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推動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安青松提出四個「必須」
12月2日,在中國證券報主辦的「打造國際一流投行 助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2020中國證券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副會長安青松作了題為《推動證券業高質量發展的共識與實踐》的主題演講。
安青松指出,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必須建設高質量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沒有高質量發展的投資銀行,就沒有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定位,必須提升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必須提升全業務鏈投資銀行服務能力,必須守正篤實推進證券業文化建設。
安青松演講攝影:本報記者 車亮
沒有高質量發展的投資銀行
就沒有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
安青松強調,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必須建設高質量的投資銀行和財富管理機構。投資銀行是促進資本形成和交易的組織者和執行者,是連接投資端與融資端的核心中介,是資本市場發揮樞紐功能的制度基礎和邏輯主體,投資銀行是否強大決定一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水平、功能發揮和服務半徑。沒有高質量發展的投資銀行,就沒有成熟發達的資本市場。
在安青松看來,投資銀行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做大規模,更重要的是做專做優做精做強,在支持創新驅動發展上具有更高的適應性,在服務國際國內雙循環發展中具有更強的競爭力,在服務高質量發展上具有更好的普惠性。
據安青松介紹,為廣泛凝聚推動證券業高質量發展的共識,2019年以來,中國證券業協會與中國證券報合作,邀請了60多位證券公司主要負責人,圍繞高質量發展與文化建設主題,分享思想感悟、總結實踐經驗和提出政策建議。
其中,中國證券報開闢專欄,全文刊發證券公司高管們的真知灼見,向全社會展示新時代證券業發展的新方位,證券業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新成果;中國證券業協會會刊《中國證券》定期發布證券公司高管們的實戰經驗,在行業傳導守正創新的正能量,交流服務實體經濟的真本領。兩年來,經過各方共同的努力,推動證券業高質量發展,正在形成行業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四個「必須」推進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
對於如何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安青松在論壇上提出四個方面要求:
首先,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定位。以落實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主動適應發展,更多依靠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緊緊圍繞為投資者和融資者提供金融中介服務的總需求,推動證券行業優化服務結構、提升能力和質量,著力暢通資本、科技和實體經濟高水平循環,著力為實體經濟和居民財富增長,提供更高質量、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安青松強調,證券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轉變過去依賴牌照的通道業務模式,形成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體系,在服務實體經濟過程中,全面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同時,要注重提升守正創新能力,圍繞服務實體經濟積極開展業務、產品創新,為經濟創新驅動發展和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更加多樣化的金融工具,特別是審慎推進金融衍生品的創新發展,為增強市場流動性和提供風險管理工具創造條件。
其次,必須提升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水平。對此安青松提出兩點具體建議:
一是健全與其自身發展戰略相適應的全面風險管理架構,實施事前、事中與事後的風險防範、監控與評價工作;建立有效的風控前置程序、完備的風險管理系統、強大的風險文化體系,將風險控制在源頭,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強化內部監督功能,構建與自身業務發展相適應的風險計量模型,夯實證券公司合規展業、行穩致遠的制度基礎。
二是不斷完善與註冊制相適應的責任體系,是證券公司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內容。證券公司需要在參與培育發行主體、詢價定價、保障交易、風險管理、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等環節,重塑和強化識別選擇發行人、合理估值和定價、風險管理以及組織交易等四方面責任,形成發行人質量、發行價格與節奏的市場化約束機制,全面加強自身的聲譽風險管理和聲譽資本建設。
再次,必須提升全業務鏈投資銀行服務能力。在安青松看來,全業務鏈投資銀行,不再局限於傳統投行承銷保薦的業務視角,而是更加注重各業務條線在客戶、業務、牌照、資金、風控等多方面的整合與協同,構建起全面綜合、高效協同的業務體系和支持體系,滿足客戶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需求,加快向綜合性的現代投資銀行邁進。對此安青松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適應註冊制改革趨勢,重塑投資銀行的業務邏輯。圍繞保薦、定價、承銷三大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從通道化、被動管理向專業化、主動管理轉型,全新塑造投行盡職調查、增值服務、研究分析、質量控制的業務邏輯,形成一體化、全能型、全業務鏈現代投行經營模式。
二是增強資源協同能力,真正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模式,增強跨業務板塊、跨母子公司的客戶共享、業務協作和資源整合,設計、提供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
三是增強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圍繞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打造境內外資源協同平臺,形成本地市場與跨境聯動相輔相成的良性循環,滿足實體經濟多品種、跨區域的全球資源布局和資產配置需求;與此同時,還要建立長效的跨境聯動機制與內部協同激勵機制,加強對境外業務發展戰略、合規風控的統籌管控,提升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
最後,必須守正篤實推進證券業文化建設。據安青松介紹,自2019年11月行業文化建設動員大會召開以來,經過一年的持續推進,各證券公司在形成文化理念、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加強人員管理、優化考核激勵、加大培訓宣導、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
安青松表示,下一步,協會將結合國情實際,借鑑國際最佳實踐,推動出臺《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從觀念、組織、行為三個層次,提煉推廣證券公司文化建設的關鍵要素,積極推動證券公司文化建設與公司治理、發展戰略、發展方式和行為規範深度融合,引導文化建設與專業能力建設、人的全面發展、歷史文化傳承和黨建活動要求有機結合,促進提升證券公司的文化「軟實力」。