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也要每天去上學嗎 百度用「一堂航天課」滿足問題孩子的好奇心

2021-01-09 砍柴網

蔚藍的天空下,幾個小朋友圍坐在黃土鋪成的「操場」上,正興致勃勃地探討著關於航天的奇思妙想:「天上的星星會動嗎?」、「火星上真的有外星人嗎?」、「火星上也要每天去上學嗎?」……這是甘肅某山區一群小學生的真實對話,即使身處黃土高原的溝壑之中,他們也想要盡力爬上屋頂和大樹去「仰望星空」。

和全國各地的同齡人一樣,這群孩子對外太空有著無限的遐想和疑問,而每一個問題裡又都是對航天的嚮往和對知識的渴求。面對孩子們無窮的想像力、好奇心,百度攜手中國行星探測,通過星辰計劃,用「一堂航天課」為孩子們提供了最真實也最生動的答案。

其實,不只在「一堂航天課」裡把銀河星辰展現在孩子們眼前,百度還帶領他們參觀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並邀請他們參加百度App火星車徵名活動,讓孩子們對星空的各種幻想化作可能。

在中國烏鎮航天北鬥應用中心徐楊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走進了這堂神秘的航天課。映入他們眼帘的是璀璨的星河,一個個精美的星球模型散布在教室中,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閃爍著光芒,他們在「一堂航天課」裡了解了更多的天文航天知識。百度還聯合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北京愛太空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孩子們捐贈了大量航天書籍、助學物資等。在百度的幫助下,這些孩子們的航天夢想被點亮。

據了解,「一堂航天課」是百度星辰計劃持續關注兒童教育公益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有「1000+小小AI助教」、「一堂AI課」、「一堂安全課」等更多元化的方式,幫助更多孩子學習科學知識。

例如,百度曾聯合6家公益機構特別「培訓」了「1000+小小AI 助教」,這些「AI 助教」不僅能幫助老師完成領讀課文、出數學題、解答孩子問題等基礎的教學動作,還能跟孩子們互動,極大地提升了孩子們的專注力,並協助老師完成課堂氛圍調動的工作;在「一堂AI課」上,百度用AI 有聲繪本為小朋友送上了一堂有意義的AI科技課,尹正、張天愛等明星助陣講故事;在「一堂安全課」上,百度小桔燈將300個「安全AI助教」送到50餘所災後重建偏遠地區的學校中,並在教室裡打造安全形,幫助鄉村教師更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讓小度在家校園版成為了孩子們的守護神。

作為百度於2020年5月正式宣布啟動的一項公益計劃,「星辰計劃」的名稱源於星辰點點、聚善成光,寓意用科技點亮每個夢想。它是百度搭建的CSR(企業社會責任)技術賦能平臺,秉承可持續發展原則,技術解決社會問題的理念,藉助流量、技術、生態、資金四大能力搭建的生態能力共享平臺。此計劃將依託人工智慧技術,更全面地賦能社會公益事業。

這一次,百度星辰計劃用「一堂航天課」讓一群山裡的孩子們更好地追逐夢想,這正是「科技為更好」理念的最好實踐。在AI的幫助下,老師們的教學可以變得更便捷、更平等、更高效,孩子們也可以開拓知識面和眼界,了解無垠太空中的神秘奧義,探索更加複雜的世界。他們自己的小小星球也有了發光發熱的可能。

相關焦點

  • 歐陽自遠壓軸「下一站,火星」系列直播 百度泛知識直播展現強大活力
    不一樣的火星知識科普2020年是全球火星探測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要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大目標,這在世界航天史尚屬首例,意義重大。我們為何要實施火星探測?「天問一號」面臨哪些難題?萬顆氫彈改造火星、火星上有哪些稀缺資源、火星生命探測最新的結論是什麼……歐陽自遠院士針對網友關注的問題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生動有趣,盡顯大師風範。
  • 「下一站 火星」圓滿收官 百度直播成功打造知識直播超級新IP
    數據顯示,十期直播節目總觀看人數近4000萬,全網曝光量近50億,創下網絡科普直播累計觀看人數新高,也成為百度知識直播又一個重要IP。不一樣的火星知識科普2020年是全球火星探測年,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要一次實現「繞、落、巡」三大目標,這在世界航天史尚屬首例,意義重大。我們為何要實施火星探測?
  • 中國人為啥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絕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從宏觀上說,是因為人類的「好奇心」。人類之所以區別於其他動物,成為萬物之靈,就是因為人類有好奇心。當30多萬年前,剛從樹上下來的人猿第一次抬頭仰望星空時,對宇宙的好奇便永遠種在了我們心底。而且,從地球上探測火星,要等上26個月才有一次機會,中國人不能等,也等不起!
  • Space X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除了科學知識,我們還能教孩子什麼?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由民營太空公司完成載人航天計劃。Space X執行長埃隆.馬斯克的火星移民計劃又邁出了現實一步。世界科幻大會雨果獎得主郝景芳會同王立銘、童行學院教研團隊等多位科學家、教育學家編寫的《寫給父母的未來之術》一書中,用「打造科學力」這一章節,為家長們上了一堂內容詳實的科學教育課程。建立科學教育觀念,實踐科學啟蒙方法,你我都做的到。
  • 中國人為啥要去火星?
    emmmmmmmmm,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那麼真的就是這樣嗎今天來談談這個話題。▲中國航天的功臣:汪星人小豹1970年4月,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上天,航天專家卻並不滿足,他們提出了一個更加大膽的計劃——搞載人航天!
  • "下一站,火星"圓滿收官,百度直播成功打造知識直播超級新IP
    &34;要一次實現&34;三大目標,這在世界航天史尚屬首例,意義重大。我們為何要實施火星探測?&34;面臨哪些難題?針對大眾的好奇點,《下一站,火星》一方面圍繞火星移民、地外文明、宇宙大爆炸、暗物質、航天飛行等主題進行內容設置,同時邀請眾多專業人士作為主講嘉賓,保障直播的趣味性和科普的專業性,為大眾了解人類火星探測進程和火星知識提供了重要窗口。
  • 孩子學少兒英語真的有用嗎-去上學
    可以讓孩子去試聽一下,如果他感興趣,願意聽老師用英語講課,而且能明白老師與之互動的意思,然後老師講課以對話為主,強調個人用英語表達,就可以去上。如果老師與孩子的互動比較少,講得多是認字母,讀單詞等,這樣的英語班就不建議上了。除了上英語班,在家裡也應該創造一些英文環境,比如給孩子讀原版繪本,看原音的動畫片等等,如果家長的英文不夠好,也可以藉助APP、公眾號等完成這些任務。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我們為什麼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將天問一號送上天不只是證明我國的航天實力,還要進一步探索火星。這次天問一號共攜帶了 13 臺探測儀器,分別肩負著不同的任務。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解決物理層的問題,解決火星環境問題,包括火星大氣問題。 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也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即使移民火星,也一定是在封閉環境下有限資源條件下的生存。這就意味著火星生活不可能是非常自由的,一定是將所有人束縛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
  • 盤點2019航天大事件,這些硬核知識家長講給孩子聽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套以獨特視角滿足孩子探索太空的好奇心的科普漫畫書——「給孩子的太空書」科普漫畫系列。揭秘不為人知的航天生活,了解宇宙運轉的秘密,滿足孩子對太空的好奇心險象環生的探險故事上天,出艙,去火星,這次的冒險不一般
  • 餘姚市區家長把孩子送到農村上學!你認同讓孩子在「自然教育」中...
    在這所只有175名學生的幼兒園裡,每天有45分鐘的果蔬特色區域活動,每周一小時的植趣生態體驗活動,每季一周的果蔬收穫實踐活動,每學期一次的美食節……豐富的鄉土園本課程不僅讓不少孩子天天吵著要去上學,甚至吸引了住在寧波市區的家長,堅持要把孩子送到這裡。對此,您怎麼看?
  • 有道精品課名師李楠:曾經的航天系統工程師,現在的高中物理老師
    「系好安全帶,老司機要發車了。」這並不是哪位網紅的帶貨直播,而是出自有道精品課李楠老師的一堂《磁場中的圓周運動問題》的直播課。要吸引學生不僅需要老師有著過硬的教學知識儲備,還要在線上與學生互動,生動有趣的網課才能讓學生更願意學習。有道精品課的李楠老師便是優秀網課老師中的佼佼者,筆者有幸採訪到有道精品課李楠老師。
  • 用形上學的觀點看問題真的有那麼不堪嗎?
    百度百科對形上學的解釋是「形上學在不同的語境下的意義,分兩個方面,一個是指:以用超驗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觀或者無形世界的哲學體系,而非科學研究現實世界的現象及規律;另一個指的是:與辯證法對立的,用孤立、靜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在這裡主要討論第二種解釋,因為高中學習的形上學的概念就是這個。
  • 百度《宇宙生活指南》系列太空科普直播即將上線,約嗎?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中國火星探測工程與百度App合作:打造火星探測知識科普互動平臺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工程副總指揮、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劉繼忠,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許興利,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百度副總裁、百度 APP 總經理平曉黎等雙方領導出席了籤約儀式。
  • 上百度App看《宇宙生活指南》 聽大咖聊你不知道的太空知識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上百度App看《宇宙生活指南》聽大咖聊你不知道的太空知識
    2020年註定會在中國航天史上留下美麗的刻度: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北鬥全球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即將啟動,嫦娥五號將實施月球採樣返回任務……面對這些不一般的成就和即將開始的旅程,你做好一個合格吃瓜群眾的準備了嗎?
  • 給孩子的天文科普課:乘坐好奇號火星車,一起探索火星的奧秘吧
    別的星球上也和地球一樣,有生命體存在嗎?我們能和別的星球上的生命通話,交流信息嗎?……浩瀚的宇宙,承載了孩子無窮無盡的想像,也吸引著孩子無盡的好奇心。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這一點從他們剛出生還不能自主活動,視野只有不到15cm的時候就開始了。
  • 百度內容創作者戴博士:用好奇心激發人們的求知熱情
    在這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有一位特殊的外籍科學家——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博士。戴偉博士本名David G.除了科學家的身份,戴博士還是一位科普達人,除了常規科研項目之外,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科普工作中,經常去到全國各地的中小學校、科技館為孩子們展示「趣味實驗」,戴博士相信只有趣味的實驗才可以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利用化學實驗去形象地展現科學的魅力、傳遞知識,讓孩子們從小就對化學產生濃厚興趣,他認為,「中國化學缺的不是專業人才而是後繼者,要培養孩子們從小對化學的興趣
  • 百度這波借勢太有面兒了!
    給孩子取名字的人常常會是德高望重,或者學識淵博的人,即便是父母自己取也常會翻遍漢語詞典,以求給孩子取一個寄予美好希望的名字。 而在發射長徵4號火箭這件事情上,作為首次探測火星,大眾也更加樂於參與到這件極具裡程碑意義的事情上來,希望自己也能在中國航空史上留下一筆。
  • 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如何科學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那如何激發好奇心呢?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好奇心是興趣的起源,是創造力的開始。有個兒童教育學家曾說:「好奇心可以被父母的無知摧毀,也可以被父母的愛心培養出來。」有許多父母,常擔心孩子因為好奇心過重而遇上危險或惹上麻煩,或是自己正在做事而無暇顧及解答或不屑解答孩子的問題,慢慢的孩子的好奇行為就被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