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股價回撤超30%的股票達2655隻,成長股正在醞釀大機會!

2021-01-09 網易

  成長股部分,逐步開始醞釀大機會

  今年市場分化非常嚴重,7月開始的個股普遍調整,既給我們當前帶來煎熬,也給我們未來投資帶來機會。

  1、全年漲指數不漲個股

  雖然截至目前今年上證指數上漲10.3%,深證綜指上漲31%,創業板綜上漲43%,目前兩市共計有A股4100多隻,如果拋開最近兩年上市新股(由於新股上市大多直接連續一字板),共計還有3500多隻。

  通過軟體數據統計,這裡面有1800多隻今年處於上漲正收益,有1600多隻今年下跌負收益。如果把它們按平均中位數算,今年A股中位數平均漲幅只有1.5%,從數據統計結果看,很多股友說今年賺指數沒賺錢是普遍現象,所以不要悲傷了,你並不孤單。

  2、權重賽道負責扛指數,多數個股負責大幅調整

  為什麼賺指數不賺錢的現象呢,並不是因為很多股今年沒漲,而是7月以來很多個股從高點回調下跌超過30%、40%,甚至50%還多。而指數卻沒有跌的原因是權重「核心賽道」一路向北撐場面。

  

  

  雖然看上去指數並沒有大的回調下跌,但我們通過以上統計數據,很多個股從高點回落不小,今年從高點最大回撤40%以上的達到1327隻,最大回撤30%以上的達到2655隻。

  打開以上這些板塊裡市值最大的一些公司走勢圖就可以看出,這些被「抱團」的權重「賽道」股大多數都是持續上漲。由於它們的市值權重很大,因此它們的上漲足以抵消大多數個股的下跌,所以指數看上去7月至今一直盤整,並沒有怎麼跌,而個股跌幅卻很大。

  3、抱團「賽道」股的泡沫終將破滅

  現在市場普遍的輿論聲音認為,只要「賽道」好,不看估值。但事實是否真的可以不看估值呢?顯然不是。這種口號就跟15年炒創業板股說看估值就輸在起跑線一個道理,大家都在踹在明白裝糊塗,認為有更傻的人會以更高的價接盤而已。

  

  

  美股在1970年代,機構抱團「漂亮50」賽道,跟我們當前抱團「賽道」是一模一樣。1970年到1972年的時候,漂亮50的抱團股估值都到了所謂的市夢率,參見上圖,寶麗來達到了90倍市盈率,麥當勞85倍,迪斯尼82倍,這些。1973年開始抱團開始崩盤,很多高估值的漂亮賽道股在下跌慘重,估值跌回到15-25倍市盈率區間。

  我們這次抱團「賽道」會破滅崩潰嗎?答案是肯定的,即便賽道再好,估值動輒百倍市盈率,匹配增速看性價比顯然是無法長期支撐的。所以賽道崩潰只是遲早的問題,索羅斯有一個經典的總結是:當預期和現實差距太大時,價格就會朝著相反方向修正反轉。

  

  4、機會是跌出來的,調整充分的成長股正在醞釀機會

  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隨著本輪很多個股的回調下跌,這裡面有確實本來就該跌的基本面經營惡化垃圾股,也有經營長期穩定較好增長的優質成長股。

  對於那些基本面差,經營業績持續下滑而無改善跡象的垃圾股,即便跌得再多,我們也不要去參與。

  但在這些下跌的中間,一定也有被錯殺的金子,這些部分估值已經跌到2018年底的歷史最低估值水平,很多業績增長較好公司估值跌到只有十多倍到二十多倍市盈率,而同時這些公司依舊保持穩定較快增長,各項財務數據經營狀況良好,未來業績有持續向好增長的公司,就成為我們挖掘的重點,這些裡面會蘊藏著巨大機會。

  歷史上這種在雪堆裡藏金子的事我遇到過很多次,拿最近的一兩次舉例,2019年4月至8月的調整中,我們挖掘並參與了凱普生物、江山歐派等,並在後期上漲時獲得了較好收穫。再比如2020年3月的上機數控、錦浪科技等,都曾出現大幅下跌,但在後期被我們挖掘出來,為我們後來帶來回報。(以上涉及個股僅是自己投資經歷舉例,並不推薦它們,且本人目前已不持有它們,未來三個交易日也沒有再買賣它們的計劃,請注意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客觀的看,本次下跌一方面下跌確實給我們帶來痛苦,另一方面這次下跌也給我們帶來了未來的投資機會。我們需要去雪堆裡,把它們挖出來,給它們多一點時間,待到春暖花開,豐收的時節自然會來。

  那麼有哪些特徵的公司,是我們認為被雪藏的優質公司呢?

  ①公司歷史業績增長穩定較快。業績持續增長是成長股的根基,失去業績增長的公司就失去了成長的靈魂。所以業績必須要有兩位數以上的較快增長,並且最好歷史上持續多年,且未來可大概率繼續增長。

  ②公司經營現金流較好。賣出東西能拿到手裡的錢才是真金白銀,有些公司快速擴展期到處需要錢擴張可以理解,現金流含量適當放鬆點也可以,但拋開季節因素現金流全年至少多年要為正。試想一個公司連續多年沒有真金白銀進帳,那公司未來怎麼持續經營。

  ③估值要與業績增速相匹配,PEG最好小於1。投資講究性價比,巴菲特說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公司。透支未來很多年,給很高溢價是不可取的,巴菲特說以合理的價格買入優質的公司。在這裡需要注意,就是用PEG時,要考慮上市公司業績增速的可持續性,如果沒有持續性的不適用PEG估值法。

  ④業績最好有加速預期和跡象。如果我們挖到一隻被雪藏的成長潛力股,此時估值不是很高,同時業績具有加速增長潛力,那麼是最好的品種,會迎來戴維斯雙擊。如何去尋找,比如公司具有較強銷售潛力的新產品、新產能即將投放,公司所處行業開始向好發展,就像去年精裝房和今年光伏一樣。

  ⑤公司所處行業不是夕陽行業。公司產品和所處行業一定要是未來幾年甚至十年社會仍然有需求的產品和行業,不能是產品賣了今年沒明年或者明年人們可以不需要的行業,當汽車發明後,要有敏銳和勇氣放棄馬車。

  ⑥年底要謹防商譽較大的計提。對於符合上麵條件的潛力成長股,還要注意看有沒有巨大的商譽減值可能,因為每年底都要對商譽進行壓力測試,那些高溢價併購的公司跟高溢價買股類似,絕大部分最終都會進行商譽計提(殺估值),所以商譽過高,應收帳款和存貨增長不正常的公司,還是要排除掉。

  5、不利因素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判斷預期和現實差距太大的賽道抱團股遲早會潰散,而一些大幅調整後處於低位的部分具有優質特徵的潛力成長股遲早也會上漲。但是,我們無法具體確定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產生逆轉。

  另外就是,賽道股抱團是不可永遠持續的,那麼當前指數由於權重賽道股支撐,並沒有調整,後面賽道股跌造成的情況可能兩種。一種是賽道潰散後,資金湧向那些低位低估的成長股,那就可能部分已經前期調整充分的低估成長獨立於大盤,不受大盤下跌影響。另一種可能就是,當賽道股崩潰時,資金湧出市場,造成指數下跌和低估成長股一起下跌,這時這些低估成長股就可能會產生最後一跌,才產生翻倍行情的低估成長股真正底部。

  考慮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出現,我認為應該先買入部分倉位符合上麵條件被錯殺的優質低估成長股,但是不要孤注一擲滿倉,留部分倉位等待賽道潰散和指數調整後,再加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深度回訪富國基金李元博:成長股投資中的「翻石頭人」
    我們看到,2017年一些業績高增長的價值股,取得了很好的超額收益,回撤也特別小。但是在2013和2014年,這些價值股盈利增長也不錯,但是股價表現就很差。所以好的投資,要把握當下的經濟大時代,在時代的浪潮中做投資。我希望在任何宏觀經濟背景下,都能把投資做好,找到當下比較好的投資賽道。所以我不會給自己貼行業標籤,只看某幾個細分領域。
  • 大數據揭秘 這個特徵下股票大概率反彈 兩大因素...
    來源:數據寶哪類股票才是股市大贏家?近期順鑫農業、伊利股份等股票的股價頻頻創新高,不少投資者卻未能把握住行情。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短期獲利落袋為安,二是無法忍受下跌的煎熬期,索性割肉離場。僅2018年、2019年有個股最大跌幅超過90%,其中2018年1隻,2019年3隻,且都屬於績差股。最大跌幅位於30%至50%的股票數量佔比較高從以上分析結果看出,歷年A股自最高點跌才來基本上都有腰斬股,但是究竟最大跌幅在什麼範圍內,反彈的概率較大?
  • 消費基金經理為何買入科技成長股?
    近期部分公司已經出現邏輯變化跡象,其中「新老」軍工分化,擁抱「新」軍工成長股的行業修復過程尤其強烈。  風險提示:中美摩擦升級、美國二次疫情封城、金融監管、反壟斷監管。  報告正文  1、消費基金經理為何買入科技成長股?
  • 被嚴重低估的新能源車概念股:與華為深度合作,股價僅6元
    點評熱點,分析市場機會。歡迎點擊關注,您的肯定,是我堅持每日分享文章最大的動力,感謝閱讀與支持! 近期在大金融主導下,大盤在昨天再創年內新高,上升空間打開。今日再收一星,屬線上星性質,後市一陽包雙星或多星概率較大。
  • 如何進行股價定位 股票定位時要注意什麼
    股價是指股票的交易價格,與股票的價值是相對的概念,股票價格的真實含義是企業資產的價值。那如何進行股價定位呢?關於如何進行股價定位,接下來說一下如何進行股價定位的技巧。如何進行股價定位好公司並不一定是好股票,因為股票是有價格的,再好的公司只要股價高了就不再是好股票了,所以即使找到一些具有跳躍性增長特性的成長股的時候也需要為其進行定位
  • 如何成為超級成長股「捕獲者」?來看特斯拉...
    上圖就是柏基在2004年3月1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間,收益排名前十的股票和收益排名後十的股票收益率資產定價模型的假設是一家公司的期望回報和風險可以反映在當前的股價上,而當前的股價是由完全理性投資人給出的。 在資產定價模型中,風險被定義為股價的歷史波動,而一隻股票與另一隻股票的相關性可以通過歷史數據得出。資產定價模型漏掉了真正值得關注的事情—公司在現實世界中的變化和其適應性。
  • 資金扎堆炒小股票 77隻情人股「小鬼當家」
    估值與市值的雙重標準下,我們得到了77隻「情人股」,而又再根據各自的行業特徵、在行業中的地位、公司基本面業績、股價的趨勢等進行綜合判斷,便有了本期的這18隻精悍的股票。  船小好掉頭,便是目前它們最好的優勢。  在這撲朔迷離的8月,這些股票最值得珍惜。
  • 被做空12次,大牛股股價創新高后下跌30%,市值蒸發超400...
    今年以來,經歷多輪做空的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跟誰學近期股價屢創新高,繼周四大漲15.59%後,周五早盤一度上漲8%,股價創下141.77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年內最高累計漲548%。周五,做空機構香櫞資本宣布建立了跟誰學的空頭倉位,稱跟誰學進行了「證券欺詐」,跟誰學股價隨即跳水,股價自最高點一度下跌30%,收盤跌18.82%,公司股價一日蒸發59億美元,也就是411億元人民幣。
  • 當前股價的「黑白兩級」,高價股沒有天空,低價股是個無底洞
    A股股價「兩極分化」的市場生態正在逐漸形成今日臨近午盤,高價股紛紛走強,貴州茅臺、長春高新、卓勝微、聖邦股份、邁瑞醫療等集體創下新高。數據顯示,剔除近期上市的新股以及科創板個股,今日有14隻個股股價盤中創歷史新高,其中7隻是百元股,佔比50%。另外,從行業屬性上看,14隻個股大多是大消費股和科技股,其中生物醫藥7隻,電子半導體4隻,食品飲料2隻,家用輕工1隻。
  • 這隻地方銀行罕見...
    關注函顯示,2020年11月30日,卓勝微對外披露《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公司層面業績考核指標為後續年度營業收入均值較2019年營業收入的增長率。首次授予部分的第一個歸屬期業績考核指標為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不低於65%、55%,則激勵對象分別按100%、80%獲取股份。
  • 這些個股近期籌碼快速集中!
    這些個股近期籌碼快速集中!】本周,市場行情跌宕起伏,各方籌碼頻繁交換。哪些個股正在被大資金吸籌,有望迎來行情?作為預測股價變化的重要參考,近期股東戶數變化數據可見端倪。哪些個股正在被大資金吸籌,有望迎來行情?作為預測股價變化的重要參考,近期股東戶數變化數據可見端倪。
  • 兩大宇宙級龍頭齊衝漲停 漲價題材第二波要來?
    自上證指數5月11日見階段底部以來,以周期股為首的漲價題材遍地開花,大的行業從煤炭、鋼鐵、有色、化工等強周期行業,小到維生素、草甘膦、鈦白粉等概念板塊,都有非常亮眼的表現。  這一波長達3個多月的周期行情,直到上周五才有點波折,當日26隻周期股跌停,逾百股跌超5%。
  • 40多家機構扎堆推薦股票僅5隻 茅臺五糧液等翻倍 只有它逆市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獲越多機構評級的股票,股價表現似乎也越好。數據寶統計顯示,40家以上機構評級個股年內平均上漲超80%;30至39家機構評級股票年內平均漲幅接近55%;20至29家機構評級股票年內平均漲幅不到42%;10至20家機構評級股票年內平均漲幅接近42%。
  • A股股價分布呈現紡錘體 在低價股中尋求交投活躍品種
    投資者在布局時講究的是跟好主線,在低價股中尋求交投活躍,符合供給側改革以及基建加碼邏輯的品種;在高價股中規避次新股,關注具有穩定盈利的大消費股。  滬綜指迎來三連陽  近期美股、港股繼續上演新高秀,A股雖未能如此強勢,但回暖跡象愈發明顯。
  • 特斯拉未來股價還會讓你懷疑人生
    在前文《令人意外的汽車數據》裡我提到,未來新能源的投資機會大小,歐洲市場很重要,我們就來說一說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2018年的歐盟立法,將乘用車碳排放標準於2021年底降至95g/km,其中2020年95%銷售新車降至95g/km水平,2025年降至80.8g/km,2030年進一步降至59.4g/km,未達排放標準的廠商將面臨巨額的罰款。
  • 該股近期股價變動了解一下!
    我們一起來回顧下英特爾近期的股價表現吧~今日收盤迴顧美東時間2021年1月14日,英特爾開盤報價58.45美元,收盤於59.25美元,相比上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56.95美元,大漲4.04%。當日最高價60.14美元,最低達57.84美元,成交量7463.46萬手,總市值2428.07億美元。
  • 44隻股價翻番牛股呈現兩大特徵 12隻非銀金融股或走在「翻倍路」上
    摘要 【44隻股價翻番牛股呈現兩大特徵 12隻非銀金融股或走在「翻倍路」上】《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數據統計發現,滬深兩市共有44隻個股年內股價實現翻倍(剔除年內上市的次新股),人民網、中信建投、大智慧、東方通信、順灝股份、領益智造、國風塑業、全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