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後澳洲東部考拉將滅絕,專家剖析原因,人類難辭其咎
旅遊,是現代人的一種娛樂消遣方式,倖幸苦苦工作了好長的一段時間,好不容易迎來一個假期,當然要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去,放鬆自我。選擇旅遊地是一個技術活,需要做大量的前期調查和籌備,假如某一天你選擇前往澳大利亞洲旅遊,目的是為了什麼呢?肯定少不了去看考拉吧。
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生物,其學名為樹袋熊,又名無尾熊、樹熊。千萬別看它的名字中帶有「熊」字就以為是熊科生物了,其實考拉屬於有袋目物種。
在很多人的眼裡,考拉是自然界中的「大懶蟲」,幾乎整天抱著樹幹呼呼大睡,無論外界電閃雷鳴,都無法將之從美夢中拉出來。考拉為什麼如此嗜睡?有人說這與它的進食習慣有關。眾所周知,考拉喜歡吃桉樹葉,而桉樹葉是帶有毒性的,從而使得考拉出現了微中毒現象,整天暈暈沉沉的,處於睡眠狀態。
真相真的是如此嗎?並不是的,在長期進化的過程中,考拉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新陳代謝機制:吃營養價值低的食物,同時減少運動來降低體能的消耗。考拉的生活習性也證實了這一點,它可以劃分為夜行性生物,晝伏夜出,主要是因為白天氣溫高容易消耗體內的能量和水分。
世事難料,或許再過幾十年,我們就再也無法看見考拉這種可愛的生物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2020年7月1日,根據外媒報導,有一份報告指出,澳洲東部的考拉很有可能在2050年徹底滅絕。這一消息引起了國際各界人士的高度關注。
2019年下半年,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澳洲出現了一場重大山火事故,持續了5個月時間。根據災情報告顯示,至少有10億隻生物死亡,其中便包括2萬隻考拉。除此之外,在利益的誘惑下,人類不斷地破壞自然界、挖取資源,有意無意地毀掉了考拉的家園。另外,受到氣溫變暖和乾旱等因素的影響,考拉甚至出現了脫水等症狀。
以上種種因素,是導致考拉走向滅亡之路的重要原因。自從進入工業文明以來,人類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界也有著明顯的變動,本來屬於動物的家園被人類無情的踐踏破壞。可以這樣說,生物滅絕事件,人類需要背負極大的責任。
長江白鱘、恐鳥、西袋狸等等,一個個慘重的教訓擺在人們的面前,這是警告。曾經朝夕相對、陪伴已久的生物,第二天醒來,發現它們徹底滅絕了,這是多麼大的反差。類似的事件正在不斷地在我們身邊上演,如何才能抑制此類狀況的發生,需要作進一步的思考。
生物滅絕是一個悲傷的情況,它包含了太多的悲哀、意外和必然,在生物進化這一道路上,也許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也不能加快它的進程,不然的話必定會造成可怕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