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如何科學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2021-01-08 澎湃新聞

原創 芳芳 STEAM在線

看點 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是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很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推薦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納迪亞·梅森教授在TED上的著名演講。她通過一系列的現場操作的物理實驗,讓臺下的觀眾體會到科學研究的樂趣與神奇,也了解到激發人的探索欲望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納迪亞·梅森(Nadya Mason)是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一位著名物理學教授,她的工作重點是電子在「低維」材料(例如碳納米管和石墨烯)中的行為和相互作用方式。納迪亞·梅森教授說,獲得物理學學位最好的事情是,她可以從事有趣而刺激的職業。她非常享受自己的工作,享受研究的樂趣。

快樂地研究物理實驗的樂趣,源自於好奇心的驅使。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是納迪亞·梅森教授在TED上的一個著名的演講。她通過一系列的現場操作的物理實驗,讓臺下的觀眾觀賞到了科學研究的樂趣與神奇,激發了人探索更多科學小知識的欲望。很多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物質的特性,我們其實並不是很了解。她的實驗,真的讓人很驚奇,原來生活中有這麼多的科學小樂趣!

很遺憾的是,我們並沒有發現我們身邊的電子產品,原來有這麼多有趣的科學原理。很多時候,我們與身邊的電子科技產品是脫節的,我們對它們並不了解,也缺乏探求的欲望,更無從發現這裡面所隱藏的科技奧秘了。那如何激發好奇心呢?

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

好奇心是興趣的起源,是創造力的開始。有個兒童教育學家曾說:「好奇心可以被父母的無知摧毀,也可以被父母的愛心培養出來。」有許多父母,常擔心孩子因為好奇心過重而遇上危險或惹上麻煩,或是自己正在做事而無暇顧及解答或不屑解答孩子的問題,慢慢的孩子的好奇行為就被阻止了。

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呢?

納迪亞·梅森教授的觀點是,我們可以通過動手做實驗,和我們身邊常用的設備建立聯繫,從某種意義上讓它們重新變得更加人性化。為什麼呢?因為實驗是檢驗假設、證明事實的一個過程。這是我們運用感官、運用雙手、去連接世界、理解世界如何運行的方式,可以修復我們缺失的聯繫。

觸控螢幕工作原理的實驗

納迪亞·梅森現場做了一個實驗,用來理解觸控螢幕的工作原理。

這個實驗只需要兩塊金屬板,其中一塊板用電池通電,用電壓計測量電荷分離。當在兩塊板附近揮手的時候,會看到電壓的變化。就像用手對觸屏作出的反應一樣。同樣,再用一塊木頭和一塊金屬代替手,在兩塊金屬板之間揮動時,就會發現,當木頭揮動時,電壓沒有變化,但當金屬揮動時,變化就很明顯。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可以用手觸屏的原因。因為人體是導電的,但戴上手套就不行了,那是因為手套是不導電的。觸屏,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一個電子設備的功能,就是運用了這麼簡單的一個物理學原理。

動手做實驗有哪些好處?

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呢?

這是個人與設備的一場互動和交流。通過實驗,可以破解這項技術背後的秘密,更加直觀鮮明地看到實驗效果,可以很清晰地明白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

納迪亞·梅森教授闡述了做實驗的優勢:做實驗比拆開物品更近一步。實驗室進行檢驗,並在動手時運用批判性思維。她說她在做各種實驗時,都能掌控並理解,她所使用的物品的基本原理。

首先做實驗是在用手,這能夠改善我們的健康;做實驗時,也是在進行動手學習,這能夠增進理解與記憶,甚至能激活大腦中更多區域。因此通過實驗進行的動手思考,能夠讓我們的理解,甚至讓我們的活力,同我們的物質世界,以及我們使用的物品聯繫起來。在網上查閱信息,就沒有這樣的效果。

納迪亞·梅森教授同時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她說自己小時候並不知道物理實驗研究是做什麼的,她姐姐有一套化學實驗工具,但是從來不給她用。她自己感覺好像與世界脫了節。

但自從做了實驗之後,漸漸地就感受到:物質世界是能夠被檢驗和理解的。這時她才開始對世界的運作方式,以及自己在其中的位置,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後來通過做實驗,她開始了自己對世界的研究,開啟了自己的檢驗和理解,這時,她和世界的連接才變得完整。

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實驗物理學家,但每個人都可以動動手,多做一些小實驗。我們都是可以做到的。

帶領學生做實驗收穫的趣事

下面分享的是,她自己帶領學生做實驗的趣事。

納迪亞·梅森教授最近在輔導一些中學生,幫助他們學習磁性原理。

她給學生們發了一個磁性畫板,讓他們進行拆解。開始沒有人願意碰它。學生們接受過不要弄壞東西的教導。這讓他們早已習慣了被動地使用物品。

接著,納迪亞·梅森教授開始問他們問題。磁性畫板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哪些部位是有磁性的?你們能建立假設並進行檢驗嗎?但他們還是不願意把畫板拆開。他們其實想把畫板拿回家。直到一個小孩終於把畫板剪開,在裡面發現了很有意思的東西。

納迪亞·梅森教授現場也剪開了一個畫板。這種畫板挺容易拆開的,它裡面有一個磁鐵,還有一些粘稠的東西。在這上面動筆時,可以看見上面牽連的這些纖維。孩子們看見了之後,紛紛驚呼:太厲害了。此時,他們開始變得很興奮,全都開始撕開畫板。

一邊拆,一邊喊出他們發現的東西。這些磁性纖維是如何粘在磁性筆上的,而這就是磁性筆寫字的原理。或者說是那些粘稠的白色物質,是如何讓顆粒分離,讓人們可以寫字的。當他們離開教室時,兩個孩子轉身對納迪亞·梅森教授說,好喜歡這節課,這周末要回家做更多實驗。

看!這不就是成功地把孩子們的興趣和探索的欲望給激發出來了嘛。

也許有些家長們會感到擔憂,但這是件好事。實驗是好事,它可以讓孩子們的心靈得到滿足,實驗也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即使是最基本的磁鐵實驗,也是既簡單又複雜。我們在家裡也可以實驗一下,你可以問問自己,同樣的材料為何既能吸引也能排斥呢?

更多的實驗樂趣

比如,現在手裡拿著一塊磁鐵,如果這塊磁鐵能夠讓另一塊磁鐵旋轉,另一塊磁鐵能有什麼用處呢?或者是紙幣的實驗,磁鐵能把紙幣吸起來,這是為什麼?又有什麼用處呢?這是因為裡面藏著磁性墨水,這樣可以防止偽造假鈔。

再比如,拿著磁鐵去吸一些捏碎了的麥麩麥片,結果卻可以吸起來,真的很意外!可這也在情理之中!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麥片也是有磁性的對吧?因為它裡面含有鐵,但這對我們的健康是有益的,對吧?

再看另一個實驗,有個東西是沒有磁性的,沒法用磁鐵把它吸起來。現在給它降溫,同樣的東西,冷卻後,把它放在磁鐵上時,不知怎地它就能和磁鐵相互作用。很明顯,想要理解這個現象,需要進行更多的實驗。

事實上納迪亞·梅森教授的大部分科研生涯都在研究它,它叫做超導體。超導體,是非常複雜的一個概念。但簡單的實驗,也能讓我們更好的與世界連接。

如果現在教授說,快閃記憶體的工作原理就是旋轉小型磁鐵。那麼你就能想像出來,因為剛才已經做過這個實驗了。或者如果說磁共振成像儀器,是運用磁鐵旋轉你體內的磁性粒子。大家也已經見識過了。此時此刻,經過一系列的實驗,你已經與科技互動,並理解這些設備的科學基礎。

有時候,我們很難將更多事情加入到生活裡。尤其是實驗,但這是一場值得嘗試的挑戰。思考某件物品的工作原理,然後把它拆開進行檢驗。通過操控某件物品,向自己證明某條物理原則。這樣的實驗方法,可以讓人回歸到科技之中,會對你能建立的聯繫感到驚喜。

老師和家長如何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在學習成長中,孩子的好奇心越多,專注力就越出色,學習的主動性越強,越有可能成功。

在對學習產生好奇心之前,孩子都會對他身邊幾乎一切的事物都充滿好奇心,然而,家長往往會忽視或者壓制孩子以探索求知為目的的好奇心。比如孩子喜歡玩水、玩沙子、玩泥巴、愛走坑坑窪窪的小路……

孩子這些「獨特」的愛好,在家長眼裡卻是一種「錯誤」。久而久之,孩子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沒有了興趣,好奇心的缺失也會導致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學習,與父母產生對立。

因此,家長、老師要善待孩子的「為什麼」,把孩子的好奇心轉移到學習上,轉移到對未知的知識奧秘探究當中。

允許孩子多提問,耐心對待。對於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家長首先要表示肯定,讚揚孩子主動提問的做法,「不知道」「你長大了自然就知道」等諸如此類的話千萬不要對孩子說。對於容易回答的提問,家長要及時作出回答;對於確實不易作答的問題,家長可以陪伴與引導孩子共同搜集資料,找尋答案。最重要的是做到有耐心,因為這個過程正是孩子形成與建立自己認知的階段。

創造環境,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經常對身邊的情境、物品等產生好奇心,因此家庭環境會成為孩子好奇心不斷發展和培養的學習場所。家長首先需要排除家庭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再添置一些孩子有興趣的材料和用具,讓孩子放手去探索。

允許犯錯,學會觀察和思考。在孩子因好奇心驅動的探索過程當中,難免會犯下一些錯誤,家長不能著急去批評指責,這樣會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且,犯錯反而會讓孩子產生更多的好奇心,產生刨根問底的鑽研精神,進一步增強孩子的觀察力和思考力。

親近大自然,激發好奇心的最好「舞臺」。小溪裡的蝌蚪、落葉的變化……大千世界,在孩子的眼中都是一個個未解之謎,孩子的好奇心會越來越強烈,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善於發現、勤於思考與探索的習慣。與日俱增的好奇心,正在鼓勵孩子對大千世界的主動學習與興趣探索,提升孩子的認知程度和水平,增強孩子探尋事物真相的本領。

(聲明:除STEAM在線原創文章外,STEAM在線分享和轉載的文章皆為促進STEAM教育在中國的傳播,僅做學習交流,非商業用途,都會註明來源,如文章、照片的原作者有異議,請聯繫後臺快速處理或刪除,謝謝支持。)

原標題:《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如何科學地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STEAM教育觀點: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談如何科學激發好奇心?
    看點 :如何科學地激發好奇心,是很多老師和家長都很關注的問題。今天我們推薦伊利諾伊大學物理學教授納迪亞·梅森教授在TED上的著名演講。她通過一系列的現場操作的物理實驗,讓臺下的觀眾體會到科學研究的樂趣與神奇,也了解到激發人的探索欲望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日本父母如何鍛鍊孩子的左右腦思維?
    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日本父母如何鍛鍊孩子的左右腦思維?,日本父母如何鍛鍊孩子的左右腦思維?其實「科學」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遙遠,它就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學習科學,更多是為了激發並保護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但書本上歸納出來的知識點,大部分都比較枯燥,很少有孩子能足夠耐心地看完,如果只是死記硬背,沒辦法融會貫通,變成思維方式。即使真的能解決問題,也只能按部就班,很少會有創新,這種僵化的思維方式,是學習科學最忌諱的。
  • 「洋教授」戴偉博士:用好奇心激發人們的求知熱情
    在這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有一位特殊的外籍科學家——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博士。  戴偉博士本名David G. Evans,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1996年,他來到中國,在北京化工大學和段雪院士進行合作研究,2002年在北京化工大學擔任特聘教授至今,同時他也是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與學術委員會會員。
  • 好奇心激發創造力——解碼2018菠蘿科學獎項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可持續發展專家陳炳光和他的合作者,為「宅」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提供了理論支持,獲得了菠蘿科學獎「物理獎」。「使用髒紙幣買菜時,商販偷斤短兩的情況更為嚴重。」在菜市場同一攤位分別用乾淨紙幣和髒紙幣買菜,並統計蔬菜重量後,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周欣悅觀察到了這樣的現象。
  • 小小溶解實驗激發孩子好奇心
    白糖不見了,黃豆還在小小溶解實驗激發孩子好奇心解百科學夏令營第三期磁鐵實驗開始報名□趙麗 本報記者 祝萍「什麼是溶解?」「為啥白糖進水裡,一會兒就不見了?」「把MM豆巧克力放進水裡,攪拌一下,它會消失嗎?」
  • 百度內容創作者戴博士:用好奇心激發人們的求知熱情
    在這場特殊的科學家座談會上,有一位特殊的外籍科學家——北京化工大學特聘教授戴偉博士。戴偉博士本名David G.Evans,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1996年,戴偉博士來到中國,在北京化工大學和段雪院士進行合作研究,2002年在北京化工大學擔任特聘教授至今,同時戴偉博士也是化工資源有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與學術委員會會員,2005年戴偉博士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2016年,戴偉博士榮獲「科普中國特別貢獻者」榮譽稱號。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
  • 諾貝爾獎獲得者談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
    不知道其他的家長是否也有過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如何培養孩子的科學興趣呢?如果您也是一位束手無策的家長,這篇文章就很適合您,當然,即使您有很好的方法,那麼了解一下世界大佬們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的,也一定會讓您有所收穫。下面小編搜集了著名企業家扎克伯格、諾貝爾獎獲得者費曼、著名科學家加來道雄培養孩子或自己成長的方法和故事,以供參考。如有不足之處,也請多多提出寶貴的意見,我們會繼續努力和改進。
  •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韓家煒訪問自動化所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教授韓家煒訪問自動化所 2015-07-27 自動化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韓家煒現為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計算機系教授,ACM會士和IEEE會士,被稱為「數據挖掘第一人」。他在數據挖掘領域有重要的學術影響力,發表論文600餘篇,出版多部專著。曾擔任國際知名會議KDD、SDM和ICDM程序委員會主席,創辦了學術期刊ACM TKDD並擔任主編。
  • 孩子的好奇心是激發潛能的源泉,父母別輕易將它扼殺
    但是如何利用好孩子的好奇心,對其進行正向引導很重要。孩子的創造力就來源於強大的好奇心,耳熟能詳的牛頓就是因為對蘋果的好奇,才發現了萬有引力。 但如果好奇心運用不當,可能就會出現負面作用。曾就有一個新聞爆出,浙江杭州的一個九歲小女孩,因為好奇誤食了家裡的滅蟲劑被送進了醫院。還好送去及時,孩子沒有出現大問題,身體逐漸康復。
  • 好奇心驅使人類從鑽木取火到火箭升空,但人類為什麼有好奇心呢?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語言與交際發展講師凱薩琳•特沃米稱,雖然確定一個定義很棘手,但「人們普遍認為,這是一些收集信息的手段。」。心理學家們也同意好奇心不是滿足一個緊迫的需要,比如飢餓或口渴;相反,好奇心是內在的動機。
  • 你的孩子要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需要這兩步
    「我希望交給孩子一種好奇心,世界上有很多東西都不是顯而易見的,我希望她能夠自己去探索,從小建立科學思維。」這本書巧妙地將奇妙的生活現象與嚴謹的科學知識聯繫在了一起,孩子一邊讀故事,一邊學知識,學起來絲毫不費力氣,還趣味十足。
  • 菠蘿科學獎,科學需要好奇心
    作者:張田勘10月18日晚,第九屆菠蘿科學獎在浙江溫州醫科大學開獎。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英國倫敦、美國加州等地的9位科學家和充滿好奇心人士分別獲得菠蘿科學獎的物理學、生物、數學和心理學等獎項。人稱「保定愛迪生」的青年發明家「手工耿」耿帥獲得了菠蘿科學獎的發明獎,其獲獎理由是:對當代生活的深刻理解,重新解釋了人與人、人與物質的關係。
  • 騰訊科學小會攜手中科館科普大篷車 點燃鄉村青少年的好奇心
    在雲南省硯山一中,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高級工程師高衡教授圍繞著我國科技進步作了主題講座,幽默詼諧的演講方式贏得了陣陣掌聲。四川省恩陽中學的同學們迎來了四川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龔敏教授、中核集團工程技術專家王文華、德陽旌陽區青少年編程導師江偉,三位專家熱情地為同學們講解各自研究領域的發展,勉勵同學們要學好基礎學科,為以後的科學理想打好根基。
  • 科學不等於數理化——如何讓孩子感受到科學之美
    對孩子進行教育,包括科學教育,最核心的內容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和激發孩子的熱情。所有的方法也好,理念也罷,都是為這兩點服務的。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成為終生學習者,對未知的問題總是保持好奇,同時對喜愛的東西能夠有非常大的熱情,大到足以支持孩子克服在追尋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 豆瓣9.1,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的兒童讀物,這本書不可錯過
    同事有點焦慮,考慮要不要讓孩子以後學文科。和幾位任課老師深入交流後,地理老師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你女兒從小熱愛閱讀,但是唯獨科普讀物和通識讀物讀少了。」同事對於自己在孩子小學階段沒有及時引導,真的有點後悔。小學階段,是重要的科學啟蒙階段,千萬不能錯過。
  • 一分鐘了解世界名校——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公立研究型大學,該校是美國「十大聯盟(Big Ten)」創始成員,美國大學協會(AAU)成員,被譽為「公立常春藤」,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及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並稱「美國公立大學三巨頭」。該校一直致力於卓越的研究、教學和公眾參與,取得了很多獎項榮譽。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探究
    我們常常看到,孩子們對於探索周圍的世界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當他們的好奇心被激起時,科學探索隨時隨地都會發生:浮在水面上的空瓶子、樹下忙碌的螞蟻、春天裡冒出的嫩芽等等,都可以使孩子獲得樸素的科學概念。如果我們能敏銳地抓住這些時刻,通過提供更多的材料和適當的引導,幫助他們把新發現和已有知識聯繫起來,引導他們進入更深入的探索和思考,那就會大大拓展孩子的科學探究活動,支持孩子的好奇心,促進科學思維的發展。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探究呢?1、提供能激發孩子好奇心的探究環境和材料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必須與物質環境和材料相互作用才能得以激發。
  • 「點亮」未來科學家的好奇心——「洋教授」戴偉的中國科普之旅
    新華社記者 魏夢佳 攝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 年過花甲的英國教授戴偉不曾想到,幾十年前對中國的「好奇心」吸引他定居北京,如今他又將各類化學知識轉化為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科學實驗,「點亮」成千上萬個中國孩子的好奇心。24年間,他在中國經歷了一場奇幻的科普之旅。「在來中國之前,我就通過中國駐英國大使館訂閱《北京周報》,了解中國發生的點點滴滴。
  • 好奇科學實驗室首播:帶著你的好奇心走進科學家戴偉的神奇實驗
    北京化工大學特聘英籍教授戴偉,正是7位科學家代表之一,他本名David G. Evans,已經在中國工作了23年。除了科學家的身份,戴偉教授還是一個科普達人,他喜歡做科學實驗,用神奇的化學實驗展示科學的魅力和傳遞知識。2019年,戴偉教授入駐了百度百家號,通過一個個短視頻,把他的神奇實驗帶給了廣大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