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只能再活30年!大火加速了它們的滅絕,這次或無法解救
根據《埃菲社》的報導來看,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的考拉可能於2050年滅絕。換句話來說,澳大利亞東部的考拉僅能在地球生存30年左右。該報導除了說明考拉的生存危機,也意在呼籲人們增強環保意識。
你對考拉知多少?
說到考拉,大家想起的或許是它們毛茸茸的外表,或許是嗜睡的習性。根據百度百科的資料來看,考拉,又名「樹袋熊」,它們是世界上最能睡的動物,它們一天能睡18小時。另外,考拉也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它們在澳大利亞的地位好比熊貓在中國的地位。
從外表上來看,考拉總是給人憨厚、可愛的感覺,它們擁有灰白色的毛髮,清澈水靈的眼睛,還有嬌小可愛的嘴,與小熊有幾分相似。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考拉並不是熊科動物,從類屬上來看,它們屬於有袋目,而熊科動物屬於食肉目。從生活習性來看,考拉最突出的特點是不愛喝水,它的英文名「Koala bear」即相當於「no drink」,意為「不喝水」。另外,考拉對食物也很挑剔。
考拉生存現狀如何?
前文提到,考拉是澳大利亞的國寶,按理說,它們應該備受尊重與保護,為何會瀕臨滅絕呢?而且還是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的考拉麵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
資料顯示,考拉雖為澳大利亞國寶,但澳大利亞政府並非十分重視它們。因考拉對食物有較高要求,且人類經常霸佔考拉的棲息地,考拉的處境早已十分艱難。但在2006年,澳大利亞的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卻拒絕將考拉列為瀕危物種,理由為當時考拉的數量仍有幾百萬隻。
到了2012年,澳大利亞環境部長託尼·伯克終於願意將生活在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以及首都直轄區的考拉列為瀕危動物加以保護。通過政府的決策與行動,我們不難想像考拉的生存狀況,絕對是舉步維艱。
如今,據生態學家奧伊辛·斯威尼分析,澳大利亞東部新南威爾斯州野生考拉的數量應在1.5萬隻左右,而這還不是準確數字,因為去年新南威爾斯州經歷了火災,考拉的數量可能比預測中的還要少。
考拉經歷了什麼?
雖然頂著「國寶」的頭銜,但考拉們的生活可能跟「貧民」差不多。在澳洲野火熊熊燃燒之前,考拉們已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
委員會主席凱特·費爾曼表示,大火奪走超過5000隻考拉的生命。但是,在火災發生之前,有考拉出沒的區域的護林員便已告知政府,考拉們都出現了脫水、營養不良等症狀,這與當時的乾旱天氣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希望當地予以重視。
此外,在火災發生之前,人們也為發展農業、礦業等瘋狂擠佔考拉的生存地,這對於考拉一族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同時,不可忽視的是,這十幾年來,還有氣候變化、城市改造等因素影響著考拉的生存。對此,世界自然基金會澳大利亞辦事處希望政府重視考拉的生存問題,修訂相關法案以保障考拉生存,勿讓考拉告別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