?劉世錦預測道,今年上半年,終端需求會有一個季節性的回升,不過,考慮到目前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大背景,與地方「隱形債」密切相關的基建投資的速度也有可能有所回落。與此同時,近期存貨、生產性投資可能會回升,從而形成對衝。
「總體來講,中國經濟下一步將處於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的『L型』階段,『L型』觸底就是拐這個彎,觸底以後在底邊會出現一個小的波動。」劉世錦這樣表示。
做好自己的事以應對貿易摩擦
近期,美國政府不斷挑起對華貿易摩擦,對此,不少人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表示擔憂。對於這種觀點,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此次會議上回應道,不管這次是貿易摩擦,還是貿易戰,只是故事的開始,它拉開了全球經濟領導權更迭的序幕。
任澤平指出,美國對全球的貿易逆差根本原因還是出在美國身上,「(美國)向全球徵收鑄幣稅,巨額的資本金融順差必然對應巨額的貿易逆差。」美國利用金融霸權超發貨幣,換取他國資源。與此同時,美國國內高消費低儲蓄也導致投資和生產得不到提高,出現不斷依賴進口的局面,也為出現巨額貿易逆差製造條件。
記者注意到,此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也曾在一場中美經濟圓桌會上解釋稱,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在學術上被稱為「特裡芬悖論」,具體來說,要保持儲備貨幣國家的地位,就要求經濟必須堅固穩定,但同時國家必須保持貿易赤字和財政赤字,用資本輸入來平衡國際收支,否則它的貨幣就不可能成為主要的貿易結算貨幣、國際儲備貨幣以及金融避險貨幣。
而面對美方的一系列非理性舉措,中國該如何應對?任澤平在會上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中國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化解吸收外部的衝擊。所以,我們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推動新的一輪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